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家校合作论文范例 和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小学家校合作模式的构建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主题:家校合作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1

立德树人视域下中小学家校合作模式的构建,本文是家校合作相关论文范例和立德树人视域和中小学和模式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家校合作论文参考文献:

家校合作论文参考文献 驳论文树靶子立论文和驳论文商业模式论文堂吉诃德论文

摘 要:立德树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向,是对新时期我国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问题的解答;家校合作在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立德树人育人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中出现了家校合作价值偏离、家校合作定位失范、家校合作路径单一和家校合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为更好地发挥家校合作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需要构建坚持立德树人一个价值,把握角色平等、功能互补两重定位,完善全员线下交流、部分线上沟通、组织常规参与三大路径,强化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四位一体支撑体系的中小学家校合作模式.

关键词:中小学;立德树人;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8)03-0014-05

总书记指出:“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完成好、履行好立德树人的职责,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我国教育目标的精准阐述,是学校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2017年8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17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强调“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2];我国对立德树人的要求已经从理论释义层面转向实践操作层面,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

1立德树人与家校合作

1.1立德树人的内涵

自古以来“立德”和“树人”就有其一脉相承的内涵.“立德”即树立德业,源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3]立德位于立功立言之先,位于不朽之首,是个人修身明理的根本,是圣人君子追求的最高目标;“树人”即培养人才,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4]树人道出了教育的长期性和最终目的.

立德和树人的结合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向.首先,立德树人强调以立德为先,当今社会要培养的是德才兼备、和谐发展的全面性人才,要成才,先成人,“德”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根本性和先导性的作用,一个人的道德状况是评价一个人的核心指标,科学文化知识的获得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容易,但个人道德却受到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立德的先导位置愈发重要,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奠基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良知、同情心、社会责任感是教育追求的首要目标.其次,立德树人要求以树人为本,社会的发展最终要靠人才来带动,立德树人的最终落脚点还是树人,“成人之后还要成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一个人能够立足于世,并为国家、社会作贡献的基本条件”[5],教育的树人指向不会变,培养同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专业知识能力的各级各类人才是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最后,立德和树人在教育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偏废,“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6],要树人,必先立德,树人要以立德为基础,而立德又能加快树人的进程,保证树人的正确方向,立德和树人分别是教育的起点和落脚点,立德的内在价值伴随着教育过程的始终,最后又体现在树人的结果中,立德和树人是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

立德和树人的结合是对新时期我国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问题的解答.“立德树人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1],总书记将立德树人放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阐述,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容包括“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塑造学生强健体魄、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增强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7]七个方面,强调了思想道德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指明了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方向,拓宽了立德树人的内涵和外延.

1.2家校合作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合作是社会互动的一种形式,家校合作是指教育者和家长为实现教育目标,在教育教学中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责任,家校合作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于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7]的育人体系.

全员育人的关键在于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参与.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个极为细致、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8]爱普斯坦等人提出的家庭与学校伙伴关系的交叠影响域理论是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活动单独或共同地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汉德森在实践中也总结出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有“学习成绩提高、自信心增强、逃学率减少、学生和家长对班级以及学校气候达成共识、学生拥有积极的意识和行为、学生更愿意做家庭作业、孩子和父母共处的时间增加、学生有了更高的学业期望、家长对教师的满意度增加等”[9].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道德素养和行为方式时刻影响着孩子,家校共同参与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

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重点在于家长和学校的相互配合.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保证教育影响一致性的重要举措.交叠影响域理论认为,家长、学校和社区这三个要素彼此对学生影响的大小和深浅程度取决于时间发展与个体行为特质两个因素,即伴随着学生的年龄变化和学生的成长背景、个性特点、行为习惯等差异,家庭和学校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学生产生的影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中小学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时间相较于学校教师更长,会更长时间地接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和家长的亲血缘关系也决定了学生在本质上更“乐于”接受家长的影响,因此,应将家长的隐性影响显性化,将家长的随意影响目的化;另外,德育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以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家校合作是协调、扩大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影响,使立德树人事半功倍的必要条件.

2当前中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2.1家校合作价值偏离

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价值偏离主要体现在家校共育意识淡薄和家校合作目的偏离.

家庭和学校在个体身心发展以及个体教育方面都充当着不同的角色,但目前许多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意识十分淡薄.从家长方面看,许多家长还未意识到自己在学生成长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缺乏参与学校教育以及学校管理的意识,造成家庭教育职能的缺位;他们认为,孩子入学以后,孩子的教育责任就应由学校和老师全权承担,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从学校方面看,有些学校也没有意识到家长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没有意识到家校合作对于学生教育与成长的重要价值,他们认为家长不懂教育,不愿意与家长共同承担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和学校共育意识的淡薄严重阻碍了家校合作的进程.

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在学校追求升学率和家长望子成龙心态的影响下,家长和学校在合作中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等方面关注不足,家校合作的目的仅限于追求学生的高分数.这种分数至上的合作价值观窄化了家校合作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家校合作定位失范

家校合作定位失范主要体现在家校合作角色地位不平等和家校合作方式不合理.

尊师重道的传统和学校“校领导家”的观念固化导致家长和学校在合作中的地位不平等.古有天地君亲师之说,老师的地位十分高,使得家长在和老师的交往过程中,习惯于将自己的姿态放低;家长们的教育专业知识和学校管理能力相对匮乏,在家校合作中信心不足,能力不够,也使家长将自己定位成听从者和跟随者的角色.学校“校领导家”的观念固化加重了家校交往中双方地位不平等的现象,由于拥有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学校在家校合作中易于将自己定位成支配者的角色,使家长作为服从者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仅限于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参与度不高.家校合作角色地位不平等限制了家校合作的开展.

家校在合作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也使家校合作方式不合理.“缺乏氛围的沟通造成家长对学校教育管理的反感和参与的消极,在沟通中家长的声音的消失和教师声嘶力竭的呼喊只能让双方僵持于合作的边缘”[10],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往往采取单向传达式的沟通方式,在家校联系中,学校只需向家长报告学生学习的相关情况和家长需要配合的方面,家校在合作中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使家校合作的功能未完全发挥.

2.3家校合作路径单一

家校合作路径单一主要体现在家校合作层次较低和家校合作形式简单.

关于家校合作的层次和路径,英国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将家长参与学校的层次分为三类,“一是低层次参与,如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等活动;二是高层次的参与,如经常性的家访、家长参与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等;三是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如家长咨询委员会等”[11];我国学者分析家校合作的方式有“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12],其中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是家校合作对家长的基本要求,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和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是对家长更高层次的要求.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实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较晚,按以上两种分类标准划分,我们的家校合作仍然只是停留在家长作为家校合作支持者和学习者的低层次的参与.我国的家校合作方式较为简单固化,只局限于家访、家长会、电话、、微信等方式,并且家长和学校的沟通联系往往以需要为导向,未实现常规化,这种低层次和单一的家校合作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家校合作高效高速的需求.

2.4家校合作机制不健全

通过制度建设来保障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权利是促进家校合作的前提条件.西方国家十分重视加强家校合作的组织和制度建设,美国于1897年初成立了规模最大的家长教师联合组织——全国家长教师联合会,包括全国家长教师联合会、州家长教师联合会和地方家长教师联合会三个层次的组织;“20世纪中叶,英国教育法案为学校规定了建立有家长代表的管理委员会的基本准则”[13];1998年4月,“欧洲苏格兰、奥地利、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七国开展了‘关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项目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目的旨在促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13].目前我国家校合作在制度上没有保障,组织上没有严密的规划,我国大部分中小学虽然都设有家长委员会,但制度上对家长委员会成员的选举办法、委员权责和参与方式没有明确的规定,另外我国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的职能只相当于一个咨询机构,难以保障家长参与管理的权利;应该建立和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保障家长委员会功能的发挥,提高家校合作的效能.

3中小学家校合作模式的构建

构建坚持一个价值、把握两重定位、完善三大路径、强化四位一体的中小学家校合作模式是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必要之举.

3.1坚持立德树人的合作价值观

家校合作的价值不言而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主要场所,也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两种资源.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家校合作的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合作价值观.学生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状况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和灵魂,学生的文化修养、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学生发展的助推器,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和综合国防素质是当代社会对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家长和教师在合作时应全面把握立德树人的内涵,切忌走向重智育轻德育的合作误区,保证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

3.2把握角色平等、功能互补的两重定位

家校合作强调的是家长和学校双方的合作,这种合作具有角色上的平等性、功能上的互补性.家长和学校在合作中的角色是平等的,家校要认识合作的重要性,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实现平等协商、双向沟通,避免出现地位不平等带来的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共同构筑家校合作的新态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用学校教育来指导和强化家庭教育,两者的优势互补和利用正是家校合作的真正目的所在”[14],家校合作的最大作用就在于实现教育功能互补,这种功能互补主要体现在教育时间的互补、教育方式的互补和教育内容的互补三个方面.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基本贯穿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时间;学校言传的教学方式能与家长身教的教育方式相结合;学校教育更多地关注到学生文化修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家庭教育就要重点关注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把握好家校合作角色平等和功能互补的双重定位是发挥出家校合作价值的前提.

3.3完善全员线下交流、部分线上沟通、组织常规参与的三大路径

我国中小学单一的家校合作形式阻碍了家校合作功能的发挥,因此,要完善全员线下交流、部分线上沟通、组织常规参与的三大合作路径.

首先是全员线下交流,它包括线下、全员和定期三个要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但线下面对面交流仍然是情感表达的最优方式.义务教育的特征之一是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和学校的合作交往应落实到每一位学生和家长身上,定期是促进家校沟通交流常规化和持续化的保证.所以,学校和教师的定期线下交流合作是学校和教师互通有无、了解学生状况的基本途径.其次是部分线上沟通,网络消除了人们交流的时空障碍,发达的线上通讯为家长和学校搭建了便利的平台,线上交流能使家长和学校做到及时的信息互换,对学生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变化做出更加适宜的反应.最后是组织常规参与,主要是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家长委员会作为全体家长意志的代表,在教学参与和学校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完善落实家长委员会制度,对家长委员会的组织机构设置、成员选举办法、组织职责义务等有明确规定,保障家长委员会在家校合作中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全员线下交流、部分线上共享、组织常规参与的三大合作路径是构建持续性、及时性和常规性家校合作的必然选择.

3.4强化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四位一体的支撑体系

强化政府主导,学校和家长主体,社会支持的四位一体支撑体系是家校合作可持续开展的保障.首先,政府要充分发挥其主导和统筹全局的作用;加强家校合作的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为家校合作提供法制保障,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其次,学校和家长要充分发挥其家校合作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合作意愿,提高合作能力;学校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有组织有计划地帮助家长进行家长教育,提高家长的共育能力,搭建家校合作信息化平台,完善家校合作载体,家长也应提高自身的共育意识,积极主动地融入家校合作,不断学习进步.最后,社会的支持是家校合作的有力补充,鼓励引入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为家校合作提供普惠性、常态化的公共服务.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合作、互相补充的,比如,政府和学校、社会可以合作创办家长学校,学校和家长、社会可以合作探索多样化的合作方式、丰富家校合作内容等,因此,完善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四维联动机制、发挥出四者的合力是促进家校合作的有力支撑.

4结语

坚持一个价值、把握两重定位、完善三大路径、强化四位一体是构建家校合作模式相互联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坚持立德树人的合作价值观是保证家校合作正确方向的内在要求,把握角色互动、功能互补的两重定位是家校合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完善全员线下交流、部分线上沟通、组织常规参与的三大路径是健全家校合作形式的必然要求,强化政府、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四维支撑体系是保障家校合作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家校合作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构建家校合作的合理模式是提高我国中小学教育效能、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 .学习教育思想体会[EB/OL].(2017-09-29)[2018-02-19].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1709/t20170929_315732.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EB/OL].(2017-09-24)[2018-02-19].http://www.gov.cn/xinwen/2017-09/24/content_5227267.htm.

[3]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4] 黎凤翔.管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4.

[5] 刘娜,杨士泰.立德树人理念的历史渊源与内涵[J].教育评论,2014(5):141-143.

[6] 司马光.资治通鉴 周纪一[M].北京:中华书局,195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7-01-19)[2018-02-1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

[8]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9] 杨敏,邓选梅.美国中小学家长教育的开展及启示——基于家校合作的视角[J].文山学院学报,2010(1):126-128.

[10] 肖川.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11] 王艳玲.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经验[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5):13-17.

[12] 赵福江.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其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6):58-61.

[13] 张丽竞.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10(3):158-159.

[14] 徐静.当下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困境及突围[J].教育科学论坛,2015(24):17-20.

本文结论,该文是一篇关于立德树人视域和中小学和模式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家校合作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家校合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医学生立德树人培育中的新媒体运用
摘 要运用新媒体推进研究生立德树人培育工作有很多优势,对提升完善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需求的教育平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时,也为医学研究生立德树人的培育带来了良好机遇和全新挑战 网络信息资源丰富.

组团式教育援藏:立德树人,无问西东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往“分散式”的教育人才援藏模式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西藏教育落后局面 从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出发,教育部……部门作出了&l.

以立德树人理念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一、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在思政课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学生存在认知误区当前,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

立德树人育人观的理论阐述
立德树人育人观的理论阐述常红娟(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甘肃 兰州 730100)摘 要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指出,立德树人思想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