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评估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和学科评估双重目的引致的三对矛盾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主题:评估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9

学科评估双重目的引致的三对矛盾,本文是评估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和引致和评估和学科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目的资产评估论文题目资产评估论文论文目的和意义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742(2018)03001503

作者简介:王建慧(1985),女,江苏徐州人,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与比较高等教育学.

教育部从2002年开始,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单位按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至今已完成四轮评估.在刚刚完成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对于结果和作用,各方予以了高度关注,且争议较大.尽管教育部一再强调,学科评估"不数帽子,不排名次",但作为具有背景的评估结果,一定会引起后续的溢出效应.在未来的五年内,此次学科评估的结果会影响到各高校国家竞争性科研基金的获取,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和方向.与第三次学科评估相比,指标体系更加强调"质量、成效、特色、分类"的管理理念,但是教育部的学科评估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高校的学科建设都在围绕指标体系开展.一场初衷为以评促建、以评助建,引导学校把准备评估的过程,变成学校梳理学科家底,规范学科建设管理,谋划学科发展的过程,并未实现,取而代之的又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功利性和操作性运动.学科评估自身存在多种矛盾,其根源就在于评估的双重目的性:支持过程导向的发展和改进;支持结果导向的等级评价.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估活动,评估的初衷重视过程,但评估的指标体系全然为结果导向,初衷和指标设计南辕北辙,这无疑体现了评估授权方矛盾的心理:既希望高校出于自律,在准备评估的过程中自查自省,补短板,求发展;又只想看到高校学科建设的成果,而不愿意花时间与成本去监督高校繁琐而复杂的过程.在这里,笔者探讨双重目的学科评估引致的三对矛盾:

一、对象全纳与有效信息原则的矛盾

对于一项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活动而言,有效信息原则是一个基础性条件.所谓的有效信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要体现评估授权方的意志;第二,要准确测量被评估方的表现;第三,排除噪音信息.在学科评估中,评估授权方是代表政府执行部门的教育部,而被评估方则为高校,是国家对高校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的全面考评和摸底.任何指标的设计都不是完美的,但在大规模和大范围的评价活动中,只有使用能够真正测量高校表现、且误差越小的指标才能减少评估结果的偏差.排除噪音信息是有效信息原则中最难操作的地方,它要求评估方要对客观环境的影响有更精确的把握.比如,与第三轮评估指标相比,第四轮评估指标在信息的有效性上进行了一定的改善,最典型的就是适度淡化"条件资源"因素.首先,"条件资源"与学科建设并不必然相关或呈弱相关,它不能准确测量高校在学科建设上的增量和质量;其次,"条件资源"的丰富与否受到诸多客观环境,即非人为努力的限制,像高校所在的区域,西部高校在获取资源的能力上与东部高校相比必然处于劣势.

但学科评估是一项全纳性评估,自愿参与的高校和学科几乎在同一把尺子下衡量.中国四年制本科院校是具有同质化特征、并且由政府主导划分层次的高等教育系统,将其纳入到同一指标体系中,很多客观环境基本无法控制,一些看似有效性指标实则无法准确反映高校的表现.比如,对师生国际化的测量,它与"条件资源"一样,受国家政策、地理位置和高校知名度的影响较大,且各学科间的差异明显,有些学科的国际化程度对学科发展并不产生明显的积极影响.一些西部或者知名度不高的院校,即使付出巨大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也无法与一所东部院校或原"985工程"高校相比.因此,没有分类的对象全纳削弱了评估的有效性信息原则.

二、主观指标增加与强度原则的矛盾

在结果导向的评估活动中,所有指标都要被赋予一定的强度,赋权强度要考虑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为高校主观努力与指标值的关系.如果某一指标值的高低无法反应高校近五年来的奋斗和努力,则该指标就无甚意义,赋值越高,评估结果的偏差就越大.第二个因素为测量表现的准确程度.如果指标能够准确测量高校的表现,那么就应该增加权重,如果测量不准确,提高权重就会导致错误的行为.在第四轮评估中,指标体系增加了主观性指标和专家评判权,所有的权重均由专家提出建议,由学位中心取其平均值为最终权重.此举主要目的为克服"纯客观"评价缺陷,全面考察质量而非数量,注重过程评价而非结果评价,但同时也增加了因主观指标介入而导致的准确度下降的风险.在指标中,师资队伍质量由专家进行综合评价、导师指导质量由在校生问卷调查结果决定、优秀在校生由专家对15名优秀在校生简介的评价决定等.在17个指标中,有7个主观指标和1个半主观指标(学术论文质量),但问卷的结构和数据处理、典型案例的选择等,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比如,学生简介和案例文书的撰写是否饱满和精美等会直接影响专家的判断.本来主观指标的增加是为了平衡质量与数量、过程与结果的矛盾,但在主观指标测量还没有设计成熟的情况下,将其加入到具有高度结果导向和激励导向的评估中,并赋予相当的权重,一方面使其无法发挥监督质量和过程的作用,同时又削弱了评估的强度原则,会对高校的行为产生一定误导.

三、系统发展与重点激励原则的矛盾

大学具有多重任务,从学科评估的一级、二级指标来看,国家重视高校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上的系统发展,期望高校给予各项工作平衡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对教师与学生,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同等发展的权力.但我们面临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人们通常不能对所有的事情给予同样的注意力,政府和高校也不可能对所有的任务给予同样强度的激励.尤其在结果导向的评估活动中,重点激励又似乎合情合理.细看指标说明,我们就会发现大量的重点激励指标和典型案例存在,比如,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精品课程、20名骨干教师、15名优秀在校生等,似乎没有这些标志性成果,学科建设的质量就无法体现.系统发展在支零破碎的标志性成果面前也就成了象征性的口号,反复强调但却收效甚微,用来最终测评学科发展的指标大都集聚在那些显性的、获得国家和政府认可的奖励上,以点代面,这就诱使高校在学科建设上给予重点激励的指标更多的注意力,"抓典型"、"竖标志"、"立山峰"成为学科建设真正的奋斗目标,出现了高校之间为了取得标志性人才和成果,能挖则挖、能买则买、能并则并、能逼则逼的怪招,而非对过程细致而全面的监控.

基于以上三对矛盾的论述,如果学科评估未来的导向更侧重于发展与改进,就需要增加能够反映学科建设质量总体过程持续而全面的监控指标系统,虽然耗时耗力,增加评估和监控成本,但用于高校学科发展和改进的效果就会大大提升;如果学科评估未来的导向依然侧重于提供决策信息与等级评定,就需要解决高校分类、主观指标合理化设计,以及重点激励指标选择的指向性等问题,其评估结果偏差也会大大降低.寄希望于通过一个大规模、短时间、全纳性、多快好省的学科评估同时达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目的并不乐观,期望高校在重点激励的结果导向指标体系中重视过程和系统建设也并不现实.

(收稿日期:20180220;编辑:荣翠红)

该文结束语:该文是一篇关于引致和评估和学科方面的评估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评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乘车的目的
与某公一起乘火车,买了两张卧铺票,都是中铺 上了车,某公就爬到铺位上,躺下来 靠窗有个空位,我坐下,看窗外的风景 某公指着他对面的中铺喊我,你为什么不上来躺躺我摇摇头说,坐会儿,蛮好 坐了一会儿,累了.

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小学品德教学
在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小学品德教学研究中,结合具体事例以及个别优秀教师在品德课堂教学工作中的具体工作和成效,形成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小学品德教学的案例,总结出有价值的实践经验 一、打造如歌课堂教师利用多科.

金正恩三次访华目的何在
朱志宏6月19日至20日, 朝鲜劳动党委员长、 朝鲜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对中国进行第三次访问 金正恩执政以来,一直没有出国访问, 自3月访华以来, 这是第三次了 金正恩密集访华每次都与.

往奏响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双重变奏曲
1978 年12 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40年来,改革开放时而似雷霆万钧的高速列车奔驰在中华大地上,时而似冲天的火山喷发冲刷着社会的地貌,时而似拂煦的微风温暖着人们的心.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