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区域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跟中国参和国际多边和区域合作的成功经验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主题:区域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1

中国参和国际多边和区域合作的成功经验,本文是关于区域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和区域合作和多边和成功经验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区域论文参考文献:

区域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国际贸易实务论文国际眼科杂志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摘 要:中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同中国不断深度参与国际多边和区域合作的历程是分不开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就恢复了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联系和往来,世界银行的有关代表曾多次访华并同中国高层领导和经济主管部门的负责人频繁沟通,探讨中国改革开放的方法和路径,对推动中国早期的改革开放进程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漫长的谈判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国际多边贸易体制下的优异表现,形成了开放促改革、改革促开放成功发展的重要经验.

关键词:多边合作 区域开放一带一路 贸易强国

作者简介:霍建国,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要求,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了开放发展的新阶段.总结中国参与多边国际组织的主要历程、成功经验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深刻认识中国在国际多双边合作中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中国未来在参与国际经济治理中的政策定位和路径选择,更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加快走向高水平开放进程,推动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发挥中国的智慧和影响力.

一、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主要经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为中国参与国际多边和区域合作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中国通过参与和支持世界贸易组织(WTO)多边贸易体制,通过构建金砖机制和上合机制以及高标准的自贸区网络,营造了经济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锻炼提高了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回顾中国参与国际多边和区域合作的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参与WTO多边贸易体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三大国际经济组织是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与他们的关系一度中断.随着改革开放及经济的发展,1980年中国先后恢复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关系.

不同的是,即便中国争取到以“恢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方地位”的方式重续与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的关系,但依然需要与缔约方谈判新的税率和其他减让.因此,中国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复关/人世谈判历程.①同时,也正是由于谈判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调整对外经贸政策,不断地深化改革开放,一步步完成对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认识及转变,并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这为中国人世后运用规则、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取得国民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人世后,中国全面履行了加人世贸组织议定书的全部承诺,并积极参与推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人世16年,政府共清理各类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数千件,地方政府共清理地方性政策和法规近20万件,初步建立了全国统一、透明、既符合WTO规则又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律体系.中国还逐步取消了400多项非关税措施,开放了金融、保险、法律、电信、分销、速递等上百个服务贸易部门.2010年,中国降税承诺提前履行完毕,关税总水平从加入时的15. 3%降至9.8%.2011年,WTO对中国为期10年的过渡期审议结束,中国以优异的答卷向世界展示恪守承诺、坚持开放的良好形象.

人世为中国经济发展营造了制度化的国际环境,恪守承诺为中国经济走向高水平开放奠定了基础.人世后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中国已从人世初的全球第六大经济体跃升为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额的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在国际上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行销全球.在国家逐渐富强的同时,人世对于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家电、手机、电脑、汽车、通信资费等的大幅下调,昔日的奢侈品已变成今日的必需品.

中国充分享受成员权利,先后多次打消发达国家要求我们扩大农产品关税配额、削减农严品国内支持、取消化工、制药等行业关税、取消对跨境数据流动限制等要价,切实维护了国家利益.中国在世贸组织内就农业、工业品、服务贸易等领域单独或联合提出200多项提案,不断发出中国声音,主动引领多哈发展回合谈判进程.更多的中国籍职员进入WTO秘书处,现有一名副总干事和多名不同级别中国籍职员.

人世后,中国逐渐成长为WTO重要谈判议题的核心决策方.2008年,中国首次作为“核心七方”之一参加贸易部长小范围磋商.2015年,中国作为“核心五方”之一参加内罗毕部长级会议磋商.

目前,中国已成为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者.人世以来,中国努力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并从中受益,推动多边贸易体制朝着更加公平、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中国高度关注贸易保护主义对WTO谈判、争端解决、贸易政策监督等基本功能的影响,主席多次在重要国际场合深刻阐述了中国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维护自由贸易的主张.中国积极推动多边贸易体制恢复谈判功能,为《贸易便利化协定》的达成和落实、《信息技术协议》扩围谈判的达成做出重大贡献.

(二)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经济快速融人到世界经济体系,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全面提升了中国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地位,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中,首先是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世当年2001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100亿美元,仅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 4%,排名世界第六,其中出口为2661亿美元,进口为2436亿美元;而到2017年底,中国的进出口已达4.2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4%,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其中出口为2.2万亿美元,进口为1.9万亿美元.这一巨变主要得益于外贸进出口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和进出口配额的取消,此外国内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公开透明的营商环境也发挥了巨大的贡献,其结果是形成了国企、民营、外资企业三股势力大发展的蓬勃局面.这不仅支撑了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中国双向投资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加人世贸组织前,随着中国市场开放步伐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外资进入的领域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汽车、电子、医药等领域也出现了大规模的独资和合资企业,这些合资企业的进入和建立大大带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助推了中国T业化的进程.人世后,随着中国经济环境和严业竞争力的提升,我们又进入了对外投资发展的新阶段,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标志着中国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有了新的起步,这种变化有利于企业不断提高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能力,这种积极性应该给以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三)拓展自贸区合作伙伴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世贸组织为首的多边贸易体制发展受阻,市场开放水平更高、灵活性更强的区域贸易安排蓬勃发展,成为驱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引擎.区域合作已成为人世后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式.

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从一开始就是在党和国务院的部署领导下稳定推进的.党的十七大把自由贸易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严格来说,中国2001年前尚未签署任何一个自由贸易协定.①2002年至今,中国已和2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6个自由贸易协定,正在谈判中的白贸区有11个,正在研究的也有11个.中国的自由贸易伙伴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政治、宗教均有不同,其中既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智利、秘鲁等,也有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还有最不发达国家,如东盟成员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等.除了主权国家,还有与单独关税区签署的FTA,如与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特区以及中国台北.

2014年,总书记在主持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大棋局,既要谋子更要谋势,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使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

2008年9月27日,商务部门户网站下的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开通,正式启动运行.其宗旨是向社会各界提供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展和实施情况,推动社会各界对FTA谈判的认识和参与,促进中国已签FTA的宣传和实施,供国内外企业和消费者查询和适用FTA带来的各种贸易、投资优惠和便利.

(四)坚决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我国不仅积极参与国际多边体制活动,而且还积极拓展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先后发起一系列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组织及合作机制,实现了多边机制在发展中国家的全覆盖,努力补齐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南方短板,推动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机制在区域和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推动建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及应急储备安排,扩大人文交流,探索“金砖+”合作模式,举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和中非合作论坛等,引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架构,将一系列合作机制打造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目前金砖国家合作的影响已经超越五国范畴,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治理、促进国际关系化的建设性力量.

(五)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总书记以大国领袖的高度责任和担当指出:“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亟待变革的关键时期,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参与多边、区域合作获得巨大红利,对全球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断加强.中国有责任、有能力、有担当地为全球经济体系改革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2013年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这是总书记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为促进全球共同繁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出的宏伟构想和中国方案,开辟了中国参与和引领全球开放合作的新境界.2016年11月17日,“一带一路”倡议首次写入第71届联合国大会决议.

党十八大以来,中国向世界提供着越来越多打着中国烙印的公共产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成功主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落实建设阶段.中国主办的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制定了世界范围内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中国主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功推动批准《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白贸区北京路线图》,中国为全面、系统地推进亚太白贸区进程,为亚太经济一体化、可持续增长和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主要经验和体会

事实证明中国参与国际多边合作的过程同改革开放的进程是紧密相关的,当然期间也有理念上的冲突和矛盾,但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每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我们党都坚定地选择了坚持对外开放,并通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程序作出重要决定后,在全国贯彻落实.中国选择渐进式的开放进程是符合国情的,也说明了中国奉行的开放促改革、改革促开放的交替促进理念是完全正确的.主要经验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与多边合作是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

以同志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在对世界发展大趋势做出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在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建设面临的困难和矛盾的前提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对外开放的历史性伟大决定,这一决定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大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使得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了一个充满活力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改革开放的经历大致可分为四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即1978年至1990年,其主要特征是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对商品经济的认识和接受;初步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为主到市场经济为辅的认识过程;实现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的成功转换.第二阶段即1991年至2000年,中国经济进入了全方位开放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对内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完成了财税、金融和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深化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大了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对外实行了更大幅度的开放政策,外资企业在消费品领域的投资持续上升,极大的丰富了国内各类产品的供给,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全面改善,并完成了我国经济体制逐步从僵硬的计划体制向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过程,形成了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三股势力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全面推动中国经济走向繁荣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改革开放进程同我国保持同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接触和交换意见是分不开的.第三个阶段即从2001年至2012年,中国经过15年的谈判和不断深化改革最终完成了加人世贸组织的所有程序.中国经济开始全面融人世界经济体系,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享受到了全球经济发展的红利,另一方面也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使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阶段.在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驱动下,在国企、民营和外资企业不同经营主体的积极参与下,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坚持中国特色是中国参与的宝贵经验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径选择上,中国拒绝了全盘西化的路径,始终坚持并保留了带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从发展模式看,我们经历了认识上从产品经济到商品经济的转变,从接受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到全面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每一次调整都是艰难的,每一次调整又都是一次伟大的跨越.从发展实践看,中国的改革开放从4个经济特区建设开始到沿海14个城市的对外开放,从加工贸易、三来一补业务到大规模招商引资,从发展乡镇企业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每一步都是对生产力的解放,都注入了新的增长动能.所以我们把握住了中国特色这一基本的经验,每一阶段的改革都是对当时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积极调整,都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中国的改革之所以成功其秘诀就是每一次重大决策都是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的,足有利于解放生产力的.

(三)坚持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扩大国际影响力

中国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不动摇是完全符合全球经济发展规律的.在早期的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有效地吸收和借鉴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一些政策建议,无论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还是在构建法治的营商环境方面,实践证明许多政策建议都是有效的.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过程,也是市场化概念发展和普及的过程,中国经济的成功是因为中国从体制机制上初步完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在推进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中国有三大经验值得总结:首先,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也是不断按照国际机构关于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要求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过程恰恰反映了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其次,中国对市场配置资源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强调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期间跨越了五次党的代表大会,历经25年时间;再次,中国对打开国门搞建设的思想理念越来越坚定,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坚持改革开放,所以今天的中国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态度看待整个世界.

(四)有利于中国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

中国的改革开放同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是相吻合的,中国早期的开放阶段恰恰是国际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发展阶段,中国充分利用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通过积极发展三来一补和加工贸易出口,带动了国内出口加工能力的提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外资在我国T业领域的投资和参与度不断扩大,外资不仅在组织生产、带动就业以及在税收贡献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以及促进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面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全面融人了国际价值链体系,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溢出效应.中国通过全面遵守和执行WTO有关规则,不仅使得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具有国际化的特征,同时也对以规则为主的国际贸易体制起到了坚定的支持作用.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规则的有效保护,所以说中国既是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受益者,也是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坚定的支持者.

(五)高水平开放是提高我国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中国经济加快进入高水平开放发展的新阶段.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列世界第二,众多指标已名列世界第一或前茅.但是会发现在许多领域我们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例如在产业结构和产品竞争力方面,在主要技术创新和核心技术掌控力方面以及在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资本市场的培育发展方面,我们的差距是有目共睹的,仍需要继续发奋努力,而这一努力的前提就是要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我们不仅要开放自身市场,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平竞争促进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通过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壮大我们自己.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适应现有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多边体制,更要积极推动并引领现有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完善,使得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以此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六)不断贡献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已是客观需要,随着中国国际经济活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以及中国在国际多边和区域活动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中国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日益凸显,中国有必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在国际多边规则中获得有效的保护.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过程是不断贡献中国的智慧和力量的过程.我们应把握好以下发展机遇,一是继续坚定地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当前国际多边贸易体制正在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挑战,特别是个别大国不尊重国际多边体制,奉行单边主义的做法,已引起国际社会多数国家的不满.中国应主动维护多边体制的权威,倡导遵循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发挥积极作用,坚决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各种行为和做法.二是积极参与G20和各种乡边和区域的机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协商和协调工作,发挥中国的作用,贡献中国的智慧和力量.三是中国应主动推动国际有关规则的修改和完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不断发挥作用和影响力的过程恰恰是通过参与一些具体事务的改革和完善从而形成影响力.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仍需要在体制、机制、特别是软实力建设方面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以适应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新的要求.

二、新时期中国将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此后在经济工作会议期间以及2018年3月份召开的期间又进一步详细阐述了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具体内容及要求.我们要熟悉并深刻把握顶层设计的高水平开放内容和重大意义,在以下几方面锐意进取,寻求新的突破.

(一)以“一带一路”为建设重点,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发展

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在五通建设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积极富有成效的进展,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更凸显了“一带一路”倡议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作用.相信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积极稳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始终是我们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工作重点.一方面,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更要把“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探索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和加强全球治理的重要途径来持续推进.对此需要我们认真把握其实质,积极稳妥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二)积极拓展对外贸易,促进贸易强国建设

要保持进出口平衡,在提高出口竞争力和附加值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和新模式.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把握好的有关要求,切实处理好贸易平衡问题,特别是要高度重视保持经常项目下的基本平衡,而积极扩大进口一定要建立在出口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我们要注意到目前虽然我国的货物贸易具有4200多亿美元的顺差,但也要注意到我国服务贸易项下仍存在2500亿美元的逆差,所以在削减货物贸易顺差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减少服务贸易逆差,避免造成经常项目下账户的失衡.

(三)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

这一要求还包括了要积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好外商投资的合法权益,特别强调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扩大市场开放同建立良好的市场营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双管其下才能取得积极的效果.

(四)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中西部的开放力度

提出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的开放格局从东中西部发展看还很不平衡,而西部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归咎于开放度不够,所以要进一步加大西部的开放力度.从西部发展看,应抓住两大机遇,一方面西部正面临着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直接参与“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总之,加快西部开放是确保我国全面完成小康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举措.

(五)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白贸区建设取得了巨大突破,并且由上海自贸区已扩展到11个自贸区的范围,如加上最近刚宣布的海南自贸区,总量已达12个.从白贸区的改革开放进程看,尽管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总结复制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有效经验,但这些改革举措距离高水平开放仍存在着较大差距,而突破这一差距的关键是要进一步赋予现有自贸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提出的探索自由贸易港的要求预示着要拓展更高水平的开放模式,而海南的开放则肩负着探索自贸港建设的艰巨任务.

(六)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海外投资不仅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是中国企业近几年发展最快的领域,但从目前效果看,企业海外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仍有待改善.所以加快探索和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巩固和加强我国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资生产服务网络的重要发展途径.这一过程关键是要解决好培育企业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四、中国自主开放应把握好的有关策略

从目前的开放进程看,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期间我们不仅要不断扩大开放的领域和层次,同时还要不断拓展对开放的认识和理念,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必须不断地清理和消除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藩篱和障碍.当务之急我们必须要全力以赴坚决贯彻落实主席在博鳌论坛期间提出的四大开放举措,包括放宽市场准人,全面落实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积极扩大进口.这四大开放举措的内容是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大优先领域,必须抓紧落实,正像强调的那样,这些改革开放举措的落实要做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为此我们更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方面丁作:

(一)加快市场开放的制度性建设

在推进高水平开放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各类开放安排的制度性建设.例如在扩大利用外资方面,应抓紧修改完善并尽早出台新的外商投资企业法,有些新的开放安排和举措最好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公布,以增强企业对扩大开放的预期和信心.继续抓紧修改放宽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创造条件加快修订并公布统一的更加精简的负面产品清单目录.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和下放审批权限,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的市场准人,降低部分中高端制造业的投资准人,允许外资在大部分领域自由登记开办企业.在融资体制方面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在放开外资准人条件的同时,应进一步规范和放宽对民间金融机构资质的审批,形成内外资统一管理、竞争有序的金融体系,分阶段推进资本项下的可兑换和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和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升级的支持作用.

(二)把握好对外开放的顺序和节奏

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虽经济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但也要看到新动能的积蓄和新的增长活力的启动是与日俱增的.加快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形成新的对外开放红利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为确保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把握好开放的顺序和节奏至关重要.要注重处理好对内对外开放的结合,选择有利于增添经济增长活力的领域,率先实行开放,例如要进一步加大制造业开放力度,加快已明确的服务业开放内容的落地过程.对于压力较大的行业可采取分阶段分步骤的开放措施,将开放的力度与开放后的事中和事后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统筹结合起来,要加大工业品关税的降税力度.在服务业开放方面,要全面落实多次提出的放开商贸流通、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开放安排,以及党的十九大后提出的开放电信.教育、医疗、养老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开放举措在落地过程中,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

(三)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多边体制建设和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有必要更加深入全面地参与国际经济事务,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发挥积极作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主动提出新的全球经济治理理念和新的维护世界经济公平公正的制度性安排意见,不断发挥中国在国际组织和机构中的影响力,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不断提高我在制定国际贸易规则中的参与力度和影响力.在尊重多边规则的前提下,继续拓展我同主要贸易伙伴白贸区的发展空间,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国际风险防范,提高中国在国际竞争和国际贸易摩擦中的应变能力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上升,我们需要更多考虑,如何进一步加强保护中国的海外经济利益,这是当前大国竞争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大国竞争、贸易摩擦、金融市场动荡、商品市场震荡、地缘政治矛盾、地区冲突风险日益复杂变化,因此我们要把握好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和突发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提高对各类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战略态势评判研究和预警分析,努力提高驾驭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维护处理好中国海外利益的发展格局同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平衡发展,不断提高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发展历程说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和区域合作,才能不断扩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与活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中国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与经验说明,切实认真遵守规则,积极参与制定规则,有利于保持中国经济的高水平开放.中国今后不仅要继续坚持自主开放,更要积极主动推动全球经济的开放进程.与此同时,中国也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和正确的义利观,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从而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责任编辑:沈家文

汇总: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区域合作和多边和成功经验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区域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区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中国民间社会组织参和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一种调研基础上的透视
国际公共产品作为全球化的重要基石和关键组成要素,在当今的世界政治中占据突出的位置 在新型全球治理模式下,中国民间社会组织在数量规模、组织能力和对外影响力各方面进步卓著,通过一些路径参与到国际公共产品的.

陕西:国际旅游区域合作典范
2100多年前,汉使张骞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出发,历经艰险开拓出震惊世界的丝绸之路,也开凿出了中国连通世界的商贸与文化交流大通道 如今,陕西省以张骞“凿空西域”的历史担当精.

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积极履约,中国方案影响国际
本刊记者 邓雅静从1988 年国际科学界在斯诺马斯会议上正式承认CFCs 会造成臭氧层损耗的学术观点开始,人们就认识到臭氧层作为地球的保护伞,对人类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性 在此后30 年的时间里,全世界都.

文化中国扮靓国际旅游展
第三十八届马德里国际旅游展近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会展中心举行,来自165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家企业和旅游机构参会 本次展会凸显了数字化和高科技产品在旅游业广泛应用的前景,被视为迄今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展会 中.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