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危重症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分级转运模式的构建和应用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主题:危重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1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分级转运模式的构建和应用,本文是危重症类论文怎么写跟转运和急危重症患者和分级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危重症论文参考文献:

危重症论文参考文献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内科急危重症杂志期刊分级商业模式论文

【摘 要】目的探讨院内分级转运模式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214例在急诊抢救室通过转运完成手术、介入治疗、CT与MRI检查的急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转运方法,观察组采用分级转运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转运时间、转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至手术室、CT室、介入室、重症监护室所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院内分级转运模式可有效缩短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时间,减少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院内分级转运;急危重症;转运时间;不良事件;效果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8.18.059

院内转运也称二次转运,是指急危重症患者在接受初步抢救后,因需要进一步诊断或治疗而进行院内二次转运[1-2].有研究指出[3],平均每100例急危重症患者中,有44例需要进行深入检查或进一步治疗,即需要二次转运.二次转运会发生在急诊科、ICU、普通病房等医院任意科室中,其主要目的是维持医院治疗进程或诊断的连续性.转运过程中因人员和设备的转运等因素都会影响转运过程,增加转运风险,甚至发生患者拔管、呼吸骤停等严重转运不良事件,因此在保证患者转运安全性的同时减少转运时间是现今医疗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4].现阶段国内外医疗机构已开始尝试多种二次转运的新模式,但是关于安全高效二次转运模式的大样本研究仍十分少见[5].本研究将分级转运模式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院内二次转运,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214例急诊抢救室通过转运完成手术、介入治疗、CT与MRI检查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患有脑梗死、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重症肺炎、心肌梗死中一种或多种疾病;(2)患者需通过转运完成手术、介入治疗、CT与MRI检查.(3)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会审核通过.排除标准:(1)患者依从性差或存在其他精神类疾病,抗拒或难以配合完成本次研究;(2)患者入院时已经处于休克状态.研究对象中男121例,女93例;年龄21~63岁.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60例,女47例;平均(47.88&plun;10.32)岁;疾病种类:脑梗死19例,颅脑外伤14例,脑血管意外22例,重症肺炎27例,心肌梗死25例.对照组中男61例,女46例;平均(47.88&plun;10.32)岁;疾病种类:脑梗死19例,颅脑外伤14例,脑血管意外22例,重症肺炎26例,心肌梗死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转运方法.主治医师确认患者进行转运后,派遣本院一名医师与一名护士进行转运,配备仪器有监护仪、氧气瓶以及其他急救设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分级转运的方法,具体流程如下:(1)在确认转运前,主治医师应向患者及家属阐明分级转运的目的和方法流程,简要说明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意外情况,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进行.(2)护理人员需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症状评估、意识状态(采用GCS评分进行评价)、呼吸支持情况和循环支持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结果进行病情分级,分级标准如下:Ⅰ级.生命体征: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已经采用生命支持系统;症状评估:患者存在致命创伤、反复抽搐、严重呼吸困难、严重心律失常或急性脑梗死等症状;意识状态:患者GCS评分低于8分;呼吸支持:患者采用人工气道进行呼吸支持,FiO2≥80%、Peep≥8cmH2O;循环支持:患者泵入两种或两种以上血管活性药物.Ⅱ级.生命体征: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但仍需生命支持系统维持;症状评估:患者存在剧烈头痛、严重骨折、外科急腹症、SaO2<90%(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怀疑心肌梗死等症状;意识状态:患者GCS评分为9~12分;呼吸支持:患者采用人工气道进行呼吸支持,FiO2<60%、Peep<8cmH2O;循环支持:患者泵入一种或一种以上血管活性药物.Ⅲ级.生命体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需生命支持系统;症状评估:患者仅存在慢性病征;意识状态:患者GCS评分高于12分;呼吸支持:患者无需人工气道进行呼吸支持可以自主咯痰;循环支持:患者无需血管活性药物.(3)根据患者病情分级确定分级转运人员组成,具体方法如下:Ⅰ级患者需配备一名主治医师、一名高年资护士、一名转运护士,携带转运监护仪、Peep简易呼吸器、氧气瓶(2个)、气管穿刺用物、插管用物、口咽气道、便携式吸痰器、AED除颤仪、微型泵(2个)、药品(生理盐水、阿托品、利多卡因、多巴胺、胺碘酮、、肾上腺素);Ⅱ级患者需配备一名主治医师、一名转运护士,携带转运监护仪、Peep简易呼吸器、氧气瓶(1个)、气管穿刺用物、口咽气道、AED除颤仪、药品(生理盐水、肾上腺素);Ⅲ级患者需配备一名转运护士、一名转运护理人员,携带指氧仪、Peep简易呼吸器、氧气瓶(1个)、气管穿刺用物、生理盐水.(4)转运前再次确认患者具体情况,确保患者适合转运,通知转运目的地的相关工作人员,为转运工作做好准备.(5)在转运过程中应随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转运护士应始终位于患者头侧位置;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应拉好病床护栏,同时注意保证患者体温及隐私保护;做好应急处理准备,合理使用呼吸支持系统,保证患者呼吸畅通,严格保证搬动患者时的管道固定.(6)到达目的地后,进行医-医、护-护交接,交待病情,双方确认后签字,转运后回科室进行转运物品的清点、消毒、保养、补充.

1.3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转运时间.每次转运时,由本次转运护士统计患者转运时间(从患者离开抢救室,通过转运达到目的地完成相关治疗或检查后返回监护室或抵达相应科室的时间).(2)两组患者转运不良事件情况.从与转运人员相关、与病情相关、与仪器设备药品相关三方面统计患者转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与转运人员相关内容包括:检查等候时间过长等;需要重新进行气管插管或调整人工气道;导管(包括脑部引流管、胸腔引流管、胃管、腹腔引流管、导尿管等)的移位或脱出;与病情相关内容包括:氧饱和度、心率以及血压下降程度超过20%;血压、心率升高程度超过20%;心跳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意识状态变化(意识障碍加重);仪器设备药品方面包括:供氧不足或仪器故障;微型泵或监护仪电源不足;药品准备不充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或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等于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转运时间比较(表1)

2.2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表2)

3讨论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生活习惯的转变,各类恶性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急危重症患者数量也逐年上升[6].经过初步抢救或诊断的急危重症患者往往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或转移到其他科室进行治疗,为了保证诊断和治疗的连续性,患者往往需要进行二次转运[7-8].有研究显示[9],急危重症患者中需要进行二次转运患者的比例高达44%.在转运过程中,环境、运动状态的变化、甚至医护人员的失误或者医疗设备等问题都会对患者的病情产生影响,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心脏骤停等恶性不良事件[10].现阶段世界范围内院内二次转运的问题已经成为热门研究,但是具有较高可信度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仍十分少见[11].分级转运是指提前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根据评分结果进行分级转运的方法.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转运至手术室、CT室、介入室、重症监护室所需的转运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转运至普通病房所需的转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与转运时间与患者的配合程度、转运路径的选择、转运前的准备以及转运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处理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观察组采用分级转运的方法,在转运前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转运人员和携带物品的分配,可以在转运过程中及时而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同时保证医护人员的利用率,转运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效率.观察组患者各类转运不良事件及总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往往比较复杂,严重的往往需要呼吸或循环系统的支持并进行生命维持,转运是将患者置于一个移动的环境中,会使患者本就复杂的病情变得更加严重,因此合理配置转运人员,携带合适的转运设备对患者的安全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采用院内分级转运模式可以有效缩短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时间,减少其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宏飞,肖开提·依布拉音,杨建中等.转运模式改变对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资源利用情况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4,(12):1377-1379.

[2]胡玉兰,古满平.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集束化策略应用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7):905-912.

[3]沈峻,金惠根,刘宗军,等.不同转运模式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疗效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16,23(1):25-27.

[4]黄伟文,陈天喜.无缝隙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中的运用[J].医学信息,2016,(8):278-279.

[5]蒙长燕.规范化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2):1834-1836.

[6]吴黎东.模式化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8):109-110.

[7]朱小琪,祝春梅.标准化手术患者转运流程在提高手术患者安全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5):78-79.

[8]宋剑平,冯燕,吕敏芳,等.运用六西格玛法缩短危重患者从病房到重症监护室的转运时间[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7):843-847.

[9]魏秀丽,于娜娜.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1):4076-4077.

[10]袁荣,万意.SHEL模式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规范行为及不良事件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9):122-124.

[11]安莹,李飞,张蕴,等.急诊科护士对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态度和认知水平调查[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7):2588-2590.

(收稿日期:2018-05-15)

(本文编辑纪薇)

回顾述说,这篇文章为一篇大学硕士与危重症本科危重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转运和急危重症患者和分级方面论文范文.

整体理念护理程序对提高接诊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效率和安全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理念护理程序对提高接诊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效率和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120例急诊接诊重症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选择2016年19月120例急诊接诊重症患者作为.

SHEL模式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规范行为与不良事件的影响
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研究项目,编号BK2011341SHEL模式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规范行为及不良事件的影响袁荣1,万意21 苏州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邮编2156.

规范化急救护理在急危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规范化急救护理在急危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6例急危重症疾病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并将上述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小组有48例.

百普力用于老年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百普力的应用效果 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危重症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66例进行随机均……分组,其中行百普力肠内营养治疗的设定为观察组,行能全力肠内营养治.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