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社会工作有关论文如何写 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实践和以清华大学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为例相关论文范文集

主题:社会工作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3

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实践和以清华大学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为例,本文是社会工作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实践与思考和硕士专业学位和人才培养类论文范文集.

社会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区别社会工作硕士论文

赵培真1 李颍2 韩峰/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摘 要]清华大学作为首批具有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的院校,五年来在培养目标、培养环节和质量保障方面达到了预期效果,已培养出一批既有较强理论分析,又有较强社会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式、应用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面对新时代的社工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挑战,生源不够充分和丰富、培养不够专业和规范、质量不够稳定和卓越的问题,需要通过招生选拔方式的改变、专业力量的加大和建立独立稳定的评价体系、坚持遵循社会工作价值准则等方面完善和提升.今后仍将面向国家需求,加快社工人才培养,立足清华特色,争取引领中国社工发展.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

赵培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业务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招生管理.李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韩峰,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业务办公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务管理.

通讯作者李颍:电话(10) 6278-0872;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明斋)(北京100084);E-mail: liying@mail.tsinghua.edu.cn

从2008年12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6次会议审议通过《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至今,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 MSW)的招生和培养近十年了.2009年首批开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一共有33所,到2016年已有104所研究生培养单位开设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是面向强劲需求的结果,但在培养目标、培养环节和质量保障方面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需要总结与审视.与此同时,社会环境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亦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培养单位,是否能够迅速精准调整和应对,也需要分析和思考.本文拟以清华大学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为例,总结办学经验和教训,提出思考与展望.

一、清华大学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概况

清华大学作为首批具有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的院校,2013年由社会科学学院首次开始招生.

(一)人才培养定位

针对国家对社工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和社工在社会基层的布局和推动的实际情况,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对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定位比较明确:为各级政府部门及其他社会管理、基层工作机构培养既有较强理论分析,又有较强社会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式、应用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通过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掌握现代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了解当今国家治理、地区治理以及社区治理的成功经验,把握宏观和微观社会的发展趋势,具备社会工作领域所必需的理论素养、政策分析能力和较强的专业工作能力.

(二)招生定位

在招生定位上,清华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以与社会工作领域相关的在职干部和社会工作一线工作人员为主要对象.希望通过对大批了解社会工作、掌握社会工作理论和务实运作经验的青年干部的培养,在我国基层社会工作的布局和推动中发挥中坚作用.通过近五年来的实践,形成了自身招生特色和优势,即与政府机关或部委合作,选拔优秀生源.学生大都来自一线的社会工作岗位,带着实际问题学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有效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得到系统的培养和务实工作的指导,理论水平、政策分析能力和从业能力均得到较大提升.

(三)培养方式

根据社会工作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特点,清华社工硕士项目在培养方式方面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建立了双导师制度,由本校社会学、科技社会学、国际关系、政治学专业为主的师资团队及与社会工作相关领域的专家联合指导.根据学生均为在职人员的特点,目前的实习方案均采用在岗实习的方式,对学生的实习内容、考核方式有明确的说明和要求.同时,设立了社会机构的专业人员为实习督导,强化督导环节.学位论文方面,选题要求与学科相关,要求结合社会工作的实践和实务完成.论文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并充分体现学生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社会工作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二、清华大学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实践

(一)招生情况

1.招生考试竞争激烈.从2013年首次招生以来,每年报名考试人数均在100人以上.实际录取为:2013年18人,2014年23人,2015年21人,2016年15人,2017年17人.平均录取比例为1:8.

2.考生多有社会工作实践.报考条件要求学生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后一年以上(合一年)工作经验,且为定向培养,因此考生均有工作单位,其中以从事社会工作相关工作的居多.已录取学生的在职单位主要有:北京市团市委、青岛市委组织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委组织部等,也有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社会工作事务所、志愿者指导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但拥有社会工作本科学历的不多,目前录取的94人中仅有11人本科为社会工作专业.

3.生源质量出现下降现象.入学考试采取全国统考,初试与复试相结合的方法.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英语(俄语、日语)、社会工作原理、社会工作实务.虽然属于可以自主划线的学校,但总体看近几年存在生源质量下降的情况.主要体现在清华社工硕士培养目标的重点是社会管理人才,而非一线工作人员(但是MSW学生必须受到系统严格训练,包括宏观与微观、政策与l缶床的全面社工专业教育),而目前在一线工作的人员出现报考人数增多的现象.

(二)培养情况

1、分段授课和实习保证上课出勤率.清华社工专业硕士学制2~4年,采用分段集中学习(包括授课和实习)或者周末学习方式.分段集中学习方式,学生每年在学校规定的教学点集中若干次,每次集中2~4周.周末学习方式,学生在学期内安排在周末时间学习.这点充分考虑了在职人员的特点,同时也保证了外聘教师的教学时间.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案保证学习效果.根据国家和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方案,每个年级的学生在入学时都有培养方案.在2017年入学的学生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到增加了社会治理的内容,并明确列出了对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的基本要求、学分要求、课程设置、学位论文要求等.

(1)基本要求.即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应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包括: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念和社会工作职业原则,恪守社会工作职业道德规范:掌握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的基本原理,具备社会工作职业所要求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技术;能够综合运用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独立从事社会工作实务和有关管理工作.

(2)学分和课程要求.攻读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程3学分,专业必修课程12学分,专业选修课程10学分,学位必修环节5学分,专业实践要求6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比较有特色,分为四个方向,每门选修课学分均为2学分,每个学员必须至少选修10个学分的课程,跨方向课程不得超过4分.方向一为学校社会工作(辅导员).可选修课程包括:高校管理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发展与政策分析专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青少年社会工作、积极心理学.方向二为科技园区社会工作.可选修课程包括:创新理论与科技政策、社会工作能力与创新领导力、社会管理创新、中国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大数据中的社会网分析、积极心理学、风险与社会治理专题.方向三为社区社会工作.可选修课程包括:社会管理创新、社区规划概论、社会保障工作、社区营造与社会治理创新、组织管理与评估.方向四为国际社会工作.可选修课程包括:全球治理导论、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题研讨、全球化与治理、国际关系与国际发展、恐怖主义及其治理.

同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60多门社会科学类研究生选修课,清华大学45个院系所,每学期开设上千门清华研究生跨学科选修课,为MSW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广泛的各类专业选择,学生可以充分自由地选择所感兴趣的课程.

(3)专业实践要求.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应参加不少于600小时的专业实践,内容及要求包括参加专业调研以及参加实际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工作,围绕专业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或是论文开题报告通过.

3、导师组灵活督导保证培养质量.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导师组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社会服务与管理部门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参加;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专职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共同指导.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式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专业实习等多种形式,重视实践教学.实务课程配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幸福科技实验室等硬件设施,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也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授课,加强社会工作实务技能的训练,兼顾研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实习环节.发挥学校督导与机构督导的双重作用,提高实习教学水平.

(三)毕业论文情况

毕业学位成果(论文凄求突出实践特点.培养方案中要求MSW学生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专业学位论文.论文选题必须紧密结合当代社会工作的实践,可以是项目设计与评估、实务研究或政策研究.论文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并充分体现学生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社会工作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实际上,从已毕业学生的论文选题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思考做出高质量的学位成果.如《青年人际交往问题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公租房社区为例》、《在京外籍青年发展状况调查及服务管理对策研究》、《回迁青年社会融入现状调研和社会工作介入探析》、《针对京郊留守儿童的小组工作介入:以“阳光心语”为例》、《发展性工作小组在流动青年社会融入中的应用研究》、《医疗保障项目对低收入农户生活影响的研究》、《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建设研究——以社区青年汇社工为例》、《北京基层医院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策略探析》、《社会工作介入校园欺凌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公益慈善项目社工介入研究——以重残青少年项目为例》、《社会工作视角下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问题研究》、《社会工作中案主隐私权探究》等.目前已有50余名学生顺利毕业.

三、培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一)生源不够充分和丰富

生源问题实质是招生选拔方式的问题.现有的统考方式使得满足分数要求的考生在实践能力、专业积累和求学意愿方面未必特别优秀和突出,因而生源存在不够充分和丰富的问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一切出发点都应该符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充分考虑人才定位问题,在招生环节中需要解决“招什么人”、“谁来招”、“怎样招”的问题(杨斌,2017).在“招什么人”方面,清华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明确其培养的是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因此除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还需要有来自其他社会管理、园区管理等基层机构工作的人员.尤其是具备定知识基础、职业发展清晰、求学目的明确、个人特质契合的“申请者”而非“考生”更应成为专业学位招生的重点对象(杨斌,2017).

在“谁来招”的问题上,针对专业学位面向职业塑造的特点,需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参与其中,可以请熟悉社会工作领域的有包容性、有开放心态的校友,或企业家,或者在人力资源方面有专业训练的人参与招生审核工作.

在“怎样招”的问题上,可以采取“申请一审核制”重点考察“申请者”的职业特征.可以通过申请材料了解申请者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职业积累等显性指标,甚至“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专业价值观的体现程度,同时也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面试、论坛、小组竞赛等形式来考察申请者的求学目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毅力恒心等隐性指标.

(二)培养不够专业和规范

从师资方面,拥有MSW文凭或社工师证书的专任教师还不多(仅有l位).尽管这种状况与社工专业在我国复建的时间不长有关系,但随着社工教育的发展和留学回国人员的增多,这种情况亟需改善.同时,专任教师虽均有不同程度地直接参与福利机构或社会组织服务的情况,但只是参与研究、咨询或培训的工作较多,参与具体服务工作的情况不是很多.再者,由于社工学科长期在社会学级学科的架构下,无法形成独立的学者群,特别是清华大学社会工作的专任教师,仍然大都主要从事社会学专业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从专业要求来说,建构稳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的校内外专家师资队伍是提高专业性的关键举措.应该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社工专业硕士培养全过程,并且是持续的参与,而非司或性的投入.目前专业学位培养开展了“项目制”的尝试,可以建立教育指导委员会,由专业人才参与,让业界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设计、共同招生、共同授课、共同培养、共同管理、共同育人(杨斌,2017).努力形成“高等院校+社工机构+其他培养主体”的全方位的培养主体群(方舒、刘世雄,2017).

从培养过程看,职业能力提升的训练仍显不足.目前的培养方案仍然重“学术”轻“实践”,而“应用”和“实践”正是专业学位的突出特色.尽管在培养方案中要求了专业实习、实践的内容,但在实习基地的典型性、实践内容的丰富性方面仍与社工专业硕士的职业能力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因此,可以考虑在充分借鉴国际流大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吸纳国内外此领域的专家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重构和修订.力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更加突出以“项目”为依托,更加突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更加突出学用结合、职业胜任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培养.形成“基本素质+理论知识+实务技能”的多核心的培养内容、形成“理论教学+实习实践+其他相关教学实践活动”的多种形式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方式(方舒、刘世雄,2017).

(三)质量不够稳定和卓越

质量不够稳定与缺乏独立、稳定的评价体系有关系.毋庸置疑,专业学位质量仍未能建立起独立的评价体系.近年来尽管教育部明确专业学位论文可以采用研究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管理方案、发明专利、文学艺术作品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是实际执行中,专业学位论文仍然不易与学术型学位论文区分.专业学位教育的最终评价标准应该是用人单位的认可,是受教育者自身职业能力提高而用之于社会服务的标准.应建立起以职业胜任力为长期导向,以先导性知识、能力和价值素养指标为学位授予标准的专业学位质量评价体系(杨斌,2017).相应地,导师的角色也应改变为在特定知识、能力和价值素养方面的专业引导者,从而使得社工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在自身职业能力方面有明显提升.

在稳定的质量基础上,追求专业方面的卓越应成为清华社工队伍的恒定追求.从清华大学的办学定位出发,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是教育者的担当.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领域的从业人员,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应当是其中认同并坚持遵循社会工作价值准则,掌握大量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能熟练灵活地使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的社会工作领域的从业者.要想培育一大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社会建设作出贡献,需要对社会工作领域的人员进行诸如价值*、专业知识、方法技巧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尤其是在学校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进行精英式的培养(方舒、刘世雄,2017).

四、结语与展望

清华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开展五年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培养方案和体系,已培养出50余位获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的人员.五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养质量.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大陆已进入一个“后经济国家”新时期(陈社英,2013)在这个新历史时期,社会工作专业将与其它“社会”(不单是经济)科学一道担负领导责任(陈社英,2018).这也为社工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面向国家需求,加快社工人才培养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指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社会建设”这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为此,我国急需培养大批的社会建设人才,而与此社会建设最相近的专业学科领域就是社会学与社会工作.清华大学长期坚持的办学理念就是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急需人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是当前我国改革与建设急需的人才,清华社工正是在这样的需求形势下申报开办的.

据民政部最新统计,目前,我国在城乡社区和相关事业单位设置的社会工作服务站已达36485个,设置的社工专业岗位超过31万个.目前,我国社工专业人才总量达到102万人,其中持证社工32.7万人,70%以上工作在社区.据统计,2018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全国报考总人数达42.45万人,比去年增加9万余人,增长率达27.6%.如此庞大的工作队伍,持证人员仅为30%,受过专业教育和训练的人数仍不乐观,亟需提高专业性.面对如此强劲的需求,人才培养规模、速度需要加快.在社工专业硕士培养方面,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培养方式,比如利用在线教育的便捷性、高效性和低成本等特色,适应规模需求;同时将创新活动和创业教育做为有机载体,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专业性.

(二)立足清华特色,引领中国社工发展

清华大学历来重视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在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多年来有深厚的积累.清华大学社会学学科建设为培养社会工作人才创造了比较坚实的学科基础.近年,清华大学特别重视社会学学科建设,社会学系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尤其是在解决与社会工作相关的城乡社区管理、救助社会弱势群体、自杀的社会学干预、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服务、农民工培训、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减少失业人口、城市外来人口管理、缓解劳资矛盾、贫困治理、救助被害人等方面承担了大量课题,取得了重要成果.所有这些,为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基础.清华大学其他众多学科也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清华公共管理学院在社会政策、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志愿者服务、社区社会工作方面具有一流的师资.清华法学院在法律诊所、城乡弱势群体法律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清华医学院在公共卫生政策、特殊群体的心理干预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都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

同时,清华大学有着良好的社会工作传统,在爱国奉献、集体建设、社会实践、科技创新、体育锻炼、文艺活动、志愿服务等多方面都有一套脉络鲜明的体系,这也使得在清华学习过的学生能够具有独特的气质和内涵,从而形成“清华特色”.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也应成为面向新时代的社会工作者,以专业道德与使命感引领新时代社会平衡发展,以服务大众、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积极参与公共管理与社会政策的制定(陈社英,2018).

在“中国社会工作2.0”(陈社英,2018)的机遇期,清华大学将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调动多方面的资源,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队伍建设作出自己新的贡献.

上文点评,这是关于社会工作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实践与思考和硕士专业学位和人才培养相关社会工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基于创业教育的电商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和反思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商创业班为例
摘要电商行业的火爆,对高技能电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企业的关键技能岗位却没有合适人才,这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短板,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因为基本素质和技能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标准很难找到合适对口的岗位,.

高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摘要无人机行业的飞速发展给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职院校需契合社会对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营造校园无人机文化,以赛促教,和企业深度合作协同.

依托学科竞赛构建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平台
摘要学科竞赛对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为基础,依托学科竞赛,结合方程式汽车大赛各个项目所涉及的学科知识,构建多专业融合的创新实践教育平台体系,实施跨学科创新实践能力.

培养舞台技术专业人才刻不容缓以武汉市艺术学校舞台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为例
【摘 要】重视和培养现代化的舞台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并留住具有专业舞台技术素质的高校毕业人才,是壮大舞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振兴文化产业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也是为我们能在舞台上呈现更专业、绚丽、精彩的艺术.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