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传播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和梁衡散文作品传播和影响的田野调查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主题:传播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5

梁衡散文作品传播和影响的田野调查,本文是关于传播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与田野调查和梁衡和散文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期刊影响因子多少算高中华医学杂志影响因子挑战杯学术论文作品医学杂志影响因子排名

李钊平

“现象级”(phenomenal)一词是舶来品,近年来多用以指代深受用户追捧、引起巨大轰动、遥遥领先同类的产品或服务,比如苹果手机、电影《阿凡达》等.在中国文学的古典时代,多位作家作品曾有堪称“现象级”的惊艳表现:西晋左思撰成《三都赋》,“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唐代诗人白居易自述:“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有咏仆诗者”;宋代词人柳永自嘲“奉旨填词”,结果“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在文学走下神坛、娱乐至上、价值多元的当代中国,许多文学名家、畅销书作家作品的表现也很难称得上“现象级”.如果详加辨析,却能发现一些作家作品拥有了“现象级”传播的特点,梁衡散文就是如此.

根据中国青年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梁衡文存》(3卷本)统计,除去新闻理论和科普著作,梁衡散文创作总量大约为220余篇、100余万字.显然,他的散文创作不以绝对数量见长,而以卓绝品质取胜.“莫以量多论英雄,为文要有霹雳声”(《创作有感》),这本来就是他的追求.梁衡践行形、事、情、理、典“文章五诀”,倡导书写大事、大情、大理,人物传记、政论随笔、山水游记诸体皆工,别开生面,随物赋形,近年又倡导人文古树写作.他注重炼字炼句炼意,强调“语不惊人死不休,篇无新意不出手”,追求教科书式的经典化极致书写;他主张人格至上,挖掘人物身上幽微光亮的人性,探索普世价值,为民族题材注入了世界话语和世界意识;他知能并重,散文创作与理论研究相得益彰,等等.我们认为,如果能在文本研究的基础上,对公共视野中梁衡散文的传播状况进行考察,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教科书式写作:作品入选课本最多的作家

教科书编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价值取向和文明水准.教科书如果不是“母乳”,也应该是滋养孩子成长的“奶粉”.它的高品质、典范性、正统性、强制性、覆盖面和影响力,都决定了其高标准、高要求.30多年来,梁衡散文31篇、71次入选各类大、中、小学课本,且多是要求记诵的重点篇章.他本人还兼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总顾问,在当代作家中可谓首屈一指.

1982年4月12日,梁衡在《光明日报》发表《晋祠》,当年入选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终审委员张定远教授曾经回忆说:“当时一见《光明日报》刊发的《晋祠》,真是让我们这些编选教材的人喜出望外.这篇说明文介绍晋祠时线索清楚,文字优美,文化内涵多,引人入胜,可以让中学生学到很多东西.挑选其他文章时,还有人有些不同意见,这篇文章是大家一致通过的.”2003年,梁衡的散文代表作《觅渡,觅渡,渡何处》入选高中语文课本,读者反响更为热烈.学者们称赞:“宣传先烈,这一篇文章的作用超过了一本传记.”

梁衡入选各类教材的作品中,山水题材散文主要有《苏州园林》《清凉世界五台山》《夏感》,人物题材散文更多一些,包括《大无大有周恩来》《跨越百年的美丽》《读韩愈》《读柳永》《把栏杆拍遍》《武侯祠》《追寻那遥远的美丽》《青山不老》等.其中,写居里夫人的《跨越百年的美丽》分别入选13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写辛弃疾的《把栏杆拍遍》入选7个不同版本的教材.

多篇作品入选各类教科书,让梁衡散文的传播和影响急剧放大,远远超过一般作家.作为语文学习和人格塑造的典范文本,“这些文章主要是从精神、信念、人格养成方面指导学生,但读者面早已超出了学生而影响到教师、家长并走向社会……一个家长在陪女儿读书时看到课文,便到网上搜出我所有的文章,到书店里去买书,并激动地写了博客说:‘这是些充满阳光的、让孩子向上、让家长放心的文字.’有的家长把搜集到的我的文章寄给远涉重洋、在外留学的孩子,让他们正确对待困难、事业和人生”(梁衡《教材的力量》).

梁衡曾将散文分为“给人看”与“给人背”两种,自己甘当“苦吟派”,不懈追求“教科书式”的经典化、极致化写作.他曾为了拟一个好题目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甚至思考数月:“都说标题是文眼,我为文眼望穿眼.一题未定思数月,半字不稳夜难眠.”(《拟题难》)写张闻天的《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一文,最后圈定比较的题目就有10余个.《觅渡,觅渡,渡何处》的创作冲动始于1990年,他曾3次专程赶赴常州搜集资料、捕捉灵感,写成发表已是1996年.

二、知识精英推崇: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梁衡的散文创作受到众多学者、名家的推赏和肯定,在广大师生中尤其受到欢迎.无论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应对高考挑战,还是为了学生人格完善,许多超级中学的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都对梁衡散文高度关注.比如,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严寅贤直言:“文章为思想而写,梁衡的文章都是用心、用情写成,文质兼美,十分耐读.他在师生中拥有庞大的读者群.我和学生至少15年前就开始读他的作品,至今不辍,获益匪浅.”

媒体中人近水楼台先得月,官员学者惺惺相惜,他们推崇梁衡散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卢新宁说:“(我)喜欢梁衡的文章,不仅因为文字美、结构好、立意高,更因为字里行间的那种凛然大义、磅礴大气、诚挚大爱、剖肝沥胆、刻骨铭心,饱含着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和人性的真挚,让人一读倾心,掩卷难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梦奎说:“梁衡的思想高度使他的文章表现出大家之气,不像古今那些力求精致而趋于小气的作者.严肃而重大的题材自不必说,即使小题材也能以小见大.”

文学批评家则从学理角度,解析梁衡的散文写作.何西来说:“我觉得梁衡散文的美是优雅之美,他的文笔‘雅洁’、‘凝练’、‘明丽’;调子是乐观、昂扬的”,“他的文字、意象,在心里都是经过了长期酝酿的,写出之后,又经过了认真的修改、打磨,很有点杜甫所说的那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美之理趣》)杨匡满认为:“在炒作成风的当今,梁衡同志依然惜墨如金,从思想语言的矿石里一再提炼,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我曾经竭力主张那些卷帙较大的报告文学要有历史的凝重感,我从梁衡的多篇短文中竟也获得了这种满足.于是我悟到:这便是大家,这便是大散文.”(《大家梁衡》)

一些著名作家则结合自身创作实践,肯定梁衡散文的创新与突破.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冯牧说:“他的很多作品都体现了对自然山川美的追求,对历史文化美的追求,对生活真谛美的追求,对中国语言文采美的追求”;“比如《晋祠》作为范文收入中学课本,应当说是当之无愧的.这篇文章无论从思想内容、审美观点、遣词造句上所认真下的功夫都是无可挑剔的,无愧于‘教科书水平’.”(《散文创作需要精品》)作家梁晓声坦言:“我喜欢梁衡散文,一如尊敬他的为人.仅就散文而言,他的作品给我不少营养”,“他的思想一游到更远的历史中去,一与那些历史人物敞开心扉对话,就变得火花四溅,文字也时而激昂,时而惋叹,时而叩问,时而调侃,恣肆张扬起来……而《觅渡》等还入选中小学教材,堪称文章典范.”(《静夜时分的梁衡》)

梁衡与晚年的季羡林先生过从甚密,可谓“忘年交”.在季老病榻前,两人多次畅谈.季老既能做高深的学问,也能写一手好散文,他专门撰文《追求一个境界》,给予梁衡散文至高评价:“梁衡是一位肯动脑、肯刻苦,又满怀忧国之情的人.他到我这里来聊天,无论谈历史、谈现实,最后都离不开对国家、民族的忧心.难得他总能将这一种政治抱负,化作美好的文学意境.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

国学大师、著名作家、文学批评家、政府官员、媒体领袖和特级教师等身份各异、视角不同,却都是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知识精英,他们一致高度评价梁衡的散文创作.梁衡散文属于大传统、精英文化或雅文化范畴,通过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传播效能自然不同寻常.

三、史笔文心:原创思想与理念的风行

梁衡主张文章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他指出,散文美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描写叙述之美,第二层是意境之美,第三层是哲理之美.他常说:“历史老人将首先选择那些有新思想、有新鲜艺术感的文章传之后代,并根据其思想和艺术水平的程度决定它存留的时间.”(《文章为思想而写》)梁衡提出政治美文三项标准:一是提出影响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的思想;二是一些名句熟词广为流传,成为格言、成语、座右铭,载入辞典,丰富了民族语言;三是符合艺术规律,词、句、章、形、情、理都达到了美的要求.贾谊的《过秦论》、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诸葛亮的《出师表》等就是符合上述标准的政治美文.

政论散文本就申说主张,提出新思想新见解自是应有之义,梁衡的《发言时少些表扬与自我表扬》《有感于干部不会说话》《心中要有主义有信仰》等,都是开门见山,直陈时弊.写景散文多以表现山水风物之美为旨归,梁衡也着意开掘哲理之美.《泰山—人向天的倾诉》是一篇游记,却强调泰山凝聚的文化传统和人类诉求.《特利尔的幽灵》同样是游记,却宕开笔触,花了大量篇幅反思我们走过的弯路:“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而我们却硬要把他降低为一个行动家.共产主义既然是一个幽灵,就幽深莫测,它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个方案.可是我们急于对号入座,急于过渡,硬要马克思给我们说个长短,强捉住幽灵要显灵.”这样,作家眼中所见,笔下所记,都成了阐发思想的铺垫,真正做到了夹叙夹议,水融.

梁衡山水、政论和人物散文诸体皆工,而他本人最看重、影响最大者莫过于人物散文:“一篇人物,胜过十篇、百篇山水.有论者说到《觅渡》等文时,说数千字胜过一本传记、一本小说.这种震撼是我始料不及的.”梁衡的人物散文代表作无一例外都为伟人、哲人、名人立传,成功塑造了一个个伟大人格,提出了新思想新理念,一纸风行,很快被广大读者接受传扬.《觅渡,觅渡,渡何处》用极具象征意义的“觅渡”意象,高度浓缩瞿秋白的一生,提出“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成就了文学的典型性.《大无大有周恩来》用“大无大有”高度概括周恩来总理的一生,礼赞高洁人格:“当人格的力量达到一定强度时,它就会迅如光速而追附万物,穹庐空间而护佑生灵……这就是生命的哲学.”《把栏杆拍遍》写宋代词人辛弃疾,慨叹“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跨越百年的美丽》写居里夫人:“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只用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由此形成了一系列高度浓缩化、具象化甚至颇有“新闻眼”意义的核心理念,人们记住了“觅渡”的瞿秋白,“大无大有”的周恩来总理,“二死其身”的彭德怀,“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张闻天,“把栏杆拍遍”的辛弃疾,“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林则徐,“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居里夫人.这些思想、理念一经提出,便成为对个人、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精妙概括,进入了历史的天空.这是高度智慧的散文创作.

有论者认为,梁衡的散文尤其是人物散文突出体现了儒士文化精神,而这正是他本人推崇的政治家之文.笔者则以为,称之为史官之文或许更精准一些.梁衡满怀“同情之理解”,从中国源远流长的史传传统中汲取的营养更多,强调人格、人性等普世价值,选取英雄或伟人的悲剧性时刻,大有“替天行道”的意味,也与政治家之文大异其趣.

历史是人类有识别的回忆,中国史学的发达无与伦比,其卷帙之浩繁、内容之丰富、作者之复杂众多、撰著时代之绵长久远以及地位之神圣尊崇,堪称人类文化史上一大奇观,重史崇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史职原初位尊地要,以天官身份代替神祇对人类行使史的审判,并为未来提供经验.孔子因鲁史修《春秋》,微言大义,褒贬世事,使“乱臣贼子惧”(《孟子·滕文公下》),成为后世史家追慕向往的典范.司马迁发愤著《史记》,“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梁衡的人物散文是以司马迁式的史笔文心、茨威格式的悲悯情怀,重新品评政治领袖和文化巨擘,力图正本清源,还原湮没遮蔽的大历史,感受穿越时空的人格之光.

梁衡家学渊源深厚,早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专业,于文史用力甚勤.他回忆说:“中学时背过一些《史记》列传、唐宋文章,在以后的散文和新闻写作中,时时觉得如气相接,如影相随.”在人物散文创作中,他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史传传统影响,比如《读柳永》文末,就直接采用了“史臣曰”的方式感喟评说.在这个喧嚣扰攘、众声喧哗的时代,孜孜矻矻,另辟蹊径,提出一大批原创思想、全新理念,自然让梁衡散文与众不同.

四、因文成景:全新感受文化的力量

万物静默如谜,非才识卓绝、笔力雄健者莫能发现开掘.2016年5月,《人民日报》记者马涌撰文介绍我国第一个人文森林公园—高寒岭人文森林公园的诞生经过.地处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处的陕西府谷县高寒岭,自然环境恶劣,却生长着漫山遍野的松柏,成为沟沟壑壑中难得一见的生态绿洲.高寒岭上有一棵极像中国地图的柏树,被称为“中华版图柏”.宋代名臣范仲淹、欧阳修曾在此抗击西夏入侵,清代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噶尔丹途中也曾在此夜宿赋诗.梁衡历时3年寻访撰成《中华版图柏》,发表于2016年2月3日《人民日报》.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建成了高寒岭人文森林公园,一个3景区,堪称因文成景的经典案例.梁衡的《中华版图柏》一文恰如阿基米德苦寻的杠杆支点,催生了人们心向往之的人文景观.

因文成景毕竟是可遇不可求的文化创意和创新,景因文传则较多见.“天下郡国,非有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临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滕子京语).名胜与名篇激发振荡,形映成趣,成为中国历史上绵延不绝的一大文化现象.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号为“三大名楼”,无一例外都有名篇传世.位于浙江绍兴兰渚山下的兰亭,本是江南随处可见的一处小景致,却因王羲之书法文辞俱佳的《兰亭集序》,成为人们瞻仰膜拜的圣地.

借助梁衡山水散文引发关注,最有名的莫过于山西太原的晋祠.梁衡曾经回忆:“《晋祠》这篇课文一直到现在还使用,大约已送走了三十届学生,这其中不知还有多少故事,可能以后还会改变一些人的人生轨迹.而我没有想到的另一个结果是,晋祠为此也大大增加了游客,带来了更大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教材的力量》)

一些人物散文名篇,由于重新解读,引发人们心灵震撼,那些人物故居因而成为人们竞相寻访凭吊的热门景点.《觅渡,觅渡,渡何处》与常州瞿秋白纪念馆就是如此.瞿秋白烈士的女儿瞿独伊曾致函梁衡,讲述自己的感受:“父亲一生磨难多,争议多,先生的一支笔概括了父亲的一生,提炼了他生命的精华,让没有读过党史的人,也能清晰地感到父亲的思想脉络和他对党对国家的赤子之心.如今,当我散步时,常有知情的年轻人上来嘘寒问暖,说他们读了这篇文章后,加深了对我父亲的认识,亦深感其启迪人生.静夜沉思,咀嚼先生美文,我常心存感激,感谢先生将个人的思考变成了亿万人对父亲的追思.”常州的瞿秋白纪念馆就这样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圣地,续写了名篇与名胜相映生辉的佳话.

五、报刊、图书、网络多介质传播:公共话语空间的培增效应

伴随风起云涌的数字化浪潮,多媒体多介质的传播方式成为必然.梁衡散文的传播,一般依循原创报刊发表—网络转载—结集成书三大步骤.比如,《树殇、树香与树缘》原发于2015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电子版同时发布,网络转载页面3490个,《万水千山行遍》(《梁衡文存》之三,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收录.报刊、图书、网络各擅胜场,甚至时空穿越,实现了传播效能的培增放大.

(一)主流报刊先声夺人

在中国知网检索作者“梁衡”,共有1398篇文章.梁衡曾任《光明日报》记者近10年,先后发表212篇文章,以新闻稿为主,也有代表性散文作品和文艺理论作品,如《晋祠》《当前散文创作的几个问题》(国内最早对杨朔散文模式提出批评的理论文章).作为《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许多重要文章都首发于这家党报上,据史江民先生统计大约有86篇.2000年1月至今,梁衡在《北京日报》《党建》《秘书工作》等报刊发文多篇,在《新湘评论》《当代贵州》《当代江西》等地方省委机关刊开办专栏.上述文章多政论散文随笔,报刊互转情况较多.

我国特有的文摘报刊热,对梁衡散文传播同样功不可没.《觅渡,觅渡,渡何处》最早刊发于《中华儿女》1996年第8期,后被文摘名刊《读者》《新华文摘》转载,经过二次传播后引发更多人关注.《大无大有周恩来》被《青年文摘》转载,同样深受欢迎.

因着某些社会事件或特殊时间节点,梁衡散文屡屡被人们追忆“重播”,引发轰动震撼,这也是梁衡散文传播过程中饶有兴味的现象.前不久,梁衡的两篇政论散文在微信平台热传,一篇还获得“鲁迅杂文奖”,其实这两篇文章都是他两年前刊发于《人民日报》的旧文.

(二)结集成书形成标杆

梁衡散文图书较多,在豆瓣网搜索“梁衡”,获得110种图书,散文选本占了绝大多数,涉及的出版社超过30家,包括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党校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等.其中,《觅渡》《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等发行量、影响力较大,在读者中形成了很好的口碑,堪称标杆.

《觅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初版,2014年修订)重印17次,总发行量预估超过20万册,甚至还推出了海外英文版.梁衡回忆说,自己应邀到北京一所知名中学演讲,老师问同学谁有梁老师的书,结果“台下人手一本《觅渡》,高高举起,红红的一片,当时让我眼睛一热.原来这已形成惯例,一开学,学生先到对面的书店买一本《觅渡》”.《觅渡》一书在当当网上有评论2715条,好评率99.8%;豆瓣网上有558人评价,评分8.1,点赞多多.比如,读者“三颗门牙”留言说:“高三的时候年级组长给全级20个班印发了梁衡的《把栏杆拍遍》,很多同学都看得眼眶发红,没想到一篇追忆几百年前的文人—辛弃疾的文章也可以写得如此细腻动人.一年后,在大学的图书馆里看到这本书了,除了包括《把栏杆拍遍》在内的青史如镜系列外,大情大理系列也写得同样出色!作为一个彻彻底底的80后,以前还一度很鄙视那些评价政治伟人的文章,以为都是歌功颂德的.不过这本书改变了我的看法,关于、、瞿秋白……”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新版)在当当网上的评论有10428条,预估销量超过10万册,好评率99.3%,读者反馈同样热烈.比如,读者“莫待无花空”留言说:“梁衡都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大作家,我们都以为他的文章高深莫测,但是读了他的散文过后,我才明白:散文的写作并不是要多么炫丽的语言,而是真情实感,能够打动人的心,梁衡从写人、写景、叙事、抒情、说理等方面来指导我们,包含了中学生的所有写作格式.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不仅仅是写作,还有做人的大道理.这本书,我力荐.”

梁衡的散文选本,尤其是目标读者为中学生的选本,着眼于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备受追捧.他也成为出书品种最多、读者口碑最好的当代散文作家之一.

(三)网络公共话语空间持续关注

网络搜索页面的多少,大略体现了研究对象在网络公共话语空间的受关注程度,这也为作家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如表1所示,我们尝试选取5位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获得者作为对照,通过关键词搜索,了解梁衡等人在网络空间的表现(未考虑重名情况).

百度、中国知网、豆瓣网分别大致反映了搜索对象在社会公众视野、知识精英和文艺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梁衡在主要搜索项上都遥遥领先.据此可以得出基本结论:在网络公共话语空间,梁衡及其散文创作受关注程度高,社会影响力大.

结 语

作为当代文章大家、新闻名家、著名学者和青年导师,梁衡在繁忙的政务工作之余,勉力进行教科书式的经典散文创作与理论研究,洞察社会历史和家国人生,书写山川人文奇景,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思想和理念,人物、政论、山水散文诸体皆工,赢得了广泛的推崇和口碑,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跻身为数不多具有“现象级”传播特点的著名散文作家之列.我们认为,尽管已经享有盛誉,梁衡却依然可能是一位当代文坛低估的散文大家,一位有待全面认知的文化大家.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出版总社、青年文摘图书中心]

归纳上述:上文是关于田野调查和梁衡和散文方面的传播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传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先秦两汉诗歌对儒家人际传播观念影响
摘 要一直以来,儒家的人际传播观念对我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封建社会当中,人际传播的内容具有极强局限性,人们的行为规范以“三纲五常”“.

方言节目的传播与影响
摘 要通过对目前的电视娱乐节目进行参照和分析,发现方言节目逐渐增多 方言节目的出现推动了方言的传播与传承,有利于语言保护工作的推进 但部分方言节目存在某些不良因素,成为阻碍其发展的劣势,因此,应规.

冷热媒介的选择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摘 要】因为有媒介信息才能传递,又因信息的传递才使媒介被需要,接受信息的主体是人,所以人对信息的接收和处理显得格外重要 媒介可相对区分为冷媒介和热媒介,冷媒介清晰度低、参与度高,更容易调动起人的思维.

数码照片的后期制作在摄影作品中的影响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手机数码相机……智能高科技产品得到广泛应用,美图秀秀、PHOTOSHOP……修图软件的功能日益完善,这些都对摄影作品的质量带来深刻影响 本文从阐述后期制作方式类型入手,随后.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