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新媒体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和两岸青年新媒体交流现状分析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主题:新媒体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6

两岸青年新媒体交流现状分析,本文是关于新媒体论文范文例文与新媒体和现状分析和青年相关论文怎么写.

新媒体论文参考文献:

新媒体论文参考文献 新青年杂志新媒体营销论文新时代新青年论文农村新技术杂志

摘 要:网络新媒体开创了两岸青年沟通的新路径,为两岸交流的多渠道发展展现出令人期待的前景.可是经过近10 年的发展,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新媒体不仅没能消弭那些造成两岸青年交流不畅的政治性和历史性障碍,而且由于自身存在的信息碎片化和情绪性表达的特性,相反地使两岸交流更容易因误导而步入歧途.因此,如何引导新媒体最大程度地在两岸青年交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是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两岸青年;网民;交流现状

新媒体的崛起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对两岸青年的交流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长久以来,由于政治体制、互信基础薄弱等结构性因素导致两岸之间的交流并不顺畅和频繁,两岸之间的往来也大多局限于的会议和互动上,两岸青年的民间交往甚是薄弱,仅通过有限的两岸青年学生之间的交流无法使绝大部分的青年互相了解对岸的真实情况,也因此会对对方产生误解.新媒体的出现为两岸青年开启了全新的交流方式,不受政治、地域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日益成为两岸青年交流的主要媒介.

一、两岸青年在新媒体平台的交流使用现状

1.大陆青年的新媒体使用状况

自2013 年起,我国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一直保持了较高增速,这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上网设备迅速普及.截至2015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87亿人,青少年互联网普及率为85.3%,相比同期全国整体互联网普及率的50.3%高出了35个百分点.从年龄结构来看,中国青少年网民中19~24岁占比最大,为48.1%.社交应用在青少年群体中使用率高于网民总体水平,且伴随着用户年龄学历的增长,其社交应用使用率逐渐升高.数据显示,即时通信、微博、论坛/BBS成为青少年使用率最高的社交应用,其使用率分别为92.4%、37.6%和18%.①

新浪微博作为现今中国最典型的综合类社交应用平台,有73.9%的用户通过微博关注新闻和热点话题.通过人与人之间“关注”与“被关注”的关系层层递进式地传递信息,这种方式传播面广、速度快、信息接收度高,成为人们了解时下热点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除此之外,其他不同类型的社交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社交目的而产生的,但所有社交应用软件都保留着基本的沟通和娱乐功能,来实现与人沟通、了解热点新闻和进行群组式主题交流,发挥着特定的传播效果.

2.台湾地区青年的新媒体使用状况

根据财团法人台湾网路资讯中心(TWNIC)公布的《2016 年台湾无线网络使用调查》结果显示,台湾12岁以上的上网人口总数为21068674 人,行动上网率由去年的67.9%上升至72.6%,其中有91.6%的网络用户使用智能手机进行行动联网.台湾地区的手机网民有91.5%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或网络社群软件,依赖率为亚洲第一,行动上网率为72.6%,其中有91.6%的网络用户使用智能手机进行行动联网.台湾地区的手机网民有91.5%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或网络社群软件,依赖率为亚洲第一.

台湾是Facebook 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率和渗透率最高的地区,其影响力已经扩散到台湾的所有领域.12—19 岁和20—29岁的网民使用Facebook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层,为96.0%和87.2%①,Face?book已经成为台湾地区青少年进行社交、获取信息和表达诉求的重要网络渠道.同时,Facebook由于与生俱来的新媒体强大的信息传播和社会动员力量,成为台湾地区件酝酿和形成的重要渠道.在以台湾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太阳花学运”中,Facebook等社交软件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串联作用,充分运用了网络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使它能区别于之前的社会运动,为新媒体的运用开启了新篇章.

二、两岸青年新媒体交流现状

在互联网诞生之前,传统媒体作为两岸民众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能够对人们的社会认知、价值取向和情感观念产生极大的影响.然而面对媒体筛选过的内容,两岸民众很难获得关于对岸的真实信息,十分不利于两岸的沟通.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地域的间隔和人为的限制,在进行低成本、高质量信息传播的同时,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实时交流.尤其对青年人来说,这一切来得更加普遍和熟练,受到的影响也更深刻.正是由于新媒体社交的种种优势,新媒体本应为两岸交流搭建起一座新的桥梁,然而反观两岸青年交流的现实,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1.交流频率低

互联网社交媒体实现了全世界无障碍的即时通讯和资讯传播,但是大陆和台湾的青年在网络上却交集较少.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在不同环境下生长的青年所关注的话题有很大差异.人在网络社交过程中往往是需要找寻意见相同的群体来找寻归属感和实现自我肯定,只有在相同或相近的环境下生活才会具有共同话题和对某一话题的共同看法,显然大陆和台湾地区的青年并没有生活在能产生共鸣和交流的相同环境.而且长期受到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两岸的网络受众因意识形态差异、审美和用词的差异,难以从对方寻求认同感,而逐渐地从心理上将自己和对方区隔成不仅是地域不同,而且在感受和认知以及意见上完全不同且难以沟通的两个群体,③只有在发生触及两岸大多数人价值观的刺激性公共事件,两岸青年才会进行短时间的密集型交流.

Facebook 和微博分别作为两岸使用率最高的综合类社交网站,青年群体是用户的主力群体.台湾地区大选作为2016年台湾地区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政治事件,两岸民众都对此时进行了热烈关注和积极讨论.不仅是Facebook 公布的台湾2016年度热门话题之首,同时“台湾地区选举”的话题标签在微博的阅读量超过2.3亿.但是两岸网友关于此事的关注重点却有很大不同:台湾地区网民是通过社交媒体讨论各党派和候选人的政策,而大陆网民的讨论则是更侧重于台湾政局的变化对两岸关系的影响.这种讨论侧重的不同,使得对同一话题的关注造成两个不同网络群体仅仅进行了内部讨论而甚少交流.除此之外其他台湾本土热门事件,在微博的实时热度甚至远低于大陆的娱乐事件.在这种交流语境下两岸青年利用新媒体进行有益沟通的频率,远低于群体内部的理流.

2.交流情绪化

在台湾问题上,民族集体记忆和民族意识成为了网民价值观形成的基础.在自小接受的教育和舆论引导下,大陆青年理所当然地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而在两岸长期隔绝的情况下,由于台湾老一辈外省人的逝去和“”势力的不良影响,台湾20—29 岁的年轻人赞成的民众比率为26%,赞成维持两岸现状的有54.3%④,这种价值观的冲突在网络环境下被放大.

网络新媒体作为自由度极高的信息传播和社交媒介,具有极强的不可控性,信息量的急速扩大使信息的可靠性无法确认.零碎松散、不加验证的信息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群体的社会印象,并使网民的主体情绪一触即发.2013年天涯社区一篇帖子中贴满了台湾节目对中国大陆负面评价的截图,被转载到微博后,引来众多中国大陆网友热议.大陆和台湾网民之间长年累积起来的不满和对立情绪开始喷涌,双方都会轻易陷入关于台湾问题的偏执性想象,并且由于新媒体网络的虚拟性特点,以青年人为主体的新媒体用户在进行意见表达时会更随意和情绪化,对事件的判断更简单和绝对.

近几年来,在几乎所有涉及两岸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分歧的新闻下,两岸的网民都反弹激烈,针锋相对.在2016年引起两岸网民在社交平台上进行正面言论交锋的大陆网民“出征”Face?book事件中,网络新媒体以传统媒体难以想象的群体组织动员能力推动事件不断发酵、扩散,整个过程充斥着非理性的情感宣泄,双方多年来积累的负面情绪不断地在每一个话题中被引爆.尽管在事件的后期大陆网民试图使对话回归友好互动的理性轨道,但最终还是不欢而散.这一事件显示,在网络公共平台上,网络舆论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放大效应,很容易被网络意见领袖所引导,而理性的表达和判断常常是脆弱的,很容易在情绪波动的网络民意中被淹没.

3.矛盾群体化

新媒体平台使每个个体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信息传播的自由度很高,海量信息会直观地呈现在每个网民眼前.但这样海量的信息其实是很难进行把控的,良莠不齐、真假难辨,更会有人为了制造热点而故意歪曲事实.因此在事件中常常会出现网络意见领袖来进行舆论的引导.网络意见领袖将观点输出给网络大众之后,网络大众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表示赞同并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极易造成舆论的单一化和同质化.在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络平台上,网络意见领袖也常常是非专业的年轻人,泛道德化的判断和非理性化的表达很容易使舆论导向产生偏离.在两岸关系的现实背景下,网络言论在涉及台湾问题时会经常带有极强的网络爱国主义情绪,而在这之中产生的意见领袖,其观点也常常是冲动和情绪化的,由此带来的整个舆论氛围和影响是不容乐观的.

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使所有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个性观点,但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群体往往是构建在所有群体成员拥有的共同点上,并在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下实现了网络群体的汇集,群体成员置身于观点趋同的环境之中,使群体成员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观点,在面对与其观点不同的言论时,表达会更加极端.新媒体网络平台实现了大陆和台湾地区跨地域的实时交流,但在获取更多信息、进行更多交流之后,暴露出大陆和台湾地区之间存在着更多方面的差异和分歧,负面事件的每个细节被无限放大,加剧了群体间的疏离感和排斥感,形成了“大陆人”和“台湾人”两个泾渭分明的网络群体.

台湾艺人周子瑜事件造成当时网络讨论数量急速增加,两岸网民情绪针锋相对.为了融入这一氛围,两岸的网民都自觉加入保护自身所在群体的网络斗争中来,群体内的不同声音迅速被淹没,一直到大陆网友“出征”Facebook之时,完成了两岸对抗情绪的大爆发.两岸虚拟公共领域中的对立情绪,将不可避免地阻碍两岸民众理性对话的展开,甚至对现实社会中的两岸民众关系产生负面影响.⑤

三、对于两岸青年新媒体交流的思考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发展拓宽了两岸青年的交流渠道,推动了两岸青年的交流,但新媒体作为两岸青年新的交流媒介,受到了来自主观和客观种种原因的限制,在实际运行中带来了许多负面效果,潜在地加剧了两岸民众对立的风险.因此在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应当看清两岸虚拟公共领域为两岸交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新媒体最大程度地在两岸青年交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是要创造便利的网络交流环境.一方面向台湾地区青年普及大陆的社交网站,改善社交平台的整体环境,吸引更多的台湾青年加入.另一方面,可以在合理的管控和监督下允许大陆青年进入台湾地区网友使用的网络社交平台,使大陆青年更多的了解台湾本土的实际情况并加强与台湾地区青年的交流.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双向协调两岸新媒体网络的使用,减少影响两岸青年正常网络交流的外在阻碍.

其次是需要政府对网络舆论进行协调和引导.一方面,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快速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使网络民众不至于被片面虚假的信息蒙蔽而失去正确的判断.另一方面,在两岸网络交流的格局下,政府要鼓励更多的专家学者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以及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使网民对两岸问题的历史和现状有所了解,客观地看待彼此的分歧和认知差异,使非理性的网络言论能够及时被压制.

第三是营造理流的环境.这需要两岸的新媒体运营平台自身发挥作用,进行实时的监督和管理,屏蔽过激和侮辱性词汇,及时过滤极端言论,利用“热门广场”“上头条”等方式协助促进理流环境的创建.

当然我们也不能对两岸青年进行理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网络媒体的特性决定了非理性的不可避免.因此最重要的是两岸青年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的时候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任,让新媒体网络平台不再是肆意发泄负面情绪和攻击性言论的场所,两岸青年存在分歧时可以进行平和的交流而不能随心所欲肆意妄为,引导两岸青年抛弃先入为主的陈旧观念进行更多的理性思考,发出更多理性的声音.

引文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

②财团法人台湾网路资讯中心.2016年台湾无线网络使用调查[R].台北:财团法人台湾网路资讯中心,2016.

③黄君如.从雾里看花到管中窥豹[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④台湾远见民调“. 2017年3月《遠見研究調查》台灣民眾統獨立場”[EB/OL].(2017-5-3).http://www.src.com/dispPageBox/SRCCP.aspx?ddsPageID等于LATEST&dbid等于3470364484.

⑤连子强.传媒语境、公共领域与两岸民间交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2.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上文总结:这是关于对写作新媒体和现状分析和青年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新媒体本科毕业论文新媒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微时代大学生手机新媒体依赖现状调查
摘 要目的考察大学生手机媒体依赖现状 方法采用大学生手机媒体依赖调查问卷对江苏51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大学生对手机媒体具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高依赖检出率为22 7;大学生对手机媒体的依赖在性别、独.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现状与
江潇虎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高新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以智能手机、互联网络、移动通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对于我国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冲击 根据当下我国信息多元化的时展需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其发展过程.

新媒体艺术 现状与趋势
——评新媒体艺术发展综述我国的新媒体艺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从最初的学习到现在的自主创新,发展之快有目共睹 新媒体艺术是新的技术所带来的艺术界的实践变革 但我们从新媒体.

院校美术专业的新媒体艺术教学现状
摘 要在新媒体充斥市场的发展背景下,职业院校美术专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需要改革课程结构,创建特色培养模式,利用新媒体艺术在电视电影、动画网页……领域的发展,提升学生对美的欣赏与鉴赏能力 同时,提高美术.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