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职业教育类有关论文范例 和智能制造背景下技工教育的变革和回应丹麦职业教育的经验和相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主题:职业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6

智能制造背景下技工教育的变革和回应丹麦职业教育的经验和,本文是职业教育类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和丹麦职业教育和智能制造背景和技工教育相关论文范例.

职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智能制造论文教育杂志社医学教育管理杂志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引发的技术与职业变革,势必对技工教育产生直接影响.产业链与专业链虽属不同的范畴,但是技工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天然联系,使专业链与产业链间基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形成了密切的逻辑关系.这种转型在为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拓展视野的同时,也对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丹麦职业教育在回应社会转型发展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我国技工教育的发展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智能制造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的日趋提高,催生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将冲击传统岗位和职业,逐渐被智能化、整体式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综合项目任务所代替,势必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这给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重任的技工教育,赋予了转型发展的历史使命.

1.岗位属性越显“智能”

在“工业4.0”中,将通信技术集成到装备制造业,主导智能制造,随着智能工厂和无人工厂的出现,传统岗位将逐渐消失或合并,机器替代人的劳动将成为常态.机器人技术应用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增大,成为技工院校服务企业的新型特色载体.

2.人才属性越显“复合”

智能化生产从表面上看降低了对技能的要求,实质上技术含量更高,并转移了技能要求的重心,在技术技能和综合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产品的最终形态由生产者决定,跨学科的复合能力已成为新的高技能人才特征.

3.工种属性越显“能动”

灵活配置生产资源、智能控制生产过程、程序控制管理过程;致使企业工人不再是简单的操作者;而应是加工工艺的设计者、生产系统的管理者和设备技术的维护者;需要有一定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丹麦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方法

1.丹麦职业教育的经验与特色

首先是有力的制度保障.丹麦的职业教育历史悠久,制度齐全.1889年,丹麦政府颁布了《学徒培训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完善了以学徒为主要培养模式的内容和要求.1999年,颁布《职业教育培训法》,职业教育的法制道路更加清晰,立法对职业教育起到了规范和保障作用.从2000年开始,全面开放高中入学,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予以有效结合,实现相互融通.2006年,提出了《全民教育和提升全民的终身技能》终身学习战略.除此之外,丹麦政府还对注册在校和继续教育学生的学费予以贴补,为终身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是多元的教育方式.丹麦的教育模式丰富,特色鲜明,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的结合、学历式教育与非学历式教育的结合和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通过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的结合,使得人才培养方案随时随着企业的需求而滚动,确保培养的学生能得到企业的认可,保证学生高品质就业.通过学历式教育与非学历式教育的结合,使得学习课程和实践内容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之间互认而互通.通过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使得行业、企业和学校三者共商人才培养问题,促进学生及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掌握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

再次是独特的教学模式.丹麦职业教育特别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和个性化教育.侧重于责任心、独立性、创造性和协作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来阶段性的选择学习目标.对计划课程内容的学习通常采用阶段培训、弹性学制的方法,实现工学结合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同时,从政府层面积极鼓励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个性化的内容框架、教学进程和考核方式.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依托项目开展学习活动,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实现校企的双轨教学.

2.丹麦职业教育回应社会转型发展实例

面对全球变暖、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全球性问题,丹麦政府提出了“丹麦远离危机”绿色发展战略.其战略核心是实现“绿色增长”,在实现绿色增长、缓减环境压力的同时,增加就业机会,迅速发展经济.为此,将职业教育培训和继续培训进行整体变革,使不同的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具备绿色属性,开发绿色技术,创造就业机会.调整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充实和修订相应阶段的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内容.将绿色职业元素整合渗透到项目课程中,根据具体的职业资格开发具体的绿色职业胜任力目标.与此同时,在教育培训系统和产业部门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反馈机制,根据绿色经济的要求在完善原有职业资格的同时,积极新设职业资格项目.例如,为了应对缺少风力发电机技术人员的市场状况,丹麦政府积极鼓励对应企业和学校贴合风力发电机的岗位需求,合作开发了新的职业培训项目,由此新增了风轮机操作员职业资格.

三、智能制造背景下我国技工教育回应与变革的建议

发展技工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其办学本质就是要解决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和学后干什么的根本问题.在技工教育发展的问题上,我国职业学校可以尝试借鉴丹麦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特色、优质、内涵发展.

1.制度层面:基于战略发展的法律地位推动

教育,当以立法先行.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工终身培训的主要承担者,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应该享有公平的法律地位.可借我国正在推动《职业教育法》修订和《职业技能开发法》立法的契机,进一步固化技工教育的法律地位,明确技工教育在推进职工终身培训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从国家战略层面来推动职工终身培训的立法工作,把《职业技能开发法》提出的目标、要求和内容融入于职工终身培训的立法中,使技工教育在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下由针对职业岗位扩展至职业生涯,让技工教育的培养目标以满足市场和终身学习需求为落脚点,养成多元的职业素养和终身的学习能力,使技工教育的性质由终结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并尽快建立完备的技工教育和培训体系,建立相对应的体系标准,并与职前职后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技工教育终身化制度工作,择机尝试纳入到国家教育发展规划中.

2.模式层面:基于层次高移的复合创新培养

质变,当以创新为魂.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升级,制造业正从传统的生产方式向人工智能化急剧演进,迫切需要“创新思维”与“复合人才”的双向助力.为此,我们要以终身培训理念重新审视我国的技工教育,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办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等进行梳理和改革,大力推进技工教育职前职后大框架一体规划设计,可分段实施的体系.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制度,为职工终身学习、培训提供方便和服务.着眼于谋划职工整个职业生涯,使我国的技工教育不断满足学生和职工的个性化需要和终身培训服务.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提升教师开发创新的能力,打造教师的教师,要让教师对教师的培训成为一种制度;要确保学校的师生比,特别是技师学院常规教学尽可能采用小班化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集聚一切有效教学资源并保证为教师所用;要建立把优秀教师思想和教学方法收集并加以推广的机制.真正使得以创新和复合为代表的技工教育人才培养层次高移,成为技工教育(尤其技师学院)的主流人才观.

3.能力层面:基于全产业链的核心能力嫁接

能力,当以市场表征.智能制造更加重视专业技能基础上的核心能力,人才的能力结构将从“知识—技能—素质”的培育过程转变为“素质—技能—知识”的逆向培育过程,核心能力势必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和重视.学校与企业是教育的一体两面,企业是学校教育的源头活水.技工教育传承“工匠精神”和“对接专业于产业,确定专业方向;对接教学于生产,确定培养模式;对接实践于岗位,确定教学内容;对接标准于行业,确定育人目标”的有益探索,使教学内容来自企业岗位实际需求,企业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企业文化提前渗入教学管理,形成“模块化的教学内容、项目化的教学过程、生产化的实践教学”与“识岗、知岗、胜岗、强岗”的“三化四岗”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提前具备全产业链生产全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含人际沟通、团队合作、信息素养、时间管理、创新思维、社会服务等).

4.教学层面:基于企业场景的理实一体营造

教学,当以质量为核心.从传统学徒制到现代学徒制,掌握技能的必要环节和有效途径是学徒之于师傅的“模仿”行为之外的科学指导.学生在观察老师的示范操作后阐述科学方法,以最有效的行为对动作要领的领悟,促成高超技能的形成,并逐步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创新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上来.技工教育要在ISO9000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在借鉴世界技能大赛先进的技能理念、技能标准、评价体系的同时,引入国际标准和运用大数据管理平台制定职工终身培训体系的质量标准,并把技工教育质量体系标准纳入其中.应当按照“以市场需求为标准,以岗位需要为目标,以岗位能力为主线”的原则,逐步完善相应的教育和培训机制,用职业岗位的“典型任务”来序列课程,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努力完善“教学、生产、服务、培训、鉴定”五位一体的企业式实训工厂,有利于在职工终身培训体系的大框架下建质量保障体系,有利于技工教育的品牌战略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彰显技工教育创新能力和服务市场的能力.重在实效,办出特色,打造品牌,杜绝盲目追求大规模和高等级.

5.德育层面: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道德熏陶

育人,当以德育为先.德育的本质是悟“道”.德者本也,智者末也,知其先后,则近道也.学会独立思考,拥有信念,培养公民的责任和远大志向,对职业类学生而言是提高职业素养的保证.在大力推行“工匠精神”的今天,技工教育正在从职业理念、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不同层面将“工匠精神”内化为深层次的文化形态,把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职业要求纳入育人的全过程.努力做到“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具备了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中国制造业将实现品质提升与结构转型.这需要持之以恒推动这项工作的制度作为保证,让过去无形的职业道德教育依附于有形的工匠形象和职业行为之上,以此实现技工教育德育工作的长效发展.

理念转轨只是技工教育服务社会转型、产业升级、实现内涵发展的第一步,只有从理念起步不断引向深入,技工教育才能在新常态下更好地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乐.丹麦职业教育模式的特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时空,2015(6).

[2]李政.“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发展观念的转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

[3]徐峰.绿色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回应与变革[J].职教通讯,2011(17).

(作者单位:无锡技师学院)

本文总结:本文论述了大学硕士与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丹麦职业教育和智能制造背景和技工教育方面论文范文.

尊重个体教育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学适度惩戒的必要性
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新需求而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落实“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诊改工作方针,引导职业.

智能制造常温酸奶无菌段果料添加新工艺
近年来无菌灌装技术在常温酸奶中的应用,使常温酸奶运输半径更长,更远、更多的消费者可以饮用到安全、健康、口感更好的酸奶类产品 为了丰富产品连种类,开发更多口味更好营养的果酱酸奶类产品,果酱的添加技术至关.

多元智能理论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秦嘉璐(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声乐系,湖北 武汉 430000)【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认为音乐也是人的智能形式的一种类型,在我国当前学前音乐教育领域,音乐教育被当做陶冶.

环境视觉设计的环境意识以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院导视系统设计为例
文 月 (合肥工业大学 230009)摘要视觉设计作为环境中司空见惯的一种系统设计,从诞生之初就与环境密不可分,因此其环境意识必不可少 导视系统属于视觉设计功能性最强的关键部分,本文以视觉设计理论分析.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