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经济增长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与经济增长的要素体系、内在逻辑与反思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经济增长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1

经济增长的要素体系、内在逻辑与反思,本文是经济增长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经济增长和内在逻辑和要素体系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经济增长论文参考文献:

经济增长论文参考文献 工程经济论文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社国际经济和贸易毕业论文选题金融经济杂志社

牛文涛

(郑州大学房地产市场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1)

[摘 要]文章对经济增长的相对性、要素体系及其内在逻辑进行了讨论,并对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政府干预越位和缺位行为进行了反思.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一样均具备增值属性;人口要素包含了数量和质量两个层次;资本、人口、技术进步、开放、竞争机制和适度政府干预构成了经济增长的要素体系.经济增长的可持续能力与其要素体系结构的合理化程度相关.

[关键词]经济增长;要素体系;内在逻辑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2.017

1经济增长的相对性

“经济增长”是一个相对概念,对经济增长的测度即可说明这种相对性:对同一经济体经济增长情形的跨时期比较,同一时期的跨区域比较;对不同经济体的同时期比较.因此,孤立的谈论经济增长缺乏意义.国家间的收入差距,既包括收入水平的差距,也包括收入增长率的差距.收入增长率可以理解为改变初始收入水平的强度.这里的收入包括国家收入(总量GDP)和国家内部个体的收入两个层面,同样也存在两种类型的不平等:国家间收入的不平等和国家内部收入的不平等.近百年来,上述两种不平等性趋于强化.长期依赖基础资源出口的国家,深受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所累,与发达国家差距日益扩大,而从经济体制改革中获得新生的经济体,包括印度、中国等国家内部的收入差距则濒临警戒线,基尼系数已偏离国际公认的安全范畴.

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在某种意义上可能走向“负增长”.这里的“负”并不是经济数据的走低,而是经济增长路径对未来发展的负面约束,也包括其对发展初衷的违背.实际上,“国富民弱”的增长模式以伤害普通个体利益为代价,其所实现的国家繁荣不可持续.占据较大人口份额且消费倾向显著的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缺失,其对于依赖扩大内需来实现经济复苏的政策效果而言将产生极大的负面激励.经济增长本质上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增长的归属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增长带来的两种差距,在现实中存在,在逻辑上成立,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必要历程,这种不平等性是对伪经济增长的讥讽.

2经济增长的要素体系及其内在逻辑

2.1实物资本

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在许多关于经济增长动因分析的实证研究中,资本都被赋予较为显著的份额,包括Solow模型、Ramesy 模型等.这些模型的构建为理解和认知经济增长问题提供了便利.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经济学家的主观认知中存在如下演变过程:大卫·李嘉图以及托马斯·马尔萨斯时代的古典经济学家在生产的要素中,比之于资本,其实更为青睐于土地这种要素.而伴随工业革命在欧洲的兴起,资本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现实世界中资本作用的扩张在经济学家的主观印象中开始日益强大.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关键因素的认知开始深入人心,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W.阿瑟·刘易斯于1954年曾经说过:“经济发展事实上就是资本的快速积累.”持相似观点的学者还包括著名经济学家罗斯特.

“资本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关键作用”这样的认知从发达地区开始扩散到发展中国家,许多期待实现繁荣的地区开始采用资本取向的政策.尽管现实世界中,通过盲目实现资本扩张达到经济增长的企图最终证明都是低效的,但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其实并无法否定,只是今天的经济学家,或者政策制定者都更为强调资本与其他要素的结合.

2.2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同属于要素积累,拥有资本属性,即实现资本增值的能力.对于经济增长动力分析模型中存在较多的未知因素时,将人力资本变量引入模型都使得原本模糊或者困惑的问题得到清晰的说明.人力资本不同于实物资本的一个显著方面是其具有外部性,而且是一种正的外部性.关于创新激励的文献中,将这种外部性称为溢出效应.通过进行更为高端的教育行为,个体素质的提高推动了自我能力的提升,人力资本在个体层面的积累开始增加.人力资本通过向邻近个体传递所掌握的基本能力,包括对技术、技巧以及认知世界途径的更好理解等.这种正的外部性,提升了经济运行的效率,也提升了整个经济的产出水平.因此,人力资本增长率的下降将在逻辑上引致经济增长率的下降.

2.3人口

人口规模决定了消费需求以及生产能力的基数,人口增长率则决定了人口规模的未来特征.特定社会群体中的人口结构则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模式特征.实际上,人口规模一方面构成了经济增长的基础,另一方面又使得经济增长成效在面对个体时被弱化,这种悖论说明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一个最优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人口的负面作用,诸如人口的资本稀释作用,将使得我们在面对人口问题时需持极为审慎的态度.如今许多西方国家特别是加拿大这样的寒冷国度,人口开始负增长.我国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人口规模在可以控制的速度范围内变动.在较为落后的印度,人口增长依旧可用“泛滥”二字形容.人口规模在为经济增长贡献基础要素的同时,创造了这个印度长期的贫穷.因此,人口数量及质量决定了有效劳动的供给水平,人口规模则是需求市场的决定因素.如同创新的扩散一样,人口在特定社会中的变迁,我们同样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扩散过程,人口的增长同样遵循一个S形的过程,人口增长的速率在达到峰值之前,将会有一个加速的过程,在峰值之后,开始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并最终走向零增长的过程,以趋于稳定的状态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

2.4技术进步与生产率

技术的本质来源于技术可以改变生产要素的结合方式,既定的实物资本以及人力资本量可以实现更多的产出.通过研发活动,改变旧有的技术模式,即所谓的技术创造.有计划地投入必要的资源实现技术创造的成功.作为一种创新,新技术同样会遵循一个典型的扩散过程:自一种新的技术被研发出来开始,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经由特定的渠道,从某个企业、某种产业开始向更多的企业以及其他产业扩散、渗透,从技术研发地区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扩散.这个过程即是技术转移,然而技术转移的障碍没有弱化的趋势.技术进步之于经济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要明确的是需要采用的是适用技术而不是技术残留物.技术进步更为有效的方法是培养完整的科研队伍,尊重科学和人才,并为各种研发活动提供便利,后发国家完全有可能实现所谓的“技术跨越”.

生产率是生产要素转化为产出的有效性,并由要素积累及其转化效率两个方面共同决定.要素积累决定了生产过程中要素投入的数量,而生产率则描述了要素转化为产出的情形.强化要素的积累过程,并提升生产率有利于实现更多的产出.这两种选择的侧重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增长模式选择的差异.盲目依赖要素积累的发展方式并不符合经济持续增长的要求,最优积累规模的解决或许对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可以给出一个说明.

2.5开放与竞争机制

19世纪中国的贫穷和落后,从某种意义上就是由当时清政府所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所致.在我国古代历史中,与友邦进行丝绸、瓷器等贸易的记载非常之多,这是发挥比较优势进行国际贸易,实现国家繁荣的例子.实行开放政策,走出封闭经济的困惑,实现要素的国际流动,发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个市场的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更有效以及更稳定的环境.自1979年改革开放开始,历经32年,我国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增长.贸易顺差持续扩大,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角色日益深入人心.

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如何才能从低附加值产品的输出国转变为技术转让国,扩大国内需求,提升13亿人口尤其是7亿农村人口的消费能力,或许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不应继续沿袭一条低端的开放道路.开放经济比之于封闭经济有许多显而易见的好处,无论对于国家改善国际形象或者对于追求国家收入,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发展模式.开放经济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经常处于不利地位.除此之外,开放过程中会出现环境问题、国家主权问题.当然,开放将是相对的,而且开放经济对国家内部个体收入的改善可能较为微弱.

3政府角色:适度干预

经济学研究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对“看得见的手”以及“看不见的手”这两者作用的表达以及争论.由于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克服这些市场失灵的低效对经济的伤害.政府通过实施各种经济发展政策、贸易政策、教育政策、薪酬政策、产业政策等构筑了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并灵活地对因市场失灵造成的外部性、公共品、垄断等低效形态进行干预,实现最优的市场绩效.与此同时,政府对因市场或其他因素造成的收入不平等进行干预,缩小国际内部区域以及不同个体间的收入差异,缓和社会矛盾,营造经济发展的稳定氛围.因而,政府尽管没有直接参与到经济之中,却通过提高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干预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因而,经济增长的不同轨迹是对政府作用的极好证明.

尽管如此,并不能盲目地相信政府.如同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M.布坎南在《宪政经济学》中所揭示的那样,政府由于竞选、寻租或者其他原因会出现无效的状态,即所谓的政府失灵.因此,政府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不能忽视,更不能盲目依赖.最好的发展模式应当是“大市场,小政府”.如果经济增长是由政府推动而不是由市场自发实现,这对于经济增长而言或许是一种悲剧,至少对未来的经济增长是这样.改革的阵痛其实是政府最不愿看到的,这是因为这种痛苦的过程如果持续的时间太久,可能会对经济发展的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原本向好的经济增长趋势可能会被逆转.这其实是政府在短期抑制和长期增长之间的决策问题,考虑到并不是所有的政策都会起到应有的作用,以及时滞性等问题,我们在思考或许政府采取这些政策的初衷可能无法在其有效任期之内完成,因而这种存在负面作用的政策,尽管将会预示着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但其被采用、被实施以及真正的发挥作用,可以料想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4结论及反思

经济增长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的同时,也有可能为改良经济增长中个体收入差异以及提高个体的福利水平或者称之为幸福感等问题的解决制造麻烦.换句话说,经济增长只是经济发展的准备阶段,而真正的目标应当是实现经济发展.盲目追求“数字快感”或者“增长率式”的增长诉求应当被拒绝.转型期的中国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最为棘手的一个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世界经济陷入低增长周期,各国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保护主义重新占领国际贸易市场.,这些不利因素均使得我国贸易条件恶化,出口需求显著缩水.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出口”面临悲观预期的情形之下,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国内需求,调整经济结构成为必然趋势.

我国的经济结构至少在三个方面存在问题:产业结构、地区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以“二三一”格局为主,产业高度化不够,致使我国经济的知识化和服务化特征不明显.地区结构以“东中西”收入差距扩大为典型特征,甚至有“东部崛起,西部发展,中部塌陷”之说,三个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无法发挥联动效应,增加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需求结构是指我国过于依赖出口,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后这个问题更趋严峻.因而扩大内需,实现需求结构的优化非常必要.

悲观地讲,经济增长具有负效应,收入差异、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经济结构低效,甚至“幸福指数下降”都是由其所致.乐观地讲,经济增长本身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这些问题由经济增长而来,通过对其的解决即超越了经济增长自身,而实现“经济发展”这一更有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小鲁,樊纲,刘鹏.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 经济研究,2009(1):44-47.

[2] 林毅夫,刘明兴. 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03(8):3-14.

[3] 易纲,樊纲,李岩.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J]. 经济研究,2003(8):13-20.

[4] 刘伟,张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 经济研究,2008(11):4-15.

[5] 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J].人口研究,2004,28(2):2-9.

[6] 包群,许和连,赖明勇. 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3(2):10-18.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CJY023)的资助.

[作者简介]牛文涛(1984—),男,汉族,河南济源人,经济学博士,郑州大学房地产市场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土地财政、城镇化与经济增长.

上文点评:此文为一篇关于对写作经济增长和内在逻辑和要素体系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经济增长本科毕业论文经济增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广西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
摘要研究如何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处理好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广西现阶段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首先检验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三个变量的平稳性,然后建立起三个变量的向量自.

加快能源、信息、交通三网融合打造实体经济增长新动能
我们认真学习领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认识到,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解决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牢牢抓住实体经济这个根基,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大、做强、.

IMF今年第四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 月10日发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其中再次上调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期 报告将中国经济今明两年增速较7月份时均上调0 1个百分点,分别提高到6 8和6 5,这也是国际货币.

建设自由贸易港,探寻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10月26日,传来商务部正会同上海市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上海自由贸易港区的有关建设方案 与此同时,浙.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