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课堂教学类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建的多元策略有关论文范文

主题:课堂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3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建的多元策略,该文是关于课堂教学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和高中化学和多元策略和课堂教学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课堂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论文高中化学论文化学教学论文发表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赵礼明

(青岛市黄岛区第五中学,山东青岛266400)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如何创建更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的课堂教学情境成为教师们日益关注的课堂切入点.本文对情境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强调课堂情境中情感和思想诸因素的浸润和渗透,并提出了创建理想教学情境的策略.故事导入,让课堂妙趣横生;场景模拟,让问题深入浅出;贴近生活,让学生产生共鸣;创设质疑,让思考开启智慧;角色转换,让互动激发共鸣;灌注情感,让教育回归原点.

[关键词]思维培养;教学情境;情感教育;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477(2017)06-0050-04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如何创建更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的课堂教学情境成为教师们日益关注的课堂切人点.笔者从2005年开始在日常教学中探索创建合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多元策略,201 3年,在整合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驱动、情境突破”教学范式的雏形,得到了区教研室领导的高度评价.尤其在读过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之后,明确了情境课程的五点操作要义(“美”为境界;“思”为核心;“情”为纽带;“学生活动”为途径;“周围世界”为源泉)并感到由衷欣慰.虽然自己在情境教学的摸索过程中走过很多弯路,但最终方向和李老师是一致的——无论课堂教学采用何种教学模式、何种教学手段,思想和情感永远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甚至直指课堂的终极意义.

从教学实践来看,中学化学课堂创建更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切人.

一、故事导入,让课堂妙趣横生

鲁科版《化学》必修二《饮食中的有机物》“乙酸”这一部分用这样一个故事来引入课堂——“相传唐代名相房玄龄之妻善妒.唐太宗觉得老房劳苦功高,有一次赐给了他两个美姬.哪知老房之妻一顿乱棍将两个美姬打得抱头鼠窜.唐太宗大怒——这悍妇也太不给寡人面子,于是把老房之妻找来,摆上一壶毒酒,给她两个选择:要么把美姬带回家,妻妾和平共处,把老房的后勤工作搞好;要么饮下毒酒,还老房一个自由之身.这妇人也真刚烈,二话没说一仰脖把毒酒喝了个底朝天,却酸得眼睛鼻子皱到了一起——原来是一壶山西老陈醋.‘吃醋’一说便由此而来!”学生大笑之余,肯定会对“食醋”的性质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老师再适时引导:“同学们一定想知道,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这堂课要研究的对象——乙酸!”如此,课堂便具备了良好的“凤头”效应,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思维碰撞提供了先决条件.

再如“铝与铝合金”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教师抛出这样的问题——“你知道吗?在历史上,拿破仑三世曾经以拥有一件铝制器具为身份的象征,其远远超过相同质量的白银甚至黄金.”学生的探究一下子便被调动起来,接着教师可以设置思维平台,让学生从铝的性质的活泼程度以及金属的冶炼方法等角度进行思考,学生讨论总结后,适时提供信息——“是不是跟当时铝的冶炼工艺有关”.此时再引导学生回顾金属钠的工业制法——由于性质非常活泼,钠不能用常规的还原方法进行提炼,必须采用电解法.学生在层层推进的问题引入中获得了思考的愉悦并解决了问题:电力的大规模应用只不过几百年时间,由于铝也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常规冶炼方法显然很难得到大量的铝单质,所以在相应的历史阶段,铝制品的超过白银、黄金就不足为奇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搜集素材,让那些与知识点密切相关的故事、趣闻、典故与课堂有机结合起来,课堂的趣味性和问题的针对性便能得到有效提升,进而驱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课堂呈现出更加蓬勃的思维互动.

二、场景模拟,让问题深入浅出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注意创造性地运用演示实验或者分组实验,将有效地帮助学生摆脱思维障碍,直抵问题的知识内核.很多教师把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割裂开来,把实验教学当成课堂的附庸,而忽视了实验教学是学生获取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这一特点.但实验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在于:不要局限于教材设置的演示实验或者分组实验,而要创造性利用实验手段,模拟教学场景,为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恰当的信息与思考切人角度.

在“海水中的元素——钠”这部分的教学当中,有一个典型思考题:“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煤油和水的混合溶液,静置分层之后加入一小块金属钠,问此时钠与混合物可能出现的反应现象.”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教师们往往会通过详细的分析来推导“钠在水和煤油的界面上下浮动”这一结论,却容易忽视最直观的呈现方式——只需设计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现象一目了然.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更锻炼了他们自主的学习思维.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唯一手段,不仅如此,教师应根据知识脉络灵活组织实验教学,把一些僵硬刻板的理论问题转化成鲜活生动的实验现象.这样一来,课堂的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了丰富与深化,而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科学态度等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

三、贴近生活,让学生产生共鸣

让很多学生对学习敬而远之的主要原因就是:现行的教材中很多内容远离生活,缺乏鲜活生动的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曾有研究者进行过专门的实验,分别选取认知水平、学习成绩接近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分成三组,进行对比理解识记实验:一组只提供一批烦琐的数据让学生进行背诵记忆;另一组则提供情景图片让学生分类处理数据;最后一组不仅提供了情景图片,还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进行相互提问.结果三组的对比数据大相径庭,识记结果呈阶梯状分布,第三组的认知数据比第一组平均要高出20个百分点.这也从另外的角度揭示了创建合理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力创建更加生活化的场景,让知识的落点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这部分内容一直是公认的教学难点,作为一个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物理量,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且学会应用,一直困扰着众多化学教师.而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是这样处理“物质的量”概念引入的——“我们到集市上买白菜,论‘斤’买;我们衡量一棵树的高度,多少‘米’;我们说从早晨到现在,过了两个‘小时’,这些问题,都是单位和物理量的关系……”通过学生熟知的内容,把问题的理解设置成多个梯度,学生便可以明确“物质的量”是一个衡量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而“摩尔”则是这个物理量的单位.

在处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农村盖新房时常见的场景——将水倒人盛有生石灰的地窖,水很快便沸腾起来,此时把生鸡蛋投入其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鸡蛋便被“煮熟”.此时提出问题:“在生石灰和水反应的过程中,除了物质的变化,还存在着什么形式的变化?”或者让学生思考:“在我们生火做饭时,‘火’是从哪里来的?”通过这些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新知识的分析,就可以更加有效地突破学生的认知障碍.

四、创设质疑,让思考开启智慧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敢于质疑与创新的精神.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求!”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被限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小圈子中,缺乏自主意识.而如果要改变这一局面,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乐于发现、勇于创新的精神,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教学时就必须创设质疑情境,把学生“机械接受”过程变为“主动探究”过程.

以对“SO2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的分析为例,二氧化硫可以使红色的酚酞试液、品红试液和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分别褪色,很多教师在处理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习惯于告诉学生结论——在三个过程中,SO2分别表现了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漂白性和还原性.但这样无疑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我们完全可以设计这样的质疑情境——“SO2能够使这三种有色试液褪色,那么它们的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呢?该怎样证明呢?”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最后形成实验探究思路——“可向褪色后的酚酞溶液加入NaOH等碱性物质,会看到溶液重新变红,从而证明使红色的酚酞褪色是因为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中和了溶液中的碱性物质;加热褪色后的品红溶液,品红溶液红色复现,证明使品红褪色是SO2表现了漂白性(暂时性漂白);而向褪色后的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可以根据沉淀现象判断SO4的存在,证明SO2表现了还原性.”这样先以质疑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再以实验场景验证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更加符合现代教学论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必然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笔者尝试推行的“问题驱动、情境突破”教学范式,其核心正是这种通过质疑引发思考、以情境突破认知障碍的教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思考情境、合作交流情境,从而实现知识由点及面的传递与再现,并且通过学生思维的碰撞唤醒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最终达到开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目的.

五、角色转换,让互动激发共鸣

“记忆金字塔”理论是近年来很多教育专家重点研究的领域,这种理论详细表述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学习内容的记忆产生的影响(其基本表述如图1所示).

图1充分说明更加开放多变的授课方式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必然需求,理想教学情境的创设同样有着科学的理论支撑.很多学校和教师的研究成果也充分体现出这种规律,例如在青岛教学界颇具名气的“小先生”教学法,其实质就是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互相充当“小先生”质疑、答疑的过程中渗透讲授体验、强化认知思维并培养合作意识

分析一些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模式的理论背景,往往会发现它们的理论内核殊途同归(例如蔡林森老师的“先学后教”教育思想,再如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教学模式”,都已经成果斐然引人关注,并且被推广到全国各地).除去滋生一种教学模式所独有的教育土壤之外,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契合了科学的记忆规律,顺应了“记忆金字塔”理论体系的研究方向.所以,如何创造科学的情境,让学生以主人公的姿态“代人”其中,体验讲授和教师角色的快乐,应该成为广大教师的研究常态.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通过不断学习昌乐二中等名校的先进教学经验,笔者任教的黄岛区第五中学在201 2年正式开启了“导学式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作为一所普通高中,承担着本地区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克服生源基础较差等不利因素,通过探索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开辟出了一条科研兴校的崭新路途.

在学校这种浓厚的科研氛围之中,笔者也开始了个人化学教学的探索尝试,当学生适应了“问题导人合作探究情境突破成果展示”的课堂学习思路,他们就会在质疑、思考、释疑、展示的过程中体会到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而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合作学习、共享成功的意识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产生并且发展壮大,“问题驱动,情境突破”教学范式就是在这种研究氛围中应运而生.

笔者认为,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会严重压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平台,让更多的学生拥有适度机会进行讲授体验和教师角色体验,这样不仅是记忆效果的简单提升,也是让学生体会成功愉悦感、塑造他们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径.

六、灌注情感,让教育回归原点

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经历了几轮高三教学的洗礼,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之后,教学往往经历一个“由绚烂回归平淡”的过程,他们不再致力于课堂形式的求新求变、授课内容的“奇峰崛起”或者“柳暗花明”,甚至省略了一些容易让课堂出彩的环节.有青年教师对这种现象感到困惑——为什么在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课堂上,师生互动却依旧和谐高效,课堂效果也并不比那些“花团锦簇”的课堂逊色?

这里面不乏教学智慧的提炼,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眼中始终有“人”存在,他们把学生看作一个个有血有肉思维饱满的“人”,而不是一尊尊心无旁骛、被动接受的学习机器.在这些课堂上,始终充满教师和学生情感与思想的交流,教师的眼神、表情乃至肢体动作都传递着对学生的期待、信任与督促.

同样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任教同一个班级,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却大相径庭.深入课堂我们便不难发现,虽然存在学科特点造成的客观差异,但那些情感更饱满、交流更充分、空气更的课堂显然更受学生青睐,而致力于创造这样教学情境的教师也必然更受学生欢迎.所以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不是给学生传授什么,而是通过课堂让学生领悟什么,直至学生自身养成什么.笔者的一堂校级评估课,最后一张幻灯片上的这样一段文字深得同事们推许——“化学是求真的科学,让我们全力求索世界真知;化学是扬善的科学,让我们深情拥抱世态万象;化学是唯美的科学,让我们沉人其中,用心感受化学之美!”当我们的课堂充满着情感和思想的音符,师生在一种积极、和谐、明朗的氛围中互动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维、情感乃至人格的培养,这或许才是教育的终极意义.

评论:此文是一篇适合高中化学和多元策略和课堂教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课堂教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课堂教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互动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论述互动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改进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注重信息传递的双向性、合理利用化学实验……有效应用策略,.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张四海(湖南省涟源市第一中学 湖南 涟源 417100)【摘要】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导致许多学生对化学课堂缺少兴趣,因而.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摘 要 一直以来,高中文化课程教育都是中学生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化学作为高中课程中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能力,为以后学生学习相关专业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然而在目前高中的化学.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摘要随着新课改政策的出台,高中化学的教学方式要以课堂教学生活化为主要目标,因此,高中化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生活化,这样不仅能够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缺陷,而且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趣味性和实.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