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人才培养类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人才培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8-25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本文是人才培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跟高技能人才和中国制造和2025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论文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美容医学杂志机械设计和制造期刊

刘碧俊,李 萌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

[摘 要]“中国制造2025”对技能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阐述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及“十三五”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仍存在的问题,结合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以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为试点对象,开展校企合作,强化产教融合,提高“双师”能力,探索和实践了“校企互融五对接”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8-0026-02

2015年3月25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并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它是立足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实施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力争到2025年使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入制造业强国行列.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现阶段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需要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以人为本”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基础,创新驱动的根本在人,质量保障的根基在人,绿色发展的内涵在人,结构优化的基础也在人.中国制造大而不强,核心是创新能力不强,实质是人才不强.纵观工业革命的发展历史,发达国家的不断变革,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提升.从最初的适应低技术经济发展的初中级技能人才转变到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中高端人才.技能人才,尤其是技术创新型和高素质人才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后备军和重要基础.“中国制造2025”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制造业,使我国跻身世界制造业强国之列,最大的问题也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如何培养一支能把“中国制造2025”落到实处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显得十分迫切.

(二)“十三五”重要发展机遇需要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从全国看,“十三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一带一路”、沿海开发、长江经济带等在江苏密集实施,区域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的时期,这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从江苏看,“十三五”也是省委、省政府更大力度推动苏北振兴、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时期,面临着区域需求量大.从淮安市看,“十三五”也是全市把握转型升级大趋势,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实现更大突破的重要时期.我市持续推进“4+1”现代农业产业、“4+2”工业优势特色产业、“4+3”服务业特色产业加速发展和提质增效,“十三五”全市人才总需求量61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3.5万人、高技能人才14万人,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

(三)当前制造业人才现状需要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当前,我国制造业人才现状不容乐观.据统计,2015年,我国高等学校本科工科类专业点数约1.6万个,本科工科类专业在校生525万人、研究生在校生69万人;高等职业学校制造大类专业点数约6000个,在校生13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点数约1.1万个,在校生186万人.据统计,2015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总量为3200多万.据预测,到2020年人才缺口1900多万,到2025年人才缺口将达到2900多万.

二、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和主阵地.2005年以来的近10年中,职业院校共培养了近8000万技术技能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5亿人次以上,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技能人才,尤其是高素质技能人才将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力量,但现阶段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在培养理念上,科、教尚未融合,师资“非工化”现象仍较严重

在师资选配上,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既有丰厚制造业技术背景又有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相对缺乏.在竞争性科研机制和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战略的影响下,部分高校过分强调科研成果导向和社会服务职能,忽视了科研服务教学的基本办学原则,背离了科教融合发展的工作方针.而我国绝大多数工科教师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校门,在现有的教育教学体制下,缺乏严格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缺乏现代化工业企业的科研生产、工程设计和组织管理等实际经验.不能将教育教学工作良好地与科研过程相结合,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在培养内容上,供、需尚需统一,专业设置和知识体系稍显滞后

在专业设置上,我国教育专业的教学与课程结构一直受限于相对刚性的专业目录,专业划分较细,转专业限制严格,学生知识面狭窄,导致复合型人才缺乏.未能根据市场需求跨学科、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做适时调整,更与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不相匹配.在教学内容上,产业界还未真正参与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没有出现在教学内容中.不能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不能满足新兴工业和技术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对引进技术、设备和生产线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需要,部分专业的知识体系发展甚至滞后于产业技术的发展.

(三)在培养资源上,产、学尚待协同,相对性供需矛盾仍比较突出

在资源配套上,受到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的制约,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不足,无法充分满足人才培养的总体需求,教育资源的相对性供需矛盾仍比较突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实践教学中,实践性、综合性、经济性和创新性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学校与企业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平台等质量建设方面有结合但不紧密,有效果但不持续,高职教育改革没有充分体现新时期科技与经济的发展诉求,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经济发展的协同性不足.

三、“校企互融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

针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及江苏工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情况,结合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以食品设备自动化专业群为试点对象,开展校企合作,强化产教融合,提高“双师”能力,探索实践“校企互融五对接”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创新“校企互融五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群与亿滋食品(苏州)有限公司、江苏今世缘酒业、上海鸿得利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华润啤酒等国内知名食品与机械行业龙头企业合作,积极探索“校企互融五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即将专业培养方案与工作岗位对接,根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行业岗位标准纳入课程体系,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行业岗位标准对接;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整合产学合作企业与学校教学资源,实现校企教学资源对接;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针对岗位能力设计课程,共同开发教材.针对工作任务训练技能,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职场氛围、企业文化、安全意识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实现校企教学资源对接.将“6S”管理融入现场教学与生产性实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从而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二)构建“一线五岗、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依据食品行业自动化设备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分析提炼职业岗位职责、工作程序与技术标准,确定能力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线五岗、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食品行业生产设备自动化的五大岗位群,即食品设备的设计制造、装调维护、电气控制、电子检测与运行监控,分别对应本专业群内五个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因此,专业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以食品设备的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作为主线,即“一线”,以五大岗位群为各专业的面向职业岗位群,即“五岗”.然后,参照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规范与企业技术标准,引入食品设备及其自动化先进技术,调整主要专业课程内容,围绕五大岗位群调整课程内容,形成课程体系的主要框架.

(三)校企合作共建优质共享型信息化教学资源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校企合作开发专业群共享教学资源库,完成了“食机汇”和“虚拟乳品工厂”网络资源库的建设.“食机汇”以现代食品生产与包装设备的展示、技术解析和应用指南为核心内容,围绕一些典型、通用的食品自动化设备,运用多媒体技术平台建设自主设计的虚拟仿真库,立体形象地展示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或流程、关键零部件的运行等.“虚拟乳品工厂”围绕各种液态奶生产线常用设备的基本结构、原理、操作以及维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主要采用图片、动画、视频及虚拟仿真等形式全景式再现企业生产车间.

(四)组建校企互融、双兼互聘、双师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

实施了“一课双师”“一师双岗”制度,安排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进车间,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双师”能力.通过校企合作,专任教师深入企业,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工业案例,提炼成教学项目带入了课堂.让专任教师了解并掌握了食品设备行业中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实施专家进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担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进一步拉近了教室和车间的距离.通过校企互融、双兼互聘,开阔了专任教师的视野,丰富了专任教师的底蕴,提高了专任教师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艳萍.以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J].中国农业会计,2016(12):13-14.

[2]《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Z].2015-7-27.

[3]徐春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思考[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2-34.

归纳上述,这篇文章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高技能人才和中国制造和2025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人才培养本科毕业论文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校企合作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针对我国新时期就业市场的相关需求,分析了目前少部分技工院校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及招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各级院校主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法与手段,制定了相关规划以提升广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还简要叙述了解决技.

构建学前教育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和实践
摘要从目前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对幼儿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建设,幼师是一份热门行业,相关学校在对幼儿这一岗位人才培训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其日后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及教学方式……内容,只有综合能力强、.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
“中国制造2025”,其本质就是对人才的储备,也是强国的基本条件,它采用科学的方式对人才进行选拔、培养,尽快的让其符合制造业的人才标准,除了改变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打.

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背景下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随着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的建成,宜昌需要大量既精通外语又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宜昌自贸区战略下市场对英语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以三.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