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高职院校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跟关于构建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高职院校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31

关于构建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本文是高职院校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和五位一体和质量保障体系和高职院校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高职院校论文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论文参考文献 质量管理体系论文建筑质量论文药品质量管理论文质量杂志

刘凤存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 滕州 277500)

摘 要:现行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是为了迎合外部评估而逐步建立起来的,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此体系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越来越难以适应高职院校特色发展与内涵式建设的需要.当前,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经验,从保障环境、保障目标、保障主体、保障对象和保障手段等五个方面着手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五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由外塑型向内生型转变.

关键词: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内部保障体系;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7-0046-05

围绕着“‘在哪保’、‘为何保’、‘谁来保’、‘保什么’、‘怎样保’”的逻辑思路,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现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实证调查.调查显示,当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着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保障环境尚需优化、缺乏明晰的保障目标、保障主体有待全面、保障对象现状堪忧、保障手段不够规范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构建,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内涵建设的有力提升.当前,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经验,构建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模式.

一、异域借鉴——发达国家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之间主要表现为技术与人才竞争,高职教育规模得到迅速扩张,但同时质量严重下降,普遍引发了发达国家政府、社会和高职院校广泛关注.以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为先导,相关专家学者开始为提升高职教育质量而做出努力,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研究得以全面展开,在保障环境、保障目标、保障主体、保障对象与保障手段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构建了特色鲜明的质量保障体系.

(一)保障环境的法制性

以法国《萨瓦里高等教育法》、英国《高等教育:一个新框架》、德国《高等教育法》与《德国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为代表,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为构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各个高职院校还制定了严格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有效规范教育教学、行政和管理行为,对提高教育质量起到全局性、稳定性和根本性作用.

(二)保障目标的文化性

发达国家认识到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良性运行必须依赖相关人员质量观念和自主意识形成,而质量文化所具有的内隐性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师生思想与行为,使教育质量成为他们共同信奉的价值观念和内在追求,整个学校就可以遵循统一的质量管理方式和共同认可的质量管理方法.

(三)保障主体的全员性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一项系统、复杂和全面的工程,不能够也不应该仅仅依靠某一个人或部门单打独斗,需要调动所有相关人员积极性方能起到应有作用.发达国家普遍注重引导教师、管理者、学生和企业专家等所有相关人员都加入到质量保障活动,共同组成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主体.

(四)保障对象的全面性

发达国家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活动不只关注教育教学活动及学生的学习产出,更侧重于校内管理体系的完备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审核.高职院校既要遵循教学规律运行,又要对教学要素进行协调与管理.因此,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对象是由教学、行政管理和学生教育三个领域共同组成的.

(五)保障手段的结合性

美国高等教育学家伯顿·在《高等教育系统》提出了著名的三角理论,详细分析了影响高等教育系统的三种主要力量:即政府力量、学术力量和市场力量.国家、高职院校和社会都应该成为质量保障不可缺少的必要因素.只有将内部质量保障和外部质量保障两种手段相结合,才能真正确保质量保障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二、“五位一体”模式——我国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模式的应然选择

环境系统、目标系统、主体系统、对象系统与手段系统都是组成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不可缺少的必要因素,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无论哪个环节的匮乏都会给质量保障体系带来直接影响.构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就是要把这些系统组合起来形成“五位一体”质量保障模式,使之既能发挥各自独特优势又能相互配合,以便形成合力,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环境系统

高职院校质量保障环境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高职院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各种因素总和.优良的质量保障环境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需要政府、社会和高职院校三方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密切配合.

1.政府环境

高职院校生存于社会大环境中,必然会受到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等诸多因素制约,通过立法途径明确经费投入渠道、建立质量信息网络、成立质量评估机构等途径来规范质量保障行为.既可以有效保障高职院校各项合法权益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自主办学,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也可以消减高职院校教育教育改革中的各种不良倾向,以便确保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2.社会环境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特殊性决定了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离不开社会积极参与、广泛支持.通过注入专项社会资金,形成“行业共建、校企共管”办学模式,切实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校企合作,从人才培养需求方向、人才培养质量环节等方面给予合理化建议;广泛开展社会化教育评估,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献言献策;积极接收高职院校毕业生,为人才培养搭建输出平台,提升就业质量.

3.学校环境

健全的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可以将校内诸多因素有机统一组织起来按照一定程序高效运行,有效规范教学与管理行为.主要包括:保障学校有序运转的组织管理制度、基于目标定位的教学管理制度、激发教师潜能的质量奖惩制度、面向岗位需求的校企合作制度、旨在质量改进的质量督导制度、适合学生成长成才的行为管理制度、集约高效的资产使用制度、检验培养效果的质量评价制度等一系列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体系.

(二)目标系统

高职院校质量保障目标是指高职院校质量保障在一定时间内所要达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期望标准系统.以质量文化为目标可以使师生对质量目标、质量观念、质量标准和质量行为规范产生认同感,能够将教育质量成为共同信奉的价值追求.

1.质量目标

高职教育特殊性决定了所培养人才应该满足“知识够用、能力实用、素质全面”要求.从知识结构来看,主要包含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而专业技术知识是适应某一特定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具有针对性;就能力水平而言,需要具有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创业能力与创新能力;以综合素质而论,除具备业务素质之外,还应该具备必要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等等.

2.质量观念

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与永恒性任务,师生员工质量观念决定着工作价值取向和人才培养质量.质量文化观念可以增强师生的教育质量意识,使之能够将质量求生存、促发展理念内化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内在追求,将外部纪律约束变成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将组织意志转变成自觉行动,整个学校可以遵循统一的质量管理方式和共同认可的质量管理方法.

3.质量标准

办学实力、专业类型与人才培养定位不同,国家具体的、统一的人才质量标准就不一定适合于每一所高职院校,这样所建立起来的质量标准体系必然不能真正反映教育质量要求.高职院校应该在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前提下,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目的,以特色和品牌为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根据外部环境变化、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来制定质量标准,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方可凸显自身比较优势.

4.质量行为

质量文化的塑造不是自发的,需要依靠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员工在确立质量意识、遵循质量规则、落实质量价值观过程中所自觉形成的质量行为模式.从时间角度来看就是质量保障活动时间分配的程序结构;从空间角度来说就是质量保障活动地点和范围的具体分布.丰富多彩的质量文化行为活动,可以有效养成学生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着力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生活品位和文化层次.

(三)主体系统

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主体是指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保障活动承担责任与义务、享有权利的组织或个体.高职院校各个职能部门及所有成员只有分工协作、共同履行教育质量保障职责,才能真正将质量目标落到实处.

1.保障组织

教育质量涉及到高职院校诸多部门,架构严密、分工明确的教育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可以促使高职院校各个有关部门各司其责、相互协作,从而保证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高效性、可行性与经济性.一般来讲,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保障组织体系按照运行流程可以分成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类型.其中事前保障组织体系旨在提高组织的决策效率,关注的是组织今后发展状况,主要是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正常运行提供目标、计划与政策等等;事中保障组织体系旨在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关注的是组织当前监控过程,主要包括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方法、途径与状况;事后保障组织体系旨在提高组织的管理效果,关注的是已完成的相关任务结果,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与反馈、评价与诊断、调整与改进等等.

2.保障人员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任务复杂性与艰巨性要求所有相关人员必须组成质量保障共同体,使之能够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地参与到质量保障活动过程之中,共同承担起质量保障任务.具体表现为:管理人员作为质量保障体系的决策者、领导者和指挥者,理应担负起管理、指导和服务责任;教育质量方针与政策必须依靠教师贯彻执行,需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既是高职教育主体和主要利益相关者,更是教育保障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应该成为对高职教育质量最具有发言权的群体;教育目标的达成需要在一定监督体制下进行运作才能见效,督导专家也理应成为不可或缺的保障主体;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离不开企业或行业专家的有力支持和广泛参与.

(四)对象系统

高职院校质量保障对象是指将教育输入转化为教育输出整个流程的一组活动,活动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会对教育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其中,输入保障是质量形成的条件,过程保障是质量形成的核心,输出保障关注的是产品与过程的结果.

1.输入保障

稳定、足够、优质的人、财、物资源既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又是教育质量保障的必要前提.人力资源方面,既要通过改革招生制度,使所录取新生在成绩达标、综合素质与潜在发展能力合格,又要通过加强管理、加大培训、人才引进等途径打造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结合的教师队伍,使之尽快达到社会、企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财力资源方面,既要通过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吸引社会和企业对高职院校投入资金,形成由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体制,又要采取责任成本制度、将分解的成本预算具体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充分挖掘高职院校内部潜力、提高资源利用率;物力资源方面,既要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教室、实验室、实习实训场所、宿舍、仪器设备、教材和图书资料等现有资源,又要增强各个高职院校之间、校企之间合作,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过程保障

人才质量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建立起稳定的、高效的、充满活力的教育秩序,依靠对教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各项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运作与协调.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过程不仅包括教育教学要素自身按照规律进行科学组织及运行,还必须包括管理部门对教学要素进行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因此,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对象不仅包括教学,还包括学生教育和行政管理三个领域.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过程保障要从教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角度出发,除了通常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也应将管理过程与服务过程的质量管理纳入视线之内.关注人才质量培养的生成性,关注教学过程、管理过程和服务过程,通过严格有序、扎实有效与细致入微的日常质量管理活动,稳定持续地使教育质量保障活动向人才培养目标迈进.

3.输出保障

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硬性标准是教育输出是否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接纳、输入资源是否得到合理应用、教育目标是否得以有效实现,它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过程保障质量的累积.根据学习客观规律和社会需求情况,输出保障由学生学习质量和社会输出质量两个方面组成.学生学习质量既是构成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也是评价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衡量标准是高职院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对学生专业学习所期望获得的学习成绩、知识水平、学习成就和能力;社会输出质量是指社会、*机构以及用人单位依据人才适用性原则对高职院校所培养人才所做出的价值判断,是衡量高职院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主要内容包括毕业生就业率、供需比、就业含金量、薪金水平、就业结构等等.

(五)手段系统

高职院校质量保障手段是指高职院校为了完成预期的人才培养质量或目标所使用的特定技巧与方法,由监督控制、质量评价、信息反馈与调整改进等环节流程组成.由于教育质量不是由高职院校单方面来决定的,需要内部和外部两种保障手段相结合.

1.监督控制

必要有力的监督控制可以确保高职院校办学方向正确性、教学行为规范性与教育管理实效性.高职院校要成立由校内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代表和校外教育管理部门、社会团体与行业企业专家等共同组成的多元化质量监督控制体系,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管理,确保目标设定、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能够沿着既定方向与轨道运行.

2.质量评价

及时公正的质量评价可以测定当前教育质量水平与效果、评定教育行为同质量目标、质量标准的偏离程度与存在问题,使教育过程处于不断优化和良性运行状态之中.高职院校内部将环境建设、专业建设、教育管理、教学改革、课程开发等信息及时向政府、社会、家长、教师等群体公开,听取不同意见与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行业协会等外部对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及企业程度进行评价,作为评判高职教育质量高低的最终标准.

3.信息反馈

完整系统的信息采集统计、真实准确的分析处理与快捷合理的反馈利用,可以有效加强教育质量保障活动的纠错能力,直接决定着质量保障效度.高职院校要构建由管理部门、教学督导、教师、学生和社会专家等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教育过程动态信息采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及时筛选有效信息,形成真实有效的信息数据库,对教育质量经过整理、归类和分析以后及时反馈给相关系统、部门和个人,为工作调整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4.持续改进

永不停息的持续改进可以不断地改变、改进和创新教育质量,使高职院校始终处于一种不进则退的竞争状态之中.构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不仅仅在于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不仅仅达成现有目标,更重要的是超越未来的发展目标.高职院校应主动顺应外界需求变化,将影响质量教育的人员、管理和技术因素纳入受控状态,建立纠错和预警机制,不断调整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持续改进过程控制,达到持续提升教育质量目的.

参考文献:

[1]康宏.我国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6-8.

[2]王健,刘东敏.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质量保障及启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15-116.

[3]郑雄.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C]. 湘潭:湘潭大学,2011.

[4]周建松.做人做事的有机统一[N].光明日报,2014-05-06(3).

[5]李明.高等师范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C].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6]陈寿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亟需厘清的若干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22-24.

[7]康宏.我国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6-8.

[8]赵川平.质量标准:提高学习质量的立足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94-95.

[9]李健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苏州: 苏州大学,2007.

(责任编辑:付安莉)

总而言之,该文是关于五位一体和质量保障体系和高职院校方面的高职院校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高职院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专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立足点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是高……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体现,其质量直接决定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混合所有制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和保障体系建设
摘要“混合所有制”是高职院校创新体制机制、突破校企合作瓶颈的必由之路,实行“混合所有制”的体制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加贴近产业需求、跟上社会步伐 探索发展&l.

素质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合唱课程体系构建
摘要合唱是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建立健全人格、提高其合作意识的重要方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构建高职院校合唱课程体系,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 文章分别从乐理基础知识、合唱作品赏析、.

系统论视角下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05 001摘要在国家“双一流”建设重大战略决策的部署下,构建新时期研究生培养质量保.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