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课堂教学相关论文范文素材 与课堂教学中的常和变兼评陈广团的《可以预约的雪》教学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主题:课堂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6

课堂教学中的常和变兼评陈广团的《可以预约的雪》教学,该文是课堂教学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和兼评陈广团和《可以预约的雪》和课堂教学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课堂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论文外语教学期刊教学论文范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太平中学沈庆九(特级教师)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当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设计建构生成课堂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便处于动态生成的关系中.这里面有教师智慧的变与不变,有学生生成与提升的快与慢.因此,语文教学的过程充满了诗意的辩证.林清玄在散文(呵以预约的雪>中提出应该正确看待生活中“常”与“变”.这应该给我们以启示.

近读江苏省特级教师陈广团《可以预约的雪》的课堂教学实录,深感好的课堂阅读教学也应该是正确处理“常”与“变”关系的过程.

一、“常”即坚守语文教学的根本

语文教学中的“常”应该指阅读教学过程中遵循阅读规律,尊重教学文本的文体特征,注重语用知识传授和训练.不管课堂怎样创新,不管方式如何新奇,语文课还应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陈广团老师深谙此理.

1.阅读教学指导要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

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内化过程,文本解读必须建立在充分阅读、感受文本的基础上,而不能随心所欲地想从哪儿人手就从哪儿人手,否则就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断章取义或者漫无边际的随意解读.我们看陈广团老师的课堂流程,整个教学思路很是传统,“了解学情、解题、理清思路、研习文本、总结、拓展”,基本是按照学生熟悉文本的程序展开—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整体到局部的思路.但传统的环节里却充满着理趣.

比如“解题”环节.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阅读从读“题目”开始.从读“题目”中产生或多或少的疑问——文章写了什么、会怎么写、作者想表达什么等.读题解题,不管自己的想法是否切合文章、切合作者,一开始就埋下了“欲读”的兴趣.陈老师通过解题,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了解“雪——花”之间的关系及其手法.这是读题能够做到的,但读题产生的疑惑自然很多,不深入文本是难以获解的.陈老师说:“那这个题目好吗?作者用这个题目有什么用意呢?现在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有点难,我们把这个问题留着,等文章学习完了再来回答.”该解决的不拖泥带水,不能解决的巧妙存疑,为进一步解读文本储蓄更多的兴趣.教学的意义在哪里?就是在理趣的提出与发现上.陈老师较好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个环节尤其朴素.

综观陈老师教学(呵以预约的雪》的整个教学流程,他的教学基本是“按部就班”,依次推进,毫无悬念.但这样的教学,确是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的,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没有把握文本量的积累,怎能获得学生的自由言说?

2.文本解读要符合文体特质

不同文体的文本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教学内容的确定自然会受到其内在规律性的约束.散文教学肯定要遵循散文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则,否则就无法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一般能力,感受散文独特的审美取向,甚至会混淆各种文体的阅读,导致阅读教学的重复低效.

散文重在表达作者对自然、人生、生活的感悟,这个感悟是如何触发的,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的,作者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等.陈老师抓住“看花”这一支点,带领学生不疾不徐地逐层深入,理解作者借助“看花”这一行为不枝不蔓地揭示“常”与“变”的关系.

我们来看陈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时的几个主问题:

师:既然同学们都读了课文,而且多数同学读了不止一遍,那么大家对课文内容一定是了解的.现在老师要提一个问题: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可以预约的雪”,如果不看文章,单从标题上看,你觉得文章内容写的是什么?

师:《可以预约的雪》,并没有写雪,而是写花,但通读全文后,我们发现,文章实际上也并没有写花呀,写什么呢?

这两个问题设计的立足点在于理解作者材料的选择.作者按照“雪—花—一人——人生”的思路线性深入,以上下两事物间的相似点为纽带,把一些看似没有直接联系的事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组完整的人生意象.这样引导解读不仅符合文本思路,吻合作者情感的发展,更让学生明白散文写作中是可以如此选择组织材料的.

师:作者并未沿着看花的思路往下写,而是写了两年前看花的人以及他们两年内发生的事情.这两年,人怎样了?

师:两年的变化真是物是人非,不可预约的仅仅是人吗?

师:15-17节,作者举了一些例子来证明人生中充满了变,也就是不可预约.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是可预约的,哪些是不可预约的?

师:我们来看看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常”与“变”,尤其是“变”.

散文阅读要读出作者的情感取向.在明白文本选择材料的特点后,自然要搜寻材料承载的作者意图是什么.这四个问题设计的指向很明确,引导学生由具体的生活现象上升到对人生的理性思考.这样的设计完全符合人们的思考流程,也符合散文情感主旨生发的一般规则,从生活中获得人生感悟,由直观的现象上升到理性思维,从而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本文作者的情感取向是由“伤感”到“希望”的.

3.阅读教学语用训练不可放

阅读课不仅仅是学习文本内容——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怎样表达的,这些内容的学习只是学习了作者的语言运用方式,而我们阅读教学一大目标是通过阅读文本,学习并运用语言文字,获得思维的训练,同时获得审美的愉悦,获得人生启示的熏陶.关于这点在任何阅读教学中,我认为也应该是“常”的要求.

陈老师在教学《可以预约的雪》这篇极具有生活哲理的精美散文时,并没有忘记语用训练这一阅读教学的常识,而且是把这一常识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比如,对题目的解读,为了突出文本写了什么,陈老师逐层追问所用修辞“比喻——拟人”;在文本研读环节,陈老师更是直截了当地要学生找出运用比喻修辞的语句来.似乎这是一种很俗的做法,但不这样俗,是无法明白“雪一花”之间的联系及文本内容的;不这样俗,是无法理解那些词语的深沉含义的.我们不应该认为这是常识的东西而去忽略,从而导致学生理解的梗塞.

让学生定向概括文中某个信息,并简练表达.陈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要求很明确,“请用文中的话概括回答,注意一定要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而不是大段文字的摘录.”这是语文教师利用文本资源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训练比较有效的做法.

课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的理解、学生的习得是课的使命.为学生的课首先应该做到传承务本.整体看陈老师的阅读教学环节,基本没多大的创新变化,一切都是那么波澜不惊,但这样的教学遵循着阅读的基本规律,遵循着阅读的基本心理,坚守着语文教学的根本.作为一名特级教师,在一片“创新”的呼声中,敢于在公开课上如此有耐心地传承务本是需要一点胆识和勇气的,陈老师做到了.

二、“变”是课堂建设的必然

“变”是课堂建设的必然.课堂教学的“变”是指教师根据课堂形势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教师往往是带着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走进教室的,但面对活生生的课堂,既定目标的达成、教学方案的实施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不确定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是必然存在的,也就是说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性生成的,是独一无二的.笔者曾有过这么一次经历,借一个初一班级上《苏州园林》.班级任课老师忘了预先发课文,学生不仅没读过课文,甚至连上什么课文也不知道.如此情况,显然不能按照原先的预设.我临时决定,把本是检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环节变成让学生猜读,猜测作者在《苏州园林》里会写什么、会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等,在学生七嘴八舌后,下发课文阅读印证自己的猜测.本是一次疏忽,我根据学情采取了合理的策略,把失误变成了激发学生思考阅读的契机.“变”可以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避免学习的生疏和尴尬.

课堂之“变”的核心是一个“活”字.“活”是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的重要教育思想.我们不妨全文摘录吕叔湘先生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

在十几年来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声中,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教学法.这些教学法,在实践中的效果不尽相同.这并不是由于这些教学法本身有高低差别.而是在于教师会不会活用.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如果不会活用,任何教学法都会变成一堆公式.

我也曾经参观过这种那种教学法的示范,看得出来是经过排演的,效果并不好.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你叫他换一种教学法,他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取其所长,舍其所短,同样取得成功.总而言之,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

吕叔湘先生关于“把课救活”的精辟论述,不仅指明了当时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还对新时期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吕叔湘先生认为,要真正做到“把课救活”,不仅要尊重各种教学法,尊重各种教学流派,更要会“随机应变”.让我们用吕叔湘先生的话来观照陈广团老师课堂上的“变”.

陈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所用的教学方法,别人都用过.比如第一环节问学情,陈老师自己也说“学习了黄厚江老师的学情调查法”.方法可以借用,但一旦调查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怎么办?陈老师作好了随机应变的准备一如果发现没有读过,要留时间让学生读.如果只是借用形式而不注重这种方法的真实目的,那就是僵化,自然不算把课教活.

同样的教学环节,次序的变化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陈老师的最后一个拓展环节:简介林清玄,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个环节许多老师都是放在开头部分,陈老师别出心裁地把它放在课尾,且不要学生言说什么,只要求静静地看、回味.同样采用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但教学效果往往不尽相同,为什么?我们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要思考这些介绍是否和当下学习的这篇文章有关系?这点不考虑清楚,知人论世的教学将没有着落点.陈老师选取了作者人生遭受的苦难以及获得的成就,放在一起让学生静静思索回味,选择这些材料自然是和文本中作者所写到的人之变、人生之变是一脉相承的,并没有脱离文本内容.同时还要考虑介绍的时机,学生是否能和学习的文本内容相对接,相融合.陈老师把对作者的介绍放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内容、理解了作者对“常”与“变”的态度后,让学生体悟内化—散文作品是作者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是作者真情感的真实表达.方法可以是旧的,运用完全根据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作出变化,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陈老师课堂的“变”,还体现在教师指导的疏密上.该指导就不吝时间,不该指导惜时如金.最明显的对比是理解面对朋友的邀约,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呢?很简略地一句带过;而对品味语言,陈老师用了相当多的时间来“磨”,陈老师认为品味语言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散文教学只有带领学生深入文本,从细微处去发掘词句的内涵,才能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真正地实现与作者对话.这样疏密有致的变化,完全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教师对文本教学重难点把握尺度而定,值得停留处就应该停下来慢慢欣赏,不该停留处一句带过.

品味语言是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也是传统项目.但如何品味,确实各人会有不同的做法.好的做法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文本的掌控,对学情的了解,对学生情意的关照.陈老师在文本品读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出课堂声音.课堂声音指学生围绕一个话题能够充分自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声音越自由,课堂氛围越好,学生情感的激发就越充分;当然教师在学生课堂声音出现杂声时,必须及时地干预,使之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教师的干预此时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课堂声音往往是无序的,或者是立足于某个视角而不全面,教师在学生课堂声音充分发出后,要能及时进行“回望”——总结巩固学生的理解,理清次序.这就是在品味中的变化,而不是为了所谓课堂气氛,就不顾原则地敷衍,从而失去教师的导向作用.

学生学习的状态、理解的倾向以及课堂讨论的情形,往往无法预料,教师必须全神贯注于课堂;否则课堂会失去教师的控制,而脱离文本随心所欲;如果拘泥于教师的掌控,也可能导致因教师的牵碍而使得学生思维堵塞.课堂教学中对“变”的把握,时刻充满变数.所以,“变”的发生在于教师的机智.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道家学说里,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陈广团老师的教学设计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的课堂教学是在“常”与“变”中行进的,他的“常”中蕴含着“变”,在“常”中追求“变”,“变”在“常”的基础上衍生.他在尊重“常”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的实际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让教学达到了诗意的动态平衡.这中间融合了“常”与“变”的道理,也是“上善若水”的最好注解.

此文总结,这篇文章为关于兼评陈广团和《可以预约的雪》和课堂教学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课堂教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课堂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需要切准语文视角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维生素c的故事》课堂教学为例
江苏高邮市龙虬镇实验小学(225600) 陈秋菊摘 要在学习维生素C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教师从情境创设、阅读指导和课堂训练……角度展开教学创新设计,引发学生展开多种自主学习活动,凸显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方法
冯芸芸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当中,新课程的导入是课堂的开端,同时也是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一步 导入环节是否成功,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为了能够.

生态课堂教学原则在初巾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潘晓军【摘要】运用生态课堂教学原则进行初中物理教学,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一切课堂活动,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体验的审美空间,让课堂教学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中实现课程、师生、知识…….

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和
许 吉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形式,尤其对于语言的学习过程而言 让学生进入各种语言情境,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表达和陈述人物想法感受,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过程 在初.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