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陌生化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跟《喧哗和骚动》陌生化理论解读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陌生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4

《喧哗和骚动》陌生化理论解读,本文是陌生化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跟陌生化和《喧哗与骚动》和理论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陌生化论文参考文献:

陌生化论文参考文献 理论月刊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军事理论论文2000

○李 科

摘 要:陌生化理论表达了文学作品之所以称之为文艺作品的依据.试图通过使用“陌生化”理论来分析威廉·福克纳的经典作品《喧哗与骚动》,为大家带来新的视角.本文将从叙事视角,意识流等角度来对作品进行“陌生化”解读.

关键词:陌生化 叙事 意识流

维·什克洛夫斯基在《散文理论》中有一段关于“陌生化”的精彩论述:“为了使石头成其为石头,才存在所谓的艺术.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把事物提供为一种可观可见之物,而不是可认可知之物.艺术的手法是将事物‘奇异化’的手法,是把形式艰深化,从而增加感受的难度和时间的手法,因为在艺术中感受过程本身就是目的,应该使之延长.”[1]

传统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的类似手法的运用,可是天才立了法则就会有很多人去模仿,同一手法用的人多了,读者也就习以为常、味同嚼蜡了,文学作品的魅力也就消失了.读者阅读文本后就如同完全没有读过,因为记不得是否读过.阅读成了无意识的动作,这就相当于读者没有读过.正如什克洛夫斯基所说“生活就是这样化为乌有”[1].

什克洛夫斯基在上世纪20年代就提出这样的观点:手法和语言都要不断更新,文学发展的历史是手法的更迭史;手法和语言会自动老化,久而久之再也不能唤起读者文学的感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首先从小说叙事角度给读者以极大的冲击.因为文本并不是一个叙事视角,而是从多个叙述者眼同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有读完整部作品才能明白所叙之事;其次,作者大量运用意识流的手法,进一步加大了感受的难度.读者在阅读时,小说的故事本身已经不再重要,更多关注的是文本叙述本身.

一、叙事视角

作者用作品中三个不同人物的内聚焦视角来分别叙述自己的经历,然后又用非聚焦视角,即以黑人女佣迪尔西为主线讲完剩余的情节.在书的最后,作者又以附录的形式对康普生家的故事作了补充.其实作者是运用了五个不同视角来叙述一个故事.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就是描写了二十世纪美国南方庄园主家庭的没落.但是作品的叙事视角却让人耳目一新.作品中的第一部分运用的视角最具有代表性,下面就其视角来进行分析.

作品的第一部分是“班吉的部分”.班吉是凯蒂的弟弟,生下来就是一个白痴.故事发生在1928年,班吉三十三岁的时候,但是他的智力却只有三岁小孩的水平.我们可以来看下作品用班吉的视角和声音是如何描写的:

透过栅栏,穿过攀绕的花枝的空当,我看见他们在打球.他们朝插着小旗的地方走过来,我顺着栅栏朝前走……他们把小旗拔出来,打球.接着他们又把小旗插回去,来到高地上,这人打了一下.[2]

我们能够判断的出班吉是看到了他们在打高尔夫球.按照班吉的智商,班吉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但是这并不影响他感知外界事物的能力.透过班吉的内聚焦视角,我们就只能从他眼中看到他们在做什么动作.作者不用常人的理解来描写事物,而是以一个有着认知障碍的人的眼光将事物呈现在面前.所以作者不厌其烦地将“打高尔夫球”的动作写了一大段文字.虽然读来觉得繁琐,福克纳用这样的语言来描写正是符合班吉的声音,符合了“真实”,不露痕迹地体现出“陌生化”理论的要求.另一方面,它不是像一个白痴能说出的话.因为白痴不会用这样清晰连贯的文字来描绘所见的场景.尽管如此,这样的描述并不影响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确实是在打球,而不是自动化地浮掠过这一简单的动作.

“等一等.”勒斯特说,“你又挂在钉子上了.你就不能好好的钻过去不让衣服挂在钉子上吗.”

凯蒂把我的衣服从钉子上解下来,我们钻了过去.[2]

我们看到开头还在说和勒斯特一起钻栅栏,后面旋即又转换事件,变成和凯蒂一起.通过对文本的仔细阅读,这是当时班吉衣服被钉子勾住后,想起了另一次衣服在钻栅栏时被挂住的情景.凯蒂是班吉的姐姐,也是少数真正关心他的人之一.读到作品后面部分的时候,这个故事被叙述时,班吉已经失去了姐姐的关怀.在平日悲惨的生活中,他会时常回忆起姐姐旧日对他的关爱.又由于班吉自身的差异,没有思维能力,只有感觉和印象.班吉还分不清它们的前后,过去的事与当前的事一起涌现在他脑海里.文中还不只一次地提到班吉在回忆冬天等姐姐凯蒂放学回家的情景.其中写了很多关于班吉的感觉,尤其是他敏锐的嗅觉.通过其嗅觉和旁人的语言描写,我们感受到屋子外面是非常寒冷的,而班吉却执意要站在外面望着姐姐凯蒂回家的方向.作者非常曲折地表达出冬天的严寒,从而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班吉对姐姐的喜爱程度.描写冬天的寒冷,作者不用通常的景色描写,也不通过天气预报式的侧面描写,而是通过嗅觉.班吉用嗅觉代替了知觉,也成为了他感受世界的独特方式.在班吉的视角看来,这样本来刻意的安排读来却不觉得牵强.作者刻意描写天气的寒冷,也是从另一面体现出班吉内心世界中凯蒂的重要.在作品的整个第一部分的叙述顺序并不是顺叙,而是在顺叙的文字中充满了班吉的回忆和一些感觉.可能这样的叙述会让读者感到有些杂乱,不过这也正是作品文学性的体现.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这样的现象,也达到了陌生化的目的,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让读者专心致志、真正投入到文学作品中.

二、意识流

“意识流”概念,最开始是詹姆斯提出的,主要运用于心理学.原本的意思是描述人的意识的活动状态,即在“流动”;也指思维的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因为意识是一种不受外界事物制约、完全主观的.在这个意义上被借用、借鉴.现实主义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典型化的人物形象,特别注重环境描写和人物的细节描写.而在本部作品中,是随着人物的视角来了解故事的发展,是直接从人物脑中流溢出的意识被作者的笔写下来.而且其间的叙述完全没有逻辑,也没有时间的顺序,完全按照人物的潜意识、下意识随机地写作.这样跳跃式的描写,非常考验读者的意志,也会造成读不懂的情况.但是作者还是有提示的,例如会变换字体,或者插入图片,读者细心阅读还是能感受到线索的.虽然增加了难度,但也使语言产生了新颖的变化,从而打破了我们日常叙述的自动化和工具化.读者可以在阅读中产生一种特殊的快乐.

在《喧哗与骚动》的第一部分,时间的变换是作品中最频繁的:

他还非得把那只脏兮兮的旧拖鞋拿到餐桌上来吗,昆丁说.……

热气从罗斯库司身上冒出来……凯蒂轻巧地把勺子送进我的嘴里.碗里面有一个黑斑.

行了,行了,迪尔西说.他不会再给你添麻烦了.

碗里的东西落到了黑斑下面.那只碗又回来了……

哼,他会的,昆丁说……

罗斯库司说……

你早就一直野在外面了……杰生说.[2]

在这一段文字里,班吉七次转换时间.一段写当前正在发生的事.下一段写班吉改名为班吉明的那天.当前的事就是打高尔夫球回来后,一家人吃晚饭的场景.前面已经说过班吉并没有时间的概念,感觉和印象会一齐涌现出来.作者非常频繁地使用蒙太奇的手法,将两条时间线发生的不同故事一齐呈现出来.将文中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经过分解与组合,我们清晰地看到班吉的母亲和哥哥昆丁都是极其嫌弃班吉,而只有姐姐凯蒂一人表现出对弟弟的亲爱.这样的剪辑也使故事篇幅尽量浓缩地展现出更多情节.而且场景的不停变换,大段大段地交待给读者的情节是之前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而不是正在发生的事.同时作者又在其间插入着正在发生的事.当前事的叙述节奏被放慢了,人物的感情也凝聚了下来.读者也有时间来感受小说中人物“正在”感受的事.看似随意的描写与顺序,却使读者能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

三、结语

《喧哗与骚动》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是其间叙事结构复杂,写作技巧多样,目的就是为了让读者摆脱日常生活的平常,从而获得阅读的快乐使文学作品的特性得以凸显.

注释:

[1]刘宗次译,维·什克洛夫斯基著:《散文理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2]李文俊译,威廉·福克纳著:《喧哗与骚动》,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4页,74页.

(李科 四川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610068)

上文总结,此文是关于对写作陌生化和《喧哗与骚动》和理论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陌生化本科毕业论文陌生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班吉:用赤子仁心践行生命价值对电影《丛林赤子心》的人文解读
一部好电影的标准是什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位观众针对同一部电影都会产生不同的观影感受,但无论标准怎样众说纷纭,有一点极为重要,.

古代艺术理论视域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人民的名义是一部中国现代历史上“戏剧”尺度最大的一部连续剧,这部52集的连续剧以苍黄清浊有德无德的悬念,逐级建构了省部级乃至副国级贪官的可鄙形象,既具有影射性,亦具有讽喻性,同.

重影、诗意和信仰从阿尔托残酷戏剧理论看《等待戈多》
韩 墨(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摘 要】20世纪下半叶,随着理性遭到质疑,西方现代哲学走向了又一次重组与发展,也引导着20世纪的戏剧家开始反思一直以来的戏剧传统,并试图通过实验来.

《秋声之一》工笔画技法解读
步骤一1﹒秋天梧桐树上的蓇葖果配以蟋蟀和竹编箩筐,营造出秋声秋色的晚秋景色,情趣盎然 2﹒鼠毫或狼毫勾出物体轮廓,淡墨勾梧桐叶,中墨勾梧桐子 因此幅作品用生宣画成,所以勾勒时用水要少 勾勒蟋蟀时更要用.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