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节目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跟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问政节目和以余姚台《部门问政面对面》为例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节目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3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问政节目和以余姚台《部门问政面对面》为例,本文是节目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部门问政面对面》和媒体融合背景和余姚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节目论文参考文献:

节目论文参考文献 政论文范文西部广播电视期刊数字媒体论文政论文

孙海苗

摘 要:电视问政节目以其形式新颖、风格犀利、敢于揭短、直面矛盾、促进官民互动、推动问题解决的形式和功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的更新转型,用媒体的力量创造共治、善治的社会环境下,电视问政节目仍有用武之地.文章分析了当前电视问政节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问政节目改进创新的具体路径,即要处理好五个关系,让电视问政形成良性发展.

关键词:电视问政 媒体融合 创新

考察电视问政类节目,当属肇始于2002年河南郑州电视台开办的《周末面对面》.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电视问政作为一种常态化节目得以大力推广,成为不少城市台的特色节目,尤以湖北武汉《电视问政》、浙江丽水《问政进行时》、陕西西安《问政时刻》等为代表的大型现场直播类问政节目,产生了较大影响.

由浙江余姚广播电视台承办的电视问政节目《部门问政面对面》已经于2017年成功播出三期,内容分别涉及“保洁保序保畅通”“剿灭劣V类水”“办幸福均衡教育”,均获得了较好反响.如同各地的电视问政节目一样,形式新颖、风格犀利、敢于揭短、直面矛盾的《部门问政面对面》在余姚也取得了预期效果:搭建了一个公众参与、媒体监督、官民互动的平台,通过电视问政,通过沟通交流,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对于部门领导来说,进一步提升了媒体素养和应对能力.对于电视台来说,通过承办问政节目,进一步锻炼了采编播队伍,有效提升了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但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媒体融合环境下,电视问政节目仍然需要不断改进创新.

电视问政节目存在的问题

一、节目的形式化.问政节目的核心在“问”,关键在“改”.虽然在问政现场经常会让官员“红脸”“出汗”,但节目在批评官员的尺度上总是力度不够.时间一长,一些官员也学会应答,模式套路化了,有的问政现场已经成为部分政府官员“十分痛心+现场道歉+承诺整改”的官话套话“三部曲”的秀场.如果一场电视问政后,群众等来的并不是“马上整改”“立马就办”,仍然是各种各样的敷衍和推脱,就会失信于民.如此“问”而不“改”,带来的问题就是问政形式化,有问政变“演政”之虞.

二、内容的简单化.在问政内容的选择上,有的避重就轻,局限于小民生话题;有的以偏概全,把一些个性问题上升为典型问题;有的节目组工作人员甚至与问政部门一起策划话题;有的一味求稳,中规中矩,缺乏应有的犀利与深度、锐度;有的老百姓参与程度不高,影响了节目的互动和影响力.电视问政节目进入常态播出后,各种干扰因素越来越多,出于政治考量、现场掌控及播出安全考虑,问政节目在不少地方更多的是采用录播形式,选题缺乏对人民群众真切的关心和对深层问题真正的直击.即使直播型的问政类节目,问责尺度也被一压再压.如果现场问责尺度偏小,事后追责力度不足,容易让问政成为“走过场”,难以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三、主持人的异化.电视问政的主体是百姓,主持人的职责是串场、提问,在现场替老百姓提问并参与辩论.在问政类节目中,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在政府官员与问政代表之间穿针引线,更多地把话语权交给节目现场的问政参与者.即使是参与辩论也要保持冷静的第三方角色,对一些容易擦出味的对话及时进行引导,使双方化对抗为互动,增进理解,客观理性地探讨问题症结所在,促进问题整改.虽然主持人的犀利是问政类节目的基本要求,但绝非自己赤膊上阵盛气凌人地去问这问那,更要防止问政节目上演主持人“个人秀”.问政节目需要的是具备现场应变能力强的理性主持人,善于在现场问答中捕捉问题的关键点.其实,问政节目真正需要的是交流,而并非交锋.只有这样才能让被问政嘉宾口服心服,才能让问政节目成为老百姓真正信赖和喜爱的节目.

电视问政节目改进创新路径

一、处理好问政与问责问效的关系.每一期问政节目录制播出并非“考试”的结束,而是职能部门改进工作的开始.虽然电视问政是治庸治懒治散的一剂良药,但如果只问政不问责、问效,就没有震慑力,缺乏执行力,就会影响整改效果.2017年2月,因为在当地电视台的问政节目中被了污染问题,西安户县环保局原领导班子被“集体拿下”.新任西安市委书记“力推”电视问政,不到两月被问责官员200人次,专家称问政有力,但如果官员晋升或免职都依据电视问政的话,一定要制度化.其实,2016年8月出台的《西安市“市民电视问政”群众反映问题督查问责暂行办法》,已经为这类事后追责奠定了基础.只有这样,严肃工作纪律,实现监督的常态化,建立科学、有效、刚性的问责追责制度和体系,才能让官员心有所念,心有所惧,才会珍惜权力,用好权力,才能对一些不作为、乱作为进行有效追责.

二、处理好尺度与锐度的关系.作为问政节目的承办单位,电视台最为难的就是这个“度”的把握,节目如何做得有“辣”味,既要主管部门和被问政部门能接受,又要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录播当然稳妥,能够争取到直播,更是求之不得,因为效果会更好.一些问题是点到为止,还是穷追不舍,如何拿捏得当,都很有讲究.节目的尺度与选题的锐度,用好了是一种正能量,用得不当则可能造成“负效应”.帮忙而不添乱,这是最基本的原则.要认真考虑好“问什么”“怎么问”,全方位考量,选出最具新闻价值适合在电视媒体上播出能反映民意的话题.不能为了提升收视率而小题大做,上纲上线,更不能为批评而批评,为煽情而煽情,人为制造冲突和矛盾.节目组应该精准设置议题,精心组织材料,精细整合传播,最好每期节目都有几个“爆点”和“撒手锏”,不断引发节目和收视兴趣.在《部门问政面对面》第一期节目里,接受问政的是、交警这两个部门,网民向节目组提供了一张比较有意思的“随手拍”图片,一辆执法车(车内无人)停放在余姚城区街头的人行横道线上.节目进行中出其不意展示的这张图片,一下子引爆全场,既考验了两个执法部门负责人的现场应对能力,也引发了“执法者更应守法”的话题.

三、处理好线性传播与融合传播的关系.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单向传播的劣势,尤其是单向传播对受众参与互动的局限性,正在被逐步改变.借助媒介融合,广播电视线性传播的特性也发生了变化,通过整合传播力量,拓展传播渠道,可以有效扩大问政节目的传播效果,最终形成强大的舆论场,促进问政事项及时有效得到解决.《部门问政面对面》每期节目在录制前,我们都用新媒体开展互动,收集话题.录制完成后,在密集安排电视播出的同时,相关视频链接通过余姚视听网、余姚新闻网、“阿拉余姚”APP、“姚界”客户端、“余姚市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进一步扩大了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线上线下互动,开展全媒体报道和联动,借助“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强化节目的二次传播,有助于增加节目的知名度,打造电视品牌,这样更有助于提升节目的“锐度”.我们也考虑到,虽然问政节目是电视录播,但在录制现场可以尝试进行广播直播和新媒体直播,这样可以实现全媒效应,多屏触达,增加互动,扩大影响,也能吸引更多的年轻受众关注问政节目.

四、处理好单一节目与整体延伸的关系.当前问政节目的形式不外乎“VCR+提问+承诺+点评+打分”,还有节目开始前对上一期节目相关内容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回顾.在形式和内容上,还需要更多的创新,比如借鉴娱乐、综艺、真人秀等其他类型节目的表现形式,创新节目形态,打造亮点,使问政节目具有更强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关键之一是深耕细作,充分利用好政务资源.问政节目的制播周期毕竟较长,有的是一月一次,有的是二个月、一季度一次,有的甚至是半年、一年才组织一次问政,效果及影响受到限制.除了固定的问政节目外,可以依托新闻栏目,延伸问政节目的影响力.荆门广播电视台依托《荆门新闻》《荆广新闻》《直播荆门》开辟《市民议事》《一问到底》《民生关注》等子节目,对问政资源精心挖掘,形成了以电视《市民问政》节目为核心的民生节目群,有效提高了地方广电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五、处理好领导重视与机制保障的关系.开办电视问政节目的主导力主要来自于党委政府的推动,特别是当地“一把手”的强势推动,对节目的生存发展影响至关重要,但仅靠党政力量的推动,其生命力也是岌岌可危的,比如原来大力支持的主要领导岗位变动了呢?因此,仅靠领导重视并非长远之计.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问政类节目也有“昙花一现”之忧.比如,浙江卫视在2013年12月播出的《问水面对面》,是目前为止国内唯一的由卫视制播的电视问政节目;湖南经视在2014年创办的《经视问政》,也仅仅制播了两个年头.一些地市台、县级台开办的电视问政节目,有的处于非正常运转状态,也有不少干脆就偃旗息鼓.在余姚,虽然市委办、市府办在第一期问政节目播出后印发了《余姚市“部门问政面对面”电视访谈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节目定位及具体工作要求,但由于没有明确问政节目的牵头单位,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已经暴露了不少问题,如个别部门“一把手”以各种名义逃避参加节目录制,参与节目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单迟迟不能落实,一些具体工作难以协调等.本来,电视台仅仅是节目的承办单位,但已经演变成问政节目的组织实施单位,工作难度可想而知,甚至可能影响节目的正常运作.如果把电视问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一个常态节目来推进,必须建立一系列的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单位、工作流程和对接规则等等,保障问政节目的正常运作.

结论

电视问政这一节目形态,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和传媒影响.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的更新转型的紧要时刻,用媒体的力量创造共治、善治的正能量,提高决策科学化、化水平,带领人民“自觉地从事一切”,进而推动我国法治和改革开放向前发展,是媒体发挥主动性的重要举措.当前,电视问政节目需要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创新表现手法,增强问政力度,全媒体联动扩大影响力,让节目更有“看头”.内容为王是节目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提升节目层次和内涵,由过去单纯地为个体解决具体问题向促进制度完善、政府职能转变方向改进,摆脱就事论事,让电视问政形成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余姚广播电视台)本文责编:陈道生

参考文献:

1.覃露莹:《城市台电视问政节目的探索与思考》,《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7).

2.夏涤平:《电视问政:莫让“问政”变“演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6).

3.孟保安,黄丹玮:《新媒体时代,“电视问政”如何“问”出深度、锐度?》,《中国记者》,2017(1).

4.薛 可,孙 页,秦 畅:《政务广播+立体传播模式研究——以政务类访谈〈对话区县委书记〉为例》,《新闻记者》,2016(4).

5.吴闻哲:《互联网思维下电视问政节目的思路探讨》,《视听纵横》,2016(1).

6.陈雯怡:《新闻视域下看电视问政》,《视听纵横》,2015(2).

归纳上文:这篇文章为关于经典节目专业范文可作为《部门问政面对面》和媒体融合背景和余姚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节目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编辑记者的多元化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给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挑战,还有重大的发展机遇 本文对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编辑记者的多元化创新进行了分析,阐.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资源转型策略
李 安(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摘 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科技发展的迅速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互联网、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各种新媒体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这给电视媒体带来了.

媒体融合背景下节目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力探析
【摘要】本文阐释了广播电视对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能力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当前节目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力缺失的现象,进而提出了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能力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媒体融合;节目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基.

编码解码视域下文化节目娱乐化分析以《中华文明之美》为例
摘 要中华文明之美是湖南卫视推出的第一档在寓教于乐中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自7月24日首播以来,收到了良好的社会评价,但是收视率和火爆程度却远不如湖南卫视的其他节目 虽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内容,.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