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发表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日记本科论文范文 和援疆日记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主题:日记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8

援疆日记,该文是日记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和援疆日记和日记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日记论文参考文献:

日记论文参考文献

【编者按】2010到2013年,本文作者闵师林从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奔赴新疆边陲,担任上海支援新疆指挥部副总指挥.在这约3年半的援疆日子里,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作者以一位作家的情怀,真实地记录下了在那里的生活、工作、见闻和感受,生动地反映了祖国各地包括上海与新疆各民族间的兄弟情谊.这些饱含豪情、热血且富有生活情趣的优美文字,后来被集结成一部40余万字的日记体纪实文学作品——《援疆日记》,并公开出版发行.本刊特选载其中的部分日记,以飨读者.

2010年9月1日 周三 喀什

到新疆,也就是到喀什,已过一周了.

这还是我今生第一次踏上这片广阔而神秘的土地.

这一次援疆三年,正值壮年.遥想班超当年,告别家人,投笔从戎,亲率三十六位英雄,直驱西域.千秋业绩,青史留名.吾辈既有出征疆场的自豪,比较先人,也就气短许多,不值一提了.但这三年,毕竟是大好年华和时机,扬鞭催马,志不可怠.热血男儿,岂可偷闲.相信自己这三年,来前雷厉风行,去后无怨无悔.

8月22日鸡未鸣即起,抵喀时,已临近上海的傍晚时分了.喀什地委、行署的欢迎仪式在喀什噶尔宾馆友谊厅举行.地区歌舞团表演了充满民族特色的精彩节目.当一位清瘦的塔吉克族男子深情演唱著名的歌曲《怀念战友》时,我凝神倾听这熟悉的旋律和歌词,难抑,竟禁不住淌下了两行热泪.我也是一位冰山上的来客.我感觉,这片土地我似乎来过,也许是前世,也许是梦中.

之后,随市领导赴上海受援的四县,一程一程将上海援疆干部送到目的地.县委、县政府的欢迎仪式简朴而热烈,每一次,我都感到一种振奋的动力,一种责任的份量.从和田到阿拉尔,首次穿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无限雄浑广阔的沙漠,充满生命意象的胡杨,蜿蜒伸展平坦的公路,愈显神秘深邃的天空,还有一路的沉思和冥想,都使自己的身心飘荡在一种久违的感动之中.

以前离开上海,从未超过一个月.在都市里生长和飞翔,那天地精致而显窄狭.而今,荒漠戈壁,绿洲山脉,茫茫无际,那飞翔的轨迹和感觉,将会是怎样的神奇?

到喀什地委大院指挥部自己的宿舍,已是一周之后.我的两个托运的箱包,还未打开.但新的富有挑战的生活,已时不我待.

想起王蒙《青春万岁》里的那首诗:“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我要用青春的缨络,编织你们……”

所有的日子都来吧,那每一天都会给新疆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神奇.

9月15日 周三 喀什 莎车

位于莎车阿扎提巴格乡,有一个大约400亩的巴丹姆果园.据说是一个美籍华人投资的.汉族司机,一个小伙子,把美籍华人误说成了“美人华籍”,让人事后回味,忍俊不禁.一位清瘦、黧黑的男子看见我们在园里逗留,老远走了过来.听说我们来自上海,来观赏果园,他挺热情,引领我们到一棵果实累累的树下,让我们尽情地享用.扁扁的,桃似的外皮,不知道的错以为是桃子呢.它倒真有一个学名,叫扁桃.这名字名副其实.外皮很容易撕开,内壳要找到口子,是一个几厘米长的缝隙,再顺势剥开,也不用多大的劲.里面的肉,杏仁一样,薄薄的绿衣里面,裹着的是洁白的一片.闻闻,馨香扑鼻,如上海崇明岛上的甜芦粟的味儿.嚼在嘴里,淡然中有一丝清甜、香脆.

看管果园的程师傅是河南周口人,到这儿来侍候巴丹姆,也有十年了.他一天四次给巴丹姆浇水,还经常施肥(氮肥),巴丹姆还是很耐旱的一个树种.这400亩果林,大约一亩有36棵树,整个就超过了上万棵.一棵树每年能收获6、7万斤.他说这巴丹姆营养丰富,具体是什么,他也说不上.

身边同伴笑说,是“壮阳”的,程师傅笑着,默然.

在莎车有一个与巴丹姆有关的笑话.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又娶了第五任妻子,妻子30来岁.婚后不久,新婚妻就找乡长投诉了,说这老头简直是疯狂,每天要与她行房事,一晚三次,把她给吓住了.据说前四位就是受不了,而落荒而逃的.乡长把老头找了去.老头老实相告,自己每天吃一个核桃,还有五粒巴丹姆.

说到这,有人又提起当地的一个笑话.说有一个干部老下乡,妻子不满意了,疑是上级领导欺负自己老公,就不让老公下乡了.后来,老公被派到莎车出差,在十二木卡姆餐厅,吃了鸽子汤,走时还带了鸽肉回家.因夜色很晚,妻子早把门闩紧了,叫了好多声,还加了一句:“带了好吃的.”妻子才开了门.两人大嚼美味,后来又干了好事,这一晚,妻子特满意.没几天,老公又要出差了,老婆双目圆瞪:“去哪儿!”老公忙回道:“是莎车呀!”妻子立即转怒为喜:“是莎车呀,那快去快回!”烤鸽子是莎车的一个名吃.

去阿扎提巴格乡察看一个富民安居村.因为洪水,这个村很多民宅被侵蚀了,县里在一片戈壁高地,规划了400亩地,新建了一个居民安居点.每户居民至少有80平方米的住宅面积,另有养殖区和种植区.新建住宅均是一层楼,用的是塑钢门窗,中空玻璃,倒是蛮先进了.

到这个村去的路,好几段都是土路,尘灰飞扬.一路上,我们车队人为制造了阵阵沙尘,看见行路的当地人,停步让车驶过,被风尘包裹得密密匝匝,却并不在意,我的心里不是滋味.

司机小李说,南疆有句话,每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说得挺形象,不禁会心一笑.

我的嗓子咳个不停,痒痒的,也如同受了刺激,怕是这漫天的沙尘惹的祸吧.

2011年2月21日 周一 上海 喀什

春节假期很快结束了.

今天集体返喀.南航上午9点25分的飞机.飞抵乌鲁木齐机场.俯瞰舷窗外,雪白一片,漫天遍野.也许是阵雪,也许是灰蒙蒙的乌云,地上看上去不那么洁白,有些灰暗.到了喀什则是另一番景象.大片的土色,只有村落显得绿幽幽的.是叶尔羌河吧,细长条,蜿蜒曲折,像一条宽窄不一、自然飘逸的公路线,闪着些微银光.飞机接近地面了,才看清是河面结了冰.除此之外,地面呈现的是一片土黄,依稀看见了稀疏的行道树,无枝无叶,单薄地站立着.飞机下降了,沙漠般的土地扑面而来.

喀什有9℃,暖和.滑雪衫真是多余了.阳光很好,空气也新鲜.今天真是难得的好天气.

我带来的一罐红烧肉,让大家直叫好.可惜,三、四十个人无法人人都品尝到了.

晚餐,煮热的黄酒,大伙儿兴致高涨.

我致的词是:我们很高兴,我们又从万里之遥返回到了喀什.我还要欢迎第一次来喀什的上海兄弟(指的是市委宣传部来挂职的两位同志).2011年属于你们,为大家团团圆圆、愉愉快快,干杯!

晚饭后到科技宾馆察看了一下,与地委王纯幸秘书长电话联系了.希望将宾馆包租下来,不要经营了.就29间房,市建委来了十位干部,还有一些短期工作的,加上山东新增的一拨人,完全可以包租下来.虽然极简陋,但集中居住,又挨着地委大院,可以安全一些.纯幸秘书长雷厉风行,很快又来电话,说已安排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明上午即与我们具体商议.

喀什的今天,还是有春节的余兴.也许是我们心里的感觉.

今天即兴记述了一段感受:初涉戈壁荒漠,就有一种直觉,胡杨是雄性强悍的象征,红柳则是女性柔媚和坚韧的绽放.她是耐得住寂寞的,也极具绚烂之美.她是卧着的森林,睡着的冰,其绝大部分潜藏蜿蜒在地底下,与泥土交融,神秘、幽深、执着,摄人心魂.红柳的根须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我赞美胡杨,更赞美红柳.

2月26日 周六 喀什

半夜里又停电了.老是停电,大约是城市发展期的一个标志了.幸亏床边备了手电筒.一大早起床,屋里仍漆黑一片.窗外蒙蒙亮.九时许,喀什的早晨来得晚.继续停电.热水器也自行关闭了,不见显示小灯闪烁.到食堂,有5分钟的路.雪飘飘洒洒依然在下.地面全是洁白的雪,地委大院的树缀上了洁白果实一般.楼前屋后也是大堆的雪.女服务员穿着蓝衣黑裤,在埋头清除我们到办公室小径上的积雪.地上溜滑.

食堂里黑乎乎的.工程组的同志们先用餐了.烛光摇曳,人影憧憧,倒是另有一番景象.这也是十分难得的烛光早餐了.后来只听服务员惊喜地一叫,灯亮了.这次是整个地委大院停电,科技宾馆在外,还有电.

下了一整天的雪,雪缠绕在发上肩上衣服上,欢快地旋舞着,让人无法气恼.我想,昨天地委史大刚书记说,乌鲁木齐下大雪,下一点到喀什就好了.果然,雨和雪都来.这是一场瑞雪,对庄稼地也十分有益.

见了史大刚书记,说了这,说是他把雪唤来的.他快人快语,笑着说了几句话,仔细听了,才明白,确实是他唤来的.还是他昨天下令打的降雪弹,人工降雪,由此引来喀什开春以来的第一场雪.

连老喀什人也说此雪很罕见.

喀什的街头雪景甚美.这也是我们进喀第一次亲眼所见.

下午4点50分,一辆从援都江堰指挥部转来的双龙车和两辆面包车,二十余人的队伍向叶城进发了.我陪同上海市规划专家们下县调研.陈总特意来送行.雪花飘落,似乎也在为我们壮行.

这一路确实比较辛苦,雪天路滑,连续作战几天,人已疲惫.315国道改建段还未交付使用,路上的颠簸,让瞌睡虫都吓得无影无踪了.

到了英吉沙,还都满目是雪.沙枣树和红柳衬染上雪花之后,显得晶莹剔透,童话一般充满梦幻.在道路两旁展现,奇美壮观.到了莎车,地面的两侧有点湿润,积雪不见了.待到叶城,又是遍地皆雪.叶城县委书记李国平说,本来局部有雪,人工降雪之后,面积就广阔了.这场雪对农作物来说,确实太好了.

晚上八点二十分到县城,小车走得还比较顺利.晚九点开饭.怕吃得太饱,脑子供氧不足,只吃了半碗米饭,几口面汤(是不错的上树鸡与面皮汤).车上吃过一只原上海市规划局夏丽卿老局长带着的苹果,在宾馆洗过,用餐巾纸包着,相当细心.夏局长已70岁了,如此奔波辛劳,很不容易.

10点多钟,召集开了两个小会.一个是维吾尔医院的配套建设推进会.县发改委、建设局、维吾尔医院等单位的负责同志都参加了,指挥部工程组、社会组、分指挥部等均参加.市建科院汇报清晰,我请大家发言,最后的要求也十分明确,有问必答,有难必解,明确责任,明确要求,五点意见单刀直入,掷地有声.大家的士气似乎因会议气氛的感染,也高涨许多.我提出项目要确保昆仑奖,争取天山奖.4月上旬必须正式开工.

后又召集工程组会议,对分工作了安排.分工是初步的,还可能会调整.分工不分家.要求团队具有合作意识,要主动积极开展工作,还明确交钥匙工程为重中之重,同时对富民安居、牧民定居、新城建设和交支票项目涉及建设内容,要全面关心,全力推进.晚11点40分会议结束.有的小伙子已明显人困马乏了.

与上海《解放日报》记者在招待所周围快走了约40分钟.街上行人稀落,夜晚的霓虹灯倒比以往璀璨了许多.雪花时而飘落下来,拂过脸面,柔软而略有一丝清凉.

县委招待所进门处的几棵松树灯光装饰得很耀眼.两棵是流星雨,有一种滑落的美感,银光闪闪.还有三棵较矮的小树木,依次排列着,灯饰也各具特色.一棵是紫色的,色如罗兰.一棵是玫瑰红,还有一棵是菊花黄,把招待所点缀得寂静中有一份绚丽,倒真有小城美人的风姿了.

3月1日 周二 莎车 巴楚

这两天喀什渐渐下沙土了,今天天地一片灰蒙蒙的,沙尘飘浮,阳光显得软弱无力.车上的积土浓密厚实,足见土下的力度.这样的天将持续伴随我们数十天,度过本来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和暖融融的春天.几位援友已明显感觉鼻孔里进沙了,呼吸不适了.我不知是因为夜晚在寒冷的街头快走受了点凉,还是下土的关系,鼻子又嗞嗞的不顺畅了.

这几天,温度也下降了.早上才发现陈总凌晨1时发来的短信.

贾副县长陪同,在莎车县委招待所吃了早餐,便向巴楚出发了.

色力布亚镇号称南疆第一镇.当地人对外介绍,据说都是直截了当地说,中国色力布亚镇.每逢周四,周边地区的人员都到这里的巴扎或卖或买,商贾云集,人流荟合,最多时有1万多人.而这里的城镇人口仅4.8万人.参与贩毒的色力布亚人也不少,某一次10多名孕妇参与贩毒被抓,仅色力布亚的就有10名之多.现在管理严格了,情况大为好转.镇党委崔副书记与安副书记、穆副书记接待我们.请他们介绍了色力布亚镇的现状、同济规划院的色力布亚镇的进展情况.从原6.4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色力布亚镇建设突出商贸,应该是有特色的.规划还需优化.以后还得研究.一个规划做好,先抓几个项目,巴扎及交易大厅等先突显起来,之后每年推出一些项目,新市镇会逐步建成.

由上海代建的S215省道,离色力布亚镇中心约7~8公里,这段位于戈壁滩上.场地多半尚可,只是施工人员得每天上下班接送了,集中居住在镇里比较安全.我如此想.另外,看来要将联合党建(施工方与当地乡镇)模式在沿线和交钥匙项目中推行.此事得好好设计一下.

昨天上午陈总短信告知,他往和田方向赶去时,雪天路滑,他车子刹了车,但打了一个S型,才总算停住.与迎面而来的重型卡车,只差1秒就会相撞,实在危险.他叮嘱我们注意安全.幸好今天巴楚无雪,路上疾驰,从莎车到巴楚相距207公里,仅用了不到三个半小时.

到巴楚,立即察看了几个项目的选址,之后在县委会议室召开会议研究,县委龚书记参加了.劳动力培训中心项目由上海建科院代建.其建管公司成副总提出5月底开工太紧,很多事尚未落实.龚书记认为应在四月份开工.我听了情况,定的是确保5月8日,争取4月28日.对项目的工期安排、基本要求、功能定位、责任分解、具体事项都做了明确.龚书记则要求县里各部门将此项目作为自己的建设项目,更多给予支持,说得比较到位.

住巴楚县委招待所,打开淋浴器的水龙头,流出的竟是锈红的泥浆水,四五分钟后还未能将息.洗脸盆的自来水也是一样的品质,但稍过一会儿就变成清澈的水了.

晚上上网一小时之后,在门口的乒乓桌旁打了半个多小时.比前天打得顺些,不过灯光太暗淡了,老是抓不着球,眼睛特别吃力.出了一身汗,又在走廊正走倒走,应该也消耗了不止200千卡路里了.再开水龙头,水是清澈许多,却许久不见一点热度,用冷水稍稍洗抹了一下.

今天在微博上即兴写道:一路戈壁,积雪先是若有若无.只是点缀,后来愈加浓密.原先还见几篷虬劲的从雪被中挣脱的红柳,现在则是白茫茫一片.唯积雪主宰了.远处的山峦在雾霭中朦朦胧胧,因为雪的披挂,有遮有露,倒像卧着的巨大的斑马,凝然不动.有几棵榆树树杈苍然,又一溜沙枣树,雪团锦簇,像许多大小猴子顽皮地栖息着,千姿百态,煞是好看.

3月27日 周日 喀什 莎车 叶城

早上在饭桌上,关照综合组催促安排一下,把请款手续3月底都办齐了.这样,财政预拨的资金一到账,4月上旬就可拨下去.陈总也来了,谈及分指挥部办公楼的费用及安排,嘱红军与管平同志进一步落实好.

出发到叶城.先到莎车.一路上迷蒙的浮尘,又遮住了艳丽的阳光.在车上构思了几首诗,在汽车的摇晃中,几首自感不赖的小诗诞生了.有一首下午上了微博.挺不错,枯燥的旅程,单调的戈壁在我的眼里变得美丽.不这样作为,漫长而又颠簸的路程是十分乏味的.人得学会找到快乐的兴奋点.

约两个半小时到了莎车县委招待所.石峰、震文等一拨人正等候着.县委何书记也在,热情握手,几乎拥抱.原来史大刚书记带队来考察,县四套班子要换届了.中午吃了饭,稍作休息,即在招待所召集会议,先商议莎车办公楼的建设.很遗憾,莎车分指挥部的同志们主要还是缺乏经验,推进比较缓慢,供热、设计、食堂等设备,还都没有考虑.巴莎指挥部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搭建临时设施的方案.我原则首肯了,但对他们倾向的以两层临设作为中间割离的方案予以否决.我的理由:一是从安全角度来讲,多设置了门,反而不够安全;二是中间一阻隔,平面破坏了.我还笑说,这把风水都挡住了.他们同意按第一方案,即布置在两侧,开一门,中间可用灌木材等绿化稍作分割,显得相对独立一些.我要求一周内由设计单位将供暖等设计好,食堂可找上海餐饮公司来帮助设计,甚至于承包服务.石峰同志即在我会后安排专题会议研究落实.

之后又将新城规划、牧民定居等方案一议,主要为后天返莎具体研究做好准备.

下午6点出发到叶城.与分指挥长剑秋先一聊,明确控制造价,适当减少不必要的设备,空调还应该做些调整.后在招待所二楼会议室召集代建、设计单位听取情况,进一步明确要求.各位还是很努力的,施工许可证已拿到,地区和县也给予了很大支持.我表示了感谢,并在招待所食堂宴请各参建单位及参加明天开工活动的有关人员.

最近一次见烤全羊,是在喀什交警支队那次.端上桌的全羊披着红绸,嘴里含了一把芹菜.为此曾请教司机老瞿.老瞿是个有心人,还专门咨询别人,随后告诉了我.烤全羊,是给尊贵客人的礼物,披红戴绿则象征吉祥,为客人们祈求平安顺利,荣华富贵.这个意思还是准确的.

这首穿越戈壁时即兴创作的小诗,尚令自己满意:

戈壁是一只手掌/天空是另一只手掌/手指轻触/围合一个世界空空荡荡/一个浸淫泥巴/另一个也沾满了尘沙/我在戈壁上像一滴水/沿着纹路缓缓流淌/阳光眼神迷蒙/浮尘俯身过来探望/这顽童的手掌/玩着泥土的芬芳/也惹我一身童年的想象/当暮色渐起/上面的手掌正徐徐沉降/我鸟一般地逃离了/我听见妈妈唤我回家

6月12日 周日 喀什 泽普

六月,戈壁滩又有了新的生机.路旁的红柳竞相开花了.红柳开的花是一串串柳絮,一棵树上渐次绽放,粉红色的,色泽并逐渐变深.满目红柳,一眼望去,煞是好看,是别具一格的美丽.下了车端详片刻,嘱咐助理拍了些照.上网一查,得知这红柳种植三年就开花了,一年两次.戈壁因她而生动.

315新建的公路还未投入使用,为防止车辆上路,施工单位用土堆设了一道道关卡,公路边上堆了好大一溜,真的水泄不通了.车辆绕了半天,找不着薄弱的可以突破之处.我吩咐司机还是走老路吧.时间耽搁了.才走不久,见一辆小货车又上了一道路埂,停车远望.它顺捷地开了好大一段路,但快到新路时,车停住了.又往一边看了一段.又停车了.之后,开始沿来路后撤.我们笑了,这像是在为我们探路呀,失败了,快收了这番企图,走老路吧.

下午到泽普实训基地.代建、设计、施工(监理包括投资监理),人员都在.听了情况,主要的问题还是没解决.二期本可以明确了.

这个项目准备明年投入使用,二期部分必须跟上,八月前动工.另外概算报告也须近日出来并加调整,否则项目超支就成必然.

玉买尔江县长在金胡杨公园的连廊请我们用餐.摄影家尔东强和上海工程技术管理学校袁副校长等一行一同参加.金胡杨的湖泊在夕阳下很是美丽,柳树成行.柳树外可见高高的青杨树.湖面水波不兴,映出的柳树倒影似真似幻.尔东强技痒,钻进树林里拍了好一阵照片.

后步行公园一段路,玉买尔江县长顺便带我们到了杏树集中处,他一摇树,核桃大小的杏果纷纷坠落.又攀上树,脚一蹬树干,又落下不少.

我也试着爬上树,蹬了一下腿,腿劲不够,只掉下三只,真不好意思.

杏子如杏雨一般撒落,人在其间,即予俯拾,用嘴轻轻一吹,或者用手一捋,就放嘴里了.酸甜适宜,清香满口,挺有野趣.

当晚,在旷野一般的公园银杏旁一侧,点起了篝火.公园的员工,不少维吾尔族女孩也来了,翩翩起舞,玉买尔江县长带头,也很有号召力,气氛很快推上.我好久没上场了,扭了两下,一维吾尔族女孩对我说,你这是现代舞,不是维吾尔舞.不小心,踩着节拍,就跳出了迪斯科了.

一位老汉弹起了热瓦普.唱得投入、动人.

尔东强俯地拍篝火,是趴在地上,好久.地区人大党组书记高建军与陈旭光书记也赶来了,原来他闻知尔东强到了,也迅速放下碗筷赶来了.他很佩服尔,过来一聊,还跟着他一起摄影.让人鼓捣篝火,让火势腾起,火星四溅.尔东强的镜头里显现出一片烟火腾飞的壮观场面.

今天本不见月.云雾遮天.但渐渐的,星星在苍穹显露出来了,愈来愈清晰.我笑说:“老天开眼了.”

这场篝火晚会气氛甚烈.

今晚住的是正在试营业的金胡杨酒店.没热水,用冷水稍冲洗一下.泽普金胡杨公园是个好去处,只是有些设施还得完善.

9月1日 周四 泽普 叶城 和田昨晚又住金胡杨公园德瑞酒店.凌晨时,浴厕里的莲蓬头水珠忽而汇集滴落,叮当作响,扰乱了清梦,持续了几分钟,终于憋不住起床,拧紧水龙头,却似乎与水龙头无关,又滴落了一阵子,才断断续续起来,渐渐作罢,一时猜不透是什么原因.

8时起床,天刚蒙蒙亮.8时半吃了早餐,9时大队人马启程.

叶城的七仙核桃园大约是第三次观赏,每次看了还都颇有感触.七棵千年核桃树,有六棵荟集在一个园子,另有一棵似有三株主干的,在乡村公路边上,最长的为1592年,树干粗大又显枯槁,但鸭蛋大小的核桃年年在这个季节纷繁地高悬在树桠上,昭示着古树生命之旺盛.品尝了刚从千年核桃树上采摘的鲜核桃,脆嫩、新鲜.我笑说,千年核桃树如拍照留念,长寿十年,新鲜核桃吃一颗,长寿百年.大家大笑,于是拍照,取景纷拥.

听说9月8日是叶城的核桃采摘节,将推年核桃树上的核桃,当场竞卖,价高者得.遗憾工作排满,恐不能亲临感受.

现场慰问了叶城维吾尔医院建设者,陪同范书记与代建、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合影.约12点到了县委招待所食堂,提前用餐,昨特意嘱咐就用半小时简餐,并在电话中与县委李国平书记打了个招呼,千万不用出面.很忙,礼节就免了.

今天一路见维吾尔族百姓衣着光鲜,有的在候车,有的在闲逛,有的一家人坐在骡车上,都是喜庆的表情.节日里的维吾尔族人幸福和闲适是自然流露的.

到和田的公路,平整而又笔直.两旁尽是戈壁、沙土沉积、草木稀疏.莎车那头戈壁还有名字,谓之黑孜戈壁.这一头就不知何名了.问当地司机老瞿.老瞿很幽默,说该叫皮墨戈壁吧,因为它介于皮山和墨山两县之间.

沙在风中.忽静忽动.两端各有沙丘,山峦一般连绵.风沙随风而动,一会儿涌向了这头,又一会儿奔向了那端,沙呈灰黄.老瞿说,有别于西安那边的橙黄.远处望去,烟波浩渺似的,灰雾迷蒙.

风沙在公路上的飘舞,或波涛汹涌,或细浪微漾.

老瞿说,最危险的还是风沙在公路上席卷流动,有时司机视线会随着风沙漂移,就会发生车驶离公路、坠落戈壁的情况.

怪不得沙尘的,是风在鼓动策划.

一个月之后,今又到和田.和田经历了暴徒袭击派出所事件,前不久又报道上百人食物中毒,十多人死亡,至今不见继续报道真相,人民广场和街头仍然人来攘往.游戏健身的市民仍乐陶陶地轻松自在.主席和库尔班老人亲切握手的雕塑,在灰蒙蒙的风尘中依然如旧.

12月15日 周四 乌鲁木齐

新疆电视台曾健艺术总监向我介绍了一些援疆干部情况,甚感人.某省一位女援疆干部因无法照料已瘫痪的丈夫,带了丈夫来援疆.北京一位援疆干部初来和田援疆时,妻子正怀孕8个月,后来生了一对双胞胎,他给取名为“和和、田田”.也有一些援疆干部春节都不回去了.新疆卫视的春晚将镜头对准了他们.

自治区援疆办召集各委办局对援疆明年资金计划进行讨论,实质上有“过堂”之意,各援疆指挥部汇报.今上午先由上海、广东、山东、深圳汇报.我代表上海指挥部首先作报告,张岚同志具体报告项目.各方总体对项目充分肯定,也对个别计划提出建议,这主要是自治区与地区尚未及时沟通,还需进一步研讨确定的,主要涉及牧民定居,莎车计划明年新建700户.自治区农委提出明年莎车计划700户,但泽普要加50户,这有点突然.泽普自去年至今从未说过县域内有牧民.这增加数虽小,对资金盘子本来就小的泽普来说,又难上加难了.我让工程组与地区安居办沟通,让安居办与自治区和县里协商统一.涉及国家和自治区也有补贴部分,计划数不一,明年就不匹配了.

12月18日 周日 喀什 泽普 叶城

今天是周日,我们马不停蹄,到县乡调研.当地的干部也放弃了休息陪同我们.一路上,我感到有点愧意,我们是来援疆的,如果过多地给当地干部和群众增加负担,就违背初衷了.

在泽普古勒巴格乡双语幼儿园,既喜且忧.每个教室学生都在,老师也小心恭候.我问学校老师:“周日幼儿园上学吗?”他们点头肯定,我又追问:“晚上不住幼儿园吧?”也得到了明确的答复.我心里犯嘀咕,是不是我们要来观摩,小朋友和老师们也不得不回到幼儿园,为的是充分展示幼儿园生动活泼的教学景象?倘是如此,我们就有过失了.

学校安排令人满意,也别有创意.在校门口,一位大约六岁的小男孩面不改色地一字一句地致欢迎词,背得流利,令人怜爱,举着无线话筒,小大人似的从容不迫.之后在路灯杆下、球场旁、废品回收站前,都有一位小朋友作讲解,用的都是汉语,有的读的是朗朗上口的儿歌,大声的童音,既有点夸张,也富有童趣.课堂里,老师组织学生们在唱歌,扯着嗓子,都有模有样.汉族同学不多,一个班里有几位,也显得挺突出,摇头晃脑地唱着,与民族同学挺和睦.我想,许多年之后,这种相处和融合,也会在他们的记忆得愈加美好的.

县委书记问一小朋友:“你家有几个孩子?有哥哥、弟弟吗?”小朋友不吭一声,面无表情.我插科打诨:“你问的是人家的机密,人家当然不回答你咯.”大家皆笑.也许对他们说汉语,这些孩子还听不惯,课堂上老师说的与这有些差异.听不惯就不知如何回答了,就像我们当初学习英语,真听老外说话,还是一愣一愣的,不解其意.我们说的英文,老外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些小朋友讲解员给我们增添了几分快乐.到泽普工业园区实训基地、阿克塔木乡新农村试点农业大棚,进行了查看,比之去年此时,建筑已平地而起,建设已初具规模,令人欣喜.

下午在叶城观摩.依提木孔乡和布鲁克塔克旗的农民安居房规划、设计、建设都令人眼睛一亮.但塔吉克村先行启动的是小康型的,即有较高的收入、选择160和170多平方米单体式两层别墅型建筑的农民.普通型的尚未启动.乡领导介绍说,富裕层,他们还每户贴了2万元.下一步,对贫困户也补贴同样标准.那么中间户呢?不补贴似显不公了,因为用的是乡镇集体的资金呀!窃以为,这一点切不可失之偏颇了.

今天喀什又下雪了.是自然的雪,没有采用人工降雪术,雪起初片片朵朵、稀松而寂寥,以后就有鹅毛大雪,漫天飞舞了.雪落在公路上,前面的车又把积拢的细雪吹散开了,雪粒干而灵动,也形成一景了.打电话问及喀什指挥部同志,说是大雪弥漫,听描述,要比泽普大得多.

2012年2月20日 周一 喀什

刚回到喀什,就身体明显不舒服.本以为是昨天飞机上颠的、累的.昨晚恹恹乏力.很早就上床睡了,却翻来覆去的,进不了梦境.房间燠热,热气过足,肚子上搭一角被子就够了.口干渴得厉害.凌晨醒了,汗水粘身.头痛,肠胃也不适,估计是感冒了.热度不明显.

回沪一个多月,就如此感觉了,体质是个问题.中午稍歇.在喀什二院援助的上海医生来我处,三人.我还以为是回喀了,他们礼节性拜访.却带来了温度计、听诊器等,是闻讯来为我诊疗的.是陈忠通知他们的.腋下量了体温,挺正常.肠胃不舒,有点拉稀.

我想,可能还是昨天晚上室外快走着了凉.虽感觉不冷,衣服敞着,冷气侵入,加上已够疲乏,就雪上加霜了.

昨天一到,就听说并不太平.叶城又发生战,5个恐怖分子被当场击毙.有说发生暴力事件的,也有说缘于一批人偷越国境的.地委书记已赶赴叶城.喀什街上巡逻似乎也多了起来.有一确切消息,地委大院又进驻一批干警,近日还有30名战士入驻.

给严伟及王伶、小杨等编剧写了一封信,让助理通过电子邮件发了.本想为剧本再统一稿的,刚回喀什,事多,也读了严伟的信,他觉得时间蛮紧,有点“不好意思催我”,我就先提些意见,供他们参考.四点意见,主要还是希望突出当前援疆的背景,立足新一轮援疆.重点放在当下.知青题材作品很多,突破也难.三代上海女性的“根”有所不同,对新疆和上海的情结也会有差异.我在陪同喀什地区专员参观上海闵行区一家公园时,就碰到一位为我们作讲解的女孩,她听说我们的身份,就很真诚地问:“我能去援疆吗?我是知青子女,就出生在伊犁.我的名字就叫伊犁.”果然,她襟前的挂牌上,就写着这个名字.他们这些孩子对新疆是具有特殊感情的.还要写这一轮援疆“民生为本”的特点,写民族融合.

按在沪与作曲和歌手商定的题目,创作了一首《那一片胡杨》的歌词.得到反馈:很有思想,很有.肯定成功!我期待着.

4月22日 周日 巴楚 阿克什.

昨夜住巴楚银星酒店.

上午到实训基地现场察看和慰问,并就党建联建活动进行座谈.约十一点向阿克苏进发.先不走国道,行进在兵团团场公路,一路山石、乡村、田地、戈壁、巴扎,公路旁的穿天杨或疏或密.茂密处一如天道,森严并肃穆.沿线有几处值得一记.

勃热其塔格遗址,恐库,即唐王城遗址,属于唐宋朝年代.位于新疆兵团农三师51团.土堆上一片石墙,有的似石窟,残骸破败,风蚀干枯,不见当年的威武风姿.令人不禁感慨唏嘘,想起《红楼梦》里的《好了歌》.

阿克苏境内农一师三团域内,公路从茫无边际的戈壁穿越,胡杨遍布,风采纷呈,大地宛若一个巨大的盘景,荟萃了美丽的景致.在突兀而起的一棵胡杨树根前,人与树根齐肩,拍了一张相片.也想起自己当年创作的散文诗《树根》,喃喃自语:并不是喧嚣着的生命才最为辉煌……走进半沙漠化的地域,皮鞋上立即扑满了尘土,裤脚被骆驼刺咬住了,几只叫不出名的小飞虫也不怕生,粘在身上、发上,不肯离开.热情还是寂寞,无法判断了,只能淡然处之.

千鸟湖.沿湖一段遮阳长廊.游客在梁柱上留下涂鸦的字体,一看,多是维吾尔族语,大致相似,应该是“到此一游”的意思.只是还有留下手机号的,就不知是何含义了.一定不会是为爱情做广告的.

后从314国道进入阿克苏.

前年8月下旬进疆,三天后就随上海领导到了阿克苏.市领导取道北上,我带队则在阿克苏逗留一天.当晚阿克苏专员做东,伊力特喝得肠胃翻江倒海,半夜就不适了.还好,翌日参观乡镇建设,午间,温宿县委书记陪同,在农户家用餐,状态良好,还到天山神木园走了走,后来写了一篇散文《向天山神木致敬》,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上.但对阿克苏市容,还从未仔细浏览过.

今天中午抵达地委宾馆,午餐后,就去上海几个援建项目考察.其中的地区妇婴保健院,由上海与地区共同出资进行兴建和购置设备,现在运营正常.看见零至12个月的几个婴儿,真是小不点儿,套着塑料浮圈,只露出一个小脑袋,在水里扑腾,好不惬意,让人羡慕又怜爱.他们的家人隔窗而望,也定然心生柔情.地区博物馆也是由上海部分出资兴建,将阿克苏历史及其龟兹和多浪文化展示得比较详尽.讲解也很清晰,可惜时间短了,博物馆应该静下心观看,只是不知何时会有这么轻松宽裕的时间.

塔里木歌舞团的综合排练楼,也是上海第五、六轮援疆部分出资兴建,集多功能厅剧场、排练厅、琴房、配音室、办公室等设施为一体.团长是维吾尔族兄弟,是团里的编剧,也是获得殊荣的歌舞剧《阿凡提》的主演,对上海的支持甚为感谢.他透露说,五月份又要到上海演出,很是高兴.他还为我们表演了一组节目,有集体舞《天山上的雪莲》、《铃铛舞》等,欢乐喜庆,充满青春气息.两位维尔族汉子表演的达卜鼓及其与唢呐的演奏,或敲或舞,达卜在手,如影随形,自成气候.热汗姑丽演唱沪剧《燕燕作媒》,字正腔圆,甜糯柔婉.

又到广场一游.晚上地区宴请甚欢.感受到阿克苏与上海的深厚情谊.

6月22日 周五 泽普

九点准时吃早餐.地区政协工委主任铁木尔·买买提和泽普县委何强书记,努尔麦麦提·如孜县长及分指挥部同志已在楼下等候,我下楼正好8点56分.与他们握手致意.

早餐后即参加“三园”开园活动.古勒巴格景区将安居富民、田野风光、河水树木等规划整治一新,打造出适合观光休闲娱乐的新农村景象,还真令人耳目一新.叶尔羌河支流疏浚清理后,水草茂盛,水蛇、水鸡等也时常出现.架筑的木桥,冠之以七彩爱情桥、缘定终身桥等,姻缘岛、姻缘小路、姻缘广场也与之呼应.上百年的两棵青杨和柳树,已树干紧缠,宛如夫妻合二为一,在此树下定情,确实浪漫.这里,此类树多,见到两棵青嫩一些的树合抱在一起,我说,这就是年轻的情侣树了,大家称许.

另外安排当地妇女织毛毯,做刺绣,推古风水磨,到麦西来甫广场参观,品尝瓜果等,也别有情趣.

金法桐有机果蔬光园的300余米长的葡萄长廊,1965年种植的169棵高耸入云的青杨树,近十种种类的果蔬园,也有特色.

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经过较长时间的筹建,在获得4景区之后,今天也正式开园.其中将知青生活点做了恢复,民俗文化村重点推出,也有创意.有创意就有潜力.我看好民俗文化村,其实就是一条街,一公里长,两侧布设了63户人家,特色在安居房,皆为砖混结构,外部涂抹了一层深红色的泥土,当地的土质,加之造型粗犷,门窗是传统的木板和雕塑,则显古朴土相.不少人家已开设了传统民俗商店、刺绣店、牛肉面馆、工艺品制作,等等,色彩纷呈.有一家磨胡麻油的,据说十公斤可榨油4公斤,是作手抓饭的上佳油品.进得屋内,一阵清香就扑鼻而来.

据说,已有游客昨晚待到凌晨四点,仍依恋不舍,可见此处的魅力了.

三个园区,前两个上海援建七百万,后一个,上海则投入了一千二百万元,农户新建房则每户补贴一万,资金不算太大,但收效明显,关键还提振了我们与泽普人共同的信心.何强书记说,这要感谢上海.努尔买买提县长又说,我们已准备三年达到五景区县.我真心预祝他们!

也很荣幸地与铁主任等分别为三个园的开园揭幕或揭牌.

下午酷暑炎热.据说已是36度了,阳光下浑身.在分指挥部和县安居办负责人的陪同下,去了泽普三处安居富民示范点查看.每到一处,都走访农户.他们都满意自己宽敞安全的新居.拿出了自家时鲜的杏子、桑椹,还有西瓜,热情招待我们,端着盛满或红或白的水果,几次递到我面前.我吃了几只,都甜嫩可口.杏树下凉快舒爽好多.家里虽无多少贵重家什,但不乏快乐.一个叫做买买提·瓦依提的汉子,我与他攀谈,乡书记帮助翻译.他42岁,平常既种田,又植一片果树,还有一手木匠技艺,每年收入不少于4万,一家四口,住160平方米新居,建房时利用旧居木料,只贷款2万,已还了1万2,家里装修比他隔壁的兄弟好很多.

赛力乡一村的村级阵地建设也按标准建设到位了,但场地仍显芜杂,使用功能未能展开,建议他们再作些改进.

当地乡干部一定要让我们到地瓜地采瓜,到桃园摘桃,说是顺路,不会碍事.地瓜一垄垄的,瓜叶瓜秧下,蒙上尘土的甜瓜小地雷似地若隐若现,或青或黄.瓜农说,青的甜.尝了两片小月芽似的瓜肉,有点甜腻.问了瓜农,这一垄甜瓜,4.50米长,5.60公分宽,估计产出的甜瓜可卖两千多元.让我采摘,我婉言谢绝了.桃园则是密植的,十二亩地,据说可产30吨左右的油桃,比鸡蛋大,比苹果略小,可卖6万多元,批发价卖.油桃又叫光桃,口味与毛桃类似,但汁多更甜,有点像上海南汇的水蜜桃了.瓜农是山东汉子,精干中透着一种谦逊,是那种让人愿意亲近的人.他说这片桃树已十年了,得全部换了.他随手从一棵桃树上摘下一枚青色的圣女果大小的果子,说,这就出畸形果了,要换了,桃树一般就是十年.

今天我在自己的微博“明人明言”中写道:贫穷的地方,总会保存着太多的淳朴;富裕的地方,也会出现太多的狡诈.也许不能说贫穷养育了淳朴,富裕就哺乳了狡诈.但可以说,从贫穷到富裕的通途中,淳朴屡被扼杀,狡诈常常疯狂,这是不容置疑的可怖的景象.

11月25日 周日 叶城

南疆已有入冬的感觉了,上午在项目现场调研,冷风微微,却极有力量.一会儿,双颊、双耳已凉透了.当地有几位干部只穿着外套加衬衣,却若无其事.这令我们惊讶,估摸着此时温度已在零度以下了.问了其中一位,回答是还好,习惯了.

落成的叶城维吾尔医院已经使用.病房也住了不少病人.一位维吾尔族老大妈正躺在病床上.见我们来了,立刻坐了起来.脸上带着微笑,很诚挚.院长问她:“你知道这个医院是谁援建的吗?”她立即回答:“知道呀,是上海.”这位朴实的老大妈也让我们感到了一丝温暖.她因患心脏病入院,住进这温馨的双人病房,设施先进,也与以前一致,她愉快,我们也很欣慰.

建造医院确实是给边疆地区雪中送炭.

在县第一双语高中学校现场,空旷的工地占地160亩,场地已基本平整,但见几排苹果树已被砍伐,树身倒地,树根朝天.县委李书记见状,大光其火:让你们不要砍树,怎么又砍了!什么事都不会干,就只会砍树!不会干,你们就不要干了!

教育局的一位矮个子、戴眼镜的男子嗫嚅着,只解释了一句“苹果树没法移栽……”之后再不敢吭声了.

戈壁树木珍贵,保留保护意识确实很重要.而如何保留保护,如今更显得关键.

锡提亚迷城已初步建成.这个迷城最匮乏的就是故事传说,但能在戈壁滩上平地建起这样富有特色的旅游点,为游客增加一些快乐,也算是不易了.如果作为影视拍摄点似乎更合适.

我建议就围绕一个“迷”字做文章,创设迷物、迷景、迷食、迷人等一系列迷离奇特的东西,至少标新立异的感受,会促进人心愉快,形成旅游亮点.

宗朗灵泉景点半年多来也发生了变化.道路、石阶、门牌、小屋、毡房、木廊等设施业已建成.天马泉水浅浅,池塘清澈见底.白色的芦苇水边摇曳.苍劲的树木,也倍添几分萧索.

几片水池已凝结成冰.几处台阶也大半漫上了冰面,不敢轻易涉足.

正午的阳光下,天地暖和了,冷风已悄然退却.

海拔约2千米的柯克亚乡普萨村定居兴牧点我已来过三次.这一次200余户牧民已经入住.村公建设施,包括幼儿园已投入使用,阳光照在这片土地上,暖在牧民的心窝里.蓄着长胡子的胡大百提,一家五口住85平方米的三房一厅,还有50平方米的羊圈和一片园子.和他一聊中得知,他也养了25只羊和一头牛,家境还算不错.一个一岁多的小女孩,睁着一双大大的好亮的眼睛,看着我们……

幼儿园已接纳102位孩童,因为今天周日放假,只见到两位老师.一位从喀什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女孩,说着带有当地民族口音的普通话,面前的桌面上放着一本幼儿园双语教科书,正翻到的一页,是学做解放军的健康活动.我们这一瞥,她掩嘴羞涩地笑了.食堂的菜谱写着:周一抓饭,周二拉面,周三米饭,周四馒馒菜,周五抱子.没错,字体写得大大的,显然是为孩子们写的.我们猜测,抱子无疑是包子之误……

援疆项目正逐步建成,心中自有宽慰.然而能吸引多少天南海北的游客逗留于此,又让多少农牧民真正安居乐业,路还漫漫……

2013年4月3日 周三 喀什

又上塔什库尔干.这是开年之后最早一次登此高原.虽未封山,但还不是旅游季节,游客寥寥,车辆也不多,一路倒也十分畅通.据说红其拉甫得4月20日才开放,我们来得过早,幸好与他们边防站建立了联系,开展了“共建”活动,一沟通,他们答应明天特许接纳参观.

路经白沙湖时,只有几个简易铁皮商铺孤零零地杵在路边河旁.几位黝黑的柯尔克孜族小伙子在兜售他们的商品.但没有其他客人,有一位干脆蒙眼躺在一个临时摊位边,呼呼大睡着.室外甚冷,穿着单衣单裤的我们,仅几分钟,就觉寒凉刺骨,往车上钻了.车上的温度仪显示,室外仅为二摄氏度.白沙湖波平浪静,轻微的涟漪,让人觉着它已解冻苏醒,湖水幽静碧清,又诠释着它固有的宁静的个性.但在布伦口,湖面还冰雪凝结.这是出风口,更加寒冷,风沙也大多在这里聚集,气温甚低.一半是清水,一半是冰面,这也显出了一点别样的情趣.

慕士塔格峰则气势磅礴,冰雪覆盖,云雾弥漫,玄妙凝重,也圣洁无限,令人震撼.我仰望许久,直至身心也与其交融,魂魄也已飞上冰川,物我两忘,宠辱皆远.

想起两年多前,第一次登临此处,之后挥就了一篇散文《神山与圣湖》,其中提到,都市人应该每年来此一次.今天想来,此言不虚,此也属高见.因为经历了阅历的点化和时间的检验.

到达塔县, 天空蓝得澄澈, 云彩也气象万千,十分生动,它们将云影投放在灰土色的山峦,缓缓移动着,也在渐渐变幻之中.山峦色彩也在变换,忽明忽暗,忽深忽浅,令人大饱眼福.而西北方有一团云朵,就像巨大的飞碟,向我们站立的方向飞来,飞蝶上也是气势非凡,仿佛有隆隆的声响从天际传来,好一会,才变幻了形态.

刚才山下喀什市还是浮尘迷蒙,天地一色.这儿,真是最为明净的天地了.天朗气清,太阳照在身上,暖融融的.虽然气温较低.如果任这阳光照耀着脸庞,一天下来,也必然面色坨红的.

晚上与塔县县委书记苏向东一聊.他从地区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任上调任该职,再一个月就整一年了.原先白净的脸庞,已略显微红,这是高原阳光对他的青睐.前不久听深圳援疆指挥部朱总等介绍过塔县的玛卡酒,于是我点了,让大家品尝.只喝了两小盅,52度的,身子确实热乎起来.味儿还挺醇,不算太冲.色略黄,带点药酒味.

向东告诉我,全县原先种植了200多亩,去年他做了全面计划,种植上千亩,今年3月做了育苗,10月可收获.已经有6家企业拟生产玛卡酒.让这早些年就从秘鲁引进的种子,在塔县成为一大产品和特色.

他还部署种植了大量高原枊、沙枣等树种,要让这高原小城绿树成荫,充满生机.在高原任职,能够坚守已属不易,他说,他要与同事们一起做出成绩来,才是努力的目标.

6月15日 周六 喀什

这两天身子不太舒服,像是肠胃炎,有点低热.喝的多是稀粥,就吃了点菜蔬.今天稍好点,就利用这两天地区无安排,下县查看项目和调研.

先去莎车,到图文中心查看.图文中心正在申报鲁班奖,上海建工集团安排的150多名工人在现场整改作业,对局部细节精雕细刻,尽量不留遗憾.看得出,整改的部位确实精细多了.倒真体现了上海水平.还有一批当地职工正在装修市民中心,也处于收尾阶段了.我叮嘱再三,要确保质量.一定要与我随行的《东方早报》记者小顾后来说:“你在现场前后共提到八次‘质量’这两个字.”是呀,对一个建筑项目来说,质量万不可疏忽的.这是百年大计呀.何况这么一项援疆的标志性建筑.

在喀群渠首,我又在水闸上稍作伫立.从喀喇昆仑山冰川融化汇成的叶尔羌河,在这里喧虺奔突,因水闸断流分渠,分成三股河流,各自向泽普、莎车和巴楚等中下游奔去.它在滋润着这一流域的万千生命.它让我想起了数千公里之外的都江堰.

喀群乡我来过几次,这次来前,原地委委员、莎车县委书记、现任地区人大副主任的王铁民向我推荐,说那里值得一去,有与其他麦西来甫不同、自有特点的舞曲,八分之一拍的,叫赛乃姆,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很向往,但也很遗憾,还未在村庄真切领略过.车过村庄,灰土色的农舍外,正显出夏日下午的宁静.幸好莎车分指挥部援疆干部给了我一张碟片,是自己录的村民们在村头河畔多人跳着赛乃姆的画面,虽然声音放不出来,但这比较缓慢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舞姿,还是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来.

从喀群乡到泽普的金胡杨公园,仅20分钟车程.离那里不远,有一个塔吉克族人聚集的乡村,叫布依鲁克乡二村,72户塔吉克族人的抗震定居房及相关配套已近尾声.我这两年到此已来过三、四次了:开工之初、建设之中、初具形态,和现在的即将竣工.心中自有欣慰.我在入口正在安装的巨大雄鹰雕塑前留影,当地干部要让安装工人暂时离开,我阻止了,让工人继续留在那儿施工,并让他侧过脸来,面对镜头,我站在他的下方,留了几张相片.我想这是对他工作的一种尊重.雄鹰是塔吉克族的吉祥物,这个雄鹰据说是用玻璃钢制作的,展开的双翼长度大约近四米,姿态英武,栩栩如生.还是在乌鲁木齐制作运输而来的.

72户牧民,即将入住的是两层小楼房.当年上海滑稽戏里的72家房客与此真是天壤之别了.

有一位当地人挎着照相机和摄像机在拍着我们一行.后来一聊,这位黑黝黝的壮年人叫阿布力米提·尤力瓦斯,也是这里的一户居民,新房正在装修.他带着兴奋的口吻说,他们全家根本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他说,原先村里一半以上的人家从不锁门,因为家里没什么东西,现在条件改善了,防盗门也都装上了.我明白他的话义,他是为生活的富裕而形象地诠释着.他说他50岁,有三个孩子,他已当上爷爷了.那嘴边咧开的欣喜,很纯粹,也令人歆羡.

11月21日 周四 叶城 泽普 莎车

清早,指挥部一行到叶城烈士陵园祭奠.我主持了简短仪式.陵园已较去年清明我来时整洁许多.坟头和坟碑都整齐划一、修葺一新了.原先大小不一,参差错落的面貌已完全改观.有人说:“烈士在天堂也平等了.”

从叶城出发,还未到泽普,就见狂风大作,树叶和尘土漫卷.到了泽普,风沙更大,站在室外查看明年项目现场,人被风沙裹卷,很快头发和鼻孔里尽是沙粒,镜片上也蒙上了一层薄沙.秋冬季节,喀什也刮的是西北风,加上随处可见的树林都萧瑟枯萎,灰不落拓的,就有一点“萧瑟秋风今又是”的感慨了.

汽车行驶在乡村公路上.这是一段新铺的沥青路,宽约7米余,长9公里,一端与村大队部连接处还没砌好.公路两侧,一边是窄窄的水渠,另一边是林地农田.这条路就是“最美村官”刘国忠多次呼吁建设的,也是他与老伴驾驶电动车骤遇意外之路.这未免令我们唏嘘感慨.据说,网上悼念这位最基层村官的点击已过2千万人次.对他的赞扬无一丝杂音.我想,这是对来自最基层的这位村干部的由衷信服和赞叹!最实在的,也是最难能可贵的.

接替刘国忠村支书一职的,是乡党委副书记,也是一位汉族干部,他表示,要将刘国忠对村民承诺但未完成的任务,踏踏实实地去做好!这种表达,同样实在和感人.

陪同我们的县委刘四宏书记说:“县里已决定建一个刘国忠事迹展示馆.”我甚为赞同,应该为他建馆宣传,这是为一个平凡人所作出的不凡贡献歌功颂德,也是为促进汉维民族交融的又一次助推.想起两年前曾在泽普与他一聊,其情其景历历在目.他貌不惊人,言语朴实,但全村维吾尔族村民对他的信任和厚爱,让他的眸子有一种独特的闪亮.完全可以相信,这样一个平凡的人,是具有人格魅力的,他是用自已的热诚和平常的一言一行,走进了民族兄弟姐妹的心里.

公路在向前延伸,刘国忠的形象在我脑海不时浮现.我想,这条公路是否就可命名为“刘国忠路”呢?不只是纪念一个人,更是弘扬一种爱国爱民的精神,这种精神在这片土地,太迫切需要了!

中午是食堂便餐.但得知我们带有集体告别意味的活动时,刘四宏书记激动了,一次又一次深情地表达,让我们也都心潮澎湃.

作者简介:

闵师林,笔名安谅、明人、思霖等,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人,上海人,曾在学校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工作,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嗜爱文学,善于哲思,自幼笔耕不辍,对散文、小说、诗歌、话剧、音乐剧等都有涉猎,上世纪八十年始,在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并在著名报刊开设专栏,计有二十余个,发表专著二十余本,著有“明人系列”(小说、随笔等两集),“青春轨迹系列”(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四集),“寻找系列”(散文三集、话剧),“沙枣花香系列”(诗歌、散文等两集,话剧、音乐剧等)及其它经济类专著等,数十篇作品获全国奖或被选入全国年度排行榜.其小说集《阳台上的微笑》、《明人日记》,诗歌集《沙枣花香》,散文集《寻找幸福的感觉》、《戈壁滩上的真相》、《寻找生命的感动》,长篇纪实文学《援疆日记》,随笔《明人明言微语录》等,均有广泛影响,被广为转载,深受好评,拥有众多读者粉丝.

责任编辑/周武峰

归纳上述:本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援疆日记和日记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日记本科毕业论文日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援疆日记摘登
2014年5月22日 到喀什后首回叶城 这两天陪同人民日报上海分社和上海主要媒体的记者下县采访,我也终于有了去叶城县的机会 到喀什已经3个月了,这还是第一次回去 我在叶城生活了12年,度过了童年时代.

援疆干部麻冲,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文 朱振华高中毕业前夕,麻冲选择参军,在艰苦的环境中,她拔节成长,并结婚生子,一家三口过着颠沛流离、聚少离多的生活 多年以后,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对于这来之不易的相聚,一家人都特别珍惜 可转业不久,她.

文化援疆背景下喀什电视节目的收视情况调查以上海援疆项目为例
阿依帕提古丽亚森 (喀什大学人文学院 844000)摘要电视栏目是为大众服务的媒体,展示当代文化精神、表达人民心声、提高昂扬向上的民族凝聚力,是中国当代电视栏目传播追求的价值核心 因此电视栏目的传播越.

七旬老人七年沉疴缠身,援疆河南仁医妙手成春
七旬老人七年沉疴缠身,援疆河南仁医妙手成春今年75 岁的新疆石河子居民白大爷,2010 年身体会阴部发现肿物 由于老伴患淋巴癌晚期,忙于照顾老伴,白大爷一直未就医 随着时间推移,肿物逐渐增大,表面破溃.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