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发表论文>材料浏览

小学类论文范文 跟我的小学同学相关论文范文

主题:小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3

我的小学同学,本文是小学类论文范文和小学同学和同学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小学英语论文大全小学数学教育杂志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

肖建国

我的小学是在县城的珠泉完小读的.人们简称珠小.学校在县城的西门外头,大门是朝南开着的.门前一条小河,水从上头的丙穴涌出来,就有一条石板街道紧紧依傍着,流经“衙门口”,穿城而过,直奔东门外头去了.

学校很大.学校里的两个操场更大.一小一大两块操场其实是连着的,但在中间掐腰的地方稀稀疏疏地种了一排柳树,象征性地隔了一下,格局就大不相同了.也开阔,也摇曳,一眼还望不到头.进校门,要穿过操场,才能到达教学楼.操场上并没有路,可以直走,也可以绕行,完全随意.那时候我们很少走直路,总喜欢绕绕行行,兜好大一个圈才进到教学区.教学楼的左边有一个小小的岭头,岭上杂草丛生,灌木堆集,岭头上有一棵“痒痒树”,一模树身,树上的叶子就怕痒似的卷拢起来.课间时候,我们常常飞跑上山,拍一拍树干,看着树叶慢慢闭拢,嘻嘻哈哈地笑一阵,才又打飞脚折返教室,各回各位.教室后面是一块高坡,厕所就建在高坡上,厕所后头,好大一片菜地.一畦一畦地,十分方整,四季青葱.我们上完厕所后,总愿意在菜地边上站一站,往下面眺望一阵.坡下不远,在一片瓦脊中,依次是县法院、县中队、看守所.有时能看到县中队的操场上有士兵训练,人数不多,但动作整齐.县中队定时就有军号声响起.嘹亮的号声远远传来,让人精神振奋,充满向往.

甫进小学,分在一甲班,然后就二甲班、三甲班、四甲班,一直升上去了.高年级是六十班.班里同学,少有变化.没有人留级下去,也没有新同学插班进来.我们同学,主要来自三类家庭,一类机关干部子弟,一类手工业和小商贩家庭,还有一类是农业户.

县城里头的农业人口还不少.他们大多住在正街背后的小巷里.那里的堂屋错错落落,高高低低,大多很低矮,很逼仄,但也不少明穿亮瓦,高房大柱,各各显出上辈人的生活痕迹.这些人家虽然住在县城,却还是农业户口,在城外有田,有土,有自留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计工分.他们的堂屋里团转挂着镢头、耙头、镰刀、蓑衣斗笠,竹篙上搭着干*藤.那里的街头巷尾,常常忽然拉下一堆冒着热气的牛屎,不一会儿,就给人刮走了.他们的勤快,一点不逊于乡下农民.每天黑早,就挑着一担尿上自留地去了,到天亮时,已经披着一身露水回来,尿桶里头装着水淋淋的青菜、南瓜、冬瓜、苦瓜、辣椒、葱姜大蒜,穿街过巷,在衙门口的街边上一停,几下几下就卖完了.那里的巷道里,常年飘荡着熬猪潲的带点酸涩的气味.那里的人家从早到晚都不安生,从门窗里不时传出大人子打骂小把戏的愤愤声(他们打小把戏不是甩耳光,是用竹扫把,用竹响篙,用铁火钳,用鞋底板,恶起来时也有抄板凳抄扁担的).那里的婆婆姥姥时常聚在一起喝抬茶,男人抽烟都是裁报纸卷喇叭筒.他们吃饭用捧碗,夜晚出门点麻秆火照路,家里的小把戏上学业路上拿个煨*边走边剥皮.他们的勤劳显而易见地影响了后辈.放学路上,我们常常看到也叫李宗仁的同学扎高了裤脚浸在河水里头洗*藤.

那时候县里只有一家国营的印刷厂,产业工人很少,但手工业很繁荣.我的小学同学的家里,就有打铁的、补锅的、做面的、理发的、修单车的、染布的,有铜匠、锡匠、木匠、油漆匠,还有几家是卖小东小西开杂货铺的.他们大多临街而居,房屋一水地皆为青砖黑瓦,都有一进、二进、三进,还有四进的.都是前店后家,是商铺,是作坊,同时也是住家.他们大多家道殷实,可以买得起黑市米、黑市肉,饭桌上不断荤腥,油水很足,每天能喝上壶把两壶水酒,耳朵上夹纸烟,家里小把戏的裤兜里总卷着几块零花钱.逢到丰和墟上的戏台楼头有大戏公演,或是义公祠(电影院)到了新片,或是县里的湘昆剧团演折子戏,他们都会挤到里头去凑个热闹.他们的生活大致还是艰辛的,可是总算稳当.他们脸上常常浮着一层满足的笑意.他们不少是外地迁徒过来的,几十年浸染,已经能说一口流畅的本地土话.他们女崽的衣兜里经常装了炒瓜子(南瓜子、葵瓜子),课间休息时就抓出来放到口里嗑,嗑得满教室香气馥郁.

我的小学同学中,干部子弟不是太多,大约四成里头占不到一成.这些干部,大多不是本地人,是从邻县、从地区、从长沙调过来的.他们在本地没有祖业,多是租房子住,因此,居无定所.住得也很零散,不可能相对集中,街两旁,小巷里,四处都有.因为是租房,不可能周正齐全,有的是从一栋堂屋里劈出半边,有的住楼上,有的是在一条长屋的后头隔出一间两间,还有的干脆是拿杂屋厕所改造出来的.这些人家在一个地方都住不长久,隔不好久就要搬一次家.这些人家的门一天到晚都是关起的,家里的墙壁都糊了白纸或报纸,简单的家具上都打着单位的印记,桌子上覆了塑料布,电灯是有罩子的.这些人家虽然逼仄,但都会给读书的小把戏挤出一块地方摆放一个小桌子、一张小板凳.他们大都穿中山装(很多时候就是披在身上),上衣口袋里插一支(或两支)钢笔,下口袋时时鼓鼓囊囊地兜一个笔记本,走路迈四方步.他们理发都是到衙门口旁边的大理发店,他们喝水都是用洁白的搪瓷缸,冬天穿那种毛领大衣.他们到这里几年或十几年了,却还不会讲本地土话,开口都是外地官话.他们当然都是有国家工资的,吃粮吃油扯布也有定量,但不少人家生活还是很拮据.家里的煤灶都很小,生火时四周的煤渣多过中间的炭,饭桌上经常是白菜豆腐,豆腐白菜,偶尔房东送过来一碟子坛子菜,会喜欢得不得了.他们似乎还游离在当地的生活氛围之外,但他们家里的小把戏们都融入得快,小把戏们在家里还是讲官话,到了外面跟小伙计们在一起,就都是满口的土话了,半点不隔.

那时候县里有三位老红军.姓陈,姓朱,姓高.陈家的大崽陈明元、朱家的大女朱景芳,都是我们小学同学.陈父时任县局局长,四川人,小个子,浓眉毛,腰杆挺直,皮带上常年别一把,不苟言笑.陈家住在县人委会院子后头的一栋大屋里.县人委是过去的县衙门旧址(所以俗称衙门口),门头高大,两扇大门包了铁皮,铁皮上整齐细密地凸现着拇指大小的圆形铁钉.县人委的大门平时是不打开的,只开一条小门容人进出.守门的是一位姓康的红脸膛上有几粒麻子的十分严峻吓人的老头,轻易不让人进去.我们每次去陈明元家玩,都有点吓心吓胆.偶尔碰见陈父,大约他知道我父亲是其部下的缘故,会难得地对我微微一点头.

在班上,我们交往密切的还是这帮干部子弟.所谓“人以类聚”.其实在那个非常讲阶级出身的年代,我们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类人.那些干部家庭的人不少都是“地主”.如果在农村,或是年纪稍长阅历多点,我们这类出身“贫农”家庭的人是要跟他们“划清界限”的.但我全然没有这种概念.我只是感觉同他们在一起很适意,脾性合得来,意气相投,就厮混在一起了.这种率性后来伴随了我的一生.

我们这帮同学都是聪明的,很调皮,很活泛,学习成绩很好(但并不拔尖.拔尖的是两个女同学).还有一个常常给老师批评的共同的毛病:上课时喜欢答下嘴.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说话时,冷不丁从下面冲上去一句半句俏皮话,惹得轰堂大笑.但老师还是很喜欢我们的,课常提问时往往是点我们起来回答问题,我们的作文常常被作为范文张贴在走廊的墙壁上,字句下面画着一串串红圈.我们的体育也很出色.跑步、跳高、跳远、单杠、双杠、打抱箍子架,都不在人下.课间休息时我们都是抢先占住教室旁边的乒乓球台.我们都有自己的胶拍,在乒乓球台上噼里叭啪啦一阵抽打,动作潇洒,神情夸张,快活地宣泄无知少年的表现欲.其他的同学都只是靠着墙壁果杲地看,心里却是不服的,也会排队上去比试.但不过几个回合,一比六,二比六,有时甚至零比六,还没摸清方向,就稀里哗啦地败下阵来了,只好悻悻地退到一边去.他们知道,自己的世界在学校外面.他们的世界其实更为宽广,更为丰富多彩.他们在衙门口打纸嘛拐(三角板),打抱箍子架,打泥炮,打线香棍子;他们到拱花滩头挑水,游狗爬式,把水花打得四溅翻花;他们都很手巧(这是有家传的),会制作各式“短火”,泥巴、木头、铁丝、纸板,无不精妙绝伦;他们拿单车内胎做成弹弓,左边兜一副,右边兜一副,号称“双将”;他们最喜欢的是“工兵捉强盗”,挥舞着自制的武器,啸聚在衙门口,再从南门追到北门,嬉笑喧闹,兴奋不已,吵翻一座县城.那些农业户家里的小把戏则比较乖,比较木讷.他们都有着相对沉重的生活压力.他们放了学还要去生产队出点集体工,或到自留地里给菜秧子淋点水,顺带割些*藤回来剁碎了熬猪潲.他们比我们吃的东西要杂,但比我们吃得要饱.*、包谷、高梁、麦子粑粑,总能尽量.冬天他们抄的火笼里装的是草木炭灰,比我们的木炭火要温和,耐久,上课时将双脚踏在上面,热力温温婉婉地注入全身,松快极了.火钵里煨上一个糖心*,香气漫出来,一教室的同学就都扯长了颈根朝那里望.曾经有同学拿煨熟的*分我一半,那焦焦糯糯的*皮害我差点把手指一起吞下去.

放了学,我们并不急于回家,常常聚在一起玩.那时的家庭作业很少,在每天一节的自习课里,就都做完了.我们去得多的是同学黄其龙和成西平家.他们家的父亲都是解放前的老大学生,家里成分都很高.他们家里都有不少藏书,还有杂志.我最早就是在他们那里看到《人民文学》的.虽是租房,但很讲究,家具齐整,房里很亮,地上、灶头上,都是干干净净的.他们的父母亲对我们都很友善,随我们追逐打闹,穿进穿出,从不干涉.(后来闹“文化大革命”,成西平家门口墙上贴了好多大字报,罗列了成父——他父亲叫成伯卿——诸多罪状,其中之一就是给儿子起的名字.造反派怒斥:西平,西平,你是要祈望西方平安吗?!!让我讶然.)

很多时候我们是漫无目的地城里城外四处闲逛.我们那县城是座古城,有四百多年历史了,格局十分周正.旧时的衙门正在县城中心地带.衙门口前面是正街.早先,县城当然是有东、南、西、北四条城门的.后来,旧城门没有了,城墙也没有了,只在南门口和西门边上余下几段城墙废墟.废墟上都做了菜地,早晚有人拿一把长柄竹勺往菜秧子上泼水.每条城门,都有一条长街.街,是石板街.街道两旁,不断有小巷口朝里伸延进去,一拐,一插,又衍生出更多的小巷子.于是,以四条街道为经,无数的长巷短巷为络,结构出了一座错综繁复的县城.生人进了县城,没人带路是很难转得出去的.传说旧时的南岭山上蛮子(土匪)多,时不时地就下山来骚扰一番.当年的先人营造县城时,精心结构这些迷宫一样的巷陌,就是为防止那些强盗蛮子的劫掠.我们把所有的大街小巷都走过无数遍,总走总不厌.县城四周都是山.东边的叫东塔岭.东塔的塔里顶上有一座石雕的雷公菩萨.我们常常斜栖在宝塔的石门上,俯瞰城里的房屋街巷.能清楚地看到衙门口像城墙一样的门楼,能看到衙门口正街上的白花花的青石板街道.我们不费一点功夫就能辨认出自家房屋的屋顶.有炊烟从瓦背上袅袅升起,就知道自己的母亲开始起火做饭了,心里忽然一阵温暖.转过脸,一眼就可以看到岭脚下的麻地河.麻地河官名舂陵汀,又名钟水,我们却习惯称麻地河.官名总不及俗称更普及,更深入人心.这条县城内最大的河,从东头桥那头汤汤而下,在东塔岭下拐个大弯,留下一湾碧绿的深潭,又一直流,一直流,流到湘江去了.河上有渡船来往,船上载着三五个或七八个旅客,有的站着,有的倚船帮而坐,有的就坐在自己架在担子上的扁担上.老艄公(不知为什么,艄公都是老人)精赤上身,腰上扎一条大帕,撑着篙子沿船侧一步一步地从船头走到船尾.渡船到岸,老艄公会忽然会“欧——”地高嘁一声.他为什么会这么喊一声呢?是宣泄到岸了的喜悦罢.各种行当,都有自己表达情绪的一种形式.河里还有机帆船、小舢舨.机帆船上载着高高的货物,风帆涨开饱满的肚子,突突突地吼叫着,跑得飞快.小舢舨是打鱼船.打鱼人(多半是中年人)也是精赤上身,待船到了河中心,停住,把鱼网披挂在身上,略一沉腰,双手一扬,撒网就在空中张开一个圆满的弧形,“噗”地一声罩进水里,然后,双手攥住网头绳子,一把紧一把地收扯上来.不一阵,撒网被收束拢来甩在了船板上,打鱼人低头一层层地揭着网绦.我们听到网底的铅砣撞在船板的“叮叮”声,看到了鱼鳞刺眼地闪着白光.常常地.河面上有木排或竹排飘过.那木排或竹排真长呀,起码有半里路长.木排或竹排上有年轻后生闲闲地慢慢地前后走动.排上面架着竹篙,晾晒着衣裤,随风飘扬.船行很慢,悠悠地浮着,可是转眼间就飘到了远处的白雾中,只看到一痕灰色的影子.

我们也常到西门外的水源庙.这是座古庙,据说早年间很有名,香火很旺.水源庙不大,但很雅致.庙里当然是有佛像的,就供在正殿的神堂正中间,是一尊泥塑贴金高约一米面容慈蔼端庄的坐佛,双手合抱一个小木牌,上书“风调雨顺”.佛像左右各有四尊更大的菩萨,鼓眼突睛,手执兵器,十分地耀武扬威.佛堂两边各有一个副堂,排列着十几位小菩萨,有泥塑的,也有木雕的,恣态各异,形神俱很生动.解放后,水源庙改作了城关中学,一溜儿同墙围了起来.但人们还是习惯把那里喊作“水源庙”.我们对城关中学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水源庙旁边的丙穴,是丙穴洞口上的一瀑大水.县里的八景之一“丙穴瀑练”,指的即是这里.传说炎帝神农为寻类赖以生存的谷物,在南方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得到了仙姑娘娘从天上抛下的一株九穗禾苗,并教民耕种.据《衡湘稽古》记载:“天降嘉禾,神农拾之,教耕于骑田岭之北,其地日禾仓,后以置县.”丙穴是个山洞,很大很大的山洞,洞里头还有洞,其中有个洞就叫“神农洞”(又叫皇帝楼),神农洞里面有“金銮殿”,有“金交椅”,有“金鸡埒”,有“金犬穴”,有“金猪圈”.传说神农皇帝白天在外面劳作,晚上就在丙穴里头的金銮殿里休息,一待好几年.这个传说已经很迷人了,更迷人的是据说丙穴有九个出口,历代都有人深入探险,却至今只有一个人在九老峰的山顶上走通了一个出口.但这人一出洞口,再回头看时,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个出口了.我们受到传说的蛊惑,立志做天下第二人,无数次地进洞探险,手持三节电池的手电筒,打着松明火把,或是浸了煤油的布头火把,深入到洞穴里头,四处钻爬,却始终没有找到过一个出口,徒然留下很多美丽的想象和谜一样的空灵.丙穴既名“丙穴瀑练”,自然是有水的.一瀑很大的地下水,就从洞口涌出,腾浪翻花,往去.流到一个叫“猴公井”的地陡坎上,就直直地跌下去,冲出一个深潭.我们常常脱光衣服,站在猴公井的坡坎上,直直地像砖头一样往水潭里砸,砸得水花四溅.

我们有时也去教场坪.那地方有点远,要出西门,在县一中的背后.是一块大坪.据说是清朝时候修建起来作练兵用的.清朝最后一个县太爷,姓宗,人称宗太爷,在辛亥革命时自杀而亡.死后就葬于教场坪,墓地上粉以石灰.我们读书时,那里已建了砖瓦厂,挖了很大一个黄泥洞.宗太爷的墓地也挖掉了.石灰层清掉,棺木也起出来了,有人还挖到一个金戒指,到银行换了钱.我们在教场坪四处走动,时不时拿脚在地下划拉,希望也走一回狗屎运捡到金戒指.

南门外的丰和墟过去是猫仔丛.一座黄土山包.山上不长树,满地尽是灌木刺伙.猫仔丛是刑场,毙人的地方.据说押解犯人的囚车开到丰和墟边停下,两个战士夹一个犯人,一阵小跑,上到猫仔丛山半腰,将犯人往前一推,随即就一打到后脑勺上了.说是毙犯人不能面对面打.当面开了,死人的魂魄就会跟上来,一世不得安生.猫仔丛是个有点恐怖的地方,常常听到大人吵架,互相咒骂:“拿你推到猫仔丛去打掉!”我们去过一次猫仔丛,那天大晴天,太阳很厉火,还是中午,可是一走进猫仔丛,就感觉阴风厉厉,头皮发乍,身上发紧,赶紧回了头.从此不敢再去.

我们另外去得多的一个地方是北门外的矮殂脚.一高一矮两座岭头,统一一个名字.两山脚下,夹着一条小河.河宽丈余,水草丰茂,水清时,可以看见有鱼游窜.小河两边,又伸出无数的渠圳.我们喜欢去那里戽水捉鱼.每年的夏天和秋天,河身瘦了,河水变细,我们就知道,鱼都集中躲到了深水函里,就顶着日头过去,将两头一拦,拿脸盆和瓜瓢往外戽水.我们都喜欢捉鱼,可是不懂技巧,不会钓鱼(耐不得那个烦),不会泡在水里堵洞摸鱼,也没有本钱买鱼网鱼罾之类,只会下死力气戽干水捉鱼.拿脸盆戽水那真是件很苦的事情,戽不了几下,手臂就瘫软下来,十指发抖.这时鱼仔受到惊扰,在水底下乱蹿,时不时地撞到脚杆上,身上就一激灵,像打了鸡血一样振作起来,更加用力地戽水.使人最振奋和欢喜的是河水将干未干时候,水里的鱼肚都现了白,密密麻麻地来回蹿动,一边动着嘴巴吸气.有的鱼跳出水面,在空中翻个斤斗,啪一下又落回水里,惊恐不已.终于把水戽干了,鱼们侧躺在泥地上,任我们捡拾.一条.一条.一条.这时才体会到大人们喜欢说的一句口头语:捡死鱼仔一样.真是开心,真是爽.鱼仔收捡完了,又拿十指作耙,仔细地把水底的肥泥翻转来,又揪出许多泥鳅和黄鳝.我们戽干河水捉到的鱼,大多是两指宽三指宽的鲫鱼,泥鳅黄鳝也不过手指粗一条,但这已经足够好了.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辛劳以后得到收获的欢欣.

我们有时也去寨脚下、射马岭、灵官庙里玩.寨脚下的山上在旧社会啸聚过一群土匪,他们的首领大概是对瓦岗寨十分景仰的,于是也给自己的领地起了个什么寨的名字,时人就把山下地方喊作了“寨脚下”,沿袭自己.我想象那帮啸聚在山林的土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情景,胸中也似乎升起一股豪气.射马岭是古时将士跑马射箭的地方,那场景当更是引人遐想,壮怀激烈.灵官庙早巳不存,连旧址都分辨不清楚了,但留下很多传说.据说本地最大的地主李子英(云伟)就是在这里给毙的,是解放后第一个给毙的人.又据说以前曾有人关了一群鸭子养在这里,为了保护水资源不被污染,族里人便出了一个告示,日:“此地不准关鸭,公出.”那时的书面文字是不打标点的.养鸭人照养不误.族里出面干涉.养鸭人大笑说:“告示上讲:‘此地不准养鸭公,出.’对不住,我这里没有鸭公.”

还有文庙、义公祠、普济寺……我们都不止一次去过(一位小学同学家就住在老文庙里).这些游历给我留下粗泛而深刻的印象,感觉到社会的丰富和芜杂,为我以后的成长和写作提供了很多营养.

我是小学二年级开始担任班干部的.有时学习委员,有时文体委员.我虽然贪玩,却也是个守规矩、听话、很负责任的人.每个学期期末,老师给的评语都很好.每次评语最后,总有这么一句话:“希望继续努力,戒骄戒躁,争取成为又红又专的共产主义接班人!”看了评语,我很困惑:我“骄”了吗?“躁”了吗?我不知道“又红又专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是什么样子.

大概在小学五年级或是六年级,县里的湘昆剧团忽然来学校挑选小学员.我也被喊去,摸了脑门,摸了耳朵,掐了掐后颈根,还让我打了个筋斗.后来据说我给挑中了,但始终没有接到通知.我一直心上心下,很纠结.似乎希望给挑中,又祈愿千万不要给挑中.我肯定是没有表演才能的,五音不全,最不喜欢的就是唱歌课.到了剧团,充其量就是个武生演员,把筋斗从这头翻到那头,高兴了再来个后空翻,到头来不知道能翻出个什么名堂.

有段时间我热爱起了画画.我画荷花,画小鸟.荷花艳红,荷叶翠绿,小鸟的嘴巴是一点淡黄.我把画挂在墙上,深夜父亲回来,看了又看,点头说:“嗯,画得有点样子.”母亲很高兴,省下伙食费给我买了毛笔、白板纸,还买了一盒十彩的颜料.我一下就跟同学疏远了,放了学即刻回家,趴在饭桌上专心涂鸦.那时候能有十彩颜料的小学生极少,我宝贝一样地放进书包里,带到学校去.同学们都知道了我有一盒十彩颜料.一天课间,上了趟厕所回来,颜料忽然不见了.我没有吵闹,没有去报告老师.放学回家,蹲在我家后门口的溪水边大哭一场,把毛笔摔进溪水里,从此不再画画.白板纸裁开用作包课本,几年都没有用完.

很快地,小学六年就读完了.升学考试的科目只有两门:作文和算术.作文的题目是:我的一天.我觉得这个题目出得很好,能让每个考生自由发挥.我稍微想了想,就埋头写起来.我写了在一天里发生的很平常的三件事,有景物描写,有心理活动,有虚构,有想象,把平常看的一些课外书的东西用到里头去了.几天后,考试成绩出来了:算术100,作文88分.全县里头,算术得满分的还有几个,作文88分的只我一人.我算是拔了个头筹.好多年后,有次回家探望父母,遇到那位也叫李宗仁的小学同学,还很奇怪地问我:“那时候只看到你成天在外头玩,成绩怎么还会那么好呢?”我想了又想,回答说:“我也不知道.”

我们那帮常在一起玩的同学都顺利考进了县城的中学(那时叫县二中,后来又改回一中),意外的是,我们都分在了一个班:81班.中学在北门城外.我们常常邀齐了一起去上学.读中学后,我们又多了一个共同的爱好:打篮球.

责任编校王小王

上文结论,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小学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小学同学和同学相关小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在小学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摘要】在小学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的功能,鼓励学生勇于思考,敢于创新 在实际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勤于总结,努力实践,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养成良好的体育创新意识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数学的趣味性教学方法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在数学意识发展的初期阶段,各方面的能力素质还处在较低层次,那么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就要认真分析并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启迪学生的数学意识,初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利用趣味性的教学.

小学体育足球教学中的策略
时旭日【摘要】在小学体育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开展各种足球游戏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同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足球知识,在.

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方法探究
高小燕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处在一个好玩爱动的年龄,让他们一节课45分钟,坐在课堂上认真的听讲是完全不可能的一件事情 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时候,应当注重孩子们兴趣的培养 识字、写字是小学.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