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技师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历史人物毕业论文怎么写 和历史人物赤心报国的陆游相关论文范文

主题:历史人物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4

历史人物赤心报国的陆游,该文是有关历史人物毕业论文怎么写跟赤心报国和历史人物和陆游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历史人物论文参考文献:

历史人物论文参考文献 历史人物论文历史杂志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如何写历史论文

浙江绍兴沈园原本只是一处普通的江南园林,却因为与南宋大诗人陆游扯上了关系而名扬天下.至今,许多仰慕陆游的“粉丝”仍不远万水千山来到沈园,重温陆游与唐琬的凄美爱情故事,探寻“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答案.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于公元1125年10月17日生于宋代的越州山阴,也即今天的浙江绍兴.陆游生于乱世.他出生后的第二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徽、钦二帝成为俘虏,北宋政权随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

在山阴,陆家是名门望族,亦是江南有名的藏书世家.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的进士,官至吏部郎中,死后追赠太傅、谏议大夫.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有《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著作传世.父亲陆宰北宋末年出仕,曾任京西路转运副使等官职.宋廷南渡后,陆宰因主张抗金而遭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亦出身名门,是宋神宗时期参知政事唐介的亲孙女.

陆游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他聪慧过人,12岁时即能赋诗作文.此时,舅父唐闳与陆家交往密切.唐闳膝下有一与陆游年龄相仿的漂亮女儿,名唐琬,字蕙仙,不仅文静灵秀善解人意,而且与陆游情趣相投,常在一起吟诗填词.陆游父母见此情景,便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凤钗为信物,订下了这门亲上加亲的亲事.

陆游20岁那年,唐琬过门儿成了陆家儿媳妇.自此,两人如胶似漆形影不离,耳鬓厮磨整天“黏”在一起.这让盼子入仕做官的陆母大为不满.她曾以婆婆兼姑姑的身份规劝唐琬不要因儿女私情而耽误了丈夫的前程,但收效甚微.最终,专横的陆母以唐琬婚后不能生育为由,责令儿子尽快把唐琬打发回娘家.

迫于母命,孝顺的陆游表面答应“休妻”,暗地里却另筑别院安置了唐琬,一有机会便去幽会.这事儿自然瞒不过精明的陆母,她很快为陆游迎娶了一位新妻子,彻底斩断了陆游与唐琬的绵绵情丝.

公元1153 年,苦读3 年满怀信心的陆游赶赴南宋的京城临安参加“锁厅试”.所谓“锁厅试”,是宋代科举考试的一种补充形式,属专为已经入仕为官的“官二代”所开辟的一条补学历的通道.陆游此前因恩荫已被朝廷授予“登仕郎”,等于取得了干部身份,只是未任职而已.这次“锁厅试”,陆游的试卷受到主考官的激赏,被列为第一名.没想到,这个公正的裁定让权相秦桧大为恼火.原来,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参加了这次考试.在秦桧看来,把自己的孙子排在陆游之后便是对他的不敬与蔑视.他甚至想降罪于主考官,让不懂官场潜规则的主考官吃点苦头.第二年春季礼部会试时,秦桧直接给主考官下了命令:不得录取陆游.结果可想而知,秦埙名列第一,陆游榜上无名.这次考试,让陆游见识了权力的蛮横与粗暴.

回到家乡后,一腔忧愤的陆游或把酒吟诗,或寄情山水,以排解心中的郁闷.一日,陆游到沈园散心,在园中小径上竟然与分别多年的前妻唐琬不期而遇.此时的唐琬,已再嫁同郡士人赵士程.四目相对的那一刻,往日的柔情与委屈一齐涌上心头,唐琬忍不住热泪长流.想到丈夫正在水榭上等待自己用餐,唐琬还是感情复杂地辞别了陆游.少顷,唐琬和赵士程派人送过来一壶黄酒和几碟菜肴.酒后,陆游取来笔墨,在沈园的粉墙上写下了那首传诵千古的《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题词沈园,在当地成为“头条新闻”.唐琬听到消息后,偷偷去了趟沈园.看过陆游的词作,唐琬百感交集,回家后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虽然有人指称唐琬的这首词是后人的伪托之作,但被这场千古绝恋感动不已的中国人仍愿相信这是真的.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此后不久,“病魂常似秋千索”的唐琬便抑郁而终.

晚年的陆游,常到沈园凭吊“遗踪”,至少写下5首以沈园为题材实则怀念唐琬的七言诗.他回忆了“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那次会面,表达了“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沉泉下土”的哀痛,直至生命终结的前一年,仍不忘把自己的终生遗憾写进诗里:“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公元1155年,权相秦桧命归黄泉.3年后,陆游终于入仕为官,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不久又入朝任敕令所删定官,负责敕令的订正与校对.

公元1162 年,宋孝宗赵昚即位,意欲北上抗金.主张抗金的陆游被赐“进士出身”,升任枢密院编修.陆游上疏孝宗皇帝,建议整饬吏治与军纪,固守江淮,徐图中原.

公元1163年,宋孝宗任命抗金名将张浚为都督,领兵北伐.由于部将不和互相拆台,张浚在符离之战中一败涂地,南宋朝廷被迫签订“隆兴和议”,主和派再占上风重获话语权.

公元1165年,有人给皇帝打小报告,说陆游“结交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宋孝宗也觉得陆游这人多嘴多舌爱管“闲事”,便一纸“免职令”把陆游打发回了山阴老家.赋闲期间,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达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期盼.

果然,3年后,朝廷又想起了陆游,命他通判夔州.通判虽然名义上是个州官,但其实是个闲职.陆游虽然心里老大不乐意,但为养家糊口,他不得不于公元1170年末起程,沿长江逆流而上,花了5个多月的时间才抵达任所.一路上,陆游采访两岸风土民情,考察各地历史沿革,写下了4 万余字的长篇游记《入蜀记》.

公元1172年,四川宣抚使王炎请陆游入幕襄理军务.这让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陆游欣喜不已,立马奔赴宋军在蜀地的前线指挥所南郑,并于其后撰写了调研报告《平戎策》,主张欲取中原必先取长安,欲取长安必先取陇右,以积蓄粮食,训练士卒,伺机北伐.在这段“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日子里,陆游执戈驱马,意气风发,充分展示了“一寸赤心惟报国”的壮志豪情.很可惜,《平戎策》未及实施,朝廷便将王炎调离四川,陆游的抗金计划遂成泡影.

南郑之后,陆游先后出任嘉州和蜀州通判等闲职.在蜀州任上,陆游借“咏梅”赞颂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气节与品格.离开蜀地时,陆游在《长歌行》中表达了“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的遗憾与悲愤.

公元1175年,陆游的昔日诗友范成大调任成都制置使,举荐陆游出任参议官.二人谈诗论词,豪饮欢宴,让有些人对陆游的作派产生反感,攻击他“不拘礼法”“宴饮颓放”.为回应这些人的诋毁,陆游干脆自号“放翁”,以彰显他不媚流俗的独立人格.范成大奉诏还京时,陆游送至眉州,请范成大回朝后劝孝宗皇帝“先取关中次河北”“早为神州清虏尘”.

公元1177 年,陆游面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的严酷现实,发出了“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的呐喊.次年,诗名与声望日盛的陆游受到宋孝宗的接见.随后,宋孝宗安排陆游先后出任福州、江西的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陆游为救济灾民下令开仓放粮,同时给朝廷打报告,请求将国家储备库的粮食调运出来以赈灾.没想到,给事中赵汝愚借机弹劾陆游“不自检饬,所为多越规矩”.陆游愤而辞职,重回山阴老家.

公元1183年,朝廷重新起用陆游,命他知严州.陆游入京向宋孝宗辞行时,孝宗皇帝貌似体贴地劝勉道:“严陵山青水美,公事之余,卿可前往游览赋咏.”在严州任上,陆游“广行赈恤”深得百姓爱戴.闲暇之时,陆游整理了自己的旧作,结集成《剑南诗稿》,以纪念他在蜀地的戍边生活.

公元1188 年,陆游奉诏入京,出任军器少监,后又升任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宋光宗赵惇接班后,陆游初心不改,上疏建言“减轻赋税,惩贪抑豪”,“缮修兵备,搜拔人才”,以完成恢复中原的大计.此后,陆游又劝宋光宗广开言路,慎独多思,带头节俭,力戒奢靡.对于陆游这些“喜论恢复”的言论,主和派认为“不合时宜”,群起而攻之.最后,朝廷以“嘲咏风月”为名将陆游再次削职去官.回到家乡的陆游悲愤不已,将自己的书房题名为“风月轩”.

公元1202年,被罢官13年之后的陆游以78岁高龄重返京城,参与《两朝实录》和《三朝史》的编撰工作.修史任务完成后,陆游以宝章阁待制的身份告老还乡.

时任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的辛弃疾曾登门拜访陆游,见陆家房舍简陋,欲施以援手,却被陆游婉拒.辛弃疾调离绍兴时,陆游在送别诗中仍不忘“深仇积愤在逆胡”的提醒,期望辛弃疾在抗金斗争中能有更大的作为.

“身杂老农间”的“野老”陆游晚年内心很纠结:一方面是“报国欲死无战场”的遗憾;另一方面是“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遗恨,以至达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境地.临终前,陆游写下了他的绝笔《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享年86岁,在古代文人中堪称寿星.然而,比他生理寿命更为绵长的,是他传世的近万首诗作.透过他的诗作我们不难发现,“一寸赤心惟报国”是陆游毕生的梦想.很可惜,南宋最高统治者并未给他“圆梦”的机会.

简而言之:此文是一篇适合赤心报国和历史人物和陆游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历史人物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历史人物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历史人物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宋代著名文学家、音乐家王灼著有词曲评论笔记碧鸡漫志,虽然对李清照多有偏见,但也不得不承认她的词作“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rdq.

历史人物抗倭英雄戚继光
“南倭北虏”一直是困扰大明王朝的两大边患 “南倭”指日本人主导的侵掠中国沿海地区的海盗集团;“北虏”指袭扰中国北部边境的蒙古游牧.

历史人物戏剧大师汤显祖
16世纪中叶,中国的汤显祖与英国的莎士比亚不约而同地横空出世,以无人企及的艺术天分与创作成就,辉映着东方与西方的戏剧星空 2016年,在两位戏剧大师逝世400 周年之际,中国与英国的戏剧界分别举办了纪.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