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技师论文>材料浏览

文化自信方面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跟国家形象和文化自信的互动关系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主题:文化自信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0

国家形象和文化自信的互动关系,本文是文化自信方面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跟国家形象和互动关系和自信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文化自信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自信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论文文化自信论文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国家形象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文化自信理论的提出则为新时期国家形象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世界格局复杂化的大背景之下,国家形象与文化自信的关系也引发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温朝霞将文化自信视为国家形象的重要资源,“坚定文化自信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展示大国气度和风范、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精神力量”.许正林和陈少林从国外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角度切入,阐述了坚定文化自信的战略意蕴,认为国家增强文化自信应积极挖掘文化内涵以塑造中国大国形象.李涛则从传播效果出发,指出中国当下在文化价值和文化心态上的迷思是造成国家形象在国际上“失真”的原因.

尽管如此,“文化自信”和“国家形象”作为复合性的宏大概念,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不能简单地概括.本文围绕国家形象与文化自信这一主线,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文化自信理论中关于国家形象建设的部分内容,系统论证文化自信与国家形象的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国家形象和文化自信的互动模型.

一、国家形象的多维建构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国家形象研究在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的大背景下开始出现.2000年之后,国家形象日渐成为多个社会科学的热点研究问题,进入了学术上的高速发展时期.

(一)国家形象概念的演变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肯尼斯·博尔丁(Kennith Boulding)第一次提出国家形象的概念.他认为国家形象的建构中有三个重要维度:国家的地理空间、外部对其的敌意和友谊、外部对该国的强弱判断.在这之后,国家形象的概念便一直处于开放、游移和变动中.自20世纪70年代末,鉴于国家同商品贸易的密切关系,西方学者纷纷从商品营销和商业广告的角度来研究国家形象.商学领域中的国家形象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国家的经济竞争,无论是何种形象都被视作一种能否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品牌”,这种品牌作为无形的产品或者资产发挥出重要作用.

随着“品牌”一词的不断深化,国家形象研究逐渐发生了文化上的转向.所谓“品牌”,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外表,更重要的是一个具有表意功能的符号,它包括具体的意象表征、抽象的观念即精神品质.英国国家品牌专家基斯·丁尼(Keith Dinnie)把“国家品牌”界定为唯一的能够为国家提供目标消费者所需求的、根植于文化差异的多维度元素集合.也就是说,国家品牌诉诸一国富有魅力的文化价值,它体现在国家所拥有的产品、服务、人物、地点等各种资源中.相较于传统的国家形象概念,国家品牌无疑具有更丰富、更深刻和更具体的文化导向.

(二)建构主义的国家形象观

在国家形象内涵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国家形象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也发生了本质主义向建构主义的转变.如国家形象是“其他国家对该国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等定义无一例外地遵循着客观主义的认识论.于此,国家形象是对一个国家客观性的主观评价,国家形象根源取决于一种内在本质.李正国的定义为突破这种本质主义做出了尝试,他认为国家形象是一种国家主观见诸国际社会的客观的构建.李智的“国家形象是同对象国之间基于互动而确立的身份相互认同关系”则彻底完成了建构主义的转向.在当前的中国语境下谈论国家形象,建构主义已经成为了其默认的底色,即如何定位和塑造国家形象成为了研究者天然的研究取向.

(三)国家形象的多维建构

国家形象的构建途径经历了单维到多维的转变.早期有研究者将国家形象的建构窄化地理解为依赖新闻媒介塑造的国家形象,比如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新闻流动中所形成的形象,或者说是一国在其他国家新闻媒体、新闻言论报道中所呈现的形象.张毓强较早地对拓宽建构路径做出了尝试,他认为存在三种国家形象:一种是具有不可描述性的国家形象的“源像”,一种是本国系统中主控族群所力图树立的形象,第三是国际信道传输和其他国家主控族群所描述下的一国的形象,三者之间的影响和变化便是塑造国家形象的具体过程.范红和胡钰在《论国家形象建设的概念、要素与维度》一文中指出国家形象最主要的维度是政府维度、企业维度、文化维度、景观维度、国民维度、舆论维度等六个维度.这为刻画一个以差异化特色为基点,构建一种全方位、多维度、多层次的国家形象立体传播体系提供了理论参照.

二、文化自信的理论内涵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思考,是决定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时代命题.关于文化自信,学者们从不同的维度认识与分析文化自信思想,不断拓展这一理论的内涵和外延.

(一)文化自信的多重内涵

关于文化自信的内涵,主要有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视角:一是从民族文化角度定义文化自信,比如郭建宁认为“文化自信是指对本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可和自豪感……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群众对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理想的一种崇尚、一种坚守”;二是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定义,比如陈晋认为,“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身处其中的作为客体的文化,通过对象性的文化认知、批判、反思、比较及认同等系列过程,形成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确信和肯定的稳定性心理特征.具体表现为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坚定信念和情感依托,以及在与外来文化的比较与选择中保持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可与信赖”.

(二)文化自信的社会语境

文化自信理论的产生源于实践的需要,对于文化自信产生的社会语境,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是出于意识形态安全的考量,比如张曼指出“百年中国的文化选择表明:必须坚持文化的主体性,而不能去‘中国化’”,曲青山则从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局面中探寻国人文化自卑感以及对西方文明崇拜的根源,他认为“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要对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一段历史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二是基于软实力建构的考量,陈晋的《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文化自信》一文较为全面地阐释了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可见,文化自信是正处在剧烈转型中的中国对内制造凝聚力和认同感、对外塑造和构建新时期中国的大国软实力的必然途径.

(三)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

多数研究者大多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建构对于文化自信的认识.仲呈祥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出发,阐述中国文化氛围破坏是导致国人文化不自信的根本原因.他提出建立文化自信应该基于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营造,要从构建民族文化宝塔做起,“塔尖应选择那种经过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真正实现‘有思想的艺术’‘有艺术的思想’和谐统一的艺术精品”.这实际上是将民族文化视为文化自信的基本来源.范玉刚进一步指出,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文化产业是价值观传播的有效载体,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他认为,中国文化不自信的根本在于“主流文化的疲弱,主流价值观的乏力”,而且“只有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契合的文化产业才能有效增强文化自信”,“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传播文化价值,经由价值观的内化影响了消费者的文化认同”从而建立起文化自信.

三、国家形象与文化自信的逻辑关联

通过上文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国家形象和文化自信在社会语境、内涵定义和实现路径上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联.

首先,从国家形象与文化自信的社会语境来看,二者都服务于构建国家软实力这一时代命题.在时代语境上,国家形象研究产生于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和进一步拥抱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国在硬实力崛起的同时,并未同时看到国际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的相应提升.在这种情境下,软实力日益成为了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议题.文化自信则是“文化软实力”理论朝纵深发展之后的必然选择.总书记在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因此,国家形象和文化自信本质上都是源于建构主义观下构建中国软实力的时代需求.

其次,从国家形象和文化自信的定义来看,“文化”很早就成为了这两个概念的核心内涵.早在2002年,张昆、王家福、汪涛等就明确地将“文化”视为国家形象的重要内涵之一.张昆将文化与政治和经济并置,提出国家形象是一国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认识和评价.王家福具体指出国家形象是国家传统、民族传统与文化传承.汪涛进一步提到,“优秀的国家文化和价值观……是参与国家形象建设者所应具有的品格”.文化自信理论更是在一开始就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视为核心内涵.

最后,从国家形象和文化自信的构建方式来看,文化是国家形象和文化自信共同的实现路径.在具体的话语表述上,前者表现为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文化差异”和“文化符号”,后者则体现为“民族文化”和“价值观自信”.尤其2010年之后,以文化产品作为载体的国家形象构建研究频出.在高度简化的意义上,这些研究方向刻画出一个以塑造软实力为目标,以文化为路径,通过武术、食物、电影、宣传片、文化产业、制造业、奥运会、世*、孔子学院等一系列事物、事件、产业或机构来推介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图景.其核心战略与文化自信所倡导的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元素不谋而合.

总而言之,文化自信是建构国家形象的应有之义,是国家形象传播的前提和预设.只有在文化自信的理论框架下明确我国的文化身份和核心价值观,才能避免国家形象在传播中的“失真”与“失焦”问题.只有将文化自信作为国家形象建构的具体抓手,才能对外建构软实力,构筑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体系.在当前的语境下,这具体表现为基于价值观自信的文化符号体系建构和依托于民族文化的文化产业打造.尤其随着中国改革进入关键转型期,文化领域的重要成果亟需同国家形象进行连接,在实际传播中统摄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完成国家形象的具象化、可感知、可传播的实践方法研究.根据上文的阐述和论证,本文构建了国家形象和文化自信的互动模型,如图1所示.

四、结论与讨论

从后发国家到大国崛起,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种大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是塑造国家形象需要牢牢把握的核心.尤其随着国家形象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深入、各种学科社会研究方法的广泛运用、构建方法和传播方式的更迭,文化自信理论可以从宏观和整体上综合多门具体学科,对国家形象研究提供有力的方法论指导.本文主要有两个层面的意义:

首先,在理论层面,本文突破了简单的判断和论述,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国家形象和文化自信的逻辑关联,并对二者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做了初步的诠释和论证.此外,本文从交叉学科的角度出发思考,结合传播学的渠道建设和艺术学领域的实践方法创新,使得基于文化自信的国家形象提升工作变得务实化、可执行.

其次,在实践层面,本文提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以文化自信理论为指导,同时注入国家形象的主体诉求,在实际的文化艺术和文化符号实践中,始终围绕中国价值观和文化身份的核心定位进行创作,为我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顶层设计助力献策,并在此基础上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价值观自信和文化自信.这让浮在顶层的国家形象战略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去变成了可能.

本文建构的国家形象和文化自信互动模型是一个初步的、阐释性的尝试.具体如何围绕价值观自信和文化身份定位打造一个符合大国地位的文化符号和产业实践体系,并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版面所限,本文略去作者所加注释.)

责编:李倩

本文结束语:这篇文章为大学硕士与文化自信本科文化自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国家形象和互动关系和自信方面论文范文.

新媒体语境下大型体育赛事的跨文化传播和国家形象构建
王 婷1,王相飞2,王真真1(1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湖北武汉430079)摘要新媒体对大型体育赛事跨文化传播和国家形象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并产生了重要.

彰显中国动画学派的民族化精神和文化自信
【摘 要】“中国动画学派”在形成发展中主动融入民族元素、坚持中国特色为切入点,重点阐述并回答中国动画如何弘扬“中国动画学派”民族化精神,在彰显中国文化自.

文化自信增强主体自信
最近几年,我们开始强调“文化自信” 如何做到“文化自信”我想,我们还是要回到传统,尤其是对20世纪文化资源重新进行整理、反思 例如,在谈到国家、问题时,.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