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材料浏览

汉字教学方面论文例文 与汉字教学和汉字文化类专升本论文范文

主题:汉字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5

汉字教学和汉字文化,该文是关于汉字教学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跟汉字文化和汉字教学和汉字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汉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汉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汉字文化期刊汉字文化杂志教学论文范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汉字凝聚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学语文课堂的汉字教学中注重汉字文化内涵的渗透和指导,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道德素养.挖掘汉字文化,形象化、知识化地把汉字知识教学带进语文课堂,可以让学生以更生动更有趣的方式了解汉字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能让汉字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汉字演变;汉字教学;汉字文化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它的发展凝结着中国社会的集体智慧.香港语文协会名誉会长安子介曾说,“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汉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也曾说过“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脊里骨干”.学好汉字,了解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是学生应当学习的重要功课,也是作为语文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汉字知识、把汉字蕴含的文化以人文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可以减少学生学习古文、学习汉字过程中死记硬背的枯燥,让学生了解汉字的魅力.

汉字里面有大学问.中华文化的发展孕育了汉字,几千年来,汉字一直作为中华民族的使用文字,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没有汉字,许多古代先贤的智慧我们就无从探知;没有汉字,许多流传千年的社会风俗我们就无法获知;没有汉字,也许就没有中华文化的经典,没有中华厚重的历史.无论从民族、历史还是文化,汉字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从汉字的发展演变看汉字,你会从中获知很多古人的智慧.

以“学”字为例,在甲骨文中,“学”字有几种写法,一种是一个“乂”字再加一个房子的形状,“乂”可以理解为数字“五”的写法,所以整个字的意思即在房子里学数字;另一种是数字的两边有两只手,可以理解为手把手教数字;第三种即上半部分有两只手,意味着手把手教,下半部分则是一个房子,可以理解为在房子里手把手教数字.甲骨文是用刀器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已经具有相对对称和稳定的格局,是我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

(“学”的甲骨文)

到了西周早期,文字发展到金文.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此时的文字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此时“学”的写法也更规整,意思也更加明确.上面的部分基本不变,两边依然是两只手,手的中间是两个“乂”,看起来就像手把手教许多数字,中间是一个规整的房子,而房子下面,则是一个“子”字,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教”的对象是“子”.

(“学”的金文)

西周末年,普遍采用的字体为大篆.大篆,也称籀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说文》中保留了籀文225个,是许慎依据所见到的《史籀》九篇集入的,是我们今天研究大篆的主要资料.此时文字逐渐脱离图画的形式,线条化、规整化是其最大的特点,字体的线条变得柔和,结构趋向整齐,为中国传统的方块字打下了基础.以“学”字为例,此时的文字不像图画形式的一种符号,更趋向方块字,字的整体也互相协调,显得比较美观.

(“学”的大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小篆为标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小篆的笔划较细,横平竖直,线条均匀,字形圆劲均匀,给人清秀挺拔之感,所以也有“玉箸篆”之称,并且大部分字体以上半部分为主体,呈上紧下松的格局.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小篆的使用一直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以“学”字为例,此时的文字相比大篆线条更为细腻柔美,字体基本对称.

(“学”的小篆)

尽管秦篆十分整齐美观,但过于规范,造成书写速度慢、难度较大的困难.所以逐渐形成了一种汉字,这种汉字变方为圆,变曲为直,简化了小篆的一些书写规范,这种字体就是“秦隶”.一直到了东汉时期,隶书就被普遍使用.但隶书最早起源是在战国时期,中间经历了四百多年的演变和发展,到了东汉才盛行.隶书又称“史书”、“佐书”、“八分”、“隶分”和“分书”等.对古文字而言,隶书是一种草创的简化字.所以,人们常将秦篆及其之前的文字称为古文字,而将汉隶及其之后的文字称为今文字.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字形由修长变为扁方,上下收紧,左右舒展,运笔由缓慢变为短速,从而显示出生动活泼、风格多样的气息,给书写者带来很大的方便.整体看上去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学”的隶书)

隶化后楷书将篆文的写成,将篆文的

写成.俗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的简化成“学字头”.

通过汉字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汉字形体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这种发展变化是伴随着书写工具、书写方式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发展而进行的,因而这也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例证之一.

尽管汉字的演变里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奥秘,但时至今日,这些汉字文化却离我们越来越远.古人常说:“饮水思源”,今天我们用字,也当“思源”.古人在“学”的时候,尚且需要“手把手”去教学,在今天,我们也该让汉字丰富的文化回归课堂,“手把手”教汉字,“手把手”传授汉字知识.

1.形象化教学:让汉字知识回归课堂

现在的语文课堂在汉字知识的传授上已经做得越来越少了,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

比如“鼻”字,很多学生会把上面的“自”写成“白”,这时,我们就需要结合古文字的知识进行讲解.“鼻”其实最早是一个“自”字,后来,因为“自”常常被引申为自己、自身,慢慢地,本来代表鼻子的“自”就被“借”走了,陈炜湛在《古文字趣谈》中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到今天我们很多人还会指着自己的鼻子以代表“我”、“自己”.为了把代表鼻子的“自”与被借走代表自己的“自”相区别,于是便在“自”下面加了“畀”,成为今天的“鼻”字.

在语文课堂中,结合古汉语的知识进行教学会有助于学生对于汉字的记忆和字义的理解.可以将汉字文化融入字词教学中,以便让学生从比较感性的层面去理解汉字.

2.趣味性教学:挖掘汉字文化

文言里,“北”常常与“败”联系在一起,比如“败北”.《史记·项羽本纪》中就有“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为什么“北”不跟“东、西、南”联系在一起,偏偏和“北”联系在一起呢?《说文》里对“北”的解释为:“北,乖也,从二人相背.”打了败仗后就会相背而走,四散逃亡,也就是“败北”了.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也就是“止戈为武的武德精神”.《说文》:“武,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意思是停止战争方为武德,这是误解.按甲骨文、小篆字形,“止”是足趾的意思,表示行进,“戈”就是兵器,“止戈为武”就是征伐、征战之意.前者是以文化追求误解了字义,后者反映了古代文化中的尚武因素.

文言文的字词增加了学生在理解上的难度,使得学生难以使用机械式背诵法背熟文章.如果让学生进行机械性的背诵,并非不可,只是时间长了之后,学生对于古文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容易对古文产生枯燥、难懂、无聊的印象.不过,如果把汉字文化和文章讲解有机结合,就可以大大降低背诵和理解的难度.举例来看,《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颖考叔为颖谷封人”一句中,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封人指的是管理疆界的官员.这里可以引人汉字文化知识,“封”,从丰,从土,从又,“丰”代表的是林木丰盛的状态,“土”指的是土地,“又”在某种意义上体现的是人的手,所以从“封”字整体来看,是利用手给树培土,这是“封”字的本义.在古代,人们都是用树木当做区分边界的标志物,特别在太古时代,人们使用自然林作为区域的疆界,在后来,人们通过聚集土堆的形式作为边界的载体,在上面植树作为其边界,因此,“封”字也可以引申到边界和疆界等意思.利用汉字文化进行文言文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古汉语知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加深记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古代汉语水平.

3.实践性教学:手写汉字

如果在汉字教学中能够通过探讨汉字文化蕴涵,形象直观的把所教授的汉字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从另一层次认识汉字形体和汉字的意义,更深刻地把握汉字的规律和特点,使学生形成有机的汉字知识结构体系.运用这种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提高了汉字学习的效率,又能够凸显汉字的文化传承性,这当然是我们所有人的美好心愿.传承汉字文化,中小学语文教育中还应该强调汉字书写的教学.而书写教育的宗旨应该是教会学生掌握规范字的写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正确、规范地使用汉字.

汉字的魅力是无穷的,汉字的底蕴是丰厚的,汉字凝聚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学语文课堂的汉字教学中注重汉字文化内涵的渗透和指导,不仅能增强学生认识汉字、掌握汉字的兴趣,还可以促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道德修养.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汉字教学是有法可循的.挖掘汉字文化,形象化、知识化地把汉字知识教学带进语文课堂,可以让学生以更生动更有趣的方式了解汉字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让汉字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 陈炜湛:《古文字趣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3] 王力:《古代汉语》(修订版),中华书局1981年.

[4] 田孟龙:《汉字与汉字文化浅谈》,《学理论》2017年第2期.

[5] 皮晓燕:《汉字与中国文化》,《中国校外教育》(综合)

(上旬),2015年第10期.

[6] 苏昊:《说“学”》,《百家作文指导》(小学中高版),2009年

第1期.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编 崔达送]

此文总结:上述文章是适合汉字文化和汉字教学和汉字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汉字教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汉字教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摭谈识字教学中汉字文化底蕴的渗透
摘 要汉字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在理解汉字,把握汉字的基础上,才能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 在小学识字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汉字本身的构形规律,构意.

大美汉字字蕴童心南京市丁家庄小学汉字文化特色建设
张 玲【摘 要】南京市丁家庄小学“字蕴童心”项目以汉字学习为核心,以汉字文化体验馆打造为载体,系统开发综合化的汉字课程,探寻儿童学习汉字的新方式,提升儿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

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文化传播
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文化传播郭 慧(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摘 要汉字是汉语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记录的载体,在对外汉语教.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