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材料浏览

管理专业方面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工程管理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主题:管理专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6

工程管理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本文是管理专业方面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人才培养和工程管理和探索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管理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管理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工程管理专业导论论文行政管理专业论文题目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摘 要]本文为了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分析当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探讨创新型人才培养特点与规律,提出了基于终身学习与持续创新理念的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框架,并对实施要点进行了分析讨论,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改革措施,以期为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终身学习;持续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1-0173-0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企业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和最稀缺的战略资源.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通过对所掌握知识的运用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综合与评价,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创造出新的物质产品和思想文化新成果,解决前人未曾解决的问题,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1].当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社会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力,更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战略抉择,受到了教育界和工程界的高度关注[2].

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机制问题一直是工程教育的核心问题.在国外,创新型人才培养受到了充分重视并进行了广泛实践.诸多知名大学将工程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并构建了相应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4所大学组成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团队创立了CDIO(Conceiving-Designing-Implementing-Operation)理念,形成了“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工程教育模式,CDIO模式强调综合实践创新能力与社会大环境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系统培养[3].在国内,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同样受到广泛关注.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作为改革重点.2011年《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做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探索,认为初步形成了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宁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为代表的五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4].2011年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内容涉及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计划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之后,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高等院校也相继启动了相应层面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创新型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广大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拟针对当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的教育理念来深入探讨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

一、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为了满足新形势下国家对工程管理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1998 年教育部开始设立工程管理本科专业,1999年原建设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可以看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目标.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国内高校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扭转了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良局面,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工程管理人才,有效提高了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综合管理水平[5][6].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制造业、物流业和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工程建设领域中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不断涌现,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另外,现代工程项目具有建设规模大、技术含量高、风险因素多、工期目标紧等特点,这些都对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通过开展有创造性的项目管理工作,来及时高效的解决各类工程问题,以满足现代工程项目对工程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另一方面,目前全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有400余所,随着近年来工程管理专业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也看得越来越重.这些都对高校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广大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亟待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创新素质的锻炼和培养工作,在确保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竞争力,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的习惯与素养,为其今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工程管理创新型人才的实际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型人才需要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富于开拓性,能开创新局面,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如何培养创新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已引起工程管理领域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8],但是许多高校受经费、政策、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创新教育起步较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方面尚缺乏经验.比如,重视专业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素质的培养,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的塑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还比较模糊,培养过程不规范,缺乏相应的评估和激励机制;在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资源和平台,不断优化和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方面所做的工作还比较有限.另外,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还比较欠缺,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对于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并需要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加以推广应用和实践检验.

二、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

(一)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5年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比如,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期,欧盟就通过签署相关条约,在欧盟合作框架下将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步付诸实践[9].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教育理念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相对独立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仍旧保持旺盛的自学意识与习惯[10].对于一个组织来讲,比自己的对手学习得更快可以让组织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养成主动的、不断探索的、自我更新的、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显得格外重要.

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当前呈现出由一次性创新向持续创新,由个别创新向系列创新,由专家创新向全员创新转变的特点[11].21 世纪是由知识经济主导的世纪,它对高校培养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在毕业后需要具备并不断拓展持续创新的能力和素质,以满足企业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三方面的持续创新要求.培养学生的持续创新能力需要从创新观察力、创新思维力、创新想象力和创新实现力等多个方面加以实施.

(二)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构想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人才培养观念指导下,高等学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体系、培养方式、培养条件和培养机制等的定型化范式[12].创新人才应当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较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广阔的国际视野、坚定的意志与顽强的精神,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团队合作精神[2].创新型人才培养不是一种单一的培养工作,不是培养专门从事创新工作的人才,也不是要把所有人都培养成创新型人才,而是在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通过适当调整培养标准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的良好习惯,能够面临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成为可以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积极做出贡献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因此,创新型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动态的教育教学过程和自我修炼提高过程.

基于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理念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应当以教育部和住建部制订的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立足于本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与定位,综合考虑当前社会和工程建设领域的实际需求,在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科学合理设定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方式方法,探讨建立创新型人才选拔机制,注重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素质,提升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团队合作精神,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的习惯,探索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的跟踪评价与反馈机制,并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改革与完善,建立起最初全面培养、中间重点培育、后期持续关注的培养体系,最后逐步形成适合于各高校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理念的较为稳定且具长效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框架如图1所示.

三、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要点

(一)科学制订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

制订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应在广泛调研国内外一流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围绕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和培养要求,以及毕业生就业领域和具体岗位,进行统筹考虑,可以从创新素质(如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等)、创新成果(如保研、考研、出国、创业/创新项目申报、专利申请、竞赛获奖、论文发表等)和职业发展(如薪水、岗位、职称、业绩等)等方面着手加以制订.

(二)合理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应在现有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和变革教学方式加以完善和构建.应注重学生工程思想教育和*教育,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以及实践态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13].比如:(1)在通识基础类课程中应开设创造学课程,让学生较早的学习掌握发明、创造、创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2)在专业知识类课程设置方面,除了系统涵盖建设工程领域的技术、管理、法律、经济四大知识模块的内容外,还应通过开设诸如科研训练、学科前沿讲座等,鼓励教师科研成果进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路和创新方法.(3)在综合素质类课程中应开设诸如创新创业类、人文社科类、艺术鉴赏类等素质教育课程,以及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数字化建造、智慧城市、物联网、优化算法、大数据、知识管理等专业拓展课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4)在实践教育类课程中,应包括上机实践、课程设计、各类实习、毕业设计、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等环节,尤其是毕业设计环节,应重视创新性选题,并通过毕业设计来凝练创新成果.另外,可以借鉴和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来培养学生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保障.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引领学科前沿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并能在课堂上适时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主要成果,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课题和专业竞赛活动;其次,应当定期组织专业老师参观调研工地现场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现状,能够熟悉和掌握工程管理领域的理论动态和实践现状,并在授课过程中进行介绍和讲解;再次,专业教师应每年参加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学术会议,紧跟学术前沿,掌握学科动态;最后,专业教师应能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和平台,借助翻转课堂和慕课的形式革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积极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

在硬件环境方面,从学校层面,可以成立创新创业中心,设立创新和创业基金,以解决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从教学组织方面,可建立以工程管理实验室为载体的创新实践平台,包括案例实验室、沙盘实验室、BIM实训室、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等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从学生组织方面,可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吸纳有创新爱好的学生加入,承担起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角色.总之,应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组织的作用,为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软硬件保障.

在制度环境方面,建立系所与学生工作办公室和教学办公室的沟通机制、系所与各类创新竞赛和学科竞赛组织单位的合作参与机制、教师指导创新型人才责任体系与成果认定奖励机制、工程管理实验室管理运作机制等配套制度,明确职责和分工,并严格落实、完善好本科生导师制,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导师科研课题进行创新实践,强化班主任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引导作用,积极营造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

在学习氛围方面,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竞赛,如江苏省大学生工程管理创新、创业与实践竞赛,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学生BIM应用技能网络大赛,绿色建筑创意全国邀请赛,全国高等院校项目管理大赛,BIM施工管理沙盘及软件应用大赛等,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训练,形成良好的团队学习氛围,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依托国家、省市和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助研活动凝练物化创新成果,发表学术论文,组织和引导学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考虑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开展本科生出国访学计划,组织优秀学生到国外高校进行短期学习交流,开阔视野.积极尝试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加强实习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另外,应给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勇于尝试、允许试错的宽松环境,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的良好习惯.

(五)定期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跟踪评价反馈工作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通过跟踪评价来反馈培养成效.因此,要研究建立创新型人才分层次选拔机制,通过创建和持续更新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档案库,记录和评价培养对象的发展轨迹、总体表现与主要创新成果,并力争对其在研究生阶段和工作岗位上的表现进行持续跟踪评价,以此来掌握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也可以选择邀请一些优秀毕业生返校为在校生做报告或座谈,反馈个人发展状况并提出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借此总结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评价与反馈机制,不断完善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和培养环境,逐步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四、结语

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创新型人才培养特点与规律,提出了基于终身学习与持续创新理念的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范式.提出的具体培养措施包括:科学制订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合理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大力发展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积极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定期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跟踪评价反馈工作等.本研究成果对于广大高校进一步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使其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满足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广泛需求,向社会培养和输送大量高素质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言而总之,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人才培养和工程管理和探索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管理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BIM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随着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发展,探讨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应如何将BIM技术有效地引入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体系中,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提升职业院校的培养水平,为行业和社会培养高质量的职业技术人.

历史专业教育硕士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陕西理工大学历史文化和旅游学院改革为例
摘 要在历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应明确对于教育硕士而言,“创新型”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科研创新、学术创新,而是要更为突出“教育教学实践应用能力创新&rdq.

旅游管理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我国的旅游服务市场面临着专业人才紧缺的现状,但与之对应的是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不到位的尴尬现状 本文主要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