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大学生本科论文范文 跟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暴露行为与其动机--以某地方高校为例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大学生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5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暴露行为与其动机--以某地方高校为例,该文是关于大学生论文范文资料与微信和动机研究和暴露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论文参考文献 微信营销论文微信投稿平台微信投稿大学生认识自我论文

■廖莎/凯里学院人文学院

摘 要:本文参考朱拉德(Jourard)的自我暴露问卷,结合我校实际,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探究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暴露内容倾向及其动机.了解大学生在强关系网络社交中的行为特点,为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信“朋友圈”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信自我暴露动机

一、微信“朋友圈”

微信是新一代移动即时通信软件的代表,具有与手机联系人快速连接的特点,2012年4月19日,微信推出“朋友圈”这一功能.根据《2013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显示,61.77%的被访者直接通过熟人的好友验证,对于陌生人的请求则不予理会或直接删除.聂磊等学者在《微信“朋友圈”: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虚拟社区》一文中提出:微信“朋友圈”是一个以现实生活中的强关系为主、弱关系为辅的社交圈子.

同时,微信“朋友圈”使得私人群体开始崛起,舆论表达更加隐秘,舆论环境复杂性增加,同时增加了舆情监测与研判的难度.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在“朋友圈”中自我暴露行为及其动机的研究,了解大学生在强关系网络社交中的行为特点,为下一步更好利用微信“朋友圈”引导大学生提供参考.

二、自我暴露

蒋索等学者在《国外自我表露研究述评》中表述:自我暴露,又叫自我表露,是朱拉德(Jourard)在1958年提出的,是暴露关于自己的信息,真诚地与他人分享自己个人的、秘密的想法与感觉的过程.

微信出现以前,以博客为主力军的web2.0社交网络软件,具有匿名性的特点,而微信的出现,带来了社交网络实名的改变,所以,微信“朋友圈”中的信息,既是网络社交,又具有现实交往特征.因此,本文针对研究的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暴露”界定是:个体用户在“朋友圈”中自发发布的一切信息,包括文字、图片、视频信息等等.

三、研究过程与结果

朱拉德(Jourard)的自我暴露问卷涉及观点态度、兴趣爱好、工作(或学习)、金钱、个性和身体六个主题维度.本研究参考该六大主题维度,设置大学生微信“朋友圈”调查问卷,结合前期对我校大学生的随机走访,最终确认问卷六大主题为:观点态度、兴趣爱好、学习(或工作)、人际交往、情绪情感和身体.

本研究将问卷发布于问卷星网站上,以网络传递问卷链接,用滚雪球抽样法来获取研究样本.

在发布问卷一周的时间里面,共有本校214名大学生参与答题,其中4人因选择“不使用微信”而被排除在外,剩余210份为最终有效问卷.

在参与答题的样本中,男生48人,占22.86%,女生162人,占77.14%;大一学生37人,占17.62%,大二学生93人,占44.24%,大三学生63人,占30%,大四学生17人,占8.1%;文科154人,占73.33%,理科45人,占2143%,艺术类11人,占5.24%.

根据调查结果,在“您最常使用的微信功能是什么”这一多选题中,5857%的被调查者选择“朋友圈”;在回答“您会因为朋友圈中的熟人,在更新时考虑是否发表某些内容吗?”时,6952%的被调查者表示“有时会”;9333%的人倾向于发布“文字+图片”的动态类型.

从“朋友圈”发表内容来看,31.9%的人喜欢在“朋友圈”中发表和兴趣有关的动态,其次是“观点态度”,占30%,“情绪情感(具体指朋友聚会等)”占2238%,选择比较少的是学习(或工作)、人际交往、身体(包括头型、面部、身材等),分别占8.57%,5.71%,1.43%.

在回答“您不希望你的好友在“朋友圈”中发表什么内容?”时,24.29%的人选择“情绪情感”;23.81%的人选择身体(包括头型、面部、身材等);2143%的人不喜欢看到朋友的观点态度,剩余的则是学习或工作、人际交往和兴趣爱好,分别占12.86%、9.52%、8.1%.

调查结果显示,倾向于发表“兴趣爱好”的被访者中有66.15%选择“仅仅想要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一答案;在倾向于发表“观点态度”的被调查对象中,79.37%的被访者都是因为“仅仅想要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有7343%的倾向于发表“情绪情感”被访者则认为“说出来让自己舒服”;仅有倾向于发表“人际交往”的38.88%的被访者觉得是为了“进行人际交往”.

由此看来,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暴露行为的主要目的(动机)是自我倾诉,其次才是进行社会交往.

四、深度访谈

为了更深入了解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自我暴露的具体内容以及“朋友圈”对大学生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对问卷调查结果做进一步补充.为保证访谈的真实有效,本次深度访谈随机选择笔者微信“朋友圈”中的10位本校大学生微信好友作为访谈对象,主要围绕问卷中没有明晰的问题展开,主要包括:大学生在发布哪些内容时会收到“朋友圈”熟人关系的影响;除了自我倾诉和社会交往,影响大学生进行自我暴露的动机还有哪些;使用微信“朋友圈”后对自己现实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在深度访谈中,当被问到“你会因为朋友圈中有熟人所以考虑不发某些内容吗”时,10位被访者均表示会,因为在微信上发布的信息会受到家人、老师、同学的关注,会考虑他们看到朋友圈的感受和态度.X同学说,她就不会发自己受伤了或生病了的图,因为她觉得发这样的内容会让关心自己的人担心,但也会让不怎么熟的人觉得自己矫情.S同学则说,因为爸爸妈妈还不让谈恋爱,所以现在不会在朋友圈发有关男朋友的一切消息,怕爸爸妈妈担心(责备)自己.

朋友圈除了让同学们有了倾诉的地方,进行社会交往外,还给同学们带来满足感.H同学说,自己会在收到礼物的时候发朋友圈,不管是男朋友送的还是朋友送的,然后在好友们的羡慕留言中觉得自己有这么好的(男)朋友真棒.F同学则说,如果自己去了5景区是一定要点图让朋友羡慕的.

使用微信后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同学们表示更多的是和老朋友保持联系,更加亲密,同时结交了新朋友,拓展了交际面.K同学说,微信带给她的首先是方便和家人、老友的联系,求学在外,和父母、老朋友的交流因为有微信变得非常有趣,不仅可以使用文字,还可以实时发送图片,说明自己在干什么,甚至是,直接对话,清晰明了,实在想念了,还能视频,比打电话更方便,只要有网,随时随地就能见到;其次很多朋友都用微信,自己用微信能够与朋友保持一致;最后微信还方便自己的网上支付,不用去营业厅,买电影票都很方便,去学校超市买瓶水也不用到处搜寻2块零钱.但Y同学觉得“朋友圈”给自己带来困扰,她说某天可能会因为自己发了一条信息,被同学看见了,但这位同学不认可她的看法,就认为Y在针对她,于是两人有了莫名的隔阂.另一名*学Z也有同感,说因为有次发了和几个同学吃宵夜的照片,结果同寝室的另一个没参与的同学看见了,就与他较真为什么不叫上自己,还差点吵了起来.

五、结语

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进行自我暴露时,主要动机是自我倾诉,其次是进行社会交往,还有寻求自我满足.但这样的自我暴露会受到“朋友圈”所谓熟人关系的影响,大学生在发表有关信息时,会首要考虑“熟人”的想法、观点和态度,而对自己发表的内容进行选择.最后,“朋友圈”在给大学生创造便利的同时,也衍伸出了新的人际烦恼.

参考文献:

[1]牛梦妍.微信“朋友圈”中大学生的自我表露及其动机研究[J].新媒体与社会,2015(1).

[2]聂磊,付翠晓,程丹.微信“朋友圈”: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虚拟社区[J].新闻记者,2013(5):73.

[3]蒋索,邹泓,胡茜.国外自我表露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8(1):114,116.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辅导员项目):大学生社交网络中的自我暴露行为研究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项目编号:2015FDY20).

作者简介:廖莎(1990-),女,侗族,四川容县人,本科,凯里学院人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传媒心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上文总结,本文是关于微信和动机研究和暴露方面的大学生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微信朋友圈自我表露动机的心理探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微信朋友圈自我表露的理论、动机及心理机制的探究,进一步了解社会个体在以强化关系为主的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表露行为,为规范微信的信息传播行为以及强化微信舆论监管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

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的策略分析以微信朋友圈小朋友画廊传播为例
文贺义荣摘要近年来,公益传播借助新媒体得以快速发展,传播方式的革新提升了用户参与公益传播的用户体验,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以“小朋友画廊”活动为例,分析其传播策略以及背后.

微信朋友圈的这些东西不靠谱
现在,几乎每个人的微信朋友圈里都有几个“微商”的身影,很多人会通过微信购物 但你知道吗朋友圈里的有些产品,可千万不能买!朋友圈卖的“降糖保健品”检出有毒.

你有几个微信朋友圈好友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朋友抱怨说“我微信朋友圈好友已达上限,现在如果想要加一个好友的话,就必需先删除一个,真麻烦 ”我问她“你有几个微信好友怎么就上限了上限是多少&r.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