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品德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基于品德味探究品德和社会地理题材教学策略相关论文范文例文

主题:品德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4

基于品德味探究品德和社会地理题材教学策略,本文是关于品德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跟教学策略和品德与社会和地理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品德论文参考文献:

品德论文参考文献 思想品德论文品德和社会论文国家人文地理杂志和谐社会论文

[摘 要]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地理题材教学内容涉及地形、地貌、气候、民俗等自然现象与人文常识,以散点形式呈现.教师要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以设定和落实三维目标为切入点,确立准确可行的知识目标,通过多元综合的设计方法,将情感目标贯穿始终,并以丰富的知识储备感染学生,使地理题材的教学有趣而高效.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地理题材;品德味;情感目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7-0077-03

品德与社会教材整合了大量与地理有关的教学内容,涉及学校、家乡、国家、世界等.(具体见表)

从表格上不难发现,教材中的地理知识点散而多,涉及面大而广,再加上不少教师自身缺乏地理知识储备,给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实践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容易陷入教学内容面面俱到,教学方法纷繁复杂的误区,最终买椟还珠——取了地理的金玉其外,却舍弃了品德与社会课程这颗最核心的明珠,品德味荡然无存.

笔者认为,对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地理知识,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凸显学生在这些知识、能力中所表现和获取的情感性、思想性.基于此,笔者以《我国的行政区》和《我们的地球》两课的教学实践为例,从设定和落实三维目标的角度,谈谈如何将地理题材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上出品德味.

一、知识目标准确可行

准确可行的目标是顺利开展教学的重要保证.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地理题材知识性较强,教师往往以教材中显性的文字、插图为设定知识目标的重要依据,难免在知识目标的把握上出现偏差,或事无巨细,或好高骛远,不仅削弱了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品德味,而且由于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最终打击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年级下册第二、三、四单元涉及的地理内容,处于品德与社会地理题材教学的启蒙期,开启了学生的地理之旅.教学后,我发现《我国的行政区》教学面大而广,多而杂,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往往在寻找行政区的过程中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至于祖国到底有多大,为什么要设这么多行政区,缺乏认识.过于强化知识目标,强调非得准确找出我国的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其实意义并不大,品德味严重缺失,祖国的大而辽阔,地球的多姿多彩没能体现,教学缺乏有效性.

重拾教材,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教材的知识目标其实非常明确.《我国的行政区》第一课时的知识目标:了解祖国版图、地理位置,我国行政区的名称、数量和相应位置.这样的目标的落实还得靠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同时加入比较隐蔽的人文性目标,如通过感受祖国领土面积的广大引出行政区的多.知识目标和人文性目标有机整合,学习过程多元综合,才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体现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品德味.

二、过程方法多元综合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地理题材的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讲授式的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一节中指出:“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地理题材的教学,我们更应该注重过程方法的多元综合,激励学生在不同的活动情境中体验学习.

1.观察发现体验学习

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观察和发现能力不容轻视.学生先观察再发现,新鲜感油然而生,犹如发现了“新大陆”.

(1)直接观察,得出主要信息.

学生的观察所得强过老师的千言万语.教学《我们的地球》时,要达到让学生知晓地球的陆地、海洋面积的目的,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地球表面展开图,猜一猜如果有10分,陆地和海洋各占几分.学生的猜想是海洋面积大,占6分;陆地面积小,占4分.这样的猜想,趣味性增加不少,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教师与其直接言语传输不如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这是语言无法准确描述的.

(2)比较观察,突出与众不同.

比较更能体现出两者的不同,比较才能突出各自的特点.960万平方公里到底有多大?比较观察就是一个好方法.中国的陆地面积差不多是整个欧洲的陆地面积,差不多是日本陆地面积的26倍,比较到这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教师还可以结合书本的插图,让学生感受祖国的辽阔:冬季,南部的海南可嬉水,北部黑龙江则白雪皑皑;晚上八点的东部灯火通明,西部则亮如白昼.视觉上的对比冲突,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国土面积之辽阔,南北、东西距离之大.

2.小组合作体验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品德与社会课堂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意识的途径,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学习所必需的交流平台.怎样使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题材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合作人数不宜过多,一般是四人.学生合作交流时,很多小组无法平等交流,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一手包办,执着于自己的表达,而忽略了集中精力去倾听他人的见解.其实地理题材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新开辟的领域,每个人都会有新发现、新感悟,都容易融入讨论和实践中.这需要教师指定式的分工,给小组内的学生编编号,也可给小组成员分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评价员等,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任务.例如,在地球仪上寻找地球的七大洲时,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们不妨这样安排合作要求.

案例中,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都有课堂学习的紧迫感,对七大洲的认识,不再是教师简单的讲授,而是自我发现和展示.学生相互扶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3.动手实践体验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经验性、生活性,要求地理题材的课堂教学要突破传统的讲授式的单一模式,实现教学形式的生活化、多样化.部分地理题材内容多而散,很难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后有所收获,此时在课堂上来个画一画、描一描、贴一贴等实践,可以说是锦上添花.

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地域的辽阔,了解家乡所在行政区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面积大小时,我们可以安排学生拿起笔在地图上画一画.增强地理题材教学的趣味,地图拼图可是一个好帮手.我国行政区太多,不妨给23个省标序号,地球上的七大洲则可以请学生从学习单上沿着轮廓剪下来,粘贴到黑板的地图中的相应位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始终

情感是品德的内涵,要从地理知识中挖掘德育的内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情感的激发,让学生用看、想、说等方式来学习,再配合图片和音乐的冲击,感染学生的情绪,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1.丰富知识储备

地理题材的内容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所占篇幅不多,却非常分散,知识点又相对抽象,学生难以准确理解,更不必谈情感上的共鸣,情感目标自然有如“水中望月”.这时,教师的自身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储备,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2.博采众长,合理拓展教学资源

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我们更要注重利用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等信息媒体,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当学生无法理解什么叫自治区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来自壮族小朋友的自述.

学生听了这样的自述音频,寻找自治区的热情更高了.

很多太空题材的电影如《星际穿越》有几个镜头是从太空拍摄的自转的地球,美不胜收,可以作为《我们的地球》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惊叹地球的神奇与壮观埋下伏笔.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为我们的地理题材教学加足马力.

除了信息媒体,地球仪、挂图等教学用具也要加以重视.如教学行政区时,教师可为学生准备祖国的地图拼图,让学生在玩中学;教学地球的相关知识时,可为学生准备地球仪,并旋转地球仪,让学生寻找七大洲、四大洋,提高学习积极性.

3.有效提问,积极评价

教师是教学的引领者,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不能松懈,应积极主动用慧眼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偏离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及时制止,对要求深入理解的问题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行相应的点拨与评价.《我们的地球》展示了地球的秀丽风光,让学生感受到地球地貌的多姿多彩,教师不妨如下提问与评价.

(1)展示地球仪,慢慢转动地球仪.

师:请花5秒钟仔细观察,你们从地球仪上看到了什么?

生1:、绿色、蓝色、橘色……师:这些颜色分别代表什么?

生2:我觉得的代表山坡.

生3:我觉得绿色的代表森林,也有可能是草原.

(2)课件播放地球风光图片.

师:我们来场环球旅行吧,看看地球上这些美丽的风景.

学生观看地球风光图片,对地球的秀丽风光赞叹不已.

师:从天空眺望地球,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适当评价,加深学生印象)

师:我们看到了碧蓝碧蓝的海洋、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一望无垠的稻田、波光粼粼的江河湖泊、高耸陡峭的高山峡谷、辽阔干燥的戈壁沙漠,还有壮丽的火山、飘逸的瀑布以及南北两极洁白如玉的冰雪世界.地球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展示了她多姿多彩的面貌.你们说我们的家园地球怎么样?你们最想去哪里旅游?(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教师不断的追问、评价中,在地球仪、图片的感染下,地球的多姿多彩体现得淋漓尽致,跃到学生眼前.

知识目标准确可行,设计方法多元综合,情感目标贯穿始终,教师以丰富的知识储备胸有成竹地开启地理题材教学之旅,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地理题材教学的法宝.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灵动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激发人文情怀与情感体验,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充满活色生香的品德味,令人回味无穷.

[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杨翠玉.《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草根研究”》[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3.

[3] 张宏霞.《小学品德课程中地理知识教学遇到的困难及策略》[J].科学教育,2011(11).

[4] 郭美琴.《让学生在小学品德课堂合作中学会尊重》[J].素质教育,2016(12).

(特约编辑木清)

小结,本文是适合教学策略和品德与社会和地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品德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品德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论如何在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需求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方面入手,保证探究教学的质量 基于此本文针对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对.

运用活动式教学提升品德和社会学科的教学效率
摘要品德与社会学科以生为本,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 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与方式,提出运用活动式教学方法,以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活动式教学;品德与社会;效率中图分类号G4.

大教无痕对《品德和社会》课程教学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 教学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对话,意味着合作探究,建构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追求&ldq.

合作教学法在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更加突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导和培养,而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点滴做起 教师要做到真正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品德与社会学科对于学生成长发.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