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马克思主义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运演机制理论与其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4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运演机制理论与其,本文是马克思主义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跟马克思主义和意识形态和启示有关论文例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作者简介]杨乐强(1961-),男,湖北黄州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

国外马克思主义;沈甜玲(1988-),女,湖北宜昌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

[摘 要]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跟进考察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物化及文化工业的关系、与技术统治的关系、与景观统治的关系、与消费控制的关系中,揭示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运演的复杂机制,指认这种意识形态通过对日常生活的下沉和内在化、通过观念体系的微观政治化以及统合效能的持续化来实现它的结构化和功能化运演,并展示其具体化、隐秘化、灵活开放的规律.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运演机制理论一方面揭示了意识形态统治的秘密,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带来了做好我们自己意识形态工作值得思考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运演机制;启示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155(2018)01-0005-07

与以往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归结为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不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言路的深度跟进,我们体认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关于意识形态的言说实质是一套触及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运演机制的核心叙事.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统治与物化及文化工业的统治、与技术统治、与景观统治、与消费控制等的不可分离关系的厘定,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结构化和功能化运演的探析,对这种意识形态运行的具体化、隐秘化、灵活开放的规律的把握,体现了他们从不同维度和不同层面揭示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复杂运演机制,从而比较集中地展示了这种意识形态的对象化环节、内在运行过程和一般性的规律等核心内容.西方马思主义理论家关于意识形态运演机制的独到理论,为我们全面认识20世纪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统治及其功效提供了重要的窗口,也为我们做好当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一、意识形态的结构化运演:突出与历史境遇中的主导趋势的融合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有它自身的生成过程和建构规律,一旦确立了它在上层建筑中的统治地位后,它必然要显现出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统治地位,显示其对整个社会的观念、行为和价值的系统支配,发挥它对整个社会持续有效的规范作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具体支配和规范作用的发挥,往往是随着资本主义历史变化而呈现为不同的方式和过程,既受到历史境遇的影响,也会与社会历史中的主导趋势相融合,使得意识形态的运演呈现出一种具象化或感性化的特色.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各路理论家在跟进和探讨zo世纪资本主义各种社会问题过程中,集中而鲜明地注意到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总是不可避免地融入到资本主义历史境遇中的主导趋势之中,始终进行着规范社会的结构化运演.

1.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物化和文化工业结合,构筑人的物化意识和封闭性的情感

所谓物化,是卢卡奇用于指认资本主义商品运作对人们产生的支配,人必须匍匐在物的体系之下,遵从物的运演法则,从而使人堕入一种以对物的膜拜为中心内容的拜物教状态,人丧失了他的自我,背离了他的主体陛,既不能看清他自身的生存价值,也不能看清整个社会的本质,在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下,维护着资本主义统治和既有的不平等格局.卢卡奇把物化看作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观念体系的具体化,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通过对物化的合理化言说和对物化的价值肯定而彰显资本主义拜物教的合理性,然而,即使这种合理化‘渗进了人的肉体和心灵的深处,在它自己的合理陛具有形式特性时达到了自己的极限”,也不能证明物化不是对人的主体性的根本瓦解.事实上,资本主义使‘物化结构越来越深入地、注定地、决定性地沉浸入人的意识里”,同时也“使人失去了他作为人的本质,他越是占有文化和文明(即资本主义和物化),他就越不可能是人”.卢卡奇的哲学分析为我们指明,物化的统治实际上是把人们的主体性碾碎,使人们变成没有主动性的物化存在.

物化的统治,始终伴随着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操控过程,一方面,‘整个文化工业把人类塑造成能够在每个产品中都可以进行不断再生产的类型”,另一方面,意识形态要实有成效,就必须变成‘鼓吹现状的举动,它不仅一丝不苟,而且是事先安排好的.文化工业把自己造就成蛊惑权威的化身,造就成不容辩驳的既存秩序的先知”,从而实现文化工业对整个世界的过滤,就如同电影总是想去制造常规观念的世界一样,“常看电影的人也会把外部世界当成他刚刚看过的影片的延伸”.资本主义国家的娱乐工业以虚幻的光影刺激,调动民众的兴奋,冲击人们的情感,从而达到对社会成员情感的封闭或围堵,使人们遁人内心,不再关注资本主义的险恶和罪过.这显现了文化工业控制的成功,也是文化工业意识形态化统治效能的显现,即意识形态溶于文化工业,文化工业就能在实现文化的商品化和带来普遍增值的同时,发挥消解差异、抹除对抗、掩埋现实生活中各种否定因素的意识形态作用.

2.意识形态与技术统治相结合,构筑肯定思维和顺从主义价值取向

在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影响下,人们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和意识形态普遍持有一种肯定的立场,秉持的是集体的认同感,原因就在于‘‘一种舒舒服服、平平稳稳、合理而又的不自由在发达的工业文明中流行,这就是技术进步的标志”.工业文明现有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全方位地影响着社会诸领域,尤其是科学技术在生产活动和整个经济过程中的运用,不仅会带来增长的高效率,也会从根本上促进人的体力解放,这会直接让人们享受到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或好处,从而心生感激之情,并想象着社会的美好.这种由技术所带来的好的想象和当下直接的境遇体验,正是人们受技术无形统治而遭遇到的一种意识形态化效能,‘社会控制的现行形式在新的意义上是技术的形式”.国家机器的技术机构和效率使人们服从于已经确立的社会分工,社会控制已经潜移默化,个人的也被消解.如果人们拒绝“随大移’,就会被认为是神经过敏,因此技术控制似乎就体现了有益于社会集体利益的理陛,使得一切不合理变得合理,一切对抗变得不可能.这就是说意识形态不是通过说教,而是通过技术化的实体便利启动人们对社会的认同、对制度的认同、对国家的自觉忠诚,一切个人“同整个社会所达到的直接的一致化”,正是这种技术统治的意识形态效果:技术进步的冲击使得人们的认识变得迟钝、反对现状的内心向度被削弱,从而屈从于现实生活,对社会整体的压制视而不见.

3.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景观结合,构筑人们的拟像化生存

所谓景观,按照德波的界定,它是一种“表象的肯定和将全部社会生活认同为纯粹表象的肯定”.景观以商品陈列、休闲愉悦以及新闻、宣传、广告、娱乐表演等等全部特有的形式构筑成为主导性的生活模式.‘景观是关于其自身统治秩序的不间断的演讲,是永不停止的自我赞美的独白,是其自身生活所有方面极权管理阶段的自画像”,“景观自身展现为某种不容争辩的和不可接近的事物.它发出的唯一信息是:‘呈现的东西都是好的,好的东西才呈现出来”.作为资本主义利用人们对美好生存的心理期盼来达到的统治,景观统治‘‘是一场根据自己的法则不断扩张的精心设计的、强迫人们把货物等同于商品,把满足等同于生存的战争”.进入20世纪特别是二战之后的资本主义社会,一直致力于做到景观化,把整个社会打造成为一个景观化的社会.居伊·德波之所以把这种景观化的社会看作是景观统治的社会,是因为景观实现了三个层面的统治:第一个层面是商品丰盛、物质生活便利,这样一种惬意的生活状态导致人们对景观的服从,“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部转化为一个表象”;第二个层面是观念体系对一切个体独立和个体自由的形式认同,这种认同使得每一个人获得一种拟像化的尊严、价值和自由个性,这是景观凭借拟像化对人的观念世界的征服;第三个层面是对全社会不平等结构和多样化生命活动进行高度统摄和禁锢达到的一体化,这一点尤其代表了居伊·德波所要表达的景观统治的核心旨趣.他认为景观并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貌似好的东西,而是一个对生活层面、观念层面和政治层面进行整体整合的意识形态统治过程,它一方面从形式上肯定每个个体的生命价值,另一方面又在意识形态观念层面否定生命共同体的意义,从总体上把人变成物,变成能够带来增值的东西,变成资本增值机器中的要素.所以,构造一个景观,实现景观统治,实质是要从意识形态上扩张资本增值的广域空间,而人的生存就被这种景观意识形态推向了远离真实过程的拟像化状态.

4.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消费结合,构筑人们的选择语境和差异化定位

消费的本来意义是指人们参与生产过程,经过分配、交换而进行的一种维护生命机体活动的现象.不可否认,消费依赖于社会生产方式,既是一个自然过程,又是一个社会过程.然而,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则具有更多的含义和功能,尤其是资本主义进入发达工业社会以后,经过福利国家政策的调适,消费越来越从一个纯粹的经济现象变成了社会文化和社会政治现象,变成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统治的手段.马尔库塞指认资本主义制造虚假需要,利用消费均等化俘获人心;鲍德里亚则把消费看成是文化语境的生成和价值关系的整合,消费已然发生含义和功能跃升,“消费被规定为排斥享受的”,消费不是自然过程的生理享受;消费是符号引导,是符号秩序的建构过程;它是发达工业社会通过符号链构筑的新的生存境遇,是规定人们进行具体选择的不二语境;这种消费通过消费物所承载的符号来重新规范人们的行为、规范人们的社会关系,确定人们在社会中的等级结构,最终使得社会不平等的差异化现象在消费符号的集体语境中被重新固化.这种消费语境对消费原义的颠覆和新兴功能的伸张,正是一种消费意识形态的具体临现和统治的张扬,体现着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消费境遇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新向度.如同在物化的环境下人们被征服和在技术面前人们被征服了一样,在新的消费境遇中,人们再一次被征服了.

意识形态的运演不是纯粹观念运作过程,从感性化维度看,它是在特定社会境遇中与某种主导趋势相融合的,通过物质实体的具体操作从整体上影响人们的观念世界、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影响人们的情感空间,实现资本主义从政治和文化系统向生活世界的入侵,达到对社会成员的系统的意识形态统治.

二、意识形态的功能化运演:突出对象、目的和效能的系统支配

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结构化运演看成是与具体的历史境遇中的主导性趋势融合生成的,并且这种结构化运演突出了与具体的实体性因素的结合,突出了它的在场和不在场功能的特殊性和多样性,但是,这种意识形态的结构化运演又总是呈现某种共性的功能,是作为一般性的功能运演来展陈意识形态的具体化运行内容的,表现在它对其作用的对象、作用的目的和作用的效能的支配,总是遵循着相对固定的功能彰显方式,沿着一些共性的路径展示其功能化运演.

1.意识形态功能彰显的第一种方式就是意识形态的“下沉”和对作用对象的内在化浸润

一般而言的意识形态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观念体系,具有凌驾于社会整体的位势和“高高在上”的地位,但是它又必须要作用于全体社会成员,影响并支配人们的思想意识,引导人们与社会倡导的价值和行为规范保持一致,这种从上层建筑到社会大众的对象性运作,决定了意识形态必须进行具体化的‘下沉,’,走向与普通大众的现实生活的结合,在这种结合中,发挥意识形态对人的意识调适和人的思想认知的引导,在意识形态对人的内在化浸润过程中,展示意识形态对人的精神状态的改变和对人的文化面貌的整体塑造.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一方面毫无疑问在观念形态上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东西,但另一方面,它同样需要通过对社会成员的支配来彰显其对象化目标运演的使命.因此,在它的‘下、沉,’运动或对人们的内在化浸润过程中,它既可以是以直接的教育灌输和文化熏陶来张扬其权威性和主导性作用,又可以是通过与日常生活境遇中的物化趋势、技术化趋势、景观君临、消费语境再构趋势等等的结合,来展陈其‘下沉’’轨迹和对目标作用的内在化浸润.也只有这样通过与物质生活方式的结合和与各种物质实体的结合,才能真正使意识形态彰显亲和性,并从整体氛围上影响社会大众,促进社会成员在意识形态的系统浸润中内在化这种意识形态的根本旨趣.意识形态需要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也需要社会整体观念秩序的引导和塑造,作为全部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得以生长的土壤,日常生活是‘‘一切活动的汇聚地、纽带与共同基础”.日常生活支撑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二者关联并实现有序化结构的基础;日常生活潜藏着社会的动力机制,体现着人的社会的本质;日常生活持续地生产和再生产着社会关系,延续着社会的进化;日常生活尤其是人的生长摇篮,多方面地塑造着人并分派给人以不同的价值.正因为如此,意识形态需要‘下、沉,’,通过与物化统治、技术统治、景观统治和消费统治的结合实现与日常生活的融汇,发挥其对社会成员的总体浸润作用.对此,马尔库塞用他的‘潜化,’理论作了形象的说明,他指认潜化其实就是自我把‘外部的”移置为“内部的”那一整套相对自动的过程,个人与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东西的高度一致化,具有鲜明的观念控制的特点,恰恰是意识形态潜化作用的具体表现,这也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下、沉’’并对社会成员整体浸润的效能佐证.

2.意识形态功能彰显的第二种方式就是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体系的微观政治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揭示意识形态运演机制的过程中,除了揭示意识形态功能展呈的内在化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对微观政治和微观政治化现象的整体揭示.所谓微观政治,是指社会观念生成、话语言说、价值追逐、心理期盼、日常操行、需要的合理化、德性修炼、魅力展陈等等微观领域生发的政治认同、政治规束和政治合法化现象.微观政治可以说是话语政治、生活方式政治、家庭政治、政治、身体政治、心理政治、生命政治等等.虽然,这些专业术语来自于福柯等人的微观政治理论,但是,不同流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有相当多的人早就以自己的方式注意到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微观政治化现象,并从不同视角深度探测和诠释了微观政治的意识形态旨趣.葛兰西指认,资本主义文化领导权具有暴力机器不曾有的更根本的政治效能,其基础就在于资本主义文化总是以发挥微观政治化的意识形态运演功能俘获社会大众的认同,引导社会大众对统治的赞同和维护,因而就能够在微观层面或人的文化认知领域,构筑一种保护机制,抵御各种可能危机的发生.除了葛兰西外,卢卡奇、列斐伏尔、弗洛姆、马尔库塞、阿尔都塞、早期鲍德里亚等都分别揭示了资本主义生活领域都直接间接充斥着各种类型的微观政治化现象,代表着意识形态的观念体系的具体操控过程.意识形态观念体系的微观政治化,既是一种话语政治的话语引导和话语说服,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政治的支配和塑造,即让普通社会成员拥有能够看上彩电、住上单元洋房的幸福感,显示其生活方式的惬意,从而激发其对既定统治的服从.此外,在家庭领域,在身体领域以及在心理和生命问题上,无不充斥着大量的政治问题或微观权力支配问题,因为‘微观权力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各种控制机制,例如,氏族、家庭、家族、宗族、血缘网络、乡里制度、民间组织,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家规家法、习俗习惯、礼俗乡约、道德纲常等自发的规范体系”.从总体上看,说服和服从关系的确立造成的政治协调化,一方支配另一方关系的生成和培育的政治有序化,意志和屈从关系养成的政治权威化,中心和边缘关系融汇造成的政治中心的主导,等等微观政治现象,都实际上是意识形态观念体系的微观政治化运演生成的结果,它体现了资本主义微观统治的具体效能.

3.意识形态功能彰显的第三种方式就是意识形态总体统合效能的持续化

一般意义上看意识形态的功能,当然包括意识形态的阶级统治的辩护、统治者意志和信念的张扬、既定政治经济秩序合法性的论证等等根本性功能,这些功能运演有助于实现阶级统治的稳定和社会结构的固化,有助于个体成员跟社会一般运程形成统一性,有助于平叛各种变乱因素及瓦解各种可能的危机,维护社会一体化.但是,这些一般意义上的功能是严格依赖于意识形态的总体统合效能或整合效能的持续化运演才能实际地生成和展现出来的,才能真正从现实效能的统合性上体现出意识形态支配日常生活的意义,彰显出意识形态控制社会过程的巨大力量,才能把意识形态对价值秩序、认知秩序和整个社会秩序的合法化整合推向深入.不同学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没有止步于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一般功能的抽象言说,他们总是更进一步地或更多样化地探测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统合效能的持续化运演过程所具有的对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一般功能实现的价值.卢卡奇对物化和物化意识的分析,从根本理路上奠定了对资本主义拜物教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性质的分析,也是全面揭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从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统治、日常生活物化意识控制到无处不在的拜物教支配这一总体统合功能的开端.卢卡奇看到了资本主义观念统治或意识统治的秘密,指认资本主义正是通过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物化、拜物教等意识形态具体形式的总体统合功能及其持续化运演,才真正获得了对付各种社会危机、遏制社会革命的法宝,他的这种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统合效能及其深刻性的言说,对于后续批判思想家跟进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统合效能的深入探究,无疑提供了一个核心性的理论范例.对于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来说,资本主义无论通过战争挣扎还是通过技术走向表现的“繁荣发达”,都在根本上体现出它的意识形态诸形式所具有的总体统合效能的持续化运演的成功,因而,揭露这种所谓意识形态‘‘成功”的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消费社会研究就在逻辑上成为了对卢卡奇思想的延续.正如马尔库塞所指出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朝向现实的持续支配过程中,逐渐变成了不断制造虚假需要的意识形态,变成了压抑性的意识形态,变成了技术意识形态,变成了话语意识形态,所有不同的意识形态之所以必需,就在于它们作为功能运演,不断塑造想象,实现一体化整合.‘不断提高的生产率同压制之间的链环有被打破的可能吗?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在假定发展相对正常、即不考虑爆发核战争的实际可能的条件下,来设想当代社会向未来发展的情况.基于这个假定,敌人仍将‘永久’存在,.资本主义假想的“敌人,’是一直存在的,所以遏制与整合是必须的.鲍德里亚同样指认,“‘平静的’日常生活持续地吸收着被消费了的暴力、‘暗示的’暴力:社会新闻、谋杀、革命、核战或细菌战的威胁:这些都是大众传媒中关于悲惨景象的内容”.这也证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需要通过暗示或想象外敌来实现对整个社会持续统合.而对于弗洛姆、伊格尔顿、杰姆逊、哈维、赫勒等人来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早已具体化成了占有性生存方式支配着人们的全部价值取向,早已具体化成了文化生活方式调适着大众的文化品味,早已具体化成了个体成员的个体意识支撑着他们的社会精神气质,早已具体化成了空间期望制造着不同的空间想象.诸如此类的意识形态运演,表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统合效能的持续深入和富有成效.

三、意识形态的运演规律:展陈张力过程与一体化规束相统一的总体惯式

资本主义社会本身是—个不平等的和充满各种对抗关系的社会,这种社会只有在不断地平衡各种张力、规避各种危机和风险中才能得到演进.资本主义为解决自身的各种问题,毫无疑问当然需要始终运用国家的强制力量,然而,它也更需要调用各种非强制的力量,需要通过不断建构各种看似合法化的制度规程谋求其秩序的优化,需要调用文化的力量和生活方式的价值凝聚作用促进社会整合,实现经济自由和个体独立基础上的政治一体化.资本主义这种整体目标的逐步实现,一如既往地是通过依赖于它的意识形态的系统的持续深入的运演过程和运演规律进行的,这种境遇或态势在现实依据上构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20世纪的资本主义是一种隐性的意识形态的资本主义这一核心学术思想的支撑.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来说,揭露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统治效能,把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运演规律,对于从整体上理解20世纪资本主义的变化是根本性的,也为对资本主义统治机制的深入把握和对20世纪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统治的揭露,提供了关键思路.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看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结构化运演或功能伸张,都是依据一定规律进行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正是在感性化维度遵循它特有的规律中,才真正达到消弭社会矛盾、化解各种张力和抵御不同风险的目的,实现了意识形态一体化规束和整合社会的形式成就.

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运演的第一个规律就是意识形态的具体化规律或者不断向生活方式转化的规律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体系高高在上,必须具体化为生活方式.资本主义从形式上肯定个性独立,肯定人们谋求占有性生存方式的价值合理性,把维护个人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作为肯定人们自由、和所谓平等的精神条件,并从日常生活的具体景观上赋予人们持续化的感性体验,逐渐地驯导人们的实证思维方式和实用性的认知方式.通过养成人们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非直接性君临的集体无意识的同时,使人们在具体化维度上不自觉地接受着这种临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具象化的意识形态的调教和规范,达到意识形态从上层建筑的观念体系到人们内在观念动力和意识状态的无缝整合.这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运演的基本规律和对象性操纵的作用规程,也是这一规律和规程的效能表现.它表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朝向作用对象或朝向日常生活的具体化运演规律,本质上是这种意识形体不断谋求向生活方式转化的规律,即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不断地维护它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独立和高高在上的尊严及其稳定性的同时,它还要不断地谋求其功能的开放,现实化它的普遍支配性,因而,实现其功能开放和现实支配的扩张就不能不走向与日常生活构化要素的结合,不能不具体化为社会大众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同,不能不与生活方式契合成一体化的持续运演过程.正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这一规律的作用,所以卢卡奇才能从物化意识中看到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本质,看到物化意识如何表征着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统治,看到商品拜物教如何作为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生活方式化的具象化特征;而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则从大众文化层面切人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具体化规律的把捉,指认大众文化通过把文学艺术、电影、各种文化媒体与商业融合起来,以文化商品化的具象化转化,实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操纵功能和控制功能,达到内在化的文化入侵和文化征服.在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那里,科学技术被看成是对人们认知的直接调教和当下便利体验的具体感召,科学技术造成了理性的规训和社会一致性的君临,带来了政治秩序的高效整合,消弭了质变观念和各种潜在的对抗因素.这正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通过科学技术的全方位统治而生发出来的有效功能,其中包含的意识形态具体化规律无疑是这些功能产生的深刻基础.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运演的第二个规律就是意识形态统治的隐秘化规律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要从观念形态转变成物质性的役使力量,形成普遍性的征服,当然需要通过它自身的具体化和向生活方式转化来达到它的对象性支配,但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这种具象化的转化既要受到境遇变迁、文化演进、权力操控、大众层次及其生存状况的综合影响,又在根本上受到转化过程中生活构化因素的日常局部目的性的影响.这两种影响使得意识形态的作用过程并不总是呈现为直接的“在场”状态.资本主义的功利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使得社会大众不可能舍己之利而取意识形态之“义,’,因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统治必然遵循‘不在场”的隐秘化规律,即它总是以一种不在场的方式来发挥在场的作用,在根本方向和总体功能上契合意识形态统治的目的.这个看似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具体化规律相矛盾的规律正是资本主义谋求总体统治效能的固有本性,是它实现意识形态现实化效能的深层逻辑.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所揭示出的这种意识形态隐秘化的规律,在早期鲍德里亚的思想理路中得到了系统阐述.鲍德里亚指认消费社会是一种从生产中心转向消费中心的新型境遇,在其中,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力占有不同的物品的消费,这既是物品体系的一部分,也是物品之符号等级和符号秩序的一部分,消费符号的差别实质上表征了人们实际上的等级结构.消费以符号秩序为“主体’’,一方面整合和固化了人们实际的社会差别,另一方面又遮蔽和消解了由不平等造成的社会对立.从而,使人们在消费社会的符号秩序统治下,难以认知到消费意识形态表面亲和下的社会不平等性,难以体会到不在场的意识形态的在场控制.隐秘化的意识形态对人的符号定位和拟像幻化更根本,对社会差别的遮蔽更高效,对政治整合功能的推进更深入更持久.换言之,人们对消费的社会区分没有任何质疑,主动把自己投入到这个一体化的社会结构中,并且自觉寻找着自己的位置,服从消费符号整体语境的“索引式”安排.这就是消费社会的隐秘化的意识形态统治规律.

3.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运演的第三个规律就是意识形态统治的灵活性、开放性的规律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同一般性的意识形态一样,必须固守其总体理念和核心性的价值,这是保持其思想上层建筑本质和稳定性的内在要求.但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其社会功能旨趣上,在它应然使命的实现过程中,它又必须采取灵活性的方式展陈其意义的流变,以便彰显它的影响力,并在朝向现实、社会大众和全部日常生活的开放中具体化它的总体统治.因此,从功能发生学的理路上看,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就不一定要固守某些经典的说法,不一定要固守于启蒙运动设计的理念和规则,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运行特点,意识形态遵循灵活性、开放性规律而展示出强大的现实统治功能.从卢卡奇的物化意识形态开始,经历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意识形态、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社会心理意识形态,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意识形态,德波的景观意识形态,鲍德里亚的消费意识形态等.每一个不同的时期,根据社会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发展变化,都可以添加一些新的要素进入到意识形态领域,与现实相结合,形成动态化发展.哈贝马斯的以公平交换为意识形态主导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开始变成以科学技术或其他为主导,这个说法就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灵活性、开放性规律的话语揭示.一句话,所谓开放,就是面对社会大众来肯定大众的多样化观念的合理性,在肯定这些观念的合理性带来的效能过程中来统摄它.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的社会精神分析、符号学分析、社会心理分析、解释学分析、原型学分析等等,都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灵活性开放性规律的话语折射,是这个规律的模型化重构.

四、评判及启示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关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运演的学术叙事,突出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结合方式、彰显方式和规律的概括,这些是否一定揭示出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统治的实质,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做出更进一步的系统研究才能从根本上回答的问题.本文做出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一个基本的初衷是要改变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简单定位和概览性的叙说,通过整体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不同探究,试图发掘他们理论建构的问题原型及其运演机制,以便在言说对象和言说出来的话语中寻求某种真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可能只是揭示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统治的一个方面,并不等于揭示了全部;我们可以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看成是一种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复杂性的认知结果,但是绝对不是独一的结果,关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探讨的空间可能更加幽深,但无论如何,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运行机制理论依然是一个认识20世纪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复杂运演的不可替代的总体理论,值得我们深入发掘.

而从搞好我们自己的意识形态建设角度看,这一理论具有一些重要的启示:

1.我们的意识形态建设必须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主体性的建构.既然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运演机制的揭示,表明资本主义以物为本,人们必须服从物体系的统治,成为物化的奴隶,用文化工业、技术、景观和消费等消解人的生存价值,涤除人的主体性,那么作为超越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必须从根本上确立人的价值和尊严,始终注意张扬人的主体陛,以此为最高主旨,推动我们的意识形态对人民生存幸福的维护.

2.我们的意识形态建设,必须讲求意识形态在观念体系上的总体有序布局和在话语展呈过程中的具体性.虽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感性化运演凸显了它的具体性,但它是为资本增值服务的.我们的意识形态旨在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幸福,因此,它在观念层面既要求鲜明清晰,又要求总体有序,由此塑造的观念秩序必然对现实秩序提供领航和护佑;而这种功能的实现,又与意识形态话语的具体性密切关联,这就要求我们做意识形态工作必须从具体方面着手,要表现出亲和性,并贴近现实.

3.我们的意识形态建设,必须讲求开放性.虽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开放的,但这种开放是为了更好地在观念层面促进资本主义的一体化.区别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开放性,我们在自己意识形态建设中,要把马克思主义面向现实实践、面向社会大众、面向未来的开放特质,转化为引导我们对当今各种观念进行判别、辨析和解构的能力,转化为问题导向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做意识形态工作并不是说不属于我们意识形态的东西就不能进入我们的视野,不是说不利于我们意识形态的负面信息就不能接触,而是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和辨别,所以讲求开放性就是要以开放的心态和谨慎的态度来认识世界,在不断解决各种复杂问题中提升生存品质,展现我们强大的精神风貌.

4.必须讲求对象性关怀.做意识形态工作首先要做到怎样了解和认识对象、怎么样关心对象.了解对象的背景和生成历程,只有有了了解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做意识形态工作必须针对不同的对象做出不同的调整,千篇一律和凭空想象都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5.必须讲求意识形态的规范性和它对信仰的坚定引领.意识形态工作是艰苦的工作,具有的是双重重担:大脑中的重担是信仰意识形态,肩膀上的重担是维护意识形态.信仰意识形态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精神前提,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们落实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力量源泉;推动马克思主义对实践变革的指导,是实现社会进步的根本出路;而意识形态建设,则是实现人的主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保障.

本文总结,本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马克思主义和意识形态和启示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马克思主义本科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境遇和方法自觉
摘要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这一研究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业已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自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
【摘要】自媒体视角下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应当反映其话语表达的内在规律,着眼于构建主体、构建对象以及构建方式这一研究主线,以人的主体性、发展性为根本,探寻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规律性与合理性模式 本文根据自媒.

网络时代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信的方法途径
同志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一代代青年的奋斗中接力实现 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

近十年来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问题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a 2018 06 004摘要本文主要结合西方接受理论,从宏观接受过程、微观接受过程以及关于接受机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接受.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