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计算机应用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和高职野计算机应用基础冶课程的教学改革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计算机应用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4

高职野计算机应用基础冶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是关于计算机应用相关论文范文资料跟计算机应用基础和教学改革和教学改革研究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计算机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计算机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管理学基础论文1500字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计算机硕士论文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摘 要:随着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大学生在社会中稳步发展必备的技能之一.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生源、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多方面探讨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史军杰,硕士,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因此,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能够应用计算机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学生就业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既突出强调技能,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又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等.“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课程的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在科技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课程的知识覆盖面很广,包括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Windows系统的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常用软件的使用等,课程实用性很强.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开设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也随着社会需求不断更新,但课时却在不断浓缩,导致不少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忽略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如何使学生知识与技能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对于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在校期间需要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因此不少学生学习的应试目的较强,教师的教学也不可避免地以考证为主,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考证的通过率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没有直接关系,在考证通过后,多数学生把课程知识抛之脑后,最终因缺乏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就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有些学生连基本的毕业论文排版都无法完成.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更好地满足就业需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二、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生源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生源多来自全国各地,而各地在中小学开展的信息技术课程情况差异很大.有些地区在中小学已普及信息技术课程,甚至已学过一些计算机常用软件的使用,部分学生已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还有些地区从没开设过信息技术课程,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甚至从没接触过计算机.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三部分:通过全国普通高考入学的学生、职高和中专的对口学生以及通过自主招生考试入学的学生,这三类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自身素质都有较大差距.随着各地区对计算机的教学要求和各类生源教育水平的不同,导致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差距也很大,这就给教学目标的实现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另外,学生个人受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学习态度也有一定差距.最终,参差不齐的生源就导致了参差不齐的听课效果.

2. 不同专业的课程标准相同,就业导向不明确

多数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通常都是“一刀切”,不考虑专业特点和专业需求,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要求.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需求各不相同,有些专业需要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且有相关的后续课程,如建筑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等,而有些专业却对计算机能力要求不高,只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即可,如航海技术专业、轮机工程专业等.忽视了就业需求的课程标准,导致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大大打折.没有了就业导向,学生认识不到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意义,自然就缺少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3. 教学内容更新较慢,理论知识偏多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理论部分又分为:计算机概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部分涉及的知识点很多,覆盖面很广,几乎占了本课程的一半内容,而学时越来越少.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也成为本课程教学的一大难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本末倒置.因为理论教学内容过多,内容陈旧,更新慢,多年来教材内容变化不大,通常多数老师为了赶进度就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学生也因此失去了学习兴趣.

4. 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仍以结果性考核为主,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变化,最终的学习效果仅凭期末考试进行评估.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言,期末考试的成绩并不能说明学生对本课程学习能力的高低,这种考核方式一方面会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只要考试能过关即可,降低了对课程的学习要求,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生源计算机水平不同,进行统一考核会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期末考试照样过,而有些学生非常努力却考试未通过.总的来说,统一且单一的考核方式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没有太大提高.

5.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是构成教学系统的一个要素,教学方法取决于教育思想、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的具体环境以及教师本人的兴趣、爱好和业务素质.教学方法运用的成败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多数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受教学内容和学时的影响,仍较多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仅仅是把教材内容强制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略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思考能力,而学生在大量的知识面前只能被动地接受,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

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看出,究其根本还是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和学习动力缺失,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针对课程内容就业导向不明确和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的现状,高职院校要有针对性地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改革.

1. 改革的前提是教师师德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只有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与时俱进地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师,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的培养,必须坚持德育为先.教师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同时教师从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发教师职业道德的升华.面对学生学习态度差的时候,要首先反省一下自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有强大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做支撑,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做助力,这样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才能更好地从实践角度去引导学生,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栩栩如生,从而使教与学完美地融合.

2.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针对参差不齐的生源,采用分层教学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学习起点不统一的问题,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多层教学采用弹性较大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和考核方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实施时,将学生按照入校计算机基础测评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分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每个学生都可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成绩处于低层次的学生有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且,分层教学对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和考核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标准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是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课程标准不仅是教学过程配置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也是完整体现高职教育理念的形式.在制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时,要服从各专业人才培养整体目标的要求,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标准;要了解各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需求,结合专业应用,制定出本课程的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要求.

4. 加强教材建设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应及时关注社会动态和就业方向的变化,进一步深化教材改革.高职院校的教材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可结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进行编写,未必要统一教材.通过对企业需求的了解,将职业标准融入到教材建设中,编写出灵活度更高、更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材.

在实践过程中,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教材中基础理论要适度,且理论内容要与时俱进,操作部分要以培养能力为主,根据就业需求设置合理的教学项目和任务,让学生的学习有了动机和驱动力,学生才能更积极地学习,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为分层教学服务.

5. 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重

考核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的综合性评价,另一方面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学工作的重点真正落实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因此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客观而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能适应新教学模式的要求.在本课程的考核中,应加大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所占比例,对日常实践项目的教学成果考核都应纳入考核结果中.

6.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在理解力、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差距,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好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目前比较流行且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有翻转课堂、微课、在线课堂、MOOC等,这些都是基于计算机平台而产生的教学形式,可以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很好地融合,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学习就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前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由学生先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然后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通过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内化所学知识.这种方式转变了师生的教学关系,大大改变了枯燥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浓厚,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一些操作的重点难点可以采用微课教学,微课通常是围绕一个知识点或主题进行讲授,由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和相关的辅助性教学资源组成,微课的教学时间短,针对性强,也方便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四、小结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各种教学方法灵活组合,譬如分层教学与MOCC和在线课程相结合,再结合项目化教学,可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效果更突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该如何正确定位,如何采取更好的教学模式,如何促进学生均衡发展,这些问题的探讨还在继续,每一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都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促进教学改革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静宜.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从“技术应用型人才”到“高端技能型人才”[J].当代经济,2012,(4):106-107.

[2] 李有成.谈谈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与现代教学方法的特点[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S2):129.

[3] 薛慧君,旭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7):82.

[4] 李国成.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制订的实践探讨[J].职业,2012,(21):23.

(编辑:王春兰)

上文结论,此文为一篇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和教学改革和教学改革研究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计算机应用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计算机应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和实践
一、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在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教育模式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这样才能为社会服务 作为培养服务型人才的基地之一——中……职业学校,更应以这样的多元化思路去理解、.

机械基础类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
魏书华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 400054摘 要机械基础类课程指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三门课程,是教育部普通高校专业目录中机械类专业的三门主要课程,在专业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三门课程在教.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
黄逸凡(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0)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学的模式也逐渐的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微课是现阶段我国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因为本身具有的短、活、精的特点能够和学.

本科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平台教学改革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摘要】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教学问题 本文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例,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为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