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模板>材料浏览

立德树人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和立德树人的走心之道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立德树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5

立德树人的走心之道,本文是立德树人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和立德树人和心之道和立德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立德树人论文参考文献:

立德树人论文参考文献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永远跟党走论文堂吉诃德论文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摘 要】中小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位的根本是找到任务要求转化为学生品质素养的走心之道.探索儿童品德的“外塑—内化—内生—外化”和“他律—自律—自主—自觉”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沿着德育过程“植入—转化—生长—外化”的心路驿站,让品德形成发展经历知、情、意、行等心路历程,构建“交汇—互联—融通—通达”的心路联通网络协同系统,从品质素养的核心层面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班主任工作是立德树人走心之道的基本践行点.

【关键词】立德树人;走心德育;品德素养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7-0007-04

【作者简介】李季,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德育研究中心(广州,510303)主任,教授,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首席专家副主任,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副会长.

立德树人是中小学的育人目标,它绝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一项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一种育人过程和行为.然而,要把这项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而不是停留在形式和口头上,关键是要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增强实效性的关键是要找到从表层形式到深层引领的走心之道,从而落实到具体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之中.如果我们把立德树人的实施过程看作是一条育人的“德道”,那么将立德树人真正落实到位还需要一条把德道转化为品德的素质化“心路”.

  一、立德树人的走心德育原理

  立德树人的本质是形成和发展中小学生的品德素养以达到立德立人的目的,而走心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

  第一,立德树人的实质是过程育人.立德树人是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人们更重视和关注的是它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建设,如课程化和林林总总的“加法式”的“进校园”活动,而常常忽视立德树人的实践性和它的过程育人的本质特性.树人需立德,树人先立德;立德以立品,立品以树人.中小学生的立德一般要经历立言、立行、立品,并逐步达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的立德境界;立德以树人,立品以做人.立德树人是中小学教育教学完整的实践育人过程.广大教育者要继承教育家徐特立所倡导的“经师”“人师”合一精神,实践陶行知所推行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实践育人的思想,遵循德育规律,坚持过程育人.

  第二,过程育人的核心是德性内生.立德树人是一个由外而内,进而由内而外的外塑内化过程.中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实质是学生在思想道德规范要求的教育影响作用下,内化在知、情、意、行等品德心理要素上,进而内生成品质和外化为行为的人格化过程.“外塑—内化—内生—外化”是学生品德生成的基本心路历程,是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规律;而品德形成的“内化—内生”式自我建构则是品德生成的核心环节和关键所在.[1]所以说,立德树人的本质是“德性内生”——促进中小学生品德的自我建构和自主生成.[2]

  第三,德性内生的关键是心路历程.立德树人的本质是德性内生,而德性内生的关键是品德形成的心路历程.因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在于寻找立德树人的德性内生的心路历程.中小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特点规律,即德性内生的基本心路历程是内化—内生.以德性内生为本质内涵的中小学生品德构建与价值观导向,呼唤能有效走进心灵、对话心灵和引导心灵成长的走心德育策略.“走心德育”即是根据学生品德形成的原理,探索德育有效走进学生心灵,能被学生接受、认同并能唤醒、激励、引导心灵自我成长的理念体系、实践模式与操作系统.“让德育走进心灵,引导心灵和促进心灵成长;让品格成为学生发展的导向性核心素养;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心灵主人.”这是走心德育的理想追求.

走心德育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心灵成长进行正向的价值引领,以“导心”为取向;走心德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自我构建,以“内生”为原则;走心德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成为道德的主体、品德的主人,以引导“自我构建”和促进“德性内生”为目的.

  二、立德树人的走心德育历程

  让品德形成过程经历“外塑—内化—内生—外化”的心路历程,让品德发展从“他律走向自律和自觉”,形成良好的品德心理素养是立德树人的走心之道.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立德树人的走心之道有四个主要“驿站”:立德树人的走心植入点、转化点、生长点和外化点.

  走心德育的外塑,是将品德的外在规范要求向学习主体的输入过程.因此,这个过程首先需要找到具体的植入点,然后选择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植入的方式一般有文化植入、课程植入、活动植入、实践植入等.如果说植入点是一种外塑过程,是一种由外而内的输入和品德塑造过程,那么,转化点则是由道德规范向品德素质转化的内化过程,内化过程实质是道德认知的“智化”过程,道德情感激发的“情化”过程,道德意志加强的“意化”过程,道德行为强化的“行化”过程.生长点标志着学生品德自我成长的方向,主要有内生、共生、续生和自生等形态,生长点以价值导向和自我建构及德性内生为基本原理和心路历程.外化点是个体内在品德素质的外向行为表现,经历由德性到德行的表达.

  立德树人是通过指导学生构建品德素养,形成价值体系和自我成长的过程.与立德树人的德育植入点、道德转化点、品德生长点和德行外化点四大走心驿站相对应的,是品德形成心路历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其一,外塑—内化环节;其二,内化—内生环节;其三,内生—外化环节.第一环节以外在德育规范要求来影响和塑造学生的内在品德素质;第二个环节将内化的品德需要通过自我建构进一步生成品德素质;第三个环节是将内在生成的品德素质外化为品格和行为.

  立德树人走心历程的德育植入点的作用是形成社会道德规范要求与学生品德现状之间的“交汇”.形成交汇点,是外在德育和内在品德联通和智化,道德规范要求被道德主体认同、接纳,形成道德需要和道德认知的关键,也是德育规范要求走进学生心灵的基本通道和有效方式.品德转化点的功能是将外在规范要求内化进而内生为知、情、意、行等德性素养,形成由外而内和由表及里的品德“互联”是关键.品德生长点的价值是实行品德的自我建构和内在生成,这一环节的关键是从内化到内生的“融通”.品德外化点的意义是品德由内而外的践行历练,形成知行合一的品德“通达”是关键所在.

  依据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塑—内化—内生—外化”和“他律—自律—自主—自觉”的特点规律,沿着立德树人的“植入—转化—生长—外化”的心路历程,构筑中小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交汇—互联—融通—通达”的心理协同联通网络系统,整体构建立德树人一体化的走心德育互联互通的生态体系,才能真正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位.

  三、立德树人走心之道的践行点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实践走心德育历程,需要践行点,需要付诸行动的实施者.无论是“外塑—内化—内生—外化”和“他律—自律—自主—自觉”的品德规律,“植入—转化—生长—外化”的心路驿站,还是“交汇—互联—融通—通达”的心路联通网络协同系统,抑或品德生成的知、情、意、行心理要素等,都可以成为落实立德树人的践行点.然而,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常规工作,德育活动、班主任工作、校园文化、学科课程、课堂教学等,尤其是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脚点的班主任工作,理当是立德树人走心之道最基本的践行点,而作为学科教师特别是作为“主业”和“主任”教师的班主任,则是实践立德树人走心之道的最主要的实施者.班集体建设、主题班会教育、班级文化建设、家校协同共育是班主任工作的四大常规工作.据此,我们遵循走心原理,立足常规工作,践行走心历程,创新发展立德树人的班主任工作“心思路”.

1.从“政治化”班集体走向班级“心理共同体”.

  班集体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心,是班主任工作的第一要务.传统的班集体建设偏重于模式化、政治化,强调集体精神而忽视个体个性价值和群体心理和谐,不利于班级管理、人际心理沟通和班级凝聚力发展.以积极向上的心理共同体为班级发展的目标,强调班级发展共同愿景的营造、班级团队共进精气神的树立、班级和谐心理氛围的形成、班级公共生活方式和制度建设,是新时代中小学班集体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班集体是一种班级群体共生文化组织,而不是只有群性没有个性、只有集体发展没有个体成长的班级文化组织.群体共生性是班集体的特征,公共生活、团队精神、互动成长、共生发展是班集体的本质,形成心理共同体是班集体和班级群体共生文化的发展目标.心理共同体班集体建设鼓励和引导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生及其家长亲人之间进行积极有效的情感沟通,帮助学生进行人际互助,学会用宽恕之心对待他人;注重培育个人和集体的正面情绪和良好的人际沟通;强调提升班级成员的积极归因意识、自我效能感、自我价值感和心理韧性;着重于通过集体活动和班级公共生活来激发学生共同参与的意愿,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意识和精神,并通过班级舆论、班级目标、班名、班徽、班歌、班级口号、班训等形式体现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从“表浅化”班会课走向“心路式”班会课.

主题班会课是落实中小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心灵成长的绿洲和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学校德育工作常规性内容,目标指向是中小学生品格素质和整体素质发展.形式化、模式化、表演化是当下中小学主题班会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些现象不利于真正发挥主题班会课立德树人、发展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品格素质和整体素质发展的功能.针对当前中小学主题班会课的浅表化现象,从班会课目的说理教化走向体验内生,从内容零散拼凑走向融合共生,从过程预设程序走向生成心路历程,“心路式”班会是主题班会课的创新发展之路.“心路式”主题班会课以品德形成经历指导与自导融合的心灵成长为心路历程,以展现心路历程、拓展心理潜能为实施原则,以“让内心沸腾起来”成为心灵的动力内涵,以“叙事—共情”“活动—体验”“感悟—明理”“体悟—成长”为基本途径,这是中小学主题班会课程发展的“心思路”、新样态.

3.从“庸俗化”装饰文化走向“心灵化”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指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的环境、制度、行为、精神文化.班级文化影响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到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班级文化对学生心灵成长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影响.班级文化不只是表层化的陈列和装饰文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影响文化,教育影响力与价值导向性是班级文化的主要特征,教育影响力是班级文化的核心.“让每一面墙都说话”是班级文化的象征.班级文化通过显性、隐性、潜在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心灵成长和班级精神发展,从而实现班级育人的目的.针对班级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表层化现象,运用走心德育原理于班级文化创建与营造,引导班级文化从表层装饰、陈列文化走向深层的心理、精神文化,进而转化为班级精神和学生的素质修养是班级文化影响的真正意义所在.因此,确立班级发展共同愿景,形成向心力、凝聚力,树立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心灵化班级文化建设的价值与意义,在于确立一个愿景,以明确班级发展目标;树立一种精神,以凝聚师生价值追求;建立一种信念,以唤醒心中的理想情怀;设立一个支点,激发班级团队智慧;经历一个过程,促进学生心灵共同成长.

  4.从“配合式”家校合作走向“同心式”协同共育.

家校合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不可或缺的内容,更是新时代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创新发展的要求.从家长会到家校合作,从家长资源利用到家长志愿者活动,从家校合作到家校协同共育,现代班级家校合作展现出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由单向的家长资源利用与单方面的家长被动配合到双向互动的家校合作机制形成,再到家校协同共育模式的创建,以及由此营造出来的家长主动积极全面参与班级生活和班主任自动自觉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工作.长期以来,家校教育存在职责分工不明晰,功能边界不清楚,家校合作形式化、表面化,甚至貌合神离等现象.运用走心德育原理于班级家校沟通与合作,能有力推动家校和谐沟通、同心协力、互动促进,形成同向、同步、同力的家校协同共育发展生态.这是新时代班级家校教育发展的新取向、新模式.

  综上所述,中小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位,真正需要的是一段“心路”的历程.一旦找到“走心之道”,立德树人就不仅仅是一种目标任务,而更是一种实践结果.■

概括总结,此文为适合不知如何写立德树人和心之道和立德方面的立德树人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立德树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组团式教育援藏:立德树人,无问西东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往“分散式”的教育人才援藏模式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西藏教育落后局面 从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出发,教育部……部门作出了&l.

以立德树人理念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一、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在思政课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学生存在认知误区当前,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

立德树人育人观的理论阐述
立德树人育人观的理论阐述常红娟(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甘肃 兰州 730100)摘 要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指出,立德树人思想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