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目录>材料浏览

教学实践类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与传世著秋枫红叶纯之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教学实践方面论文怎么写

主题:教学实践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7

传世著秋枫红叶纯之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教学实践,该文是教学实践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秋枫红叶和学术思想和教学实践类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教学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学术期刊论文著名学术期刊教学论文范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韩锺恩

纯之先生是我就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本科期间的专业导师,从二年级开始到五年级毕业,整整四个年头跟随先生学习.一定程度上说,在上海音乐学院我是先生唯一一个理论专业的学生.2016年正值先生90华诞,为此,我特意填写了一首《天净沙》,以诵恩师,并以此寄托我的思念之情.

珠江浦江香江

创作理论教学

引进集成原创

忍辱负重

传世著秋枫红

先生出生广东南雄,后来,长期在上海与香港生活活动,遂,以珠江浦江香江三江喻示.在创作理论教学方面,先生有大量的音乐创作、理论著述与翻译著述以及教学.

早年在香港时,就曾经创作了上百部电影音乐.后来,又创作了多部歌剧,包括音乐剧.在理论著述方面,先生有大量的论文、论著、译文、译著,其中,最突出的论著就是《音乐美学十讲》与《音乐美学导论》(与蒋一民先生合著).

关于这两本著述,据相关史料记载——

1979年,先生调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

1980年,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成立音乐美学研究室,先生担任研究室主任,着手筹备编写一本概论性的音乐美学原理书,具体撰写工作由先生和蒋一民承担,焦杰负责组织工作.

1982年,初稿草成.经过研究室内外同行讨论,提出意见之后,于1983年初初步定稿.

1983年,以此为基本教材,为本院音乐学系进修生以及部分研究生试讲一年.

1984年,经上海音乐学院批准开设选修课,通过讲课,又进行若干补充和修改.

1988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将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近期出版修订本.

除此之外,需要补充的主要情况是——

1986年起,《音乐生活》设音乐美学通俗讲话专栏,约请先生撰文,连载20期,先后为:1986年第1、2、3、4、5、7、8、9、11、12期,1987年第1、3、5、7、9、10、12期,1988年第1、3、5期.

具体内容包括:

《音乐的起源——音乐美学通俗讲话之一》

《音乐艺术的特征——音乐美学通俗讲话之二》

《音乐与情感——音乐美学通俗讲话之三》

《音乐与乐感——音乐美学通俗讲话之四》

《音乐与现实——音乐美学通俗讲话之五》

《音乐与哲学——音乐美学通俗讲话之六》

《音乐的语言——音乐美学通俗讲话之七》

《音乐的体裁——音乐美学通俗讲话之八》

《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美学通俗讲话之九》

《音乐形象——音乐美学通俗讲话之十》

《音乐的风格——音乐美学通俗讲话之十一》

《音乐的流派——音乐美学通俗讲话之十二》

《音乐与民族——音乐美学通俗讲话之十三》

《音乐与时代——音乐美学通俗讲话之十四》

《音乐的创作——音乐美学通俗讲话之十五》

《音乐的再创造——音乐美学通俗讲话之十六》

《音乐的欣赏——音乐美学通俗讲话之十七》

《音乐的评价——音乐美学通俗讲话之十八》

《音乐的传播——音乐美学通俗讲话之十九》

《音乐的现代形态——音乐美学通俗讲话之二十》

之后,又以《音乐学通俗讲话》命题12讲,其中,诸多问题与音乐美学密切相关,在同一刊物设[音乐学]专栏,自1989年第1期至1990年第5期,连载12期,先后为:1989年第1、3、4、5、7、8、10、11,1990年第1、2、4、5期.

具体内容包括:

《一切研究音乐的学问——音乐学——音乐学通俗讲话之一》

《音乐研究应该如何分类——音乐学通俗讲话之二》

《音乐历史是怎样写成的(上)——音乐学通俗讲话之三》

《音乐历史是怎样写成的(下)——音乐学通俗讲话之四》

《对音乐本体的解析(上)——技术理论的演变——音乐学通俗讲话之五》

《对音乐本体的解析(下)——技术理论的演变——音乐学通俗讲话之六》

《曲式学的特点及作用——音乐学通俗讲话之七》

《比曲式学深入一步的音乐分析理论——音乐学通俗讲话之八》

《将声音作为客观现象来研究的学问——音响学——音乐学通俗讲话之九》

《音乐厅与大剧院的秘密——建筑音响学——音乐学通俗讲话之十》

《律学——特殊的学问(上)——音乐学通俗讲话之十一》

《律学——特殊的学问(下)——音乐学通俗讲话之十二》

由此可见,《音乐美学十讲》和《音乐美学导论》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编写的《音乐美学通俗讲话》和《音乐学通俗讲话》都是在先生主持下并亲历撰修的一个系统工程.

似乎有理由肯定,以油印讲义本遗存的《音乐美学十讲》是这一系统工程的原初起点.时间应该在1979—1982年之间,或者更早.后来,《音乐美学十讲》作为北京现代音乐节·中国美育论坛学术经典系列出版(叶小钢主编,丁旭东校订),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年版,又作为现代音乐学术经典系列出版(叶小钢主编,丁旭东执行副主编),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

其他方面,由先生翻译的[美]菲利克斯·萨尔彻《结构听觉》,姜蕾译校,已于2016年5月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先生翻译的《音乐心理学导论》也将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对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是先生撰写的《音乐美学十讲》,还是先生跟蒋一民先生合著的《音乐美学导论》,都是当代中国人独立撰写的第一本有关音乐美学问题的系统著述,具有学科性质的奠基、开拓、引领意义,其筚路蓝缕之功永远值得后学恭敬.尤其,当我们在三十多年之后讨论具规模成系统的音乐美学理论研究与教学教材问题的时候,则更应该把它看作是一个有利于、有助于未来发展的历史依托.

除此之外,还要特别提到先生在音乐美学学科论域建构方面的独特贡献.1981年,何乾三的《什么是音乐美学——音乐美学的对象问题初探》①与于润洋的《对一种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剖析——评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②先后发表,就音乐美学相关论域提出见解.前者认为:音乐美学——从哲学角度研究音乐仍然是音乐美学基本的立足点,同时又必须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进行研究,以便运用它们所取得的成果,去检验、补充和修正从哲学角度研究音乐所得到的结论.可以说这三种角度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后者则是通过对汉斯立克音乐美学理论的引介: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中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性.这篇论文主要探讨了音乐的本质,同时也涉及到了音乐审美感受的性质、音乐的社会功用等问题.

很显然,上述这三个问题牵扯到了三个重要领域:

音乐本质涉及到哲学认识论领域、音乐审美感受涉及到心理学领域、音乐的社会功用涉及广义的社会学领域.

对此,也可以看做是通过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这三条路径切入音乐美学论域.

无独有偶,叶纯之的《音乐美学十讲》同样将此视为音乐美学的三大基本内容,即:音乐的哲学方面、心理学方面、社会学方面.或者说,将此三者视为音乐美学问题中内涵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内容.然而,值得关注并加以重视的是,先生在此前提下特别强调:必不可少的是,还要加上对音乐本身结构形态的研究.对此,完全有理由把它看做为一个理论依托,其深层内涵似乎意味着:音乐美学如果远离音乐结构形态去讨论美学问题就不是音乐美学,而是一种胡说.

近年来,我在自己的教学与研究中,又提出针对并围绕感性学的问题,把听感官事实作为音乐感性问题的始端与终端,甚至于将此看做是音乐美学学科本体.与上述相仿,其深层内涵即意味着:音乐美学如果只是讨论音乐作品中的声音关系而忽略感性问题就无须音乐美学,仅仅是一种白说.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我基于前辈理论之上的进一步的理论发掘.

整合一起,就是:通过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路径切入,依托音乐本身结构形态,针对并围绕由此形成的听感官事实,去切中感性本体.

在教学方面,先生博大精深、知识全面、超前眼光、过人本领、深入浅出、温文尔雅、宽厚大度的特点,也给学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里,有两点值得强调,一是在因人施教方面,我有切身的体会.某种程度上讲,我并不是一个十分听话的学生,不仅自己的主意大,而且讲究个性.可先生从来不对此有任何疑义,但也绝不是随意放纵,凡是相关学术的问题,总是通过讨论来让我有所认识.二是在因材施教方面,他给我一个富有远见的安排,按理说,我跟随先生主业是音乐美学,但前三年的安排分别是:逻辑学、心理学、分析学,直到最后一年写本科毕业论文时,才真正进入到音乐美学论域之中.他的设想是:搞理论以写作为业者,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逻辑,因此,形式逻辑看似与专业无关,但必不可少.了解一下心理学,除了看看我是否有兴趣之外,真正的目的还是想让我对实证类学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音乐美学在一般人看来主要是思辨性的学科,其实,它的实证性往往被人们忽略了,通过听音乐(感性体验)来说音乐(理性表述),这是音乐美学有别于心理学类工具性实证之外的最最重要的一种人本性实证,这个看法是后逐渐感悟到的,当时,虽然不及请教先生,但先生的如是用心却是值得进一步推敲的.分析学的介入,无疑是为音乐美学做铺垫.与此同时,在我的学习过程中,先生比较注重让我了解美学发展进程中的哲学背景,这对我后来的研究与教学自觉分离音乐美学与音乐哲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先生一生诸多创新,包括:引进消化再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

这一切都值得后辈好好学习.

先生身份特殊,并负有相应的使命,但后来曾受到不公允的等待,因此,忍辱负重的内心世界是其最好的人生写照,即便受到如此不公允的对待,但依然是初心不改,抱持和守护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点,尤其值得后辈学习和敬仰.

总而言之,先生的著述都具有传世的意义,就像他的名字那样,有如红透了的秋天枫叶,遂,以传世著秋枫红诵之.

①何乾三《什么是音乐美学——音乐美学的对象问题初探》,《音乐学院学报》1981年第3期,第51—57页.

②于润洋《对一种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剖析——评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音乐研究》1981年第4期,第17—40页.

韩锺恩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荣英涛)

本文总结,本文是关于对写作秋枫红叶和学术思想和教学实践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教学实践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实践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秋深渐入冬红叶已随风
刘汉杰 在汉语里,“冬”字的本义为“终”,有“四时尽”“物终藏”的内涵 “四时尽&rdqu.

金秋红叶榆钱花儿静静开
刚打开电脑,在好友圈浏览,眼睛一亮,吕桂琴大姐又有新作发表了,还是一首儿歌,题目为喇叭花喇叭花,像喇叭,圆圆脸蛋会说话 朝天吹,滴滴答 顺着秧蔓往上爬 爬到天空拍手笑,云朵戴上一朵花 这可真是一首好儿.

秋冬养好阴,春夏美三分
文甘草也许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黄帝老爷子发现春夏之季,树木蓬勃生长,到了秋季一身精华则都聚集在果实、种子之中,使之越来越饱满充实,直至丰收;而冬天的时候,树木也不再长出新的叶子,万物都处于一种安宁内守.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