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目录>材料浏览

关于新闻发言人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跟新闻发言人是如何炼成的相关论文怎么写

主题:新闻发言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6

新闻发言人是如何炼成的,该文是关于新闻发言人毕业论文题目范文跟新闻发言人和炼成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新闻发言人论文参考文献:

新闻发言人论文参考文献 新闻导刊新闻总署期刊查询入口新闻投稿网站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

与记者会的初次接触

1988 年,钱其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外长记者会,由我担任现场英语交替传译.当时我从英国肯特大学留学回来已两年,在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工作.

记者会的交替传译比平日难度更大,容错度很小.我提前 40 分钟就到了人民大会堂,在陕西厅等候.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紧张,心慌,手心发凉.

过了一会儿,钱外长到了.“紧张吗?”他关心地问.

“是,特别紧张.”我如实回答.“今天是考试,考你,也考我呀.”钱外长这样说.

我一下子醒悟,此刻压力最大的是钱外长.突然想到,让肌肉紧张和活跃起来可以缓解大脑和心理的紧张,直冲盥洗室,原地跳50 下,气喘吁吁、浑身发热,心跳加速确实缓解了心理压力带来的紧张感,至少不觉得那么冷了.

记者会开始了.我努力跟上钱外长的思路,抓住答问的重点和含义,选择恰当的词汇表达,整个进程还算流畅.

这是我与人大记者会的初次接触.这次经历让我在控制情绪的能力上实现了一次提升.

寻觅公众心中的问号

初做发言人,我最强烈的感受是被淹没进了问题的海洋,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尽快找到方向,如何在发布会有限的一个多小时里,传递出公众期待的重要信息,解决人们心中最多、最大的问号.

先从媒体关注的问题中进行“海选”.前期筹备工作中根据座谈会整理出来的 “问题大本”,是我和团队的基本参考.

我的背后有个专业团队,我们将媒体提出的问题拼出一幅“矩阵图”,纵向是各家媒体,横向是他们提出的问题,两者结合处用黑色块标注,按图索骥,基本可排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排行榜”.

我和团队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这些问题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相关性,最终选出大约70 个重点问题,作为准备新闻发布会的基础.为什么是 70 个,而不是更多或者更少?算是经验之谈吧.

“不是更多”,因为无法更多,我不能漫无边际地准备,需要聚焦最重要的问题,搞清楚弄明白.70 个“问题”实际上是 70 个“话题”,比如雾霾、、“十三五”规划、朝核等,是从大量问题中“浓缩”而来的,基本能覆盖媒体和公众关注的范围.虽然记者对每个话题都有可能从不同角度提出完全不同的问题,但我只需做好对话题的准备,然后依靠技巧回应关于这个话题的各种提问.

“不能更少”,因为再少恐怕就覆盖不住公众关注的范围了.所以,对我来说,认真挑选好 70 个问题是做准备工作的基础.

我非常重视与记者的相互熟悉和沟通.发言人同记者是共生关系,记者问得精彩,发言人言之有物,发布会才能有好的效果.

发布会是 “听”的艺术

新闻发布会的受众是多元化的公众,有公务员,也会有家庭主妇,有退休干部和工人,有出租车司机,还会有学者、专家、企业家、学生等.我希望自己所传递的声音能让在场的记者听得进去,更希望坐在电视机前或收听广播的老百姓能听懂和接受,让他们听得懂、喜欢听、记得住.

这说来容易,做到实在很难.我和团队孜孜以求的,就是实现这样的目标.

第一个门槛是“听得懂”.

这个看似简单,其实颇不易.针对社会热点和重点问题,我可从相关部门获得大量相应的资料,但这些都是通常的公文,我需要把书面公文体转换成通俗易懂的发布会答问要点.

首先是讲话要短.在发布会上回答一个问题,控制在三分钟内较恰当,其间,大约一分钟转换一个论点效果更好,时间再长或内容再多,就抓不住人的注意力了.据此,团队构建答问要点时,一个问题不能超过300字,分成三段式,在此范围内打磨表述方式.

根据我在发布会上实际应用的情况,如准备得对题,我可在要点基础上现场发挥,一般讲600 字左右,控制在四分钟内.如果准备的要点与问题不特别对口,就需讲更多的话来铺垫,就只能部分地使用准备好的要点.遇到毫无准备的问题,回应起来更易啰唆.

这就对答问要点的打磨提出了极高要求.语言的魔力就在于,只要用心琢磨,哪怕一个字或词的变化,其感染力的呈现都会不同.

第二个门槛是“喜欢听”.

如果说让人“听得懂”是“技术”,那么,让人“喜欢听”就是“艺术”了.我的体会是,人们最喜欢听真诚的话.真诚是一种触摸不到却能通达人心的感觉.

媒体记者有疑问,说明公众有关切,这往往关乎“切身利益”,比如房地产税、《证券法》;可能是“切身之感”,比如食品安全和雾霾;等等.发言人需要 “人同此心”,才能与大家“心同此理”,让人们接受并认可自己的回应.

让人“喜欢听”,还可有一些幽默.发言人难免对记者会环境中的“不可知”因素有恐惧感,而改变气氛最好的办法是幽默.

第三个门槛是让人“记得住”.这就必须简洁且有重点.要有几个关键句,让人印象深刻.我和团队讨论每个答问时,首先商量这个问题“是什么”,再商量“说什么”,传递的核心要点是什么.

以我对败问题的回应为例,公众关心的范围相当宽泛,准备时需面面俱到,但在新闻发布会的有限时间里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回答,需抓住重点.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角度,需传递的最重要信息是 “要加强败制度化建设”,这基本上可涵盖媒体关注,把公众所关心的相关问题纳入这个框架里.就是说,只要涉及败的话题,都可顺势引向这个核心信息.

训练、再训练

新闻发布会总有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成分,好的新闻发布会引人入胜之处,恰在于其可预见性和不可预见性的交错.预先做尽可能全面的准备,有利于增加可预见部分,认真学习和积累则可以为应对不可预见的部分奠定基础.

对我而言,将重点问题的答问要点建构好,只完成了发布会准备工作的一半.若想增加可预见性,应对好不可预见性,最大限度地提升临场应变能力,我需要:一是牢记答问要点,二是训练据此应对各类问题的能力.

这是发布会准备的下半场,于我而言也是最艰苦的阶段.

训练的第一步是牢记要点,其中的核心内容要烂熟于心.目的是面对这类提问时,能较顺畅、清楚和口语化地表达出来.

熟悉答问要点的过程很痛苦、很熬人,需反复强化记忆.法律问题最讲究逻辑严谨、表达清晰、意思准确,“权利”与“权力”有不同,“监察”同“检察”不一样,“期限”和“期间”要区分,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不能混淆.这是大量密集学习的过程,要理解并在短时间里记牢那些专业表述和法律名词,再用自己的话说清说准,确实是很大的挑战.

只有反复练习.我把一天分为上午、下午和晚上三个时段,每个时段的开始都要强化前一次训练的答问提纲,再记新的答问提纲.我让助手把答问提纲一段一段地录在手机里,在午饭后散步时听,然后复述.针对出错率高的词汇和表述,下班后,我会少的公园,在一个角落对着一棵树重复多遍,希望训练出口腔肌肉的记忆惯性,避免在这些词汇上卡壳.这是当年学英语时常用的强记法.团队成员开玩笑,每次换棵树,别让那棵树厌烦得枯萎掉.

背诵记忆,也是检验和进一步打磨答问要点和表述的过程.这段时间,家人是最好的听众和老师,他们听我讲,提醒我哪些地方太啰唆,哪些地方表述不清楚,哪些内容“众所周知”,可不用讲.

训练的第二步是演练.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需在很多无法预见的条件下掌控进程,充分利用记者提问的每个机会,传递出大会的信息.要在高强度压力下快速思考,组织好每句话,考虑到说出去的话的影响和效果,这种能力需通过演练来培养和练习.

我需要通过训练来培养一种能力,即无论记者从哪种角度提问,都能把准备好的内容与记者提出的问题尽可能自然、合理地连接上,准确传递我想表达的核心信息.

怎样训练?由团队成员围绕重点问题对我进行交叉提问.一般有两三名助手参加,他们记下我的口误或遗漏,逐一指正.一次又一次的演练使我的表达越来越顺畅,也更加自信,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越来越大,时常出现灵光一现的想法,成为将来可使用的亮点.

第三阶段是模拟演练.为熟悉和适应现场的紧张感,团队会布置一个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场景,有人扮演主持人,有人当记者提问,还有人负责计时和记错,严格按正式程序和方式进行.

模拟演练帮助我适应充满紧张感的气氛,减少面对镜头时的不自然感,提前释放因紧张而导致的压力情绪.

我与团队一起观看录像,查找存在的问题.表达是综合性结果,不仅关乎说什么,还在于用什么方式、神态、口吻、语气来说,甚至肢体语言都构成表达的一部分.

最后一件需要记住的重要事情就是:微笑.现场直播的形式和不可预见性所带来的压力是实实在在的,我常常会忘记了微笑.助手们在演练时就常提醒我:要微笑,不要板着脸.在现场他们也会用各种方式提示我.说到底,微笑是一种态度,这不仅是新闻发言人对公众的态度,我想,也应是中国对世界的态度.

  (徐珍摘自中信出版集团《我的对面是你:新闻发布会背后的故事》)

结论,上述文章是关于经典新闻发言人专业范文可作为新闻发言人和炼成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新闻发言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连庆锋:顺应需求变化引领消费升级
1 0时代,以国民车战略培育市场我们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市场化初期的行业1 0时代,我们以市场培育为使命,坚持国民车战略;第二个阶段,是高质量发展的行业2 0时代.

立起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好样子
党委新闻发言人作为党委的形象代言人,也是党委的喉舌和窗口,代表的是党的一级组织,传递的是党委的声音,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必须在思想上、行为上立起忠诚可靠、坚持原则、勇于担当、遵规守纪、素质过硬的好样子.

完善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党务信息公开平台
12月25日,制定的中国党务公开条例(试行)全文公布,条例对党务公开的定义和原则、内容和范围、程序和方式……根本性问题都作出明确规定,标志着党务公开工作全面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 何为党务公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