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目录>材料浏览

关于我国著名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和风雨兼程半世纪德厚流光耀世间一一记我国著名的分析化学家、教育家陈洪渊教授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主题:我国著名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2

风雨兼程半世纪德厚流光耀世间一一记我国著名的分析化学家、教育家陈洪渊教授,该文是关于我国著名类学术论文怎么写跟陈洪渊和风雨兼程和分析化学家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我国著名论文参考文献:

我国著名论文参考文献 新世纪周刊著名期刊堂吉诃德论文著名学术期刊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六十载风雨,南大六十载无言奉献.“青山碧水,渊远流长,江陵灵秀哺育栋梁”,若无恩师,何来栋梁?有这样一位院士,扎根南大,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执着教育,用三尺讲堂铸就辉煌!他将自己交给了科研,交给了分析化学,交给了教育、交给7南大学子.他如今已经八十高龄,却仍然心系分析化学的发展、心系年轻教师的成长、心系化学学子的未来.他,虽无雷锋之名,却有雷锋之心;他,虽无万人瞩目,却是南大人永远的榜样.他,无法用任何文字去解读,却又只能用朴实的文笔记录他奉献的轨迹.他,就是桃李芬芳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洪渊.

2005年创立的Nature杰出导师奖项,由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杂志所属的自然出版集团组织评选,每年专注于一个特定国家或者地区进行评选,旨在强调导师启发年轻科学家的重要性,嘉奖优秀的科学导师.2015年的Nature杰出导师奖评选面向中国科学家,并首次在我国颁发该奖项.12月8日,在Nature出版集团主办的“2015科研·创新·创业国际研讨会”上,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陈洪渊院士被授予2015年Nature杰出导师终身成就奖.这一实至名归的获奖,赢得了与会成员雷鸣般的掌声.

陈洪渊院士,现任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化学化工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南京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曾历任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化学化工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常委;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学部、学科评委;全国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质量协会与质量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测试协会与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仪器仪表学会仪器委员会委员,全国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质谱学会理事长,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等职.

一代宗师的风采追溯到1961年,他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19 81-19 84年留学联邦德国美茵兹(Mainz)大学;1988年任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1956年考入南京大学就读放射化学专业起,陈洪渊院士致力仪器分析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历50余年,在涉及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的电分析化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多个前沿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堪称我国电化学分析领域的一代大师.

启发年轻科学家的师者

自1961年留校任教以来,陈洪渊就将自己的命运与南京大学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他时刻警醒自己的标准.对于学生,他提倡完美;对于教师队伍,他倡导引领、跨越.

做事先做人,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潜移默化胨洪渊教授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强调树立“奉献”的人生价值观.他说:“有为国家和民族富强振兴奉献自己的精神,由此建立起理想、目标.这样才会不辞劳苦,不计个人得失,目光远大.同时,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志存高远,为国忧民,科技创新之心也就应运而生,这是创新的永恒动力.”

“科学的工作需要严谨,一项工作你做了99%,可1%的缺憾就会让你前功尽弃.”这是陈教授经常在课堂上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更是他对科学追求严谨的真实写照.他希望自己的学生不要因为这1%的缺撼使之前99%的努力白费,更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因“5丝米的距离”,而难以逾越从“传声器”到“电话”的鸿沟.因此,在科研教学中,他总是要求学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每一次的实验数据都要反复审核,写论文更要有据可依,并通过修改不断完善.

另外,陈洪渊教授还要求学生建立正确思维方法,“既要有正确的逻辑思维,又要有直觉思维(开启灵感),还要有逆向思维.这是穷究科学真理、实现发明创造的钥匙.而严谨细致、务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则是创新不可或缺的条件.”当然,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乃是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而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纵观国际学科发展前沿、热点、动态;攀登高峰,追求卓越,解决国计民生的迫切需求等则是创新的推动力.

作为分析化学领域的专家,陈洪渊教授对这一领域的人才培养更是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他表示:‘‘分析化学需要综合性的人才,知识面要广动手能力要强.要想把分析化学做好,就必须要掌握好化学的基本原理,同时还要具备物理、电学和电子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分析仪器行业的人才也一样,需要电子、机械、力学等数理化诸方面的知识.”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目前很多大学的研究生只要发表几篇论文就可以毕业,缺少坚实的基础和实践经验.陈教授对此深感遗憾.

同时,陈洪渊教授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比较简明的方法来说明深奥的问题,提纲挈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而不是机械地去要求;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尔后才能有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作为分析化学专业的学生,先要充分了解学科、专业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是什么?要让学生透徹了解和运用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还要让学生详细了解待分析的物质在光、电、声、磁等物理场作用下,待测物质可能发生的变化等等,许多疑难问题还要通过实验来寻求解决的办法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为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必先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具体应用的细节可以陧慢地去揣摩、钻研.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陈洪渊教授所培养的130多名博士和硕士以及博士后的成员中,已经有3位‘‘长江学者”、8位“杰出青年学者”及两位女青年科学家,其中还有几人分别获得英国皇家学会会士、德国洪堡奖学金、全国青年化学家奖、中科院优秀博士后奖、江苏青年科学家奖等称号.许多毕业学生在国内相关领域已成为学术带头人和校院级领导.即使他是已过古稀之年的今天但陈院士仍在为祖国创新人才的培养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目前仍指导着10多名博士、硕士生,承担着重大的科研项目,活跃在科研的第一线,为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引领分析化学新方向的开拓者

从少年的志存高远,到青年时期的为国择志,再到后来在分析化学领域的崭露头角.陈洪渊始终扮演着一种新方向引领者的角色,不断开拓,锐意进取,用中华儿女骨子里流淌着的创新精神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奇迹.

陈洪渊大学时期学的是放射化学专业,因为对化学有着天然的禀赋和兴趣,后来又专门进修电子学和数理方法,使他在化学、物理和数学学科的交叉之间遨游.对知识的渴望,让他学好专业课程之余,还对自然辩证法、哲学、文学艺术和进化论等发生兴趣,猎涉颇为广泛,这为他以后在涉及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的电分析化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多个前沿领域做出重要贡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他经历了留校任教的喜悦,也受到“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但天生乐观的他并未因此放弃学术的研究,反而将其转化为一种人生财富,是让他后来能够更加珍惜美好生活的原动力.而他自己的努力,也换来了被选派到西德美茵兹大学留学两年和继续合作研究的机会在那里他领略了国际前沿的分析化学技术,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当时导师内勃(Neeb)教授要求他阐明各类极谱法所包含的各类不同类型电极过程的电流与温度的关系时,他表现出的睿智,再次证明中国人的智慧.

回国后,陈洪渊教授立足国际高度,团结本专业师生,结合生命科学对电分析化学的前沿领域及仿生催化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且先后主持和完成国家科技部973、86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面上项目,以及重大仪器基础研究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及科学院开放实验室基金,省级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40多项,总经费过亿元,使南大的分析化学发展走在全国高校同类学科的前列.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里,陈洪渊始终不渝地坚持既重基础理论研究,又面向实际应用,真所谓“顶天立地”.在电分析化学基础与应用的多个前沿领域,陈洪渊教授更是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微电极理论研究方面,引进“反应扩散层”概念,解决了一系列复杂体系电流的求解问题,避免了以Fick第二定律求解的困难.这个理论研究成果被美国电化学研究生用的经典教科书《Allen J,Bardand Larry R. Faulkner: ELECTROCHEMICALMETHODS Fundamental and Applications》 所引用.陈洪渊教授等关于阵列微带电极的研究成果,被写入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电化学委员会名义撰写的题为“MICROELECTRODES:Definition,Characterization,and Applications”的“技术报告”中,作为对微电极自1975~2000年为止的这25年来成果的总结,此时发表的相关论文已逾万篇,但“技术报告”仅精选了31篇文献作为代表性研究论文,陈洪渊的论文就在其中.同时,他开创了在场效应管绝缘栅界面的纳米组装,研制成国际上第一支纳米粒子桥联的场效应管生物传感器;建立了_一系列核酸,蛋白质(酶)、辅酶等生物分子高灵敏、高选择的分析法;发明的芯片电泳安培法既检测电活性物质又检测非电活性物质,拓宽了芯片实验室的应用范围.

随着学科前沿的推进和学科领域发展的交叉,陈洪渊教授审时度势,以敏锐的眼光,抓住发展机遇,率先提出“生命分析化学”新理念,策划创新群体,创建了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国内这一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形成和发展,并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

上世纪60年代,我国的分析化学还主要是容量分析、电化学分析、光度分析(大多还只是比色分析)和小部分原子发射光谱分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发展历程上来说,分析化学由最初的元素、金属、矿物材料等的成分分析,走到了如今的生物活体的生物分子、单分子和单细胞的分析,其中还涉及很多实时、动态的活体细胞分析等等,可以说分析化学已经走到了生命分析的时代.毫不夸大地说,“现在的分析化学所研究的体系更复杂、更深奥了,其面临的挑战更巨大,也更难做了o比如,活体的生命分析化学要求时空分辨、动态变化及信号转导,而信号转导关联着生物分子一系列的相互作用与结构变化过程,生命分析化学的研究内容更多样、复杂.如:基因分析,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金属组学等等”陈教授说到.

如今,分析化学已经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地质普查、化学工业、能源、农业、环境保护、商品检验、法医刑侦鉴定等领域.这其中,陈洪渊教授的贡献绝不仅仅在于在分析化学技术领域的推进,更在于他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引领着我国分析化学走向了一个新的征程.

创新时代的引领者

化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一方面,它研究天然存在的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状态等一系列化学性质,并将它各自分离纯化使其为人类所用;另—方面,它要创造人类需要而自然界没有的新物质.从这个意义来说,它的基本任务有两大方面:一是反应、合成,即利用化学反应通过驾驭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性质,通过有机合成与无机合成,实现新物质的产生;二是对物质进行分离分析和识别表征,这不仅是对天然已经存在的物质世界进行认识,还要认识新创造的物质,为人类所用.

于是,为完成人类对化学世界的认识和利用,便在学科分工形成了无机、有机、物化、分析、高分子等理科型的分支学科,和工科型的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等学科分支的诞生,来实现物质的宏量生产.其间,对于整体化学科学领域而言,分析化学都是不可或缺的.到了二十一世纪,进入生命科学突显的年代,分析化学又衍生出生命分析化学这一分支,内容更加纷繁复杂了.

可见,分析化学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都是具有综合性的.作为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陈洪渊教授拥有“广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更有运筹帷幄的智谋”.而在分析化学领域的科研教学成果,让他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侨联科技进步奖1项,以及其它多项省部级奖励.先后主持并完成了40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0余篇,合编著译书8册,专利20余项,他个人也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国家“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还有,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石化集团的化学贡献奖和Nature集团的杰出导师终身成就奖,使其个人价值得到无限放大.

八十载春秋风华,六十年丹心铸剑.陈洪渊院士已经将全部的心血和灵魂默默倾注给了分析化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如今已经荣誉满身的他却淡泊名利心无旁骛,秉持着那颗拳拳赤子心,唱响了一首发挥余热、老有所为的桑榆赞歌!

归纳上文:本文是一篇关于我国著名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陈洪渊和风雨兼程和分析化学家相关我国著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厚德载物传承文明记中国著名书法家徐宏毅先生
题记华夏文明历史源远流长,其中,中国书法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纵观中国书法史,凡具开创性的艺术家,都会在既有知识和现状之中,致力于未知领域的探索,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总是处在一种新的体验.

袁隆平:半世纪的盛名和争议
50年前,袁隆平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长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揭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2016年9月21日,他出席在邵阳举办的关于这篇论文50周年座谈会上说“这是一篇救了我的论文 &rd.

英国和欧盟:分分合合半世纪,这次真的要离了
有人把英国“脱欧”比作英国与欧盟的“离婚”,这场“离婚诉讼”已持续一年多 2018 年11 月13 日,英国宣布与欧盟就&ldq.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