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目录>材料浏览

教学设计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和信息与其特征教学设计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主题:教学设计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5

信息与其特征教学设计,本文是教学设计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和信息及其特征和教学设计和研究相关开题报告范文.

教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教学设计杂志毕业设计说明书教学论文范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中图分类号院G642 文献标识码院A DOI院10.16871/j.cnki.kjwhb.2018.01.056

摘 要“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其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基本感知能力.

关键词信息特征教学设计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Design of "Information and ItsFeatures" // Wang Yiran

Abstract "Information and Its Features" is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first chapter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undation" publishedby Guangdong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The main teachingaim is to let students feel the colorful information, understand thebasic features of the information and train students the basicawareness of inform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features;teaching design

1 教学分析

1.1 教材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是本书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其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感知丰富多彩的信息,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激发学生对今后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本节从认识信息出发,进而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后面各个章节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获取、加工、表达、管理、评价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后续章节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信息”进行的拓展和加深.因此,“信息及其特征”也是高中信息技术的基础内容.

1.2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新生.这一阶段的学生个性鲜明,自主意识很强,同时逻辑思维趋于严密,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喜欢通过亲自体验来认识和理解事物.但是分析问题缺乏深度,作为信息时代原住民,虽然每天被海量的信息包围,但缺乏对“信息”这一词汇的理性思考,意识不到信息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高一学生面临高中新课程改革,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还不了解,思想意识都还停留在一般软件的应用上.

1.3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信息;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体验任务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总结归纳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信息是一种重要社会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强烈求知欲.

1.4 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认识信息;信息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认识信息;对实例的理解与提炼.

1.5 教学方法分析

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

2 教学过程设计

2.1 创设情境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来研究什么是信息以及信息的特征.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感觉剥夺游戏,选取一位志愿者请到讲台前,游戏规则是设置讲台为起点、后黑板为终点.首先让志愿者睁眼从教室的起点走到终点,再戴上眼罩蒙住眼睛,从终点走回起点.其他同学保持安静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蒙上眼睛还能走到终点吗?走的两段相同的路程,比较其过程,有什么不同?

请学生回答问题并采访游戏志愿者对比两次过程,谈感受.

学生:第一次走到时候很顺利,第二次没能准确地走回起点.而且第二次时志愿者非常谨慎,一点点地试探着挪步子前进.

学生:走第一次的时候很轻松,因为可以看到路,走第二次的时候小心翼翼地挪步子心理紧张有顾虑,蒙住眼睛,因此限制视觉;同学也不能出声给提示;还不能触碰桌椅来确定所处的位置,剥夺触觉.

教师:通过这个感觉剥夺游戏,我们发现信息获取途径的切断会产生各种不适应性,从而体会到信息于人类的重要性.只有我们通过五大感觉器官不断地从外界环境收集信息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是哪五大感官?

学生: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

以游戏导入,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感觉的剥夺,信息获取途径的切断,会产生各种不适应性,从而体会到信息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并借助此轻松活泼的实验,第一时间抓住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小组合作,体验“信息”

设计“感受身边的世界”这样一个活动.帮助学生消除信息的神秘感与距离感.全班共分为四个小组,各组组长来按照任务要求,如图1所示.组织做活动,将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讨论之后填写在信息分析表当中,如表1 所示.活动时间为五分钟,组内讨论完成后,教师按顺序请四个小组的代表按照信息分析表依次汇报展示.

教师:一组四组组长你们通过完成任务,得到了哪些内容?

学生:

(1)这个梨子,不大好吃.

(2)好,不吃这个大梨子.

(3)吃这个梨子,不大好.

(4)吃这个大梨子,好不?

(5)这个梨子不大,好吃!

(6)这个大梨子,好吃不?……

教师:一、四组拼出的这些句子分别侧重表达了什么意思?

学生:梨子大却不好吃;梨子不新鲜;询问能否吃梨……

学生:通过将给出的文字和符号排序,用逗号这个符号断句才形成了如此多种含义的句子.所以表现形式有文字还应该有符号.

通过两组的分析表发现问题,再给各组一分钟时间修改完善信息分析表.

教师:这张汇总表(如图2 所示)里什么是信息?内容是信息吗?文字、符号、声音是信息吗?

学生:文字、符号、声音是信息.

教师:文字是信息吗?我给这一组同学八个文字一个逗号,一组可以排列组合拼出多个不同含义的句子.信息到底是内容还是文字符号,我们一起来看看,按照最开始我给出的顺序(吃好不梨这,个大子),这里面文字、符号和一组、四组同学用到的是一样的.但这回我们能从中获取什么内容?不是很明白?我们只是单纯地看到了有文字、符号摆在这里,却不懂其中的意思.所以,文字、符号没有意义地摆在这里,你不能获取到内容,所以文字不是信息.

教师:声音是信息吗?如果我发出“全体起立”和“请坐”这两个指令的话,你们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为什么?

学生:声音不是信息,虽然都是发出声音,但是声音中包含且想要表达的内容是不同的.

教师:那么图片是信息吗?这两张图,你能分别从中获得什么信息?第一张图能看出是秋天,第二张是冬天.那么我们可以从第一张得出下雪了的信息吗?不能,因为第一张图没有表达这个内容,同样是图片,为什么表达的信息是不同?因为图片不是信息,图片只是表达信息的一种方式.

(教师演示课件)

此时教师需要指出信息和载体的关系:文字、符号、图片、声音等这些表现形式有一个专业名词进行描述就是载体.载体不是信息,借助载体表达的内容才是信息.展示汇总图可以看出,同一条信息可以通过多种载体表现,多种途径获得,会有选择性地被五大感觉器官接收.同一个载体也可以表现不同的信息.载体是多样的,接收方式也是多样的.展示四组信息分析表的汇总表,再次提问文字、图片是否是信息.文字、图片是载体,借助载体表达的内容才是信息.加深学生对易错点的认识.

根据前边的分组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信息的定义.

学生:一组和四组是通过重新排列文字、符号,表达出多个不同的含义句子.文字、符号是载体,表达的内容是信息;二组是通过声音、图片表达出有九张脸.声音、图片是载体.表达的内容是信息;三组是通过亲自闻、尝、看溶液本身获得信息.

教师:很好,所以信息是客观事物包含的含义和内容,它需要借助实际存在的载体才能够传播出来.我们是这样定义信息的:信息是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等内容.在计算机内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载体是以数据形式进行存储和处理的.

教师:我们身边的信息是如何被传播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下达“请坐”指令,我是信息的发出方,信息的载体是声音,请坐这个内容是信息,听到的人接收信息,所以你们是接收方,接收后的反应是坐下.这就是信息的传播过程,如图3 所示.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全班参与,培养协作意识.利用半成品表格作为输出支架,将表格内容分类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有序化从而有效、准确地认识信息.使学生对信息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活动展示过程中,针对学生填写的出错点层层追问,直到学生能够分辨信息和载体的区别,从而化解了教学难点.

2.3 自学特征,活动回顾

我们每天看到、听到很多的信息.信息总体来说,虽然是不一样的,但是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让学生自学教材第六页的内容,了解信息都有哪些基本特征.并将给出的习语和它对应的特征进行连线,如图4 所示.

信息的基本特征:[1]

(1)传递性:信息的传递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共享性:信息资源通过交流可以在不同个体或群体间共享.

(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各种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才能够表现出来,为人们接收,并按照某些需要进行处理和存储.信息如果经过人的分析和处理,往往会产生新的信息,使信息得到增值.

(4)价值相对性:信息资源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求.使用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接收信息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的能力.

(5)时效性:信息的效用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6)真伪性:人们接收到的信息,并非所有都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因此信息具有真伪性.

学生通过自学完成连线题,已基本掌握各个特征之间的区别.接着回顾活动任务,找出相应的信息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特征.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彼此交流想法,体现共享性;将独立零散的字符排列组合拼出不同含义的句子,体现信息的可处理性;在拼字成句中,同学拼出了“吃这个梨子,不大好”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不好意思吃,也可以是这个梨不新鲜,体现价值相对性;同样是八个字一个逗号,不同的人对信息的加工理解不同,导致结果就不同.所以同样的字符能出现这么多意思,也是体现价值相对性.

回顾活动、寻找特征环节,通过回顾上述已熟知的四个任务案例,对实例的理解与提炼,分析得出信息的基本特征,进而构建新的知识,突破了教学重点.鼓励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采用易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归纳总结.这样设计是为了帮助和引导学生,在讨论特征的过程中更全面地挖掘信息的内涵,根据信息的基本特征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这对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十分有益的.

2.4 实践应用

实践应用环节,通过让学生阅读2020 年北京新高考政策(如图5),使学生提前了解新高考政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或技能有自我评测和诊断的能力.

教师:通过这项改革政策,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并举例说明对应的基本特征?

学生:看到这个图之后,我们每个人将来的打算、想法是不同的.选择哪三个学科参加高考,把时间更多地投入到哪一个学科当中,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反应,体现价值相对性;

学生:选科高考政策对现在高二的学生没意义,却对我们来说有用,体现价值相对性;

学生:将大段文字提炼加工生成右侧这个图表,更加清晰直观地表达,体现可处理性;

学生:改革政策是考试院发布的,是真实可靠的消息,体现信息的真伪性.

学生:政策通过文字、符号、图片的形式传递给在座的我们,体现信息的共享性和载体依附性.

3 教学反思

不同于以往讲解采用以书本中经典案例作为引入的方式,我设计的这节课是通过学生以身边的实例“感觉剥夺”实验引入,让学生直观感受信息的重要性.并且,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领取任务单.通过完成任务学习知识,活动任务采用学生身边的例子,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为学生展示了魅力无穷的信息世界.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我采用层层追问和举例的方式,一一攻破学生的疑惑.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体现了课改精神,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让学生从活动任务中感悟到信息技术课并不是单纯的计算机操作课,而是提升信息素养的课程.最后,作为新高考改革的第一批学生,应更多地了解三年后的新高考政策.所以设计了综合分析题,作为检测反馈的同时让学生提前接触新高考方向.

参考文献

[1]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2]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9(3).

[3] 李永红.漫谈信息技术课堂的游戏化教学策略[J].科教导刊,2009(32).

编辑李前锋

上文汇总,这是关于对写作信息及其特征和教学设计和研究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教学设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北师大版中段数学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一、小学中段数学课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定位(一)整合要突出数学的思维特点整合必须与中段数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去选择、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不能把.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a 2018 06 030摘要“专业课程设计”作为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及计算机科学……专业高年级本科.

课程标准透视下的教学设计优化
堵文龙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根本依据,对于教师备课而言,依托课程标准优选教学课题,整合教材内容,创新问题设计,开展主题教学,构筑开放课堂应该是值得精细思考的问题 一、内容整合—&.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