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材料浏览

散文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与从《项脊轩志》看归有光抒情散文至情论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主题:散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30

从《项脊轩志》看归有光抒情散文至情论,本文是关于散文论文范文资料和归有光和《项脊轩志》和抒情散文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散文论文参考文献:

散文论文参考文献 贵州省情论文范文高项论文

“明代古文家归有光是一个既有卓绝的创作成就,又能转移一代文学风气的人物.”[1]1归有光提出的“匹夫匹妇以为当然,是天下之至情”的“至情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创精神.诸多“至情”的抒情散文之中,尤以家庭亲情散文最具特色,而《项脊轩志》是家庭亲情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1 归有光和《项脊轩志》

归有光(1507-1571 年),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人,时称震川先生.他的仕途充满坎坷,特别是科举考试,他一连八次都榜上无名,直至嘉靖四十四年,他才中了个三甲进士,方时年已六十.他的人生更加崎岖不平,43 岁时,长子过世,时隔一年,心爱妻子王氏也与之诀别.文学方面,他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反对“琢句为工”.[2]77其散文善于即事抒情和捕捉日常生活细节,文笔平淡自然,感情真挚热烈,语气和缓亲切.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通过记叙他青年时代的书斋———项脊轩,借“百年老屋”的兴衰历史,真情抒发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特别是在文章中,他借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感情,体现出了归有光对家庭亲情的珍视.

2《项脊轩志》中的“至情”

纵观归有光抒情散文,其一生中母亲、妻子、儿女是他的至爱;夫妻、父子、母子之情在其眼中是最真挚的“至情”.从《项脊轩志》一文内容可窥其一斑.

其一,母子之情.归有光八岁时就失去了母亲,他对自己母亲的记忆较少.因而他文章中对母亲的慈爱的描写,多出自家中老妪的回忆和幼儿时对母亲的不清晰的过往记忆,这对他来说是一种遗憾,也导致其对母爱的渴望与独特感受更加真切,更加珍视母子之情.《项脊轩志》中用对话的方式,如“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把一位母亲对子女的爱描写得淋漓尽致.

其二,夫妻之情.对于妻子,归有光的情感更加温馨实在,他由衷地以妻儿为自豪,把他们看成人生的支柱和幸福之源,然其妻儿都未能与他相守终身,在其生命中打下伤痛的烙印.“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看似平淡的几句话,却写出了亡妻手植之树都已郁郁葱葱,植树之人却已远去多年,人去树在,孤苦凄凉之情溢于言表,对妻子的怀念跃然纸上.

其三,家族亲情.大家族的生活对于归有光而言记忆犹新,叔侄之情、兄弟之谊,和谐温馨的大家族氛围让人羡慕,令其留恋,然家族的变迁,又让他怅然若失.《项脊轩志》中“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族院落的变化让其喜的同时,更有悲凄的味道.

对《项脊轩志》,林纾在《苍霞精舍后轩记》这样评价:“全文以平淡自然的笔调记述一些普通的生活琐事,采用触景生情、追述回忆的方式,造成亲切、深沉的抒情氛围.”[3]209王锡爵在《明太仆寺寺丞归公墓志铭》中说归有光“先生于书无所不通,然其大指,必取衷于《六经》,而好《太史公书》.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外嗟叹之,淫佚之,自不能已已”.[1]382可见,归有光的家庭生活类抒情散文价值之高,与“正统”散文相比别具一格,奠定了其文学史上的地位.

3“至情论”成因

归有光散文“至情论”的形成,既根源于其不同于常人的个人遭遇,也因为他对儒学精神的接受,更与其超然自适的道家情怀和慈悲为怀佛家思想密不可分.

3.1 接纳儒学,归于正统

归有光在《碧岩戴翁六十寿序》中写道:“余少时有志于古豪杰之士,常欲黾勉立一世之功;既老不遇时,始益悟人时倏忽.”[4]343,可见,对儒学的接纳可以说得其“仁”的精髓.

而在家庭*,孝道的恪守,正义的伸张上他更加偏重于董仲舒的儒家思想,《项脊轩志》中,“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可以说是其对天人感应观念认同的表现,看似零散,实则系统地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文章分别以一喜一悲表达出其家庭*,孝道恪守.喜在文章第一段所写南阁子中的景物和昔日家庭的繁华,“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妻子举案齐眉的欢乐,“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悲在老屋内的世事变迁,对家庭教育和孝道的恪守,“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通过该文中零散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归有光所受儒家传统教育对其思想的影响.

《项脊轩志》中自幼束发在轩中读书,祖母的殷切期望,以未建功立业时的诸葛亮自况个人境遇,“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这里直接地表达了作者想要建功立业的入世之心.《明归震川先生有光年谱》中录有:“尝谓县官为天下牧民,宜求所疾痛苦,不当过自严重,令闾不自通,每听讼民作吴语,务得其情.”[5]924这是他做官时的行为处事态度,可以说是深入人心、感人至深的为官之法.

3.2 怀仁济世,积极入世

归有光思想不乏道家的成分.由于现实生活的打击,五上南京而不第,“八上公车而不遇”,这些都打击着他积极入世的信念.道家思想无疑成为心灵的慰藉.归有光曾说:“文字又不是无本源,胸中尽有,不待安排,只是放肆不打点”[4]865.他认为文章乃是心中真情实感的流露,正是这种自然无雕饰的文风,恰恰契合了道家“返璞归真”的思想.这种返璞归真的追求和陶渊明“复得返自然”[6]79 的追求是内在相通的,都是对道家思想的体悟和追求.在其作品《碧岩戴翁七十寿序》也有印证,文中归有光说:“古有庄周之徒.常思自放于天壤之间以为达.彼诚有见,谓当世之事,一切皆中吾之心,吾以有为应之,虽百年之内,足以有所成,则吾亦可以少自苦,而庶几所至有涯而不辞也.”[4]341由此可见,他对道家超脱自然思想的推崇,而这种返璞归真也正是促使他自然淳朴、感情充沛的文风形成的思想根源.

3.3 慈悲为怀,真情流露

佛家以慈悲为怀,扫地恐伤蝼蚁命,怜惜飞蛾纱罩灯,认为一花一木皆有生命.这种慈悲也体现在对各种生命形式的热爱,这也是其文章流露着丰富情感的原因.“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在归有光的世界里,兰桂竹木小鸟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体,它们的欢乐是能够和自己相沟通的.

另据载,他曾经和不少僧侣往来,尤其是在安亭的时候,如此一来自然而然会受到佛家思想的影响.比如他的诗中也体现出了其佛家思想,《甫里天随寺》中:“斜日半庭雨,清风数卷诗.空门往遗像,千载尔为思.”[4]939从中间接反映出其佛家思想.他还有一些研究佛学的著作,诸如《跋佛顶尊陀罗尼经幢》《跋大佛顶随永尊胜陀罗尼经幢》《赠大慈仁寺左方丈住持宇上人序》《僧扶宗传》等文章,这些大都是为关于佛家思想及学说而作.正是佛家思想的熏陶,才使得归有光的文笔中时时流露出对生命个体诸如亲人、婢女乃至花鸟内在的关怀,而这种关怀源于心中的慈悲.

4 结论

在理学成为主流,文以载道之文盛行的明代,归有光以独有的风格将“情感”这个人类永恒的话题注入其文章,在载道之文中传情,这无疑给明代乃至中国古代文学注入了一泓清泉.而归有光之所以写出如《项脊轩志》这类文章,笔者认为这源于他个人的儒学精神、道家思想、佛学造诣以及不平凡的人生际遇.

归纳上文,该文是关于对写作归有光和《项脊轩志》和抒情散文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散文本科毕业论文散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项脊轩里的情和志
摘要众人解读项脊轩志,多抓情,淡化志 文中情志相依相生,情是表象,志为主脉 情因志而生,志因情而显 只谈情,而忽视志,则是只见皮肉,不见筋骨,情志要合一 关键词项脊轩志;情志;课堂教学陈伯海在中国史学.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掌握文中“归、置”……实词及“以、然、于、而、之”……虚词的用法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

《李堂村志》
翟幸福传统饮食文化中,人生离不开茶饮烟酒,但对李堂人来说,在旧时只是见过和听说的奢侈品,近代以来才有接触、使用 “密县人好大胆,凉水能喝三大碗” 旧时,粗茶淡饭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