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材料浏览

清新脱俗的玉带銙方面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与清新脱俗的玉带銙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清新脱俗的玉带銙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9

清新脱俗的玉带銙,本文是关于清新脱俗的玉带銙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和清新脱俗和玉带銙和玉带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清新脱俗的玉带銙论文参考文献:

清新脱俗的玉带銙论文参考文献

玉带銙又称“玉带板”,是封建社会后期官场上为了体现地位尊卑而产生的玉带上的饰物.玉带是由鞓(皮革带)、带扣、銙(带上镶嵌之物)、铊尾四部分组成系腰之物,平时我们所说的玉带、金带、银带、铜带等名称,其实这些名称并非是带子的不同,而主要是指带上所嵌的饰物不同.缀金銙者,称金带,缀玉銙者,称玉带.另外还有银带、铜带、铁带等名称,均因带銙的质料而得名.

宋欧阳修《归田录》“太宗尝曰:玉不离石,犀不离角,可贵者为金也,乃创为金銙之制,以赐群臣.”这里所说的金銙,指的就是这种带饰.玉带銙的造型,基本为扁平片状体,但由于时代、区域、民族及使用方法的不同,所以形式也略有差异,一般有:方形銙、拱形銙、附环銙、带古眼銙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玉带銙的造型及图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玉带銙的演变和发展,也反映和体现出了中国玉器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考古资料,我国发现最早的一条玉带,出土于陕西咸阳北周若干云墓中,这条附环玉带,亦称蹀躞带.源于北方少数民族之服饰,或曰胡服,魏晋南北朝时传入中原.据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国衣冠,自北齐……有蹀躞带,皆胡服也.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佩带弓剑、帉帨 、算囊、刀砺之类.”蹀躞玉带是封建社会后期,礼仪性官服必佩玉带的前奏.可以说,北周的玉带制度,开唐宋元明玉带礼制之先河.

唐代,带銙配置日趋制度化,同时玉带銙也大量出现.“欲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玉带已成为官级尊卑的象征物,革带上的玉銙配置日益趋于制度化,王臣贵族们以玉銙的多少及材质的优劣来区别他们之间地位的尊卑,品级的高低.宋朝时期,虽然崇尚金带,但玉带依然流行,同样也是佩戴者身份地位的标志.特别是随着写实图案的增多,吉祥纹饰的大量使用,玉銙的画面也日渐丰富.辽金元时期位于我国北方的民族也十分重视玉带.明代重视古制,相应的也比较重视玉带,此时革带的一周均镶有玉銙,是使用玉銙数量最多的时代.明朝灭亡之后,清朝统治者由于沿用了自己本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服饰,所以玉带便不再使用.这样具有礼仪性质的玉带銙,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作为历史文物被保存了下来.

本文就河北博物院藏的部分玉带銙,略作介绍,以飨读者.

唐人物纹玉带銙(图1),长4.1、宽4、厚1.2厘米.玉色白,微泛青,玉质莹润.通体呈正方形,四边略呈斜坡状,器表用阴刻线刻划一胡人盘腿端坐于地毯上,一手扶膝,一手执碗,头部用短小的阴刻线刻划出五官,肩披飘带,四周轮廓边缘去地斜挖,只留下斜挖后的一条窄边,以突出人物形象的立体感.背面光素,四角均有对穿孔.

此件带銙上的图案表现了当时大唐帝国与异域文化的交融.在唐代玉器中,除了传统的装饰图案外,我们还经常见到一些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纹饰,多发现于玉带板上.他们披着卷曲的头发,深目高鼻,身着窄袖紧身衣,肩披飘带,足穿长筒靴,或坐、或立.有的手捧圆盒、宝物作敬献状,有的手执装满美酒的凤首壶,还有的是千姿百态的乐舞形象,吹拉弹唱,神采飞扬,热闹非凡.这些外来的图纹,被雕琢在代表官职级别的玉带板上,足以说明唐人那种宽大的胸怀和博采众长的气概.

唐狮纹白玉带銙(图2),长3.2、宽2.3、厚0.9厘米.玉色白中偏黄,温润细腻.此器采用浅浮雕工艺,狮子呈静卧状,五官用阴刻线刻画,头部用排列整齐而又比较稠密的纤细短阴线表现毛发,四肢浑圆粗短,体态丰满圆润.整个带銙的地子部分完全磨去,边沿无装饰,使狮子图案明显突出.背部四对对穿孔,并刻有数字“七”“九”.

唐代玉器特别注重制作工艺的表现.尤其是动物圆雕玉器,既大刀阔斧又精雕细刻.大中显精神,细中见灵气.最迷人处应是动物的头、尾及健壮的骨骼.它们一般都琢成静卧状.神态安祥,五官刻划细致,体态丰满圆润,肌肉发达.尾部与身上的皮毛,皆用条条细密短阴线进行排列,纹丝不乱,质感极强,恰似大自然中的原生动物一样,形神毕肖.反映了唐代玉器碾琢技术的卓越成就.

唐人物纹玉带銙(图3),长4.5、宽4.1、厚0.7厘米.玉色青白,细润.造型为近正方形,正面饰一老者盘坐于蒲团上,侧头闭目,身披宽大衣袍,袒胸,两手放于腹部.人物头部用阴刻线刻划出五官,头发和胡须用排列整齐又比较稠密的细短阴线表现,工艺技法采用唐代较为流行的,近似浅浮雕的石刻艺术的表现形式,主题纹饰轮廓以外,即地子部分,则完全磨去.带銙的边缘无装饰,使图案中的纹饰明显突出.背面光素,四角均有对穿孔.

辽形玉带銙(图4),长3.6、宽2.5、厚0.7厘米.玉色灰白,内有绺斑.造型为一盛开的花朵,花瓣圆润写实,具有一种饱满粗放的风格.琢磨细腻,抛光极佳.器物背面光素平整,有三组对穿孔供缀系.

明透雕寿字玉带銙(图5),长9.4、宽6.5、厚1厘米.玉色青白,带斑.此带銙采用双层镂雕的技法,上层图案为寿字、石榴、万字,寓意多子多福、万寿无疆.地纹则为明代常见的花卉.

双层透雕是明代镂空技法的一大特点.这种工艺是先用减地法留出上层图案,在留存的地子上再镂雕底层图案.风格与同期的雕漆特点相一致,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明透雕龙纹桃形玉带銙(图6),长4.7、宽4.5、厚0.8厘米.玉色青白.此器双层透雕而成,神龙腾跃于花卉丛中,龙首较大,用阴刻线表示的眼睛呆滞而无生气,龙身较粗,用细阴刻线斜方格纹代表龙鳞,龙爪为风车状,龙尾上扬,虽尽力扭动,但依然神韵不足,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政治和国力逐渐衰落的迹象.

明代玉带一般由20块组成.玉带銙多作方、圆、长方、长条及桃形等.用料较薄,边框较窄.除光素者外,銙面多采用浮雕或双面透雕技法,装饰有纤细繁密而富于变化的云龙、麒麟、飞禽、走兽、花草人物及当时盛行的吉祥图案等.另外,在主题纹饰的边角处,还喜欢采用一些双角、古钱、珊瑚枝等杂宝纹来点缀画面.背面或平整光素,或镂空成万字、窗棂或花枝形地纹.

明龙纹桃形玉带銙(图7),长5.5、宽5.2、厚1厘米.玉色青白,有绺纹.器呈桃形,采用减地深挖工艺以突出龙的造型,龙身细长,体盘旋呈“S”形,双目作圆圈垂直状,鼻头卷曲,龙须下垂,足爪以钻孔区分,龙身用细密的斜阴刻线代表龙鳞,龙尾为如意形.背部光素,有三组对穿孔.

明云龙纹玉带銙(图8),长8、宽4.4、厚0.7厘米.玉色青白,局部有绺斑.器呈扁平长方形,正面以减地深挖工艺突出了龙的造型,龙的两只眼睛用双圈表示,呆滞而无生气.毛发向后飘拂,身体扭动弯曲,似腾跃于海浪天空之中.下饰水波纹,侧有云朵纹.背部光素,四角有四组对穿孔.

明云龙纹玉带銙(图9),长5.9、宽5.9、厚0.8厘米.玉色青白润泽,局部有绺、沁.器呈方形,銙面采用减地深挖技法以突出龙的造型,龙的头部线条较粗,双角向后,双目呈斜向圆圈眼,鼻子上翘,龙须上卷,龙爪以钻孔区分,身体瘦长,龙身以等距阴刻线代表龙鳞.上部饰云纹,下部饰海水江崖纹,飞跃于海水云纹之间.器中部一钻孔,似为好事者所为.背部光素,四角四组对穿孔.

明透雕龙纹玉带銙(图10),长6.8、宽5、厚0.8厘米.玉色青白,带绺纹.此器采用双层透雕技法,琢一侧面龙,其双角向后,毛发前冲,如意云纹的大鼻向上翻卷,两旁上冲两缕龙须,张嘴露齿.关节后面有一撮腿毛,龙爪为风车状.龙鳞用细阴刻线斜方格纹代表,尾端分叉状如卷云.龙体下方饰海水江崖纹.底为镂空窗棂式锦地纹. 

明透雕龙纹玉带銙(图11),长7.1、宽4、厚0.6厘米.玉色青白,有少许黄斑.此器采用双层透雕技法,琢一侧面龙纹,龙头雕刻较为简单,毛发后扬,龙身用细阴刻线斜方格纹代表龙鳞,龙爪为风车状.左右上角各有一花朵,并与龙体相互缠绕.这种身处花卉丛中的龙称为“穿花龙”,是宋元以来常见的装饰题材.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玉器中的龙,最早出土于距今约五千年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唐宋以后,玉龙姿态更加优美,富于变化,并开始注重使用花卉、云朵等辅助纹样来装饰玉龙造型,使玉龙或腾越于祥云之中,或穿梭于花丛之间.这些构思反映了当时人们赋予龙纹的一种现实主义的新的审美意识,变凶猛威武的神龙为出神入化的祥瑞之兽,使人们对龙的欣赏喜爱多于恐惧、敬畏.

明玉带銙(图12),长8.6、宽6.3、厚1厘米.玉色青白润泽,玉质精良.器面采用减地深挖工艺共饰五只形态各异的山羊,或回头张望,或低头吃草,或游玩漫步、或口吐祥云、或口衔灵芝,极富吉祥寓意.背部光素,四角有四组对穿孔.

此文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清新脱俗和玉带銙和玉带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清新脱俗的玉带銙本科毕业论文清新脱俗的玉带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清新雄健豪迈奔放苏轼《新岁展庆帖》欣赏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嘉祜进士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并列“唐宋八大家”之中,在文学上成.

清新一枝香悠远访画家李晓娜
李晓娜,是个纯净美丽的女画家 她性格安静,犹如从画中走出的仕女,优雅娴静 她的画恰如其人,给人凡尘落尽的清凉感觉 她对绘画的兴趣源于对父亲的崇敬 少年时有两个画面给她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是父亲深夜伏案画连.

大清小清新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众多,有的具魏晋风骨,有的有唐宋气象 到了清朝,西学尚未东渐之时,中国本土却出了位小资小清新,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在一众光脑门长辫子的乡野村夫里,像个手持汤匙端坐高脚凳的美男子 这位大.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