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mpa论文>材料浏览

人力资源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跟案例教学之困基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人力资源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5

案例教学之困基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该文是人力资源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跟案例教学和人力资源和公共部门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j.cnki.kjwhb.2018.02.034

摘 要网络化时代如何有效进行案例教学已成为新的时代命题,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为例,指出案例教学在整合课程资源、安排课程体系、组织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困惑、困境”.其中,课程资源整合之困包括案例资源整合、多维资源整合等方面;课程体系安排之困包括学时分配的“有限性”与质量提升的“持续性”的错位、人才培养“实况”与市场需求“预期”的错位、“碎片化”教学与“整体性”思维的错位、“多维立体化”的环境需求与“平板化”的现实环境的错位”、“宅在家”的惯性与“走出去”的需求的错位等方面;教学过程组织之困包括微观时序组织、宏观时序组织、时空整合等方面;教学方法突破之困包括案例教学与认知实践、模拟实践、应用实践、创新实践的融合等方面.

关键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案例教学教学困境

The "Predicament" of Case Teaching: Based on theCours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Public Sec原tor”// Liang Ying

Abstract How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case teaching is a newproposition in the network era. Taking the course of "Human ResourceManagement of Public Sector" as an example, in this paperit is pointed out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confusions anddilemmas exited in the integration of course resources, the arrangementof curriculum system, the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process, and the breakthrough of teaching methods. Among them,the difficulties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resources includes: case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multidimensional resource integration,etc.; the dilemmas of curriculum system includes: the dislocationbetween the limitation of class hour´s allocation and the persistenceof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the dislocation between the realityof talent training and the expectation of market demand, themal-position between the fragmentation of education and theholistic thinking, the misplacement between the demand of multidimensionalenvironment and the one-dimensional actual environment,the dislocation between the habit in school and theneeds out of school. The confusions of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process includes: arranging micro-temporal and macro-temporalorder, integrating time and space. The difficulties of teachingmethod´s breakthrough includes: how to amalgamate case teachingwith cognitive practice, simulation practice, applied practice,and innovative practice.

Key words public sector;human resource;case teaching;teachingpredicament

案例教学法自20 世纪80 年代引入我国至今已有30多年,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局限于课堂这一唯一空间,囿于课前阅读、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课堂分享和案例报告的固有“套路”,显然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越来越失去魅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会降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网络化时代如何有效进行案例教学已成为新的时代命题,本文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为例,提出案例教学在整合课程资源、安排课程体系、组织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困惑、困境”,权作引玉之砖,以期与同行共同交流与探讨,寻求解决之策.

1 课程资源整合之困

案例教学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指案例的来源、支撑材料、以及保证案例教学实施的相关教学场所、教学辅具、教学设备等方面.笔者在承担“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过程中,发现适合案例教学的课程资源较难获取,各类资源之间的整合也较困难.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1 案例资源整合之难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首要和最重要的资源,合适的案例是案例教学得以顺利开展实施的先决条件,然而合适的案例却并不容易获取.人力资源管理是从西方引进的,在高校作为一门课程开设起步也较晚,至今也不过二十多年,因此这门课程的案例在起初也主要来源于西方,尤其是发源地哈佛大学.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状况、政治体制、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这些“外来案例”来到中国却“水土不服”,致使案例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更何况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晚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开展,西方社会公共部门在内涵、职能、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与我国差别很大,运用西方的案例来讲解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更是难以“兼容”.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优秀人才是地方高校的首要目标任务,而在培养公共部门管理人才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本土化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少之又少,有的案例摘自网络新闻、政府简报、或媒体的相关零星报道,既缺乏清晰的案例背景说明,案例发生的过程和内容阐述也不尽翔实,缺乏典型性和针对性,最大的“硬伤”是案例与理论契合度不高,有些案例对理论的支撑“乏力”,显得比较牵强,因而难以达到以案例教学解释理论,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1.2 多维资源整合之难

如今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手段的渠道日益多元化,为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平面式教学设计,将纸质文献与网络文献、现实教学平台与虚拟教学平台整合起来,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漫等资源的融合,为学生提供开放式多维化的教育空间,特别是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而言,面对不同的管理环节和内容需要不同课程资源的优化组合.比如:组织人力资源规划环节,需要学生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公共部门加以思考,仅仅限于“纸上谈兵”,效果必然受限,如果能提供相应的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完成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无疑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招聘面试环节,这是一个侧重实践教学的环节,不能仅满足于为学生提供一个纸媒化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探讨分析.如果我们能够设计一个现实或电脑模拟的场景,通过组织管理者、面试考官、或应聘者的“角色”扮演,更能让学生置身情景之中,深切体会人力资源招聘流程,了解人员招聘的技术性与复杂性,深刻领会其意义与价值.

将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网上资源与网下资源、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校内资源与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非易事,除教师教学水平和技术手段的限制外,与学校能否提供完备的教学设备设施紧密相关,如:足够数量的电脑、上网条件、教学软件、教学实验室、教学场所等,而这些条件的具备需要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否则案例教学的实施必将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2 课程体系安排之困

课程体系从宏观角度来说,是指围绕某个专业所进行的各种课程建构,从微观角度而言,则是指对某门课程教学所进行的具体设置与安排.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来看,课程体系安排之困既表现在内容的安排上也表现于学时的分配上.目前,虽然高校都强调“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通专结合、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但课程体系安排不尽科学合理则成为通向目标路上的一大“掣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与技能、综合知识与技能、创新知识与技能三大板块,笔者发现,教师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上往往陷入“厚此薄彼”甚至“顾此失彼”的窘境.

2.1 学时分配的“有限性”与质量提升的“持续性”的错位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共管理专业大类的专业基础课程,该门课程的内容体系十分丰富,涉及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工作分析与职位分类管理、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选拔、员工培训与职业发展、员工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十余章内容,一般每章的课时至少需要达到4-6 个学时,而该课程的学时安排一般为48 学时,可见课时相当紧张.由于理论教学内容较多,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致使案例教学时间被严重挤占,很多时候案例分析与讨论环节不得不舍弃,结果案例教学就变成了示例教学.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陈述和分析案例,显然不利于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必然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根据课程重点、难点合理分配教学学时,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学时安排如何平衡等问题成为提升教学质量难以逾越的一大瓶颈,造成学时分配的有限性与教学质量提升要求的持续性之间的错位现象,采取何种手段措施使之“复位”是摆在教学承担者面前的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2.2 人才培养“实况”与市场需求“预期”的错位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常常随着组织战略定位的调整、公共部门的职能转变、机构的改革等而调整变化,知识与技能更新较快,而高校的课程内容设置通常滞后于这种变化,没有及时将专业领域出现的新知识新技能及时纳入教学大纲,课堂教学讲授传统知识所占比重过大,而新知识新技能的传授几近忽略,也未能将新知识新技能作为案例导入教学过程中,致使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的“适配性”很低.

2.3“碎片化”教学与“整体性”思维的错位

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人员招聘与选拔、绩效考核等内容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章节进行讲授的,即使每个章节都配置案例教学,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仍然存在“碎片化”现象.实际上,人力资源管理的各方面内容是环环相扣的,一个具体的案例虽然各有侧重,但案例涉及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是宏观的、复杂的,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它环节也是紧密相关的,如果案例教学仅围绕教学内容的某一方面来展开,表面上看比较具体和有针对性,但因为脱离了一个组织的大环境,没有全面了解问题产生的前因后果,而单纯地就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很难让学生形成“整体性”思维,因而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间相互关系的完整认识.

2.4“多维立体化”的环境需求与“平板化”的现实环境的错位

目前,案例教学大多仍停留于课堂分析与讨论,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大数据时代,移动终端掌握在学生人手一部的手机上,打开手机,各种信息蜂拥而至,学生利用手机可以进行知识学习、网络游戏、人际交往等,学生接收知识的渠道更多元,学习知识的空间在拓展和延伸,面对这样的挑战,如果案例教学环境仍然停留于“平板化”的状态,学生显然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师面对的将是“低头族”的尴尬教学局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学习的动力系统,知识系统和能力系统也无法运转起来,换句话说,没有“我要学”的愿望和动力,就谈不上知识的汲取和技能的锻练.

2.5“宅在家”的惯性与“走出去”的需求的错位

案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充当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作用,通过案例教学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今后踏上工作岗位打下职业技能基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的案例教学需要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员工绩效考核、员工招聘等方面的内容十分具体而繁杂,课堂上的介绍难以详尽也不够直观,只有学生深入到一个现实的组织中实战演练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就目前的案例教学来看,课程体系中均未作相应的安排,必然使学生失去职业技能锻练的好机会.

3 教学过程组织之困

从一般意义来理解的教学过程,主要是指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它强调的是根据培养目标、教学任务和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借助相应的教学条件,由教师所组织的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活动过程.现如今,教学过程的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也在不断拓展,教学过程被赋予新的时空寓意,换言之,教学过程不仅包括时间上的延展,还应包括空间的拓展以及时间与空间的有序整合,这必然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过程组织面临新的挑战.

3.1 微观时序组织之困

所谓微观时序,是指一次案例教学的过程,即课前、前中、课后的组织过程.实施案例教学在课前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从案例的优选到问题的设计,从理论知识的储备到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从课程的启头到整个过程的把控,都需要任课教师精心的预设与安排.然而,因循传统的惯性思维,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对此思之甚少,而学生也惯常于被动式听课,养成一种“偷懒”心理,对于教师课前布置的阅读材料没有认真去阅读,指望教师在课堂上公布参,自己抄抄笔记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这种教学思维定势仍旧拘泥于从‘概念到概念’‘理论到理论’及‘文献到文献’的墨守成规的预先设定,严重地窒息甚至堙没了案例教学的生命力.”[1]22

案例教学课堂实施过程中,通常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既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又要注意发挥教师作为“指导者”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发现发言总是集中在几位同学中,其他同学要么偶而补充一两句要么一直沉默着,当成绩评定是以小组为单位时,不可避免出现“搭便车”现象,导致产生“短板效应”,最终影响的是小组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

案例讨论结束也标志着一个案例课程即将告一段落,此时需要教师进行总结评析,这一阶段既需要教师肯定各个小组的独到见解,也需要明确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更重要的是还应引发学生进一步的回味和反思,为的是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效果,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持续效应,使学生在思维、态度、行为方面获得全面改变和提高.但通常的情况却是,教师对案例的总结评析不够重视,往往在课程结束前5 分钟进行简短的述评或者直接公布所谓的“参”,一个案例的教学环节就此匆匆收场,结果导致学生不仅收获不大,学习的热情也渐衰退,自然案例教学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2 宏观时序组织之困

如果说“课前———课中———课后”属微观时序的话,那么“过去———现在———未来”则属于宏观时序.“时间维度贯穿于案例教学活动的始终.在案例教学中加强时间管理,恰当有效地把握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三个时间向度,对于提升案例教学效果大有裨益.”[1]20

从宏观时序上把握案例教学就应把其看作是“过去———现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应树立更宏观的跨学期时序观念.比如:对一个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长期追踪,长达5 年、10 年甚至20 年,从时代的变迁、组织战略调整来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寻找新的解决之策.立足于现在,对过去的案例教学中分析不到位或预测不准确的地方进行回顾与反思,同时对未来人力资源发展前景与趋势作出预测与推断,留待将来检验,遵循“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过程,才能保证案例教学获得长足发展.然而,就目前而言,很多高校的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并没能实现这一突破,仍然仅视一个学期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甚至仅以一次案例教学课的前、中、后作为教学过程,这种“片段式”的教学过程组织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一种短视行为,缺乏长远眼光和宏观规划,因而也难以使案例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3 时空整合之困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延伸性或扩展性.人是空间的存在.作为人与人之间交互活动的案例教学蕴涵着丰富的空间思想.”[1]20特别是在当今网络时代,人类的生存空间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交友、消费、休闲娱乐等方式都掀开了新的篇章,微博、、微信等成为人们学习知识、传递信息、人际交往的新载体,由此可见,“空间并非静止的、一维的、封闭的客观形式,而是一个动态的、多维的、开放的物质存在.空间的此种属性折射到案例教学中,需要我们创建一个动态升迁的、开放式的课堂生活.”[1]22对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而言,固守传统的教室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其教学空间也应顺应时代潮流而寻求拓展,构建学校、网络、社会三维教学空间.

“如何安排案例教学的微观时序与宏观时序?”“如何利用学校、网络、社会的三维空间开展案例教学?”“微观时序、宏观时序与三维空间有着怎样的相互关联性,以及如何利用这种关联性组织案例教学”等等问题都是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师及教学团队所面临的难题.

4 教学方法创新之困

从某种层面来说,案例教学是维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纽带,一方面,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的认知与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供指导和打下基础.而将“认知实践、模拟实践、应用实践、创新实践融进案例教学”[2]90不失为一个上策,究竟何以可能确是一大难题.

4.1 案例教学与认知实践融合之难

认知实践是普通高校各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三学期制的高校通常将认知实践纳入第三学期课程.认知实践就其实质而言,仍就属于一种认知范式,是一种最“接地气”的实践性的认知方式,其实践性与案例教学重实践应用的特性如出一辙,这也就决定了案例教学与认知实践相融合的可行性,不仅如此,它也是实现“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互跨越的坚实“跳板”,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网络时代,各种移动设备不仅具有工具性意义,它还带来人的思维及认识方式的新变革,怎样寻求案例教学与认知实践融合路径的新突破?案例教学和认知实践融合的路径有哪些?一个具体的案例如何与认知实践相契合?如何突破案例教学与认知实践在教学环节安排上的困境?这些都是亟待攻关的难题.

4.2 案例教学与模拟实践融合之难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案例教学内容需要与“实操”过程紧密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对于公共部门人员招聘与选拔这一章,仅选取一个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的话,学生只是从纸质文献中了解一些招聘的知识,即便通过课堂讨论和教师的讲解,学生仍然缺少一种切身体会,因而感觉所学的知识比较抽象甚至有点空泛.要使学生获得“真切”的知识,需要我们创设一种模拟招聘情景或在网上创设类似的虚拟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参与其中,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期待,感知不同角色的情绪情感,在不同角色间的互动交流中,学生不仅能“立体式”获得关于招聘的知识,而且还锻炼了组织策划、语言表达、人际沟通、抗压应变能力,极大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兴趣和自信心.但是其间也有诸多困难需要克服,如:教师如何成功组织策划这是首当其冲的一大难题,怎样安排合理的学时数使之不挤占其他教学内容的学时安排?相关教学条件和设备是否具备?网络虚拟游戏软件的设计是全部外包还是教师参与设计,其中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等等,都是教学工作者不得不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难题.

4.3 案例教学与应用实践融合之难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某些内容,如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薪酬管理重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案例教学更需要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从心理学意义来说,能力是与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应具备的心理要素,可见能力是通过活动而体现出来的.通过案例教学只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关于技能的“观念蓝图”,要将这种“观念蓝图”转换成实务操作能力离不开应用实践的开展,只有通过实战式的演练才能使学生具备真实的专业实务能力.而对于“怎样提高案例选取与应用实践内容的吻合度?在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怎么达成教学目标?从‘观念蓝图’向实务能力转换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障碍?如何克服?”等等,也是教学工作者必须迎接的挑战.

4.4 案例教学与创新实践融合之难

大数据时代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都造成巨大冲击,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面临全面升级转型.如:人力资源决策从过去“经验+ 感觉”模式转为“事实+ 数据”模式,人力测评由过去依赖专家的主观性测评转向依靠大数据处理技术的人工智能测评,人才招聘与选拔也不再局限于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而是可以利用大数据人才库和社交网络的海量信息资源通过高效的数据处理来精准定位,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也可以依靠商业智能工具提高效率与增进效益……基于此,高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创新实践的开展也势在必行.

一般来说,一个案例的形成和选取是从人力资源管理过去的事件、经验中提取的,是对过往的一种陈述和总结,这就决定了案例不会是最新的、最前沿的东西,而创新实践则正好相反,它强调的是对当今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最前沿的理念、最新的动态的把握和体验的过程,这里就凸显出一个矛盾,即案例之“旧”与创新之“新”的矛盾,这种“新与旧”的冲突如何协调解决?教学过程中怎样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如何通过“新”与“旧”的结合点来构造教学的延展性?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摆在从教者面前需要探索研究的时代课题.

时代的变迁使案例教学面临诸多挑战,无论是课程资源的整合亦或课程体系的安排,无论是教学过程的组织亦或教学方法的突破,都使从教者遭遇各种困难、困惑甚至困境,唯有不断思考与创新才是突出“重围”的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 冯永刚.研究生案例教学不能遗失的三维向度[J].北京社会科学,2015(6).

[2] 胡俊超.基于全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

编辑李金枝

此文结论,此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案例教学和人力资源和公共部门方面的人力资源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人力资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基于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
一、以国家职业资格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分析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改革研究的意义分析,就可以发现国家对国家职业资格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法规对相关职业资格不断约束 此.

对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究
摘要针对社会公共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要寻求多元化发展方向,思考多种管理模式,借鉴千人管理成功经验来结合自身具体状况来做到具体问题针对性分析 本文就思考了基于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3种方法模式 关.

基于大数据的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
一、“大数据”下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科技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将互联网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步骤和各个组织中是社会发展“.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