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期末论文>材料浏览

卢梭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和卢梭人论的内在逻辑从野蛮人到文明人的演变过程与其若干属性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卢梭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9

卢梭人论的内在逻辑从野蛮人到文明人的演变过程与其若干属性,该文是卢梭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和卢梭和内在逻辑和野蛮人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卢梭论文参考文献:

卢梭论文参考文献 过程装备和控制工程论文论文过程毕业论文过程

丁 涛

(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 100081)

摘 要:卢梭关于人的属性的论说,是其最具特色的理论之一.他对“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认识也是源于其对人类从“野蛮人”到“文明人”的质变过程的一整套看法和认识,他的理论基点就放在本能的“自我保存”和天赋的“自我完善”这样两个支点上,对这两点的探讨则更是触动了对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深层解析.

关键词:卢梭;自我保存;自我完善;怜悯心

中图分类号:B565.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7-0081-02

人因为理性和自由意志而得以体会或认识到自然法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地方也在于此,其他动物不具备“智慧与自由意志”,它们是不能认识这个法则的.“不能认识”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是不以动物(包括人在内)的喜好和厌恶为转移的自然法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起支配作用和不应违背的.

与同时代的其他自然法学家的解释不同的是,对自然法的功利性解释,卢梭表示反对,他认为如果自然状态中,人与人的关系如霍布斯那么描述的“人人相互为战的状态”[1]96,是不可信的,而这种激烈的关系“在社会里确是真实的”.卢梭把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彻底对立起来,他不赞同用自然法来解释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的“合法性”.而他对人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演进,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一、“野蛮人”的动物属性及其对动物性的超越

从胚胎开始算起,直至具有相当能力潜质的人的生成,似乎在出现之前就有某种特性,而使得人本身与其他动物划清了界限.如人能够两足支撑并行走,而双手用来做其他事;人也能通过眼睛所具备的视力来观测外在的事物等等.但是单从这些仍然不能将人和动物彻底剥离出来,因为作为本能禽兽同样具备这样一些“天赋”,那是在生态循环当中所不可或缺的自我保存的能力,然而再往更高的级别来说,人所能使自己超脱各种动物之外的能力或潜质,则是他具有的学习能力,而这也是野蛮人所确实具有的而又比其他动物所要更进一步的地方,野蛮人除了强健的体魄以外,就是具备人所特有的也是自然赋予的某种学习能力.

衰老、疾病等一切不幸大部分由人自己造成,卢梭认为“思考是违反自然状态的状态”,而“沉思使人变质”[2].那么在自然状态中,人的或者是野蛮人的生活状态如何呢?首先,人天生具备的强健体魄是自然所赋予的,在自然状态中,人的疾病来源少,通过“物竞天择”的自然法的运作,使得人在自我保存中获得了更多的生活经验和技巧,他们对野生动物的照顾和饲养,使之丧失各自的优点,人的意志或是野蛮人的特性,也随之消失.因为野蛮人通过学习而积累的自我保存的经验的同时也使自己从动物群体中剥离出来,人可以掌握相对多的生存资源,而不一定要通过整日狩猎来摆脱饥饿和被其他动物吞噬的威胁.这样人就可以给自己安排种种享受,由此人的自然属性在人脱离动物群体之时也就开始消匿了.

而“当自然的需要已经获得满足时,意志却还提出要求”[2],人通过学习天赋和积累的经验,使自己摆脱了饥饿和生存的威胁,从而具备了相当的“自由”,这种自由是自我意志的体现,也是人的特质的一种反映,这里可以点出人与动物相比较而独自具备的某些特质:首先人的自由主动者的资格是“自由”的前提;其次人也有服从或对抗的自由;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人具备自我完善的能力.这些特质是天赋的自我保存的能力在人所具备的潜质经过生存的磨砺而生成的.

二、“野蛮人”向“文明人”的“进阶”

然而野蛮人的自由意志是要打折扣的,必会受到外在条件与自我张力和韧性的局限.同其他一切生物一样,人同样要面对的最大的不幸是自我衰退;同时情感源于对事物的一定观念或单纯的自然冲动;而不会超出生理上的需要;如前文提到的那样“沉思使人变质”,人对死亡或许有超出其他生物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也是人的特性之一.能够对这么几个问题有所体认也是人的特性的印证,当然也是人的弱点所在.人在知道自己存在的有限性的同时带给自己的可能是无限的怅惘与对永生的期盼,人的自我衰退同样像噩梦一般萦绕在人生过程当中.而另一方面,对物质的热切追求和对无限的满足,可能是促使人在自我保存的基础上的更强烈的渴望.

伴随着人的自我保存的能力的增长除了和盼望以外,还有就是人类观念的逐渐扩展和交往的增多.在野蛮人时期,人与人的交流可能仅限于有血缘纽带所带来的很小的范围,在这一阶段,交流可能仅仅在于父母和子女之间很简单的沟通,符号或表达方式可能非常有限.而随着人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社会特性的增强,可能就融入更大的生活集体当中,而产生语言符号的交流方式则成为必然.语言包含着人称和类属等概念,能够反映人的观念,而通过观念进行更加抽象的思维,则更加使人脱离出“自然状态”.人与人的交流范围从家庭成员之间的局限走出来时,语言的产生也就随之而来.而伴随着这一变化的是,人的类属观念的形成和更持久连续的记忆的产生.与人相比较,一般来说,动物只有瞬间记忆而不能形成观念.

“野蛮人在本能中即具有生活于自然状态中所需要的一切,而只在逐渐发展起来的理性中,才具有生活于社会中所需要的东西”[2],根据卢梭的论述,“野蛮人”与“文明人”的区别也就在这里.人有了类属观念后,对自我的意识则更加强烈,随之产生归属感和对他者的识别能力,而基于这样的“理性认识”,则自然会产生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情感“怜悯心”,野蛮人具有一定的类属观念,这种怜悯的情感“虽然不显著但是很强烈,而文明人对此则是虽发达却很微弱”.

动物、野蛮人和文明人在一些考量标准上的不同表现则成为他们之间的区别和类属的依据.在情感方面,动物是出于本能和延续本群体的需要而产生,如哺乳动物对尚无自我生存能力的幼崽的照看,野蛮人在这一点上基本与动物没有区别,在感情上是具有对同类的怜悯之情的;在自我保存的能力上,动物和野蛮人同样的具备某种能力,但是在经验积累方面动物显现的是出于本能的简单而瞬时即逝的记忆,而野蛮人则更高级一些具备有简单的观念和类属的体验.最后来说一下文明人的独特之处:人与其他动物以及野蛮人一样,有最基本的需求即本能,然而同他们不同的是,这些需求可能摆脱了自然的需求而体现的是社会性的特点,如在情感方面,人的体验更加复杂,除了对同类的基本的怜悯心之外,还有尊严、爱等,这些在程度上都远远超出了其他动物所表现的那种状况;除此之外,人还有语言和由语言的连续性和传递性而培养出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如对生命有限性地认识可能是人或者说是文明人所独具的.

人在走到自然状态的终点前具备了很多技巧和知识,最初的感情即自我保存,在人的眼里已经是最起码的“纯动物行为”.生命的有限性并不能节制人在上的强烈追求.随着生存能力的提高,人类群体的壮大,单个的人进入了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在面对有限的生存资源的时候,人就学会了争夺.又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而导致人们借以为生的方式不同.随着知识和技巧增加,人成为其他动物的主人,卢梭认为“在他想把自己那一类看作第一等的时候,早已把自己列为同类的第一等了”[2].人一旦有了类属观念,有了“我”“你”“他”的意识并能通过观念的推理来概括共性与特性的时候,则人就学会了遵循为自身利益和安全作保障的行为规则.就导致两种情况的产生:第一,基于共同利益而结合成群;第二,彼此竞争或利用强力或通过智巧.而由此积极地或消极地形成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因为人与人的交往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较前面的临时、随机而不连续地往来更加具备稳定性、持续性和相关性.

三、进阶抑或退化:野蛮人之文明与文明人之野蛮

野蛮人的情感源自于他的需要,而这种需要也仅限于他所认识的事物范围.“因为人只有在对于某些事物能够具有一定观念的时候,或者是由于单纯的自然冲动,才会希望或畏惧那些事物.”由于野蛮人知识的缺乏,他对周围世界的体认还相当有限,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即自我保存的需要以外,相对于其他动物来说仍然是少有突破.“在宇宙中他所认识的唯一需要就是食物、异性和休息;他所畏惧的唯一灾难就是疼痛和饥饿.”[2]这些喜好与厌恶同其他动物没有什么分别,都是出于最本能的、最自然的特征.

孔狄亚克在其“感觉论”中写道:“是苦和乐的比较,也就是说我们的需要在锻炼我们的机能”[3],(孔狄亚克在“感觉论”第四卷,第九章,第三节中提到的)又说:“我们最初的观念只是苦和乐……为了满足这些需要和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又使我们获得其他一些观念,这些观念又产生出新的……”[3](感觉论,第一卷,第七章,第三节)这一论述与卢梭关于人的与观念的互动流行是相互印证的,其内涵也即观念引起行动,而行动的同时又“创造”着新的观念和新的.

最初的野蛮人是极少有能被称为“精神活动”的行为的,因为更复杂的观念的产生需要语言的形成;而最初发明语言所要经历的是“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及要花费乃至“无限时间”.人从自我保存的观念演进到语言抽象阶段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语言是观念的表述,而观念的表述与更抽象的思维紧密相连.卢梭认为语言产生的最大障碍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程度与范围都很有限.“人与人之间既然没有任何往来,也没有任何来往的需要,则语言的发明并不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我们就无法设想这种发明的必要,也无法设想这种发明的可能.”[2]一般来说,最初家庭的产生,不仅是出于满足的需求,更是共同营生的需要,而卢梭认为野蛮人的结合是“偶然的,或因巧遇,或因机缘,或因意愿关系,并不需要语言作为他们彼此间表达意思的工具.他们的分离也是同样容易的.”[2]

那么语言的起源到底是怎样的呢?它在维持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作用又是怎样的呢?卢梭论述道:“当人类的观念逐渐扩展和增多时,并且在人们之间建立起更密切的来往时,他们便想制定更多的符号和一种更广泛的语言.他们增多了声音的抑扬,并且加上了手势.”[2]最初的语言符号形式可能非常简单,在没有形成更抽象的思维之前是可以满足应付人们相互交往的需要的.但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扩展和丰富,对语言符号的作用则要求越来越高,其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孔狄亚克便将语言划分为两种:本能的语言和由思考产生的语言[2].后者也许就是这一“复杂化”所带来的结果,而作为“本能的语言”也许就是野蛮人表达他们的“苦和乐”的最基本的语言符号,甚至是尚不能被称作语言的“自然呼声”.

再回到“苦与乐”和人的自我保存的需求上来讨论人的善恶观念的形成.卢梭认为善与恶的道德界限是人们社会性的印证.“在自然状态中的人类,彼此间没有任何道德上的关系,也没有人所公认的义务,所以他们既不可能是善的也不可能是恶的,既无所谓邪恶也无所谓美德”[2].因为人的自我保存的需求仅仅是出于最基本感官需要,对“乐”的期望及对“苦”的厌恶,人在满足这一欲求即“避苦求乐”的过程中,并不具备善与恶的道德评判意义,因为最初的人与人的交往是不连续的、偶然的,他们之间并没有建立起所谓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从这个角度讲,卢梭认为原始状态下的人是自由的.也即这样一种理想状态:“由于自然状态是每一个人对于自我保存关心最不妨害他人自我保存的一种状态,所以这种状态最能保持和平,对于人类也是最为适宜的”[2].而那种相互争斗竞争生存资源的状态则是“社会的产物”,人进入社会生活状态时,各种各样的欲求“才使法律成为必要的”[2].

野蛮人的善恶心是纯粹的“怜悯心”,是“由于人类看见自己同类受苦天生就有一种方案,从而使他为自己谋幸福的热情受到限制.”另一方面,“野蛮人所以不是恶的,正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善”[2],因为“阻止他们作恶的,不是智慧的发展,也不是法律的约束,而是情感的平静和对邪恶的无知.”[2]在自然状态下的这种“怜悯心”恰恰是由动物演进而来的最自然的、最纯粹的善,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它也是产生其他美德的滥觞,而另一方面,人在脱离出自然状态之后,所具备的自尊心则是产生于理性,“加强自尊心的则是思考”,前面提到的“沉思使人变了质”也反映于此,“理性使人敛翼自保,远离一切对他有妨碍和使他痛苦的东西”[2].卢梭把出于自然情感的自爱心和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发展的自尊心加以区分,认为“自爱心接受怜悯心的调节,对于人类全体的相互保存起着协调作用”[2],这种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出于怜悯心的而对自我欲求的克制,因为“正是这种情感使我们不假思索地去援救我们所见到的受苦人.正是这种情感,在自然状态中代替着法律、风俗和道德,而且这种情感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没有一个人企图抗拒它那温柔的声音.”[2]这种感情不仅仅在行动上对人产生天然的约束和规范,而且可以在“精神活动”上给予人指引.

四、结语

卢梭的“人论”是从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共同需要即自我保存开始,这种最自然的也是最初的需要是动物们包括人在内所共有的需要;而对“苦与乐”的最初感受甚至仍然可以说没有使人剥离出动物的圈子;而只有“自我完善”的天赋能力,在人们运用的时候则引发了人的“变质”:生活内容的丰富导致人与人的交往频繁,进而产生语言符号,而进一步使人具备了其他动物所没有的观念和欲求,而随着人的活动增多,使得观念和欲求更为复杂和多样,最终引发人更加复杂的抽象思维和类属观念的形成.而这些也就构成了卢梭关于人的论述的内在逻辑,对此的梳理可能有助于我们对卢梭《论人类不平等起源和基础》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孔狄亚克.人类知识起源论[M].洪洁求,洪丕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上文点评:这是关于经典卢梭专业范文可作为卢梭和内在逻辑和野蛮人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卢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从《爱弥儿》探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爱弥儿一书集中并深刻地反映出了卢梭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 18世纪整个法国社会被封建制度和宗教神权所控制,教育也不例外,这一时期的教育“更是戕害天性和灭绝心智的把戏” 在这样的社会.

卢梭《爱弥儿》中自然教育思想与其当代价值
摘要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自然人”, 教育原则为传授有用的知识, 教育方法即顺应儿童的天性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具有很好的当代价值,即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

内在的从容
人生中的大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但是,唯有思考这些问题的人才可能真正拥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准则 人生中有些事情很小,但可能给我们造成很大的烦恼,因为离得太近 人生中有些经历很重大,但我们当时并不觉得,.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