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课堂教学类论文范文素材 跟语文课堂教学的守望者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主题:课堂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8

语文课堂教学的守望者,本文是课堂教学有关论文如何写跟守望者和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课堂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蒋红森 石在中

蒋红森,1965年生,湖北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专委会常务理事,湖北中语专委会秘书长.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各类课题研究20余项,参编人教社、教科所等中学语文教材多部,发表各类研究文章近100篇.主编或执编有《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综合阅读》《“教什么”的叩问——特别教例集》等50余部;著有《红森谈语文》(南京大学出版社)等.

石在中(以下简称石):蒋老师好!你做过中学语文教师,也做了很多年教研员,讲过课,听过课,评过课,并对课堂教学有深入的研究.今天我们就集中谈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相关问题.在你看来,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蒋红森(以下简称蒋):一堂课好不好,站在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角度考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我看来,课堂教学不是“做文章”,不是“做产品”,是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完成一个单位时间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使自己在学业等方面有所收获;所谓“好课”,应该是指“有效益的课”,有效与否一定要从学生学习收获这个角度来判断.所以我认为,判断一堂课好不好,首先要坚持一条原则,那就是“以学论教”;也就是说,要从学生的学、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收获这些方面,来考察教师的教、教师教的过程、教师教的效益;说到底,就是课堂教学的效益要从学生学习收获这个角度来判断.

基于这个原则,我认为衡量课堂教学有效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所有学生(个体和群体)在现有起点上是否实现了有差别的共同提高.这句话有两个基本点:第一,在“现有起点”上的“提高”.“现有起点”是指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之前既有的学习状态,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到达度,包括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学生还有哪些地方是模糊的、哪些内容是学生还不知道的三个方面.从学生方面看怎样才算“提高”?通过老师带领下的课堂学习,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掌握得更好了,学生模糊的内容变得不模糊了,学生原先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学习,这就是“提高”,这就是学生的学习效益.第二,是“所有学生”的“提高”.前面所说的“提高”不是个别学生或部分学生才有的,应该是所有学生都表现出的“提高”,只是不同的学生在“提高”的幅度上、方向上有所不同,是“有差别的共同提高”.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课堂教学好不好,意味着课堂教学要在如何促进学生“学好”这方面下功夫,意味着要在“面向全体,全面提高”这一点上下功夫.

基于这样的衡量标准,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有这样三个层面的教学设计:第一,巩固已知.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将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掌握得更全面更牢靠了.第二,厘清模糊.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明白了原先不明白的问题.第三,探究未知.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发现了一些新的学习问题,并且就这些新的问题进行了一番辨析思考,有了一些过去没有的新的认识.这三个层面的教学设计表达的是对学生学习效益的追求,试想一想,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在学生看来有这样的效果,哪怕只是达到其中一两个层面的效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

看现在的课堂教学,很多时候我们不敢说有效,更不敢说高效.有两种类型的课比较容易迷惑人:一种是热热闹闹的课;学生你来我往,你说他讲,参与度很高,但仔细一看,学生热烈讨论交流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无非是将自己知道的内容大张旗鼓地再说一遍.另一种是所谓精致有序的课;它们目标清晰,结构合理,过程流畅……这样的课确实来之不易,似乎可以匹配许多的溢美之词,但冷静一想,这样的课是学生“学得好”的课堂教学吗?这样的课其实是从如何教的角度设计的,是一堂教师感觉“教得好”的课,不一定是学生“学得好”的课.这些类型的课堂教学,其效益是值得怀疑的.如果让学生来评判这些课,结论大多是这样的:老师,我知道的你让我继续知道了一遍,我模糊的你让我继续模糊,我不知道的你让我继续不知道.

所以说,一堂课好不好,关键要从学生学习效益这个角度思考.学生有收获了,这样的课就有效益,反之则是无效的.

石:是的,你点到根本了.许多课,甚至一些公开课,很热闹,很艺术,很叫好,其实都是从教的一面来进行,来评判的.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效益来判断课堂教学的效益,这是对的.据此我想问的是,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蒋:基于目前的教学现实,有三个问题显得突出而紧要:

一是教学的极端功利主义倾向.学科教学有些功利心是正常的,但“极端的功利”给语文学科教学带来的必然是“伤害”.

我们知道,因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高度和程度不同,语文常常被人们细分为“显性语文”和“隐性语文”,“微观语文”和“宏观语文”,“眼前语文”和“长远语文”,“静态语文”和“动态语文”等等;这些划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本来应该走得更高一些,更远一些,把“隐性语文”“宏观语文”“长远语文”“动态语文”等尽量多的表现出来,最大程度地表现出语文的学科价值.可现实是,因为过于功利,语文教学更多的时候只关注到“显性的”“微观的”“眼前的”“静态的”,语文课程功能不能够得以全部体现,且语文课程的学习实际上是浅尝辄止,语文学习者根本就没有也不可能领略到语文课程的全景风光.

因为急功近利,语文教学删减了目标,收窄了渠道,过滤了内容,简化了过程,把本应该很丰富、很宏大、很细腻而曲折的语文学习全面收缩,收缩成看得见、摸得着、量得准的眼前实景.比方说,将语文学习封闭在学校,封闭在课堂,封闭在课本,封闭在无休无止的无序训练之中;比方说,将语文学习的内容固定在“考什么教什么”的区间,把本来很开放很丰富的语文学习内容收缩成一纸考卷……于是,语文不像真正的语文了.

二是教学的极端形式主义倾向.语文教学也是需要一些形式的,但一旦教学形式极端化,语文教学的“怎么教”就单一化了,“教什么”的问题自然就边缘化了.

语文教学形式化倾向是很普遍的.为什么大家都热衷于搞形式呢?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自身的原因.很多教师不在语文学养上下功夫,不在语文教学规律上加强研究,而是习惯于所谓教案借鉴,热衷于所谓照搬模式,总希望一朝得法,终身受用.为什么这样?因为提升学养、研究规律不容易,来得慢,不如形式化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拿来就是;其实这也是功利思想在作怪.二是与媒体及行政推动有关,典型的例子就有导学案教学.导学案教学本身无可厚非,只是导学案不是放之四海皆可用,也不是诸位人等都能用得好,但经媒体的鼓动和行政的推动之后,一时间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导学案了,这就很不正常了.三是与教材的编写思路有关.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四步走”教学模式(第一步:整体感知;第二步:内容理解;第三步:语言品味;第四步:迁移拓展),与现行人教版教材的课后练习设计的思路同出一撤;你教材这么编,我就亦步亦趋这么教,无论什么内容什么学生我都这么教.

第三个问题与极端功利化与形式化问题并存的,或者说与这两个问题密切关联的,是教学内容的学生针对性缺失.

教学内容要讲究学生针对性,这是个古老而朴素的教学道理,是个永不过时的教学铁律,也应该是绝大多数教师都明白的教学法则.近年来,我们搞课程改革热火朝天,老师们接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很多,也进行了许多的改革探索,还制造了不少新口号、新标签;问题是,我们在这一往无前的改革探索中,不知不觉将“学生针对性”的道理弱化了、忘记了,有时候也许应景式地谈一谈,但鲜见教学层面的具体落实行为.另一方面,我们在热火朝天搞课改的同时,也在扎扎实实搞应试.初一开始备战中考,高一年级开始备战高考,这时候的“学生针对性”就变成了“考试针对性”:所有的学生在同一个起点,面对同样的考点,依据同样的标准,完成同样的考练过程.我们说教学内容的学生针对性缺失,由此可知大概.

以上讲到的三个问题,其中功利化与形式化问题牵涉面广,形成要素复杂.语文教师无法凭一己之力正本清源,也不可能等待教育环境建设到位之后再登堂入室,唯有秉持一份语文教师应有的职业要求和精神特质,努力塑造一腔站高望远的语文胸怀,努力保持一份信步闲庭的语文从容,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在合乎语文规律的正道上行进,这是一个语文老师,尤其是有追求的语文老师必有的修为.

关于教学内容针对性缺失问题,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对“教什么”问题的研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基于一篇篇课文,基于一堂堂课,基于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的现实需求,认认真真、明明白白选择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也就是“教什么”的内容).“‘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这是语文教学的公理.前面在讲一堂好课的标准时,谈到一堂好课要做到“巩固已知”“厘清模糊”“探究未知”,其实就是在强调要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把“教什么”的问题落到实处.

石:接着前面的内容请问蒋老师为什么说“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如何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蒋:语文学科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这是由语文课程特点决定的.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有一个特别不一样的地方,我称之为“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什么是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呢?我用一个虚拟的教师对话来解说:一个数学教师和语文教师早晨同行上班,语文老师问数学老师“你这节课教学什么内容”,数学老师回答“几何中的平行四边形”.数学老师的回答具体明白,没有任何模糊,因为所有数学老师都明白教学平行四边形必须落实的定理、公理、公式等等,也就是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什么.轮到数学老师问语文老师“教什么”了,语文老师回答“我教《孔乙己》”.那么,问题就来了,语文老师的话能回答数学老师的问题吗?不行,因为还没有具体回答“教什么”的问题.对语文老师而言,还要接着被问:《孔乙己》你教什么?接下来的情形是:普天之下的语文老师在回答“《孔乙己》我教什么”这个问题时,答案是可以不完全一样的,是可以完全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每个语文老师根据《孔乙己》所确定的教学内容是可以不一样的,是可以完全不一样的.如果说数学教学使用不同的例子指向相同的教学点(定理、公理等),那么语文教学是使用相同的例子(课文)指向不同的教学点(知识点和能力点),这就是我所说的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

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选择教学内容”成了语文学科的独家法门.“进入”这个“法门”是困难的,许多语文老师面对一篇课文苦苦追寻“教什么”,由是在自己的语文教学生涯中生出大量的烦恼、苦闷甚至痛苦(这种烦恼、苦闷和痛苦只有语文老师自己知道);当然也有一些高明的老师,尤其是一些专家型教师,他们通过自身的修炼拥有了“选择教学内容”的教学“秘笈”,于是闯过了这道法门,进入到了语文教学的自由天地.

语文课堂教学“选择什么内容来教”,是由语文课程特点决定的语文学科所独有的教学难题,也是决定语文课堂是否能有效、是否能高效的关键!

那接下来的问题是:教学内容如何“选择”呢?

以阅读教学为例.阅读课选择“教什么”,涉及到三个要素的综合处理问题:

一是课文,面对“这一篇”课文选择教什么.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独特的“这一篇”,其作为自然文本的价值是多样的,是丰富的.面对课文作为自然文本的丰富多样的价值取向,选择什么内容进行教学才是恰当的教学选择?回答这个有三个基本点:第一,选择的教学内容是“近语文”的,不是“他语文”的;第二,选择的教学内容应体现课文的“类特点”,如诗歌的特点、小说的特点、文言的特点等等,不是“泛特点”;第三,选择的教学内容应体现“文本个性”,是“这一篇”才具备的特点,是其他文章无法替代的特色内容.

二是学生,面对“这一班”学生选择教什么.面对“这一班”学生选择教学内容,就必须研究“这一班”学生,要理性判断“这一班”学生面对某一篇课文他们自己可以掌握什么,在哪些地方还可能比较模糊,还有哪些内容学生不知道但应该让学生知道,正所谓弄清学生的已知点、模糊处和空白点,将教学内容选择的区间确定在学生的“已知点”之上,定位在学生“能力发展区”的模糊处和空白处.这样选择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学习的意义在于:完成这些内容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巩固自己已知的过程,是学生澄清自己模糊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探究未知最终获得新知的过程.

三是课时,在“一课时”这个时空内选择教多少教学内容.要从“一节课能实际解决问题的量”出发,选择恰当量的内容进行教学.一堂课面面俱到产生不了学习效益,那样只能是浅尝辄止,流于表面,甚至于“走形式”;一堂课只有目标精要了,才有了“深入解决”这精要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这“深入解决”的过程中才会有真正的收获,才会有真正的体验和认识.所以,一课时的核心教学目标越单纯越好,支撑实现核心目标的教学内容越充分越好.

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教什么”的问题对于语文学科教学而言是何等重要,“选择教学内容”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又是何等的挑战!

石:近些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在诸多地方搞得热火朝天,叫好者不少,反对者也多.关于翻转课堂,蒋老师你怎么看?

蒋:翻转课堂无疑是当下最热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话题之一.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反转课堂等,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起初在美国的一些高校运行,以萨尔曼·可汗提出的“以视频再造教育”为代表,效果不错;后来美国科罗拉多州一个山区高中的两位教师将翻转课堂引入高中学校开展实践,结果效果也很显著,引起了广泛关注;至此,翻转课堂在美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热闹起来,并在全球教育界逐步产生反响.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本身是好的;我们引进翻转课堂并应用于基础教育领域,这当然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我们的问题出在推广应用环节,总感觉味道变了,效益衰减了,离我们的期望值远了.

翻转课堂本来是为一些“学习缺席者”以及有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的一种课程学习方式,包括特别的内容、特别的路径等;即使是大面积推广应用翻转课堂,内容与方式讲究贴切与针对性,依然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基本要求.可我们现在实行的翻转课堂,很多地方是不问学校差异、不问学科差异、不问学生差异、不管教师差异,在区域内要求所有学校、所有学科、所有学生、所有教师成建制地一盘棋式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翻转课堂的这种运动式搞法,感觉目的不是为了把翻转课堂教学搞好,而是为了某种“决策执行”的需要.

翻转课堂教学在技术及技术应用方面是有要求的,包括微视频的制作、网络平台的系统支持等,没有这个就不能实现所谓的“翻转”.看我们现在诸多的翻转课堂试验地,技术条件是不具备的,技术应用能力更是欠缺的,要搞翻转课堂怎么办?有一个办法,将微视频替换成纸质印制的思考题、练习题,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开始做题.人家是提前通过微视频让学生初步学习课程内容,并反馈自主学习的结果,我们是让学生提前做练习,只要做就行,做得好不好也没人怎么知道,这就是“我们特色”的翻转课堂.许多过去搞导学案教学的学校,现在声称实验翻转课堂了,用的还是导学案一套办法,这就是实证.

翻转课堂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对“课堂上做什么”是有要求的:强调“课堂上”“教室里”应该有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包括学生创建学习内容、独立解决问题、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等等;也就是说,强调课堂学习是课前学习的“吸收内化”,是课前学习的进一步提升.看我们的翻转课堂,很多时候气氛是热烈的,学生表现是积极的,但张罗的内容很多是课前学习内容的重复,是把学生知道的内容“让学生继续知道一遍”.这样的课堂,效益在哪里?前面讲到,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有“巩固已知、厘清模糊、探究未知”三个层面的表现,看我们的翻转课堂,“巩固已知”的事儿是做得比较好的,“厘清模糊”和“探究未知”是基本没做到的.这样说来,我们的翻转课堂是效益大打折扣的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的理念是好的,方式方法也是好的,我们引进来用于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想法也是对的.只是,我们搞翻转课堂在两个方面应认真考虑:第一,翻转课堂教学是有条件的,建议首先在部分学校的部分学科、指导部分教师针对部分学生开展教学实验,然后逐步有条件地推广应用;当前这种“一刀切”“一窝蜂”的搞法是不理性的,也是对翻转课堂不负责任的.第二,搞翻转课堂教学,就一定要研究“提前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关系,就一定要把课堂学习“学什么”落到实处,以切实增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益;当前这种“做形式”“走流程”的搞法,不是翻转课堂应有的追求.

石:是的,我也觉得一窝蜂地搞翻转课堂是不可取的,是难以真正见效益的.翻转课堂是要有充分的条件的,对硬件、教师、学生等都要求较高.不能跟风为“翻转”而“翻转”.最后的问题,你从事教研工作已经30年了,对教研工作应该体会很深.你认为教研人员是什么?应该做什么?如何评价教研人员的工作效益?

蒋:教育部课程中心副主任刘月霞同志在上海国际教研大会上做了一个题为《中国教研的价值与使命》的演讲,关于教研人员是什么的问题,她在演讲中有这样一番表达:“当你看到一些人经常走进各个学校的课堂里坐在后面听课,十有是教研员;当你看到各个学校的教师们聚在一起研究探讨教学问题,其中一定有教研员;当你看到教育管理部门进行政策咨询和专业问题研究,其中肯定有教研员;当国家出台新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教学方案时,各地负责政策转化和具体落地实施的也一定是教研员.教研员是做什么的呢?我尝试概括一下,他们应该是教师教学的专业指导者,区域教学研究的组织者,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国家和地方改革政策的转化者,课程改革的推动者.”

刘月霞同志一口气讲出了很多的“者”,讲得很准的.我在这许多的“者”之后加一条,叫“课堂教学的守望者”.现在关注教育的人很多,真正关注课堂的人不多,教研人员是这“不多”中巴心巴肝、一往情深的一群.教研工作要为教学导引方向,导引方向要基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要基于课堂观察,这样,守望课堂,融入课堂,也就成了教研人员的职责所在.

教研“研什么”?宏观的教研内容包括课程政策、学科课标、学科教材、学科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管理、教师发展等等,在这纷繁的教研内容中,教研“研什么”不应是对教学现实的简单迎合,而应该是基于学科课程发展实际、基于教师发展实际、基于课堂呈现现象实际,来做出的合乎方向的判断,来做出教研“研什么”的判断.

我经常用这样的三句话来回答教研“研什么”的问题:

第一句话:把“冷门”捂热.

所谓“冷门”,是指一些不被语文教师关注的课程内容.这些课程内容一开始与语文考试距离较远,入不了那些“功利”教师的法眼,但这些内容是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如综合性学习、梳理探究、名著阅读、选修课程等等.关注这些“冷门”,采取有效方式让这些“冷门”热起来,既是充分完整地发挥语文课程价值的必要,更是发展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形成语文能力的必要.从教师方面看,是“急老师所不急,想老师所不想”,解决老师不想解决的问题.

第二句话:把“弱项”做强.

所谓“弱项”,是指在教学上暂时还没有很多的办法,也还未能有很好教学效果的课程内容.如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诗歌教学等等.“弱项”的形成有语文教材方面的原因,也与区域内语文教师整体的业务趋向有关.把“弱项”做强,一方面能保证学生语文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执行力.从教师方面看,是“急老师所急,想老师所想”,解决老师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三句话:把“强项”做精.

“强项”相对于“弱项”,是指那些被关注程度高、已经有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课程内容,如阅读教学、文言文教学、文学作品的教学、必修课程的教学等等.把“强项”做精,强调的是保持某些课程内容在实施层面的优势、强势,强调的是这些优势、强势课程内容的教学不仅仅要有效,还应该是高效.从教师方面看,是“比老师想得更多,比老师想得更好”,解决老师没意识到的问题.

教研效益怎么看?教研的舞台不是教研人员的舞台,当教研人员带领教师、引领教师走上这个舞台的时候,这个舞台才表现出它的真正作用和意义;这个舞台上不能是教研人员的“独舞”,应该是教师群体的“集体舞”.能不能引领教师“集体舞”,有多少人“跳集体舞”,跳了多少“集体舞”,“集体舞”跳得怎么样,这是衡量教研效益的几个基本要素.

站在前沿,全程“守望”,在关键的时候站出来,导引方向,引领教师群体的“集体舞”,这是教研人员的职责所在,也是其价值所在.

石:谢谢蒋老师的精彩讲述.让我们共同努力,当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守望者.

总而言之:此文是一篇关于守望者和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方面的课堂教学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课堂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和
中图分类号G623 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7 046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语文教育是小学生培养其他课.

新课改实施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改实施后,对于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教师只有仔细研究新的教学要求,明确教学过程应当有的方向和目标,并且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够让语文课的教学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整体要求 教.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是众多学科学习的基础,语文成绩的提升有利于对其他课程内容上的理解 语文看似简单,但内涵却又是非常丰富的学科 传统课堂死气沉沉的教学模式以及长期以来学生对语文学科造成的误解,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不加重视.

探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郁乐伟教师需要在迎合新课标的指导下,不断改善与提升自身的教学模式,虽然现在依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一定会在此有较大收获 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会提升语文悟性,从而在今后学习语文.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