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成长教育方面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国学经典和成长教育谈劝学(三)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主题:成长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5

国学经典和成长教育谈劝学(三),本文是成长教育方面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和成长教育和国学经典和劝学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成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成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国学经典论文教育杂志社医学教育管理杂志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编者按

2019年起,部分地区的新高一学生将使用新教材.新教材“课内外读物建议”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词,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另外,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二分之一”.根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关文件精神,本刊遴选出100段精品,按“国学经典与成长教育”(“谈劝学”“谈宁静”“谈图强”“谈快乐”)、“国学经典与成人教育”(“谈过错”“谈定位”“谈责任”“谈沟通”“谈言语”)、“国学经典与成才教育”(“谈忠诚”“谈信誉”“谈正直”“谈反省”),分4个系列共100讲,帮助高中生系统学习掌握国学知识.愿广大高中生朋友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成就美好的未来!

经典重现

子以四教:文②、行③、忠④、信⑤.

——《论语·述而》

(子设四科:德行科、言语⑥科、政事科、文学科.)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论语·先进》

注释①四科十哲: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十哲指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他们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10位学生.颜渊因“不迁怒、不贰过”“其心三月不违仁”“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闵子骞因“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人不间於其父母昆弟之言”,冉伯牛因“具体而微”,仲弓因“可使南面”“在贫如客,不迁怒,不探怨”而列入德行科;宰我因“利口辩词”“辞雅而文”,子贡因“善为说辞”“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列入言语科;冉有因“可使为之宰也”“于从政乎何有”,季路因“恭敬以信,故民尽力,忠信以宽,其民不偷,明察以断,故民不扰”而列入政事科;子游因“丈夫也,为习于礼者”、子夏因“发明章句”“怠可与言《书》矣”而列入文学科.

②文:文献、古籍等.③行:指品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④忠:忠诚.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⑤信:以实之谓信.守信、诚实的意思.⑥言语:思想通达,见解过人,才可精于语言.

作家小传

孔子(公元前551 年9 月28 日―公元前479 年4 月11 日),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先河,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14 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经典解读

译文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孔子的学生各有所长).德行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长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政务见长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核心教育,要从诗书礼乐、社会实践、忠诚守信、思想情操等方面去实行.“子以四教”从外到内、由浅入深:文、行是人的外在,忠信是人的内心.

四科以德行为首.道德教育与才智教育融为一体.这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

经典故事

宰我听到老师常常提到三年之丧在古代是一种很好的做法,遂提出质疑,并向老师请教.他说:老师,三年之丧太长了.理由有两方面,第一方面,三年的话,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君子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我们念书就应思考,假如我是孔子,我如何反驳,我怎么跟他说,你做过调查吗,做过试验吗,三年不行礼乐真的礼坏乐崩吗,不见得啊,也许有人可以四年啊,也许有人一年就垮了.所以像这种都属于相对的,但孔子不跟他辩论,孔子直接把这个焦点转移到人的内心.孔子跟他说:你如果不守三年之丧,只守了一年之后就“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吃的是稻米,穿的是锦缎衣,就是吃得很好,穿得很好,你心里安不安,孔子其实这是转移焦点,宰我提的问题是社会规范,父母过世,守丧三年,这是实文规定的.孔子不跟他讨论社会规范的有效性,或者说它的普遍性,却把焦点转移到你心里安不安,这样做对吗,社会规范是配合人的心理需求而设定的.但这一点出了问题,出什么问题呢,因为一个人心里安不安,是他主观的看法,所以孔子问宰我的时候他却说安啊.

为什么宰我不能说“安”呢,两个情况,第一个,如果宰我在请教老师问题的时候,他的父母还在,他怎么忍心说安呢,他的父母听到能不生气吗,怎么我这个孩子跟老师说父母过世一年,他就吃得好,穿得好,心里很安,那父母一定难过.假设当时宰我的父母已经过世的话,因为这已经不可考了,那代表宰我以前替父母守丧的时候一定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说不定背地里做了很多事,这都不能回答.所以这时候你说心里安不安的,你不能回答,不管父母在不在,都不应该随便回答.但是宰我为了辩论上胜过别人就说安啊.孔子没办法了,只能说你安你就去做吧.接着孔子说了一段话,他说一个君子守丧时间是三年,为什么要三年,因为他吃的好不觉得好吃,听好的音乐也不觉得好听,住舒服的地方也不觉得舒服,所以他才不愿意在三年之内就做这些事,他守完三年之丧之后,才能恢复过正常的生活,所以孔子在最后再加一句:“汝安则为之.”你安就去做吧.宰我看见老师变脸了,立刻离开教室.

宰我离开教室之后,孔子继续教育留下来的同学,子曰“: 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他说:宰我真是不真诚啊.小孩生下来之后,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这17个字代表人的心理状况,有对父母相当的需求,三岁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我们都知道古代父母是分工合作的,男主外,女主内,妈妈在家带孩子.小孩子三岁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孔子观察得这么仔细,这更说明哲学不能离开生活的经验.

(摘自傅佩荣《向孔门弟子借智慧》)

经典启示

孔子注重历代古籍、文献资料的学习,但他认为仅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要养成忠、信的德行,即对待别人的忠心和与人交际的信实.概而言之,就是书本知识、社会实践和道德修养全面发展.所以,孔子带领他的学生周游列国,一方面向各国统治者进行游说,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自知之明

经典重现

子谓子贡曰:“女①与回也孰愈②?”对曰:“赐也何敢望③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

注释①女:通“汝”,你.②愈:超过,胜过.③望:比.

作家小传

见《四科十哲》.

经典解读

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哪一个强些?”子贡回答说:“(老师啊,)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听说一件事就可以类推出十件事,我听说一件事不过类推出两件事罢了.”孔子(感叹地)说:“你赶不上颜回,我与你都赶不上颜回啊!”

核心人贵有自知之明.孔子既喜颜回之贤,又喜子贡自知之明.

经典故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身高八尺多,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好啊.”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经典启示

在古希腊一座智慧神庙大门上,写着这样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古希腊人把它奉为“神谕”,认为是最高智慧的象征.《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的是指挥官只有清楚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才能够指挥若定,百战百胜.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一个经常反省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人.

君子好学

经典重现

子曰:“君子食①无求②饱,居③无求安④,敏⑤于事而慎⑥于言,就⑦有道⑧而正⑨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篇》

注释①食:饮食.②求:追求.③居:居住.④安:安逸.⑤敏:勤敏,奋勉.⑥慎:小心,谨慎.⑦就:接近,靠近.⑧有道:有道德的人.⑨正:匡正.

作家小传

见《四科十哲》.

经典解读

译文君子不追求饮食的饱足,不追求居住的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亲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这就算得上是好学了.

核心君子好学.君子好学从四个方面体现:一是在物质追求方面,“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不追求饮食的饱足,不追求居住的安逸,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多追求物质,自然就少了很多时间去学习;二是在“行”方面,“敏于事”,三是在“言”方面,“慎于言”,即做事要尽量勤敏,说话要尽量谨慎,这种品行和好学有关;四是在追求正道方面,“就有道而正焉”,即主动亲近有道德的人,向他们请教,并不断匡正自己.

孔子认为,做到以上四个方面才能称得上好学.

经典故事

佛殿借读

传说,南北朝时,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一座寺院的佛殿里总是会传来琅琅的读书声.这样夜夜持续不断的声音把庙里的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闹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

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的穷孩子,他正在借佛灯读书.刘勰刻苦学习,32岁时开始写《文心雕龙》,历时五年,终于成书,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

经典启示

刘勰虽然家境贫寒,却不追求饮食的饱足和居住的安逸,而是一心向学,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一代文学大家,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段艰辛努力的故事.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衣食住行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主动接近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多追求精神的富足和进步.只有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好学的人.

不迁怒,不贰过

经典重现

哀公问:“弟子孰①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②,不贰③过④,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⑤,未闻⑥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篇》

注释①孰:谁.②迁怒: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③贰:重复.④过:过错.⑤亡:同“无”,没有.⑥闻:听说.

作家小传

见《四科十哲》.

经典解读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您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学习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爱学习,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犯同样的过错.只是他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有听说谁更爱学习了.”

核心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不贰过”,可以说是一个人难以企及的修养.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不把火气转嫁到别人身上.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这更是难上加难.人们总说“吃一堑,长一智”,可是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人还少吗?说时容易做时难啊.

经典故事

踢猫理论

一位父亲在公司受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乱窜的猫,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经典启示

故事中的“父亲”因为在单位受气回家迁怒于孩子,孩子因为被父亲责骂踢了猫,猫因为无端被踢打而乱窜到街上,卡车因为避让乱窜的猫而撞伤了孩子.这个故事的因果表明了“迁怒”带来的恶性循环.

不迁怒,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应该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于别人.

迁怒于人就是伤害别人,迁怒于己就是伤害自己.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这才是我们应有的学习态度.

孔子评价颜回,特别谈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从中可见孔子教育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

(责任编辑/ 刘金华)

小结:这篇文章为关于对写作成长教育和国学经典和劝学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成长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成长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在小学低年级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策略
【摘要】本文论述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并进行量化评价,以读促思、以思促行、以行促化,让国学经典落地于班级,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使班级管理轻松、高.

国学经典(二十九)担当面前显本色
董选辉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辛勤的付出 大难面前不退缩,灾祸面前不推诿,彰显了勇者的本色 无论是关乎个人,还是国家、民族的利益,都需要我们挺起责任的脊梁,敢于担当,无畏前行 本期选取了几则古人担当的故事.

幼儿园国学经典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摘 要 以湖南省一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例,对其实施国学经典教育的现状进行个案研究 幼儿园在实施国学经典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过于强调背诵结果,忽视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幼儿园一日生活活.

在小学品德课中运用国学经典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方法
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学生优秀品格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体素质、个人涵养大不如前 如何打破德育工作这一僵局,结合小学品德教育的特点及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施德育渗透,培养.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