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内蒙古毕业论文范文 和试析内蒙古西部方言中元曲词汇的特色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内蒙古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26

试析内蒙古西部方言中元曲词汇的特色,本文是关于内蒙古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跟元曲词汇和方言和内蒙古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内蒙古论文参考文献:

内蒙古论文参考文献 新西部杂志社西部广播电视期刊西部大开发杂志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

于丽娟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内蒙古财经大学 人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摘 要]元曲中的不少古语词在内蒙古西部方言中仍在使用,我们重点观察了其中一部分仅见于元曲和始见于元曲的词语在内蒙古西部方言中的使用情况,发现这部分词语大部分发生了义项增加、减少或语义分化的现象,语义未发生变化的也在语用上更加俚俗生动.整体而言,我们认为,内蒙古西部方言中的元曲词汇呈现出三个特点:传承与变化并存,生动形象、浅露直白,浓烈的草原文化色彩.

[关键词]元曲词汇;内蒙古西部方言;元代口语

[中图分类号]H1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7)02-0057-08

doi:10.3969/j. issn 1672-8610.2017.02.011

[基金项目] 内蒙古财经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内蒙古西部方言中的元曲词汇研究”(KY1337)成果.

[作者简介] 于丽娟,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内蒙古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史.

元曲是元代语言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语料,其语言多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真正代表了元代口语,是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的直接源头.因此,元曲语言的研究对于近代汉语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但是,由于元曲题材的原因以及历史的局限,它在历史上一直被排斥在正统文学之外,真正意义上的元曲语言研究尚有极大的研究空间.由于元曲(特别是杂剧)产生并主要流行于山西、河北等北方地区,所以今天的北方方言中保留的元曲词语,尤其是谚语、俗语、歇后语、江湖切口等口头语言比其他地区多,很多难解的元曲词语在北方方言里往往可以找到解释.因此,把方言的研究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对照起来进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近代汉语词汇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接触与交融过程对于汉语的影响.

内蒙古地域辽阔,东西部地区汉语方言虽都属于北方方言,但差异十分明显.总体而言,东部区的方言更接近普通话,而西部方言①则更具独特性.内蒙古西部地区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就是赵国的辖地,汉代一度繁盛,此后历经战乱,清代来自中原地区的农民把中原的文化和语言带到这里.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汉语方言,主要承袭北方话中的“秦方言” 和“晋方言”.而历史上这一地区由于交通不便,比较闭塞,所以方言保留了相当多的古语.在民国期间,这里又是军阀割据地带,文化和语言均与外界隔绝,受外界影响较少,所以一些在中原地区已消失的古语,仍然在人们口头活跃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李景泉(1992)、卢芸生(1995)等人曾对内蒙古西部方言中的古语词汇有过专文论述,揭示了内蒙古西部地区存在的大量古语词汇.

本文从《元曲选》入手,特着眼于元曲中有特色的、现仍流传在内蒙古西部方言中的词汇进行研究,旨在对内蒙古西部方言中所遗留元曲词汇的语义、语用的变化情况进行梳理和归纳,试图探寻他们的特点.研究中我们发现了较多词例,鉴于时间和条件的局限,我们只是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部分词语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词汇的历史继承性,我们从历时的角度进行分类,把我们的研究对象分为三大类:(1)元代之前已经产生、但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使用频率较低的词汇;(2)只见于《元曲选》的词汇;(3)《元曲选》始见,后期一直沿用的词汇.鉴于条件限制,我们对时间的划分标准主要参考《汉语大词典》[1](为行文方便,以下简称《大词典》),对于《大词典》未列出的词项,则通过“瀚堂典藏”语料库进行检索.词语的释义则主要参考《大词典》及《元曲释词》.鉴于篇幅所限,只在必要时加以说明.词语按照音序排序.

于丽娟 / 试析内蒙古西部方言中元曲词汇的特色

于丽娟 / 试析内蒙古西部方言中元曲词汇的特色

一、元代之前业已产生,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使用频率较低的古代词汇

这部分词汇我们没有选取大的数量加以描写,因为新陈代谢是汉语词汇发展的最基本规律之一.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承袭自古代汉语的词汇数量不少,但也有很多的词汇早已湮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老词汇的消亡正是语言发展的常态,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原因,内蒙古西部方言中仍留存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李景泉(1992)、卢芸生(1995)等学者就曾举例探讨过.我们在此仅列出在内蒙古西部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三例,以期说明此地语言的继承性和特殊性.

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对词条首见时间的确定参考《大词典》,例句则不再赘述.

(1)根由:缘故;来历.《大词典》首例引自唐代.

《楚昭公疎者下船》第二折【紫花儿序】:“他他他怀着那几年的怨恨,倚着这盖世的才名,来寻问俺往日的根由.”②

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中,“缘故”和“来历”皆作“根由”.如“你这么做有啥根由?”此句中意为缘故;“我们都知道他的根由.”此句中意为来历.“没根由”则往往表示不着调、不靠谱.如:“不要做那没根由的事.”

(2)停分、疋半停分:犹云平分,即分一半之意.《大词典》首例引自《敦煌变文》.

《鲁大夫秋胡戏妻》第二折【脫布衫】:“〔罗云〕我待和你婆婆平分财礼钱哩.〔正旦唱〕则待要停分了两下的财礼.”

《杨氏女杀狗劝夫》第一折【赚煞】:“若不是死了俺娘亲和父亲,这家私和你疋半停分.”

今内蒙古中西部方言常言“平分”为“停分”.如“把这颗西瓜咱俩停分了哇.”较之“平分”,用“停分”更强调分配之均匀.

(3)则声:做声.《大词典》首例引自宋代.

《硃砂擔滴水浮漚記》第二折:“〔邦老云〕你自睡去.我拽上这门.插上这锁你但则声我就杀了你.”

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中可说“做声”,也可说“则声”,后者土语味道更重.“别人跟你讲话,得则声呢哇.”

我们注意到,上举三例在方言中也在使用的同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均有对应的表述方式.二者的区别在于语用.我们发现古语词均使用在方言口语中,俚俗活泼,生动浅显.它们的语用功能上是无法替代的,若替换之以相应现代汉语词汇,则韵味大失,神韵大损.也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性,赋予它们持久的生命力.

二、只见于《元曲选》的词汇

这部分词,我们在之前的史料文献中未见,即便是同期文献中,也仅见于《元曲选》,在之后的文献中也未见.因此,这部分词汇具有非常独特的价值,对这部分词语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汉语词汇史的描写和分析,也充分说明在汉语史研究中方言语料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薄设设:薄薄的,设设,助词,无义.

《闺怨佳人拜月亭》第三折【笑和尚】:“韵悠悠比及把角品绝,碧荧荧投至那灯儿灭,薄设设衾共枕空舒设.冷清清不凭迭,闲遥遥生枝节,闷恹恹怎捱他如年夜!”

今内蒙西部方言中,多用来修饰布匹、纸张等(但不限于修饰此二者),表示薄.如“他的衣服薄设设的,不抗冻.”“这张纸薄设设的,能写字么?”也可见“她嘴唇薄设设的,可会说了(但不一定会做).”多数情况,感情上带有不满、嫌弃的消极意味(若是表示积极的肯定意味,“薄”在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中则表述为“薄粼粼”.如“她手艺可好了,面条擀得薄粼粼的.”).元曲中多见ABB式构词,如“汗浸浸”“软怯怯”“硬铮铮”等不胜枚举,关于这部分内容已有专文探讨,这类构词法的词汇在内蒙古西部方言中也大量存在,此类词语使语言表达生动活泼,俚俗易懂.

(2)大古里:大概、多半.亦作大古来、待古里、大都来、待都来,义并同.“大古”.

《临江驿*秋夜雨》第四折【笑和尚】;“你大古里是那孟姜女千里寒衣,是那赵贞女罗裙包土,便哭杀帝女娥皇也,谁许你洒泪去滴成斑竹?”

《楚昭公疏者下船》第三折【煞尾】:“俺如今一程程去途,一心心怀故土.大都来是一兴一败天之数,但不知肯分的秦兵几时到得楚?”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第三折【胡十八】:“更问甚陛下,大古是知重俺帝王家.”(总算是)

《朱砂但滴水浮沤记》第一折【金盏儿】:“忙浇奠谢神明,凭买卖做经营.大古来贫穷富贵皆前定.”

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中,“大概”仍称作“大古里”或“大古来”,如:“这么迟啦,他大古里不来了.”“那姑娘看着大古来也就二十岁.”口语性非常强.

(3)黑阁落(l&agre;o):谓屋角暗处.

《溫太真玉镜台》第四折【豆叶黄】:“你在黑阁落里欺你男儿,今日呵可不道指斥銮舆.也有禁住你限时,降了你乖处.两个月方才唤了我个丈夫.”

《元曲释词》认为:阁落,即“旮旯”.二者音近义同.但我们在其他语料中未见“阁落”代替“旮旯”的用法.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中,“阁落”仍沿用:“黑阁落”指黑暗的角落;“阁落”指旮旯,角落,如“墙阁落”“灶火阁落”.

(4)黑喽喽:状酣睡鼻息声.亦作喝喽喽、黑娄娄、齁喽喽.

《李太白匹配金钱记》第一折【混江龙】:“想当日楚屈原假惺惺醉倒步兵厨,谢晋安黑喽喽睡在葫芦架.”

《朱砂担滴水浮沤记》第二折【贺新郎】:“是谁人恁般酣睡喝喽喽,莫不是梦见的贼徒,撞着的禽兽?”

今内蒙西部方言中常用,可作补语,如:“他睡得黑喽喽的,挺香.”亦可作名词性宾语,如:“听,他已经打起黑喽喽啦.”

(5)铺持:妇女平时积攒的用以缝补、垛鞋底或打袼褙的布片和布块统称为铺迟.亦作铺尺、铺陈、铺持、铺衬.

《杨氏女杀狗劝夫》第二折【五煞】:“早看我身上穿着甚的,将一条旧褡禣扯做了旗角,将一领破布衫捋做了铺迟.”

此词在北京话、河北、山西话中普遍使用,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中仍使用.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很少自己做鞋、裁衣,“铺持”作为逐渐消失的词汇正在逐渐退出语言的舞台,这是词汇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

(6)势沙、势煞:样子;模样.引申为规矩、礼貌、场面.

《玉清庵错送鸳鸯被》第二折【滚绣球】:“兀的甚势沙,甚礼法,索什么问天来买卦,莫不我与那刘员外合做浑家.”

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中,“势沙”很少指模样,主要指情形,状况.如:“他一看势沙不对,拔腿就跑.”“长这么大,我从没见过这种势沙.”

(7)收撮:收束,结束.

《西天取经》第四折【快活三】曲:“恼的我无名火怎收撮,泼毛团怎敢张罗!”

今内蒙西部方言中,“收撮”既可搭配具体的事物,如“把东西收撮起来.”与元曲中用法不同的是,“收撮”有“收拾”意,但在语用上更强调动作的随意、漫不经心,甚至不耐烦.也可说“弄个烂摊子,谁收撮!”这里“收撮”有“收束、结束”意.

(8)停停:《汉语大词典》释为“均等”,例引元曲.我们在《元曲选》找到四例.举两例: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楔子【正末云】:“引孙去了也.老夫待将我这家私停停的分开.与我这女儿和这侄儿.”

《相国寺公孙合汗衫》第二折【紫花序儿】:“这个汗衫儿,婆婆,你从哪脊缝儿停停的拆开者.”

《元曲释词》:“停停,犹云对成,平均,二分之一的意思,副词.”所释确然.

在今内蒙古中西部方言中,“停停”这一用法仍常见,多用作状语或补语,如:“把这笔钱停停地分开”,“把这笔钱分得停停的”.“停停”乃“停”的重叠形式,在语义上表示强调.

(9)恓惶:可怜.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第二折:“不信好人言,必有恓惶事.”

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中,“恓惶”指可怜,令人同情.如“看他恓惶的,帮帮他吧.” 多修饰人,不能说“恓惶事”.

需要补充的是,元曲中,还可见“恓恓惶惶”《元曲释词》释为“悲伤的样子”.这一意义在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中不见使用.

(10)一刬:一概,全部.

《包待制陈州粜米》第三折【哭皇天】:“只今个贼仓官享富贵,全不管穷百姓受煎熬,一刬的在青楼缠恋.”

“一刬”在元曲中还有“一味,总是”之意,如:

《争报恩三虎下山》第四折【沉醉东风】:“则俺这眼儿边一刬的愁,心儿上着甚些喜.”

《都孔目风雨还牢末》第一折【赚煞】:“折倒了銅斗儿好家緣.锦片似庄宅地.他一刬的瞒心昧己.”

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中,只见“一概、全部”意.如:“我把情况一刬都说了吧.”有时可理解为“干脆”“根本”,如: “你一刬不要来了”“别说做得好坏了,他一刬就没做.”从范围副词发展为程度副词,后一意义是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虚化而来的.

(11)一灭行:任性行事,不顾一切去做.

《气英布》第三折【鬼三台】曲:“俺那厮做事一灭行,这妮子敢有四星.”

今内蒙西部方言中此意仍沿用,常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如:“谁说也没用,他一灭行就要把这件事做好.”“他就想一灭行对你好.”有时语用中表示“没头没脑、不顾一切”的意思.有消极的修辞意味.

三、元曲始见,之后一直沿用的词汇

由于本文记录的这部分词,有的有多个义项,并非所有义项都是元曲始见.我们只是选择其在元曲中始见,且在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中得到广泛使用的义项加以讨论.另,我们主要讨论的是该词在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中的使用情况,因篇幅关系,对于后期其他文献中的沿用情况,未列例证.

(1)不剌:犹云拨、扒拉.

《元曲释词》中指出其另外两种用法:放在两分句中间,用作衬字;链接在形、动、副、名词之后,用作语尾助词.我们只选取在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中主要使用的第三个意义加以说明.

《施仁义刘弘嫁婢》第一折【寄生草】:“掏火棒儿短,强似手不剌.”

今内蒙古西部方言口语中,只用“不剌”,不用“扒”.如:“把土不剌开,下面的东西就露出来啦.”

(2)不待:《汉语大词典》释作“不想、不愿意”,《元曲释词》释作“懒的(得)、不喜欢、不愿意”.并连举三例文中“不待”与“懒”互文为义,证明“不待”有“懒得”义.

《西厢记》第一折【油葫芦】:“一个睡昏昏不待观经史,一个意悬悬懒去拈戒指.”

此语“不带要”之省略,今在北方口语中仍流行.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中,多作“不待要”,也可作“不待”,表示懒得做某事,或委婉拒绝做某事.如“你去吧,我不待要去”,既可能是说话者不想去,也可能是说话者懒得动.与方言两相印证,可知《元曲释词》解释更确,同时,也说明元曲语言在北方方言尤其内蒙古西部方言中的遗存之深,影响之大.

(3)不迭:犹不及.

《秋胡戏妻》三正旦白:“他是何人,却走到园子里面来,着我穿衣服不迭.”

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中“不及”常用“不迭”,一般格式为“动词+不迭”典型用法为“来不迭”,犹“来不及”.也可说“走不迭”“吃不迭”“等不迭”等.而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除了“忙不迭”的固定搭配,“不迭”表“不及”已经不见使用.

(4)答剌:下垂貌;又作搭剌,更倒作剌答、剌逹,音义并同.亦作必留不剌.

《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第三折【六国朝】:“这一个早直挺了躯壳,那一个又答剌了手脚.”

通过检索元曲中的引例,我们发现,“答剌”在表示下垂的意义时,还强调动作的软弱无力,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中,“答剌”广泛使用表示“无力地下垂貌”,在这一意义上是“下垂”所不能完全取代的.如:“他答剌着脑袋,没精打采的坐着.”因此,我们认为此词的释义有必要加以补充.

(5)滴溜:谓提、拎,向上提起之意.

《李素兰风月玉壶春》第三折【四煞】:“一弄儿打扮的实难赛.大信袋滴溜着三山骨.硬布衫拦截断十字街.”

今北方话仍有此用法,内蒙古西部方言中广泛使用,如:“他滴溜的个塑料袋.”与“提”相比,“滴溜”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且主语不限于有生命的事物.如“门上滴溜的一串钥匙”,表示一种静止不动的状态.在语用上,更加形象生动,有种随意活泼的语气.

(6)顶缸:比喻代人受过或者承担责任.

《包待制陈州粜米》第四折:“你不知道,我是雇将来的顶缸外郎.”

《大词典》中,“顶缸”除了可用作动词外,亦可用作名词.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中只用作动词,如:“他一不小心给人家别人顶了缸啦.”“他没犯事,他就是个顶缸的.”相当于今普通话中“替罪的羔羊”,但在语用上更加通俗浅白.

(7)孤拐、古拐、拐孤:指踝骨,脚脖子两边凸起的骨头.

《范张鸡黍》第一折【醉中天】白:“你每说到几时?早不是腊月里,不冻下我拐孤来?”

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中,踝骨称作“拐孤”、“拐孤圪蛋儿”,这一说法在晋语中普遍存在.在北方其他方言中,也存在“孤拐”、“拐孤”等不同说法.

(8)可可、可可的:恰好,恰巧;恰恰的.

《灰阑记》第一折张林白:“可可的我妹子正在门首,待我去相见咱.”

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中多用儿化,用“可可儿的”修饰动词、形容词,强调动作或程度之恰到好处,如:“我正要找他呢,可可儿的就在半路碰见啦.”“这衣服她穿大小正好,可可儿的.”有种夸张的感彩.

(9)是必:务必,必须.

《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第一折【张道南】云:“小官明夜晚间,专等待小娘子,是必早些儿来.你休要失了信也.”

此词结构清晰,“是”乃指示代词“这”,“必”乃“必须”,“是必”本为表强调的短语,后复合成词.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中不说“必须”,而代之以“是必”.如:“你是必不能走.”“这事是必马上解决.”意更为坚定果决.

(10)顽涎:《大词典》:“犹馋涎,比喻强烈的贪欲.”

《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一折【鹊踏枝】:“没乱杀鸣珂巷亚仙,兜的又引起顽涎.”

《大词典》的释义,我们认为不够全面,结合《元曲选》,例如:

《杜蕊娘智赏金线池》第四折【梅花酒】:“忆分离自去年,争些儿打散文鸳,折破芳莲,咽断顽涎.使夫妻死缠绵,两下里正熬煎.谢公相肯矜怜.”

《玉簫女兩世姻緣》第一折【鵲踏枝】:“他見我舞蹁躚.看的做玉婵娟.抹一块鼻凹里沙糖.流两行口角底顽涎.”

《逞風流王煥百花亭》第二折【鮑老催】:“我这里展腳舒腰忙顿首.引的我口角顽涎溜.我只道姻緣簿消除一笔勾.又谁知今日还能彀.这书词则是紙摄人魂的下帖.摘人心的公案.追人命的勾头.”

以上例子中,“顽涎”均指口水,而非贪欲.

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中,“顽涎”指口水,亦指痰.如:“吐了一口顽涎.”

按:“涎”本有口水意,“顽涎”表贪欲盖为后续引申而出,而在民间方言中,其本义始终在使用中,而其引申义则逐渐消失.

(11)穿换:对调;交换.

《杜牧之诗酒扬州梦》第一折:“〔牛僧孺云〕牧之.饮个双杯.〔正末云〕我与大姐穿换一杯.大姐.换了这一杯酒饮过者.”

《元曲释词》:“穿换,谓相互掉换.”例引周立波《暴风骤雨》:“如今他分个执毛子马不高兴,我那青稞马跟她穿换,她又不中意.”此意北方方言常见.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中,可以说“把这几件衣服穿换开穿.”意为把衣服调换轮替着穿.此意当从“对调”引申而出.在乌兰察布一带受晋语影响明显的区域还可以说“他调养的不错,脸色终于穿换过来了.”意为脸色终于变好看了.“穿换”亦有“调整、变化”之意.尤指事物由坏到好的变化.

(12)兀秃:重言作“兀兀秃秃”,不冷不热之意.《元曲释词》认为是“温暾”的音转.

《包待制智赚生金阁》第三折:“〔店小二做背科云〕这才出了我的气.我如今可酾些不冷不热、兀兀禿禿的酒与他吃.”

在例句语言背景中,店小二原来拿上来的酒太烫,后来换成温度适中的酒,“兀兀秃秃”只是客观描述酒的温度适中.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中仍常说“兀秃水”、“兀秃饭”,指饭菜半冷不热,语用上犹指饭菜因温度不够高,味道不够好.这个语用上的变化值得注意.

(13)虚脾:虚情假意.

《杨氏女杀狗劝夫》第三折【煞尾】:“你觑当着这撒谎精,那虚脾,那浅情,那过后,那光景,胡支吾,假奉承.”

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中,此词仍沿用,指表面热情,实则冷淡.如:“那个人可虚脾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真心.”“看他们虚脾的样子,还以为关系有多好呢.”

(14)一迷里、一谜里、一谜的:一味,一个劲儿.

《潇淑兰情寄菩萨蛮》第二折【圣药王】:“一迷里口似泼釤怎扑揞,那里肯周而不比且包含.”

《四友东坡》第二折【南吕一枝花】:“想昨宵甚道理,那苏子瞻一谜里歪缠,更和着白牡丹有千般标致.”

《冯玉兰夜月泣江舟》第二折【伴读书】:“倒惹他努睛突眼生嗔怒.一谜的將俺犇呼.”

《大词典》亦作“一觅”.今内蒙古西部方言作“一觅(读去声,故取此字)的”中表示“不顾一切,一个劲儿做某事”.如:“你也得想点别的出路,别一觅的就是受苦.”

四、内蒙古西部方言中元曲词汇的特点

(一)传承与变化并存

沿用自元曲的词汇有完全保留其原来意义和用法的,如“恓惶”“铺迟”“黑阁落”,但大多已经在语义或语用上有了或多或少的变化.有的体现为义项的增减,义项增加的如“穿换”“收撮”“黑喽喽”,义项减少的如“顶缸”“不待”“势沙”等;有的体现在使用场合中,如“则声”;还有的体现在语义的分化,如“答剌”“停分”,在后期沿用的过程中虽然有“下垂”“平分”等替代的表述,但其在语用中分化出的形象、生动、强调的这部分语义是不可替代的.

(二)生动形象,浅露直白

现代汉语方言作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一直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参考.内蒙古西部方言在词汇的继承上,无论是继承古代汉语的词汇,或者是元代新产生的词汇,总体上都体现出形象生动、直露浅白的特点.许多词不仅有词典可以直接描述的意义,更有着“言有尽意无穷”不置身其中无法充分领会的神韵,如“黑喽喽”“顶缸”“滴溜”“答剌”等,或拟声,或摹状,或构词本身声韵有致.

(三)浓烈的草原文化色彩

草原文化与以温柔敦厚为美学追求的中原文化最鲜明的对比之一就体现在它鲜活浓烈的情感表现中.草原文化粗犷豪放,感情直露,极情尽致,在表述上追求浅露直白,酣畅淋漓,爱憎分明.这种浓烈的情感色彩在词汇的选择和使用上有充分的体现.如“收撮”、“一灭行”、“兀秃”等词,在后期使用过程中都有着比较浓烈的感彩.这些词为什么会发生情感意义上的改变?我们认为一方面这是语言学规律作用的结果,语言唯一不变的就是它在不停地变化;另一方面,民族性格也是这种直露的情感色彩的根本原因.中原文化对于不满或消极的情感往往是避讳或者引而不发的,可是草原文化奔放的情感表达会使得这种情绪和情感明确表达.

每一种方言都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系统,具有其自身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性.对于元曲语言的研究虽刚开始,但是我们已经注意到元曲语言鲜明的个性特征.就词汇而言,元曲的词汇可以说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认知,无论是构词方式还是构词语素都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元曲词汇包括语言风格在近代汉语后期的发展过程中一度被遮蔽,但它对于近代汉语的发展,近代汉语的整体面貌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结合我们对于内蒙古西部方言词汇的考察,证明这种影响是具体的、可感的.而进一步详细地描写并分析这种影响,不仅仅对于汉语史的研究有益,也有助于我们结合内蒙古西部地区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传统,进一步勾勒蒙元文化一脉相承的文化传承、变迁的详尽过程.

【 注 释 】

①我们在文中所说的内蒙古西部方言主要指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乌海等地属晋语区的方言.

②本文中元曲的引例均引自《元曲选》臧晋叔.(全四册).中华书局,1958.

【 参 考 文 献 】

[1]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2]毕娇娇.元曲词汇研究综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

[3]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全四册)[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4]霍雅娟.从文化融合看元曲的草原文化精神[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5]李景泉.内蒙古清水河县方言中的古语词[J].内蒙古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1992(1).

[6]卢芸生.沉积在内蒙古西部地区汉语方言中的古代白话词汇[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5(1).

[7]卢芸生.《诗经》古词在内蒙古西部方言里的孑遗[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

[8]臧晋叔.元曲选(全四册)[M].中华书局,1958.

上文评论,上述文章是关于内蒙古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元曲词汇和方言和内蒙古相关内蒙古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宜昌市方言词汇集(三)动物、房舍类
王作新作者简介王作新(1957),男,湖北枝江人,博士,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中国文化史 (三峡大学 民族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摘 要本文系“宜昌市方言词.

宜昌市方言词汇集(五)亲属、身体类
摘 要本文系“宜昌市方言词汇集”之五 所集录为其亲属、身体类词汇 关键词宜昌市;方言词汇;亲属;身体中图分类号H172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

宜昌市方言词汇集(一)天文地理类
摘 要宜昌话属西南官话成渝片 宜昌话有明显的川味儿,同时又与武汉话有相近之处 宜昌市方言词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资料室编制的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袁为依据,并结合本区实际,可得30大.

宜昌市方言词汇集二时令时间、农业、植物类
王作新作者简介王作新(1957)男,湖北枝江人,博士,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中国文化史 (三峡大学 民族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摘 要本文系“宜昌市方言词汇.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