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职业精神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和新时期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和塑造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职业精神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09

新时期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和塑造,本文是职业精神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塑造和大学生和培养类本科论文范文.

职业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职业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3000字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摘 要:职业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行业的具体体现,是大学生未来从事职业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同时也是促进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职业素养.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会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职场竞争力.培养、塑造大学生的职业精神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6-0127-04

近年来,社会和媒体频频各行业人员的失职失责行为.如医疗系统的红包现象、教育系统的教师节现象、新闻行业的有偿新闻现象和法治系统保护伞现象,这些现象都是从业人员为了个人利益,而丧失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表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提升师生道德素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职业精神的内涵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1].具体表现为个体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综合素养.这种心理特征是在特定职业环境下所必备的,也是逐渐养成和习得的,与所从事的职业特征紧密相连,具备职业的特殊性,同时,也具备一些共性的基本职业素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精神的实践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一是崇高的职业理想,任何一个职业的从业者都应具备对本职业的清晰认识,了解职业现状,树立远大的职业愿景:二是勤奋的职业态度,俗话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在个人层面上要敬业,端正职业态度,强化责任意识:三是谨慎的职业纪律,遵守职业纪律和行业规则,具备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是保障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环境的重要准则:四是精湛的职业技能,任何一名职业人要想胜任岗位职责就必须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

二、当代大学生的普遍现状

当前,大学生队伍的规模壮大,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往往容易安于现状,“塔”生活模式让很多学生缺乏对社会的真实了解.这就导致一些学生不重视培养自己的职业精神,在面临激烈的竞争时,容易产生错误的思想认识和不道德的行为方式.在选择职业和投身工作时,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一)就业取向功利化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人才战略,国家和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使高等教育正日益走向大众化.但是很多大学生没有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无法从家里的“掌中宝”状态解脱出来,甚至自诩“天之骄子”,对于工作薪酬、工作环境、工作内容要求苛刻,不能摆正就业观念,认清就业现状.他们的就业要求大多局限于薪资待遇水平,而忽视自身的职业理想是否能实现、职业操守是否正确和职业技能是否具备.

目前,一些大学生仍然持有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对职业理想、岗位、薪酬、升迁等诸多涉及个人利益有着不符合现实的要求,而疏忽了职业精神中本质的需求——职业技能的提升和职业态度的培养.这导致了用人企业对大学生群体的失望.另外,一些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不安于现状,也是缺乏职业精神的重要表现.

(二)缺乏诚信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砝码,往往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给自己“增光添彩”.虽然,各高校正在积极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但实际应用状况并不乐观.高校和企业不能完成对接工作,这就使得很多单位对学生所提供的头衔和荣誉无法考证.加之社会上贩卖的现象严重,这些难以查证的奖状和信手拈来的荣誉,使得很多大学生在读期间有了捷径,无论是不是学生干部,也可以轻松拥有各种荣誉.

(三)不够敬业

总书记强调,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实现个人梦,还是中国梦,归根到底要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敬业精神首先应当表现在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职业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具备精湛的职业技能,而职业技能的提升就要靠知识的积累和勤勉的实践.然而很多大学生把大学当作了人生的天堂,逃课、谈恋爱、泡网吧成了很多大学生的生活主旋律.作业抄袭,论文在很多大学生群体中频繁发生.另外,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不能合理分析自己的职业倾向,对于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可以得到什么的工作没有明确的意识,致使有的人挑三拣四、有的人不会慎重选择,导致~再出现毁约现象,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形象,同时也对学校的声誉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三、培养职业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和塑造,提高大学生群体的职业素养,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发展,更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前景.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中坚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2]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在全体社会成员中都有着引导作用和示范效应,应该积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饱满、遵纪守法、技术过硬的人才.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2013年12月,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文件指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而的价值准则.大学生是先锋队,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外各种不良的思想形态正在侵蚀着一些年轻人的思想,导致一些青年群体对社会不满、对国家不满.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3].培养大学生的敬业、诚信、友善的优良品质的实质就是在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有力的举措.

(二)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是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深刻的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高校为社会培养具有服务社会能力的人,这个群体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够成就卓越,就必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吃苦耐劳的精神、孜孜不倦的努力,这一切都是一个具备职业精神的职场人的根本素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这些教育内容都是围绕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开展的,让学生深刻理解职业精神对于国家发展和自身成长的重要性.

(三)促进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所谓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指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大学阶段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追求的目标是大学生个体素质的不断完善、和谐和臻美[4].对于大学生来说这种可持续的发展应该体现在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内涵建设的发展,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应该表现在职业的适应、职业的认可和职业的追求上,具体来说就是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而不仅仅局限于岗位的头衔、薪资等外在追求上.大学生的职业精神的培养始于新生入学时,但是这项教育活动将会使大学生终身受益,在其职业生涯乃至整个生命历程,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过程.

(四)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是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实质是职工职业化素质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职业精神高低的竞争.”[5]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看重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更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首先这种综合素质就要表现在对职业的认可与憧憬,要充分接纳自己的职业,怀揣着一份热忱来从事自己的职业.拥有远大理想的人,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对于企业未来的信仰正是以敬业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它是一个人不懈努力的动力源泉,也是一个企业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所有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兴衰的使命感、责任感,帮助企业员工奋勇向前,共同促进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职业精神是职业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人们的职业行为、工作效率和工作品质.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具备良好职业精神是大学生胜任职业岗位、取得职场成功的重要基础.当前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考核更加全面,学生必备的是扎实的专业技能的硬性条件,对于职业精神考核也成为人力资源市场大学生考核一项重要内容.任何企业的招聘都希望引进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人才.因此,能够全心全意、爱岗敬业、创新发展的大学生更容易受到招聘单位的青睐.

(五)符合建设文明社会的要求

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需要.在党的十八大中提出的“富强、、文明、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其内涵十分丰富.要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就要提高人民的素养,职业精神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信念信仰、道德制约,是职业的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大学生要想在今后的职场中乐业、勤业、敬业、专业,秩序井然的学习和生活,就必须深刻理解职业精神的内涵和自觉培养职业精神,培养谨慎的职业纪律,遵守职业道德,营造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保障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

四、培养大学生职业精神的策略

(一)在学科教育中渗透

任何教育的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和渠道才能实现,高校中往往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事实上,能力和个人素养的提升应当并重.应当加强以爱岗敬业、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职业精神教育.在专业课教授过程中,除了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要加强对专业现状、前景的认识,注重专业情感的培养,让学生能认同自己的专业.大学生要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大的成功和职业幸福感,就必须把谋生职业看作终身事业,具备职业精神.同时,学校的法律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要与职业纪律、职业道德紧密联系,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和道德教育.大学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应为社会培养和输出具有法律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其职业精神教育过程中培养其具备法治思维是必然趋势.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课的开设让大学生在认知层面了解了什么是职业精神,怎么样培养职业精神.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学生却可以获得其他任何渠道都无法获得的道德实践与体验,尤其是对自己未来从事职业、所在岗位所要求的职业精神的体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学生能深刻体会企业文化的魅力,高效的工作、团结的队伍、进取的精神、敬业的态度等等都是决定企业前进的因素.在企业中,他们能真正感受到企业领导人的领导才干和人格魅力,加深了对职业人的形象认识,对未来职业有了更明确的关于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纪律等诸多因素的认识.高校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参观、实习、见习、志愿活动等形式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让学生提前认识到职业精神对于一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性.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具有“职业精神”特色的校园环境的重要性,在学校软环境的设置中注重人文因素的点缀,比如楼道中的走廊文化、寝室文化和教室文化,这些隐性教育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塑造职业精神的教育活动,要精心设计,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时代感强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把职业精神培养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春风化雨般的影响,使他们的职业精神境界和水平得到提高.通过主题班团会、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职业精神的重要性,通过先进典型优秀事迹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要主动邀请社会各行业、企业精英来校做经验分享报告,用它们孜孜不倦的职业精神来感染、激励、启发学生.同时要主动联系优秀校友来校做专题报告或者讲座,充分发挥“学哥”“学姐”的带动力量.

(四)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职业精神的培养与塑造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也是一项贯穿全程的思想教育活动,要因事而进、因事而新的开展符合思想政治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活动.将传统教育要与互联网教育有机结合,将课堂教育和网络教育相结合,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技术,构建多种教育载体和多元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网络平台推送相关知识,通过软件开发和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学校要建立健全与企业长期合作的机制,秉承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借鉴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和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的优势,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培训机会,为优秀企业员工建立知识、学历提升的平台,企业为学生和高校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师生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推进供给侧教育改革,着力提高教育供给端的教师综合素质,通过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强化职业精神的培养,切实增加高契合的供给.师资队伍的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保证给学生提供丰富供给内容、拓展供给渠道,创新供给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优质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

大学生是最为重要的受教育者之一,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大使命,他们对于职业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直接影响着日后在工作中的表现,这种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将对日后的社会生产产生重要的影响.培养和塑造大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要常抓不懈,齐抓共管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社会服务能力的人才.

此文结束语,上文是大学硕士与职业精神本科职业精神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塑造和大学生和培养方面论文范文.

新时期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路径
摘要河北地质职工大学是以地质类专业为主的,长江以北地区唯一一所拥有区域特色的专业种类齐全的高级职业院校 院校秉承特色办学、立足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利用地矿局行业办学优势,积极与河北省地矿局下属二十多家单.

结合十九大精神新时期我国农村地区特长生培养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仍然是新时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农村地区特长生培养作为农村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与城市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本文.

新时期复合型图书编辑人才培养的路径分析
摘 要对于编辑工作来说,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紧跟时展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图书编辑人员素质,直接影响着图书出版物内容质量,影响着出版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

新时期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海梦蝶 (沈阳师范大学 110034)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包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在大学生教育中,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不仅能够充分挖掘和利.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