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职业素养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和志愿活动和警校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关联性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主题:职业素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1

志愿活动和警校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关联性,本文是关于职业素养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跟职业素养和关联性和志愿活动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职业素养论文参考文献:

职业素养论文参考文献 职业素养论文关于职业素养的论文医学生论文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陈慧钰 曾小青 李 洋 牟 新

近年来,志愿服务盛行,志愿精神更是深入人心,但从高校志愿活动尤其从警校生出发并结合职业素养的分析研究非常少有,以志愿服务和警校生职业素养为契合点,分析关联性,并结合当下院校培养人才方面遇到的问题,探讨志愿活动对警校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积极影响.

院校是培养人民的中坚力量,为提高队伍执法能力、综合素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通过精心设计全方位的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早日进入职业化成长发展的轨道,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更好地实现与实际工作环境和岗位的对接,因此,院校应把科学知识和职业素养有效结合起来,才是新时代顺应时代人才培育的需要,而志愿活动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为培养职业素养的提供重要平台,应该在学校教育理念设计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积极贯彻,深度落实,多层次、全方位地创造条件,让警校生深入社会志愿的实践锻炼,为培养职业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志愿活动的内涵

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公益活动,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的服务工作.韩迎春、李芳在《论大学生志愿精神及其培育》中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来对大学生志愿精神进行了阐释和解读,以不计付出和报酬、助人为乐为基本特征,认为大学生志愿精神应当是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内容,是在自愿并不计报酬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参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一个社会是否成熟的根本标志;是一种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和谐发展的大众性社会活动;也是一种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精神体现,要求个人或团体依其自由意志与兴趣,本着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宗旨,不求私利与报酬的理念去服务和奉献社会.

二、职业素养的内涵

从事职业的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符合职业规范和要求的综合品质,这种综合品质主要包含职业理念、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思维、职业技能、职业作风和职业文化等方面. 预备队伍除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以适应现代警务工作的时代要求.由此可知,预备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是指院校根据事业的特点,以人才培养活动为本体,在一定的人文教育思想与职业化理念指导下,通过设置培养目标、整合师资力量、设置专业课程、加强质量管理、采取培养渠道等手段,实现培养目标所设计的运行方式,最终造就出能力强、素质高、技术精、作风硬的复合型预备.

三、志愿活动对职业素养的关联性分析

大学生开展志愿者活动意义重大,其志愿精神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弘扬和体现.在一系列的志愿活动中,参与者可以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充实业余生活,得到了学习他人并完善自我的机会.而警校生作为这一群体中平凡而特殊的存在,专业素养的培育更需要多种方式的配合.志愿者活动中蕴含着利他主义、慈善主义等较为独特的心理因素以及1+1>2的合作思想,对警校生业务能力(分析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化水平(气质、人格、修养等内在品格),心理素养(顽强意志、宽广胸怀、合作气度)等的培育也具有积极意义.

四、当前院校在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的问题

(一)对职业素养培育内涵的认识陷入误区

目前,一些院校并没有准确定位职业素养,对其真正内涵理解模糊,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区,如将职业素养等同于警务技能或能力,或者把职业素养理解为可量化的学习成绩和考核标准,虽然越来越多的院校提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全方位的素质,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是会过分强调警务知识技能的僵硬化指导,弱化培养人才中的教育感化功能.

(二)缺乏专门性,针对性的职业素养的教学体系

院校普遍没有建立适合职业素养的课程教学体系.就目前情况来看,普遍的做法是通过公共基础课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警务化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专业课程帮助学生实现业务知识的积累和警务技能的提高,从而逐渐形成意识.这种模式寄希望于开设相关课程,以实现职业素养的培育,忽视了从社会学、实践学角度宏观地、系统地认识职业素养,导致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被人为地割裂开,社会实践和和第二课堂没有参与其中,忽视了职业素养培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评价考核体系单一,缺乏激励机制

在考核方法上,几乎所有课程都是以量化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忽视学习过程中的专业技能的良好,但职业素养培育短缺.实践表现,难以考查学生自主性学习、沟通、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在评价标准上,所有人使用同一标准,忽视个体差异,难以了解学生职业素养提高的程度.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无法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口标,不能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四)传统教育模式阻碍学员个性发展,缺乏新素质,不利于素养的全面发展

如有人认为所谓的封闭式管理就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特色,认为关起门来可以防止学员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与干扰,但这仅是一种消极的防范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际上,高校的这种封闭式管理制度是“由于一些管理者对教育规律认识不足,在思想教育中,惯于堵卡压,采取行政命令,忽视疏导、启迪和教育,形式单一,方法简单造成的.”这不符合职业素养培育的开放性规律,也不利于高素质警员的培养,阻碍了学员与社会的接触,不利于学员更好的发挥自主性,不利于他们今后更快地适应工作.最终可能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禁锢了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使学生思维僵化,反应迟钝,缺乏新素质.

五、志愿活动对职业素养培育的意义

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对教育对象发挥作用.志愿服务活动自身的特点使它成为加强警校生职业素养培育实效性的新型重要载体.志愿服务让警校生服务实践中了解责任、团结与协作的内涵,这些对成功地塑造警校生职业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的活动,警校生提升了自身价值观,提高了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觉悟,这些都对警校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大有裨益.因此,警校生参与志愿服务是培养职业素养的积极推动力量,其深刻影响具体如下:

(一)志愿精神的公民意识,是创建人民高度地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途径

志愿活动追求在无私奉献和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的过程中实现互助、取得进步.从志愿服务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志愿精神的主旨在于自觉性,志愿精神的自觉性本质上体现的是公民意识;从根本上来讲,个体参加志愿活动,其志愿精神和公民意识所体现的都是人所应具有的本质或人本应该达到的人格境界.这种本质或人格境界主要体现为对国家的无限热爱,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对社会及他人的高度负责,体现了社会成员对社会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担当;而政治文明视野下,队伍的先进性建设,志愿精神所体现的自觉性正是职业素养培养责任意识,要求增强自身的使命感,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秉持一颗心系社会,一心为民的理念,自觉担当保卫公众安全为己任,以高度地服务意识践行人民职责,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融合,坚决抵制“慵懒,不作为”作风,以为人民服务为荣,转变传统思维误区,提高职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志愿服务的利他主义、慈善主义,是促进政治素养提高的重要机制.

在志愿服务的动机当中,爱心奉献和不求回报心理属于利他主义,“利他者通过社会生活感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与自己是一体的,他人的利益即是自己的利益,从而产生了个人对社会的社会服务意识,这是作为社会成员的公民间交往联系的结果,它区别于以求荣誉和求感激为动机的‘利他’行为,得到感激和愉悦感的回报可以作为动机利他的自然结果,却不能为利他提供合理的动力”.警校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这种利他主义、慈善主义的社会责任意识转换成培养警校生政治素养,在警校生参与志愿服中,能够使这种利他心理机制升华至个人政治素养培育的良好载体,通过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着力加强学生忠诚奉献的职业理想,进一步端正从警动机和价值取向,积极引导广大警校学员把自己的理想、追求、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事业上来,使广大学生动真情,用真心服务人民、回报社会,用实际行动践行工作的根本宗旨,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

(三)志愿服务的“利己主义”及“1+1>2”的合作理念,有利于加强职业素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及相关业务能力

所谓“利己主义”是指志愿活动中,通过广泛深入地参与社会公益的无形之中,人间交往范围扩大、语言表达的提高,培养了能够独立处理事物的能力,“1+1>2”的合作理念,使其更能学会团队协作,更能很好的融入社会而游刃有余.事实上,志愿服务动机中同时包含了利他与利己两种动机,然而,利他与利己,却不是矛盾的.“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其基本利益是一致的.利己也即利他,利他也即利己.”志愿服务既不是要求警校生牺牲自己的时间金钱甚至健康来奉献社会,也不是要他们毫不利己地成为社会发展的牺牲品,志愿服务的利他动机是主要促进因子,同时,通过志愿活动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扩大交往范围等目的也可以同时实现,这一点不仅不应该遭到厚非,并且还应该大力地倡导这种双赢的结果.通过积极开展警民共建志愿活动,组织警校学生与街道、社区、学校与社会福利院等单位联系,共同开展建设文明街道、安宁社区和扶贫助困等学雷锋活动,帮助解决大量实际问题,增强警校生的语言表达及群众工作能力,创造条件开展社会调查、参加国家大型安保工作等社会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处理各项事情能力、洞察社会能力等各项业务能力,为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助于院校改变单一传统育人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升级

院校的性质决定了校园文化带有浓郁的职业色彩,换句话说,高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都应和职业素养密不可分,但现实是院校的职业素养教学与专业、课程等相割裂,只停留在大众化、普世化建设层面,而缺乏院校办学特色和精神的提炼,使学生感受不到浓郁的特色职业素养而无法融人其中,形成了专业过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古板、教学管理过于严苛等问题,这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而在高校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有助于激发广大学生的参与性,积极融入社会公益实践,其作为一种自主选择、自我实现的方式,受到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同,对警校生增强自我价值感,提升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警校学生尽早步入社会,在警务化封闭式管理体制下,促进警校学员社会参与渠道的多样化,健全警校文化充满活力,扩大警校生的有序参与,深刻体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内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院校不仅要强化警校学员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通过志愿活动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使学生具备宽广的视野、健全的人格和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忠诚感和责任感,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做人民的好.

结语

响应国家对于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号召和要求,以及目前职业的社会环境,以上是探究警校生参加志愿活动的获益与素养培育的关联性及正面的促进作用,为院校就其自身特殊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专业化警务人才提供新思路,从而把高校的学员培养成为与时俱进的新时代警官.

(作者单位:南京森林学院.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青年志愿活动与警校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关联性研究”(项目编号:201512213027XY),主持人:曾小青,陈慧钰.指导老师:牟新、李洋)

该文点评,此文是一篇关于职业素养和关联性和志愿活动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职业素养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职业素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高职语文教学和职业素养融合培育
摘要高……职业教育是我国高……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本科教育和中……职业教育,它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就业的一种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和企业更加关注高职院校学生进入企业后的可.

以活动为导向的高职生职业素养养成
职业学校一直以来承担着为社会企业输送合格技术劳动者的重任 专业知识牢固、技术过硬是职校学生走向社会的基本保障 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用工的要求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最突出的就是对应聘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

高职会计专业职业素养培育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近些年企业需要大量会计人才,会计岗位重要性越发凸显 但企业招人难和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现实问题,企业需要专业技能过硬、职业素养高的实用型会计人才,需要高职会.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机制的
摘 要高校培养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大学生职业素养不仅与大学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且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意义 当前在经管类专业建设过程中,.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