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材料浏览

政治理论课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模式探析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主题:政治理论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模式探析,本文是政治理论课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与中华和思想政治和传统文化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政治理论课论文参考文献:

政治理论课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思想政治工作杂志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中图分类号院G641 文献标识码院A DOI院10.16871/j.cnki.kjwhb.2018.01.020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教育方法和丰富资源对于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为导向、继承与批判相统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同时努力挖掘促进两者融合的有效路径,在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和师资培训方面积极探索.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

An Analysis of the Mode of Integrating Chinese Excellent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Theory Courses // Wu Haiyan

Abstract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 valuable spiritualasset of our nation. Its value concepts, education methodsand abundant resourc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integra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culture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we must take the right direction of Marxi as a guidance,both inherit and criticize it, and advance with the times. Besides,we should also blaze new trail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m,and make active explorations in course content, practical teachingand teacher training.

Key words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theory courses;integration

2016 年7月1 日,总书记在庆祝中国成立95 周年大会上强调:“在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提供许多有益的课程资源,在当前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课之中,对于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将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气质,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的总体概括,也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的价值源泉和精神瑰宝.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将对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广泛而积极的作用.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传统文化所占比重太少,大学生传统观念和传统精神淡薄,导致思政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现断裂,不利于民族精神的延续,也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日益开放和多元的时代,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和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如果不加鉴别地照单全收,极容易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心理和人格的健康.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价值资源,把传统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融入和渗透到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去.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主义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患意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生态度以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都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人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方法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鉴于时代的发展,当前许多高校都在思政课教学方面积极进行方法的改革创新,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方式方法都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不仅要吸收当下最优质的手段和资源,也应积极整合中国古代的至圣先贤们留下的许多重要的教育方法.中国传统教育一贯强调身教胜于言教,孔子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就是自己首先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学生信仰道路上的引路人.中国传统教育还特别重视因材施教,朱熹强调“圣人施教,各因其材”,也就是要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群体特征,并充分考虑年轻一代所处的时代特征,了解并尊重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更好地贴近他们的需求进行教学.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一直以来,中国人都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因此,在高校思政课课堂上适当引入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出传统特色、民族特性,会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也能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例如,儒家所倡导的内圣外王的价值目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使命传承、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治学修身之道为大学生塑造自己的德性人格指明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古诗词不仅语言生动优美易于被学生接受,更因为其中蕴含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传统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总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中,既能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又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基本原则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努力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2.1 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强调的是必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为导向.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使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不能偏离这一轨道,因此,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元素和内容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必须坚定不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客观地评价传统文化,使大学生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2 继承与批判相统一的原则

所有文化的发展都是一个漫长的沉淀过程,每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生活在传统的掌心中,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们是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自己的历史的,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是在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对大学生形成共同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文化都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都是当时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因此,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以时展的内在要求为客观依据批判地继承,实事求是地评价传统文化,使之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机融合,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相适应.

2.3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能保持生机和活力,在高校思政课课堂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仅需要批判地继承,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创新过程中,我们必须一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力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青年学生感受到古老的文化与现代的生活并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另一方面必须开放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立足全球,海纳百川,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其他国家优秀文化的有机融合.通过借鉴吸收其他优秀文化的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能得到更充分的创造性的发展,高校思政课教育内容更为丰富充实,广大青年学生也能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思想养分.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现路径

鉴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和挖掘两者融合的有效路径,以更好地达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涵养砥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

3.1 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课程内容有机融合

目前高校思政课的课程设置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所有这些课程的教学中,都应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这里笔者仅以“原理”课的相关内容为例.

例如,在讲授“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这一专题时,可以引入中国古代哲学的许多代表性观点,如荀子的“形具而神生”、王充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范缜的“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张载的“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王夫之的“气者,理之依也”,这些命题都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朴素反映.通过这些内容的融入能让学生感受到在世界观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哲学是相通的,当然,在具体讲授过程中,也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区别,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再比如,在讲授“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一专题时,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介绍,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虽然社会主义思想萌发于16 世纪初,但如果穿越中国数千年漫长的时空隧道,就可以发现在古代中国的文明成果中就蕴含着类似的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毫无疑问,上述社会理想包含着丰富的与社会主义思想相通的智慧火花,而今天的“中国梦”则凝聚着古代大同理想的若干元素,是社会主义的理想在当下中国最真切最具体的体现.

3.2 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机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知行观上的主导诉求是把“知”与“行”相提并论,高度重视“知”与“行”的统一,强调只有把“知”落实到“行”的层面上,才算是真知.例如,荀子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荀子·儒效》),这里荀子通过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把“行”放到最高层次.而王夫之则强调:“行可以兼知而知不可以兼行”、“知之尽,而实践之而已.实践之,乃心所素知,行焉皆顺,故乐莫大焉”(《张子正蒙注·至当篇注》),这里的实践概念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的理解是相通的.由此可见,传统知行观不仅在内容上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所强调的“实践观点是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有机统一的,更重要的是给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

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机融合不能只停留在内容层面,在实践教学层面的融合同样非常重要.课堂上主要教授的是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而更为重要的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践行的能力,把信仰真正落到实处,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各高校应充分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传统文化纪念日活动、实地考察当地的历史文化遗迹等等,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增加参与感和互动性,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3.3 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提升思政课师资队伍素养有机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桥梁、也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和素养对教学效果有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知识素养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提升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政课融合的重要保障.各高校应积极开展思政课教师的传统文化专题培训,使其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精通必备的传播技能和途径,努力打造一支既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又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素养的教师队伍.为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在培训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必须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在思政课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处的地位和价值,增强教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其次,围绕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可以是专家的专题报告,围绕经典的读书分享讨论,也可以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等;最后,还要鼓励教师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关心的传统文化“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学生思想上的症结答疑解惑.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积淀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前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我们每一个思政课教师都应该从中汲取有益的理念和元素,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政课的有机融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能够得到广大青年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真正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在庆祝中国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2] 王习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语境、工作路径与拓展趋向[J].思想理论教育,2016(4).

[3] 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编辑张效瑞

归纳上述,这是适合不知如何写中华和思想政治和传统文化方面的政治理论课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政治理论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和“源”,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刻的文化属性,加强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校园文化、新媒体建设,是推动中华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中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中的思考和探索董艳华(山东现代学院 学位办,山东 济南 250104))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传统文化和美德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和路径
【摘 要】高校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阵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涵的深厚人文底蕴和精神价值,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思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资源,坚.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