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有朋自远方来本科论文范文 和有朋自远方来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有朋自远方来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31

有朋自远方来,本文是有朋自远方来方面有关本科论文范文和有朋自远方来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有朋自远方来论文参考文献:

有朋自远方来论文参考文献

央视去年有个栏目《朗读者》火了,一如当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走红.食物,书籍,不同的事物,却可相互借喻.前者把人与土地、人与人紧紧相系,人们在味蕾的寻寻觅觅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找到归乡的路.后者透过纸页,呈现一个广阔的世界,给我们一个精神的家园.可以说,读书,也是一种美食之旅,开启了我们探寻审美和认知的漫漫长路.我自己就是这样,任由书像风筝一样,牵着我飘向远方,给我的眼睛抹上颜色,给我的心插上翅膀……

我还不认识多少字的时候,就听我爸一本本念过《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听得热闹,脑子里也腾云驾雾、刀剑恩仇起来.我爸只能在晚上给我念,心里又急吼吼地想知道书里的人物命运和故事结局,于是自己拿起那些书囫囵半片地读,不会念的字就跳过去,渐渐地竟也认识了许多字,还把整本书都看完了.在那物质并不富裕的日子里,书给我咀嚼甘辛酸辣的诸多回味,填补了没有零食没有玩偶的缺憾.小学我读了《金光大道》《艳阳天》《野火春风斗古城》《万山红遍》《新来的小石柱》《桐柏英雄》等手头所有能找到的书.中学我几乎看遍了所有《当代》《收获》《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台港文学选刊》等国内大型文学期刊的小说.

读书多了,我就想自己也能够在杂志上发点东西,感受一下涂鸦之作变成铅字的快乐.初一时,我把两篇小作文用8 分钱邮票,偷偷寄到上海的《少年文艺》杂志社,然后就切切地开始期待对方的回音.过了大约一个月,没有任何音讯,我渐渐放弃了希望,平静地背着书包上学放学.有一天,我正在操场上和同学做间操,胳膊腿挥舞间,看见班主任李老师向我走过来.她手里拿着一个信封,递给了我.只一看信封底端的《少年文艺》字样,我就知道终于等来了我盼望的消息.回到课堂,我在课桌下打开信,里面有我的投稿,还有一张便笺,上面写着几行字.原来是编辑给我的退稿信,里面指出我文章的不足,还鼓励我继续努力.虽然很失望,但我也觉得很温暖,从没有想到那遥远的地方会有人给我写信,那是我平生收到的第一封信,尽管是一封退稿信.从此以后,我想当作家,也想当编辑,想成为那个写给我信的一样的编辑,给别人以亲切和温暖.

岁月真的匆匆,因为读书,我喜欢上了汉字,喜欢上了写字,得过全省作文竞赛奖,考上了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而且是以全系语文最高分被录取的.很庆幸,我遇见了读书最好的年代,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那时,大家疯狂找书看,图书馆的一些名著常常需要排队等候借阅,自习室得先占座,挑灯夜读是最平常不过的场景,就像北岛说的,“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一身书香就是最美的衣饰.我读了巴尔扎克、大仲马、狄更斯、海明威、托尔斯泰、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写的书,当然也读了金庸、琼瑶、三毛的作品.那个年代,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想想都是一件美妙的事儿.后来,书店的书越来越多越来越漂亮,可却不再吸引人了,纸质的书只是作为一面装饰墙,成为某些人附庸风雅的陪衬,“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月色依旧铺洒,可不再温润清朗了……

多年以后,我真的成了一个编辑,开始了与文字纠缠一生的事业,读别人写的文章,写自己喜欢的文字,结识一些作家,给我平淡的人生着上了几笔颜色.我最敬重的作家就是写过《古船》《九月的寓言》《我在高原》,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张炜.2001 年4 月我去济南,住在他家附近的山东省行政管理学院招待所.晚上,高维生、张清华、刘烨园、王川等带我和他小聚.那时他才45岁,年轻,帅气,沉静,清朗,名满天下,却毫无架子.他一句一句的“小郭”叫我,恍若邻家大哥般的亲切.第二天早晨,他专门拿了自己的两本书,走到招待所看我.坐在走廊的长凳上,我们聊了很久.他一口山东龙口话,总爱说“不孬不孬”,我捂嘴笑了好几次,他也嘿嘿地乐.后来他和人说,东北姑娘自然清爽,不做作,愿意和这样的人打交道.我很感动,觉得当作家就应该像他一样平和谦逊,人和字永远干干净净.他给我写的第一本书《简单的寂寞》作序,题目是《美从中来》,此文后发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可以说,他是我的老师,无论做人,无论作文,都让我注目钦佩.相识15 年,偶尔和他联系,却总能从他身上汲取能量.他感性,他清淡,他儒雅,最重要的是他平易……去年,我为一家网站写了一篇张炜印象记,粗粗勾勒出他的简淡身影,走笔之中,好像看见他清瘦微笑的样子,听见他轻轻的龙口口音,很温暖,很轻松.

做编辑是寂寞的职业,也是温暖的职业,那种感觉有如温泉一般,看似平静,却内潜着热情和真意.想想也幸运,那时电脑使用还不普及,约稿寄稿都是靠鸿雁传书,虽动笔涂墨稍显繁琐,却有等待和收信的快乐,且留下了时光和情意的痕迹,至今我仍保留着李国文、邵燕祥、柳萌、张抗抗、毕淑敏、肖复兴、梅绍静、陈平原、王岳川、南帆、李辉、孔庆东等作家和学者给我的来信,每封都是一帧风景.张抗抗以“春燕小友”称呼我,著名的杂文家邵燕祥则儒雅谦逊,在他1999年给我的来信和附稿中,直截了当,不说废话,“倘若用,望万勿删改;如不用,亦勿为难,告知即可”.几行字便感觉到扑面而来的辛辣,却并不让我反感,觉得写杂文的就该是这个范儿!《人民日报》文艺部的李辉是编辑也是作家,他寄给我一篇稿子,又顺便推荐了别人的作品,信尾还调侃:“你看我够热心的吧?”文人大多这样风趣,随时随地都挥洒一下竹林之风,散淡里有狂傲,不羁中有热情.

书信,是文人性情的自然流露,比正式文稿更亲和更幽淡,见修养,见功力,见一片尘心.比如,我和朋友徐怀谦的通信,闲言碎语,家常话,却有着老友的熟稔和清淡.徐怀谦是《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主编,一个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一个才华横溢的杂文家,一个朴实善良的编辑,我编过他的文章,他发过我的书评,我们共同编辑出版了《大地春华——人民日报副刊精粹》一书.翻出一封1999年8月20日的来信,当时他在河南虞城挂职当县委副书记,信中称“创作心态极为消沉”,好几篇杂文被“毙”,自嘲要学鲁迅回到故纸堆里,原来那时他就有些抑郁的倾向了.想他在信中说期待到长春和我见面,聊天,喝茶,也是心情低落、无处可诉的无助吧.可惜离得远,我只能去信问候安慰,不能劝解开导.2012年,他因抑郁症而跳楼自杀.如今,老朋友去了天堂,希望在那里他能开心,继续写他的杂文……

还有周可,我的一个老作者,从未谋面,却并不陌生,因为我们之间书信往来五六封,他从称呼“郭老师”到“小郭先生”再到“郭小姐”,一直把我从中年叫到青年,其实那时我真的很年轻.时光当然是渐渐老去的,只不过我们彼此之间俨然熟悉到了少年时的无拘亲切.自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的马兰老师将他的稿子推荐给我,我刊发在《长白论丛》上,他就频频来信来稿,其灵动优雅的文字让我眼亮也让我惊诧,一位大学老师拥有的却是作家的浪漫情怀.我没有看错,他终究还是喜欢做一个写作者和媒体人,喜欢通过杂志和更多的人交流,于是他从汕头大学来到了《新周刊》杂志社,从普通编辑一直做到现在的副主编.20年来,他常寄我杂志和台历.如今,我不做编辑了,我开始怀念那时的美好.想想做编辑也很幸福,能够和许多温暖的人相识相知,即使不见面,即使只是纸墨往来,那种书香人情也让岁月增添许多色彩……

人生的路大抵是孤独的,是自己一个人走在路上的感觉,寂寞,疼痛,惆怅,纠结,缠绵,深情……我们可以与人倾诉,也可以将心安放在书里,不求人懂,只愿释然,把生命看得云淡风轻、月朗星明.也许我们在浮世中走得久了,慢慢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刘震云在《朗读者》第五期里朗读了他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的桥段:嘴笨又有些结巴的老汪在老范家教私塾,讲的课学生们听不懂.如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生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说完,老汪独自一个人在那里哭.管家老季建议把老汪辞了,理由就是“学生们听不懂”.老范说:“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后来这事传到老汪耳朵里,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孔子的意思是朋友都在远方,身边难得有可以倾诉的人.而老范的理解让老汪认定,朋友不论远方不论近地,懂得我的就是知音……知音在你我的生命里不可能太多,一个属难得,二三个算好运,三五个绝对是中彩.因为稀少,才显得珍贵,就像诗人.诗人是世界上最不合时宜的一群人,他们总是在语言中寻找理想中的自我、人类的精神、世界的真相,且兴尽晚回舟、沉醉不知归路.

从前的读书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洋洋自得的矜傲,也有退留自守的自由,在有所不为的空隙间,读书,作诗,呼吸清新空气,而不是抑郁在单一的评价体系内终老兴叹.于是,在退隐江湖的日子里,便会期待有朋自远方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再冷漠的岁月也有了温意.回想那时,书香动的是人性的温暖,老友举杯对饮是乱世中的一种生命慰藉.

像刘震云笔下的老汪,我把书也读成了“有朋自远方来”,与书中人,与写书人,与读书人,虽进不可相知、却退不可相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于是,自己的笔下开出了花,生命里绽开了微笑……

括而言之,这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有朋自远方来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有朋自远方来本科毕业论文有朋自远方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人生在世,谁都少不了朋友的陪伴 然而,友亦分损益,如何正确地认识和选择朋友,便成了我们要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 为了引导同学们学会正确.

看见远方的声音
李周樾那年我读高一 喜欢了他三年,所以到了高中我觉得应做点什么 海海是优……生,他初中那三年数学、物理都拿了省里第一名,所以中考时被市里的学校争抢着要 那些学校都开出了优惠条件,但他最终都没成行,因为.

不只房子,还有诗和远方
关于房子,我跟大多数人概念不一样 我从小住在清华校园里,家是那种二层的小楼,外表看起来很普通,面积也不是特大,但是特别安静 这地儿都没动过,也没装修之说,从我生下来就是这样红色的,很老很旧 但我在那儿.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