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材料浏览

人际传播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跟建立平等对话:人际传播的题中之义以微信朋友圈为例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人际传播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6

建立平等对话:人际传播的题中之义以微信朋友圈为例,本文是人际传播方面毕业论文范文与人际传播和平等对话和微信朋友圈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人际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人际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传播论文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人际交往论文人际沟通论文

摘 要 在社会化媒体下,人际传播有意无意地会陷入马丁·布伯所论述的“本相”与“装相”的关系哲学之中,而如何重新建立具有广度与深度的人际交往关系,是文章所重点讨论的问题.而微信作为当下国内流行的社会化媒体,具有其研究价值.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微信;关系哲学;马丁·布伯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7-0028-02

1 社会化媒体与关系哲学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与社会化媒体的普遍使用,人类交往出现革命性变化,物理空间被打破,时间维度得到延伸,人类交往的广度也得以扩展.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是:交往的深度是否随之增加? [1]

著名哲学家马丁·布伯曾在《我与你》一书中提出“我—你”“我—它”关系理论[2].简单来说,当我带着预期的目的和需求和一个对象建立关系时,不管这些需求的可行性,这一对象都已沦为了我获取经验、利用的工具,这便是“我—它”关系.而对于“我—你”关系,则是建立在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之上,人与人之间不再是单纯的利益驱动[3].同时,基于社会化媒体语境,个人视角在对话与交往的过程中不断放大,人为地为我们创造出“本相”“装相”的社会角色,“我—你”关系在此种环境下逐渐陷入“我—它”的关系困境,用“他者”审美检阅“自我”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认同困境.如何在人情自身局限中建立“平等对话”关系,专注信息的认识与判断,根据自己的情景进行沟通交流,是人际传播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2 本文研究缘起

本文选取社会化媒体之一的微信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微信是腾讯公司的一种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它可以跨运营商,跨平台地发送文字、语言、图片等信息,也可以实现视频通话、即时通话等功能.随着微信用户群体的不断增加,微信的社会影响力也随之增强.从研究的实质意义来说,微信“朋友圈”成为了重要的生活窗口,其强大的用户支撑使得微信“朋友圈”嵌入了普通百姓的“媒介想象”与“社交想象”,进而在熟人和半熟人关系的封闭网络下转向用户个体的身份追逐与社交追逐.

于此,从新的角度探讨社会化媒体下的“朋友圈”的价值意义、关注微信“朋友圈”背后的人际传播困境也成为了不可回避的现实基础.

基于此,本文采用方便样本,以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中微信使用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以及实地派发问卷,共发问卷270 份,其中网络问卷240 份,实地回收问卷30 份,共有252 份有效问卷.因为大学生为微信使用的主要用户之一,此次研究作为探索性课程研究存在,这种抽样方式是可以接受的.

3 微信朋友圈使用中存在的异化现象

3.1 人际交往呈现“围观”态势

根据本次调查显示,大约80% 的被调查对象的使用微信目的是为了和朋友互动,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只有极少数是为了商业发展,还有大约45%的被调查对象是为了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大约32%的用户是为了及时了解新闻和热点信息.

费尔巴哈曾论证社会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联系.在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当下社会,人们日益感受到现代性所带来的人际之间的离散与疏离,同时也会对同类交往信息提出更大的诉求,社会化媒体的出现正是满足了这一点.

微信朋友圈中的信息大多来自身边人的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对我们的自身生活环境产生一个拟态认识,并且基于此种认识重构自己的生活态度,长此以往,会失去对真实生活的解读,产生极为严重的恶劣影响,也更容易产生所谓的“社交焦虑”.

3.2 非语言符号——虚拟交际的主流方式

在微信中,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使用极为多样,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表达与人际交流也在媒体丰富度的基础上拥有了更多的时代新意.“调查数据显示,大约40% 的被调查对象只是使用文字来进行人际对话中的沟通,大部分用户都会使用搞怪动图或者斗图的方式来进行人际对话.

在美国口语传播学者的调查中显示,在非语言符号的使用中,55% 的信息是通过面部表情传递的.而在当下,数字符号的推广与应用,在微信朋友圈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观点,但是符号异化也是不可避免的,表情包的过度解读、朋友圈图像的过度景观化等极易呈现交流者对符号的理解以及预期的感知,从而导致交流传播的效率低下,给主体带来更大的精神压力,对人际和谐的实现相当不利.

3.3 微信朋友圈景观化现象

“景观”指的是一种自我主体呈现中的社会表演,具有可视性、主观性、操控性的本质特点.自我呈现的景观化是指运用特定的媒介及方式向他人表达自我的过程,这种表述并非真实自我情感的体现与现实生活的重建,而是一种主观意识操控的以自我呈现为中心的符号现象.

数字技术的进步实现了图像信息的生动呈现,整个社会也逐步进入了读图的时代,微信朋友圈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情包.根据本次问卷调查,每20 条微信朋友圈,便会有65.22% 的被调查对象会对微信朋友圈中的进行1 ~ 5 次的自我内容进行修饰,由此可见,自我呈现中的过度景观化现象已经十分严重.

马丁·布伯讲:形成真正的共同体,决不是靠人们彼此之间有情感(尽管确实不能没有情感),而是靠这样东西:所有人都与一个鲜活的圆心保持面对面的关系,所有人相互之间保持鲜活的面对面的关系.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企图用图像去解释一切,去进行所谓的面对面的交流,享受自己创造出来的景观社会,也实现了整个社会生活的景观化塑造.

4 总结:建立“平等对话”

人的真实生活是“对话的相遇”.这一原则是建立在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认可和相互尊重的“我—你”关系的对话之中[3].在微信朋友圈的人际传播中,以对话为出发点,通过对话建立真实的、相互依赖的交流关系[4].同时,借鉴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在人际传播中更需要建立一种开放性的包容姿态,建构一种平等的对话体系,从而达到一种人际传播的和谐氛围,达到媒介发展与人际关系进程的平衡模式,实现社会和谐发展[5].我们以马丁·布伯的关系哲学出发,其实人际交往并不是无目的的社会行为,而是建立在目的基础上的行为.人际传播作为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呈现要素有两点:一是对自我价值的体现,实现自我和谐;二是人际关系价值的体现,实现人际和谐.自我和谐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只有在自我和谐的基础之上,才能提及人际间的和谐交往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而在建立“我—你”关系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关系成为“我—你”关系的真正桥梁.我们这里所指的对话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对话,也不是微信朋友圈现行的对话方式,而是一种“你”推之及“我”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建立在“你—我”真实情感的交流之上,不是个人的独白,也不是两人之间的传统意义上的利益交流.规划“我”步入“你”的道路,便建立起了“我—你”关系,也真正实现对话意义上的主我与社会化客我的相互统一.

此外,本研究存在局限.首先,研究样本主要为在校大学生,问卷以网络或实地的形式分发,大部分数据来源于自愿填写学生样本,可能会出现资源性偏差.其次,本研究的视角是从马丁·布伯的关系哲学出发,文章缺乏一定的数据分析,未来研究可以多视角出发,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观察更多的社会化媒体,细致探讨社会化媒体语境下人际传播的困境.

参考文献

[1]梅琼林,陈蕾,邹鸣.大众传播向人际传播的复归[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12):48-51.

[2]孙向晨.马丁布伯的“关系本体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91-97.

[3]马丁·布伯.《我和你》杨俊杰译[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4]孙逊.浅析马丁布伯的《我与你》与大众传播之间的关系[J].新闻研究导刊,2017(9):100.

[5]李欣人.传媒互动观念的重塑:哈贝马斯交往理论探赜[J].国际新闻界,2010(12):37-42.

此文结束语,上述文章是一篇大学硕士与人际传播本科人际传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人际传播和平等对话和微信朋友圈方面论文范文.

基于微信平台的航空科学传播以大飞机微信公众号为例
何 椿上海大飞机杂志社有限公司,上海 200126摘 要 国产大飞机C919 的成功首飞吸引了受众对我国飞机制造产业的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也让航空科普信息更利于传播 文章通过对“大飞机.

新媒体环境下公益传播的策略分析以微信朋友圈小朋友画廊传播为例
文贺义荣摘要近年来,公益传播借助新媒体得以快速发展,传播方式的革新提升了用户参与公益传播的用户体验,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以“小朋友画廊”活动为例,分析其传播策略以及背后.

科技政务微信传播现状和策略以浙江微信公众号为例
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科技政务微信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科技管理部门形象传播的新窗口 在此,笔者立足于科技政务微信当下的发展现状,以浙江省科.

先秦两汉诗歌对儒家人际传播观念影响
摘 要一直以来,儒家的人际传播观念对我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封建社会当中,人际传播的内容具有极强局限性,人们的行为规范以“三纲五常”“.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