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材料浏览

原则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与安聪慧:底线、原则和方法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主题:原则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2

安聪慧:底线、原则和方法,本文是原则毕业论文模板范文与底线和聪慧和原则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原则论文参考文献:

原则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分析方法有哪些国家级期刊的查询方法论文调查方法论文方法有哪些

吉利发展至今有哪些心得?如今最看重零部件企业的哪些方面?未来如何与配套企业一起发展?

开场白:还是要做品质

安聪慧(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CEO安聪慧):首先为迟到抱歉,我今天(香港的)会议还没结束就往机场赶,结果飞机还不正点.所以,我觉得飞机先要实现无人驾驶才行.飞机都不能实现无人驾驶,那么汽车就更难了.

在座很多都是老朋友了,都在给吉利供货、在合作.首先,借今天这个机会,对大家对吉利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谢谢!

第二,我觉得贾可老师搞这个活动很好,使我们汽车行业内的主机厂、零部件企业建立了一个沟通的桥梁.

吉利的发展,离不开在座各位的支持帮助,希望大家能够对我们吉利多提一些建议和意见,能够促进和帮助吉利的发展.

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吉利的表现好了一点点,大势好了一些.但这不是一朝一夕而成的.

吉利造车有20 年了,在这20 年里,前期一直在打基础、练内功,在产品研发方面不断地投入,积累到今天才能够有一个发展.

今年上半年,吉利的表现基本达到我们管理层的预期目标.我相信下半年,还会维持一个比较高速的增长.到明年,预计可能也还是会保持一个高速的增长——吉利汽车到目前为止,在很多的细分市场上没有产品,我们的还没有投放到市场上去.

今年下半年到年底,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投放吉利大改款的几款车型,以及很重要的是——我们领克第一款车型将会上市.

明年(投放的车型)就比较多了,明年吉利品牌有五款全新的车型面世,领克在明年上半年还会推出两款车型.

领克虽然是一个新的品牌,但五年前在欧洲成立研发中心时,吉利就开始跟沃尔沃合作全面开发领克品牌产品.

所以,明年也是吉利的产品大年.后年,也就是2019 年,基本上也会有5款左右的车型将会投放市场.

这几年吉利的产品会非常密集地投放市场,这要感谢我们的供应商朋友对我们的支持,没有你们,我们也不能发展这么快.总之,吉利汽车作为一个自主品牌,给我们的民族品牌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吉利也不是满足于现在的销量.今年我们目标调整以后在110万辆,我想110万辆是肯定可以完成的,这没有问题.

我们在2015 年定了一个五年规划,要到2020 年实现200万辆,我想2020 年的200万辆,一定能提前实现.

吉利的根本目标,不是做到百万辆、两百万辆,而是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国际化的,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全球汽车行业竞争中去的自主品牌,和这些主流的外资品牌——现在中国叫合资品牌,实际上应该叫外资品牌,和以大众、丰田、通用为主的这些主流汽车企业(竞争).

我相信不光是吉利,中国其他的民族品牌也都发展得很好.我们也希望自主品牌们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到全球汽车行业的竞争中去.

虽然现在整个大势不是太好,不会像三年前那样的高速增长,但中国这个市场一定是增长的.而且我相信,下半年一定比上半年好得多,对明年的情况我也表示乐观.

因为前几年的汽车销量高速增长,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经过三五年以后,他们到了一个更换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原来被认为欠发达的、收入水平并不是很高的地区,现在他们的收入水平也已经达到了汽车消费时代的水平.

汽车的增量一定是往上增的,只不过速度会稍微慢一点.但是在中国自主品牌的这个蛋糕里面,虽然蛋糕的扩大速度会慢一点,那么如何在这个存量里面争取更大的份额,这是我们要努力做的.

做这一点,吉利已经尝到甜头了——还是要做品质.

吉利是从零开始的,大家都知道,走了很多的弯路,也有很多失败的教训,现在能够有一点发展,根本的原因就是集团上下每个人都抓品质,所以在品质方面能得到突破,我相信会为产品加分.

这是吉利的一点体会,我想跟大家分享.

现在的消费者真的不在乎多花几千块钱、几万块钱,他现在的需求是想买到真正好的车——这跟以前是不一样的.

以前,因为消费者对车的了解和认识不够,大家都希望越便宜越好.现在,随着消费者对车的认识和了解的提高,对车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只要把品质做好,也就一定能有生存和发展,这是肯定的.如果还是“抱着我有规模,我的有竞争力,质量差不多就行了”——这种企业从长远来看,一定是没有竞争力的.

只有在保证高品质的同时,又有竞争力,才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我相信吉利这么做、这么要求,其他企业也一样.这样,我们的营销费用少了一些,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抓品质上面,我想这个回报一定令人非常满意的.

“一定要遵守规律,坚定信念”

朱威(法雷奥汽车内部控制(深圳)有限公司副总裁):吉利今天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与此同时,现在的汽车工业也在发生着很多比较深刻的变化.

很多人说:汽车工业正在经历着从诺基亚到iPhone 的变化,甚至说将来的汽车,就是长了四个轮子的大号iPhone.

随之而来的智能驾驶,使得一些非传统汽车领域的企业,比如像谷歌、uber 等,也进入到这个领域中来.

不仅仅是人工智能这样的新的知识体系,在进入到这个汽车工业,一些新的运营模式也在进入到这个领域,使得大家感觉汽车领域好像要发生变化.

那么,您是这么大的一个企业的掌舵人,对此是怎么判断的,或者说您是怎么来预见的?

安聪慧:这个话题很敏感.我觉得现在把汽车企业分好几类,大家叫我们传统汽车企业,再有一类比如新势力造车.现在大家都在搞电动车、搞无人驾驶.

我还是这句话,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未来一定能实现,无非就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起码在目前阶段,大家还是不要太乐观,我觉得造车应该还是要实在一些.

首先,车讲究的是安全,安全一定是第一位的,不是说简单地搞一些软件,搞一些程序上去,车就能行了.

车要有架构,要有平台,要做大量的验证和实验.我们连基本功都没有做好,就想一步登天.

这些年,吉利在自动驾驶方面——L3、L4级别的,我们都在投资,也在做,但是我们也很清楚,我们不能放弃了根本与基础,没有这些基础,我觉得是很难发展的.

首先,对消费者来讲,车辆可靠吗?安全吗?这是最基本的.而可靠和安全是需要不断地大量投入研发去验证、去实验,所取得的.

所以,吉利与某些企业相比,所走的路,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造车是从1996 年开始,到现在已经21年了.

欧洲研发中心聚集了欧洲最优秀的人才,与沃尔沃共同联合,搞了五年,才把这个平台和架构做出来.

这些东西,难度已经非常高、非常大,但这些是基础,比如架构,有物理架构、电子架构.而电子架构要承载的是未来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需要.

因此,我们吉利还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研发和制造产品.大家知道,整个体系系统不光是投入研发架构平台、动力总成、新能源等技术方面要研发投入,还有的制造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供应商体系、销售、服务等等.

它是靠整个大体系都具备这个条件,你的产品才能有竞争力,它一定是木桶效应.

当年,吉利开始造车的时候,我们用不起好的零部件,以至于后来我们再怎么努力也不行;没有掌握好的技术,也是不行的.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十多年前,我参加上海车展,当时吉利汽车还很小,德国工商总会认为吉利是有发展前景的一个企业——他们搞论坛,所以邀请我一定要去.

我去了之后,大家问,“我们怎么给你(吉利)配套?”我当时说,“你在给大众配套的情况下,给我下降30%,我就用你的.”结果大家都在笑,我也没有脸红.我说:你们看.

两三年前,当时很多老总都认识,见了面之后,我还是说这句话,这次没有人笑,反而问我:“咱们怎么合作?”

现在,吉利帝豪和桑塔纳的是一样的,吉利上半年的盈利水平比较好,而这么多年我们吉利帝豪的没有下降,反而在提升,靠的就是品质.

十年前,桑塔纳多少钱?那要十几万.吉利刚造车的时候,我买的桑塔纳19万多元.现在的桑塔纳比那时候的桑塔纳,品质和技术好多了,也就是六七万、七八万块钱.

所以,我觉得有些规律,大家要遵守,意志要坚定.实际上,我们中国很多零部件企业的成本,还是很高的,在座一大半的成本的竞争力是不强的.

目前,我认为韩系汽车企业的零部件企业的竞争力是蛮强,日系的也不错.而我们国内的零部件企业,首先还是要把品质做好.讲来讲去,还是品质.

有人说,吉利卖产品是因为营销好,我只说一点,吉利没有在电视台,或者任何一家电视台做广告,吉利是不做广告的.

我们做营销,就是把产品给客户、媒体去体验、去对比,因为现在我们有这个实力,能够跟别人做对比.而消费者、客户是清楚的,也许今天不清楚,嘲笑你;明天怀疑你;后天就将信将疑;再过一天,他说试一试;体验之后,感受不一样了.

还有,自主品牌卖车,不是靠广告,不是靠营销,而是靠口碑.我们吉利的数据,我是很清楚的.比如一个人买了车,总会有亲戚、朋友、同学想买车,问你:这车怎么样?而我们吉利汽车,就是这样靠口碑做起来的.我认为这一点值得跟大家分享.

实际上,我们的零部件企业也是一样道理,你们就是把品质做好,把成本做好,那么就不愁主机厂没有业务给你们做.

你只要做到这一点,对于吉利来说,我可能得求着你给我配套.相反,如果质量不行,再低也没用.所以,质量要最好,要最低,当然这肯定有很大的挑战,但这个挑战,你做通了就可以.

日本汽车工业怎么发展起来的,美国汽车工业怎么发展起来的,韩国在日本汽车工业的基础上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当然,我们讲的都是他们成功的时候.

中国也一样,尤其是对于中国本土的零部件企业而言,你必须做的比韩国的质量还要好,成本还要低,你才能有竞争力.否则,老板有点钱就去享受好了,因为投也是白投.我们只有坚定这个信念,坚持这么做一定能做成的.

这两天在香港开发布会,影响力最大的企业,一个是腾讯,一个是吉利.因为现在吉利也是蓝筹股,是汽车企业中唯一的蓝筹股,也是香港长期以来十大活跃企业,是港交所的优秀、模范的上市公司.

当时,参加的人很多,大家问了很多问题,有些跟你们问得差不多,我讲的也跟刚才讲的差不多.

所以,一定要遵守规律,坚定信念.这么多年来,吉利能够走到今天,靠的就是这个,包括未来也是这样的.

虽然,我们去年有了一点小的成绩,但是现在的吉利,包括我本人来说,压力更大了.

如何让未来能够保持更加持续的高增长——我认为这是应该的,也是能够做到的,而且是必须做到的.

对于企业来讲,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而对于主机厂而言,我们有十几亿人在这里,这对全世界都是最好的机会,因为我们有市场在这里.

日本那么小,韩国更小,可是他们都能走到全球去.而中国自身的市场这么大,还给了我们时间,允许我们有一定的弯路可以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就不容许我们再走弯路了.

那么,对于零部件企业来说,全世界的主机厂基本上中国都有了,零部件企业也有很大的市场在这里.所以,没有理由做不成,如果做不成,就是我们人的问题.

因此,无论是整车,还是零部件,未来一定会有企业发展起来,成为像丰田、大众、通用、本田一样的企业.而零部件企业,未来也能成长为像博世、电装、德尔福、法雷奥一样的企业,一定可以的.

关键就是我们如何沉下心来,投研发抓质量,坚定信念,坚持这样做下去.

这么多年来,我们吉利就是这么做的.

针对质量,我是第一责任人.公司所谓的第一号会议就是总裁质量例会,由我来主持;第二会才是经管会.经管会就等于各企业的党委会、常委会,这个排在后面,质量会是第一的.

吉利就是这么坚持走下来的,未来肯定还是一样继续坚持的.

我讲的实际上与无人驾驶也有关系,因为汽车是一个体系,是一个木桶效应,每一块都不能成为短板,整个体系要有竞争力.这是一个.

另外,你要把基础做扎实,你还没学会走就想跑,不会跑就想飞,那怎么行呢?这是我们吉利的理论.

有机会你们可以到杭州研究院看看我们吉利的无人驾驶,我今天讲这些,不是说吉利在无人驾驶上面不去投入,我们的投入是很大的.而且大家也知道,真正上路的无人驾驶是沃尔沃,在欧洲,沃尔沃有一个车队在城市里跑.

而吉利的领克品牌,是吉利跟沃尔沃的合资公司.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开发了CMA的架构,是对中小车型的架构,我们今年开始投产.

通过合资以后,沃尔沃的中大型车型的整个架构平台也给领克使用.这样,领克就能做到从A0级一直到现在的E 级,都能够覆盖.

所以,这些基础条件具备了,其他的就好办一些.

朱威:现在一个蛮重要的问题,就是有关内燃机.沃尔沃不是说2019 年开始就不再生产,2030 年大众也停止内燃机的生产.您对这个是怎么看的?

安聪慧:首先,你们是错误解读了沃尔沃的公告,它不是取消内燃机,它是电气化,不仅不取消内燃机,还要进一步挖掘潜力.

千万不要认为不烧油了,不是的,一定是发动机和电机很好的结合,一体化,一定要有电池,而电池的多少,决定着油耗的使用情况.是这个意思,不要错误解读了.

另外,法雷奥的48伏搞得不错,据说是奥迪第一个投放市场;第二个就是吉利.我们的48伏非常非常成功,那就看跟发动机怎么很好的结合.明年,我们的油电和插电也全面投放市场.

大家不要总认为,日系的车在油电混合方面做得好,我相信明年你们体验和感受了吉利的油电混合以后,我想肯定是非常非常有竞争力的.

要知道,我们吉利在油电、开发DCT变速箱和电机一体化,已经搞了六年,现在在做最后的验证和试验,今年年底才出来.

所以,不能错误理解.至于你说的德国2030 年不生产内燃机,也许有可能.

“想走出去,首先把中国做好”

马佳(佛吉亚中国区项目销售总监):刚才您谈到了日本企业、韩国企业在这么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中国企业现在国内的发展也快,虽然国内还有很大的空间.

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在想走出去,比如像上汽进入印度、东南亚.像我们吉利,将来在海外扩张方面是一个什么样的方式?

我知道,国内有些企业的目标就是在欧美发达地区,我们吉利现在已经有沃尔沃这么好的平台,当然有成本优势,也有我们自己的优势,将来海外拓展的方向在什么地方?

安聪慧:其实,大家都明白,汽车这个产业一定是全球化、国际化的,一定要走出去,这是行业决定的,你必须这么做.

关于这个理论,吉利在造车的第一天就知道了.不是说在中国的利润很好,卖个几百万台也很不错.

当然在中国也可以,你的前期起步可以定在中国,但这个行业决定了最终你要参与到全球汽车行业的竞争,一定要进入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这个我觉得大家都很清楚,因为这是行业决定的.

第二,我觉得想走出去,首先把中国做好,其实中国企业从逻辑上、从规律上来说,更容易走向全球.

像日本、韩国那么小的国家,市场也很小,他们必须走出去.而他们在那么小的情况下都能走出去,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中国本身这么大的市场,给了你很多的机会,有很好的基础在这里,走出自然要比日韩容易很多.

比如,现在3000万台马上到了,到2020年4000万台应该差不了多少,就算是3500万台,你的占比是10%,也是350万台.如果说你有350万台的基础在这里,你走向任何市场,我认为风险更小了.

一个企业,你在中国搞个100万,在海外想搞个七八百万、五六百万、三四百万,我觉得成功率比较低.所以,要先在中国做好,这是讲我想表达的第二点.

第三,吉利一直在做国际化,原来吉利所研发的产品主要出口一些欠发达国家市场,比如俄罗斯、乌克兰、埃及、沙特、伊朗等等,很难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因为无论是你的技术,还是品牌,或者是你的品质,都很难支撑.

而领克品牌,一开始的定位就是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大市场,就是按照最苛刻的标准、要求来开发产品,因为有我们的兄弟沃尔沃在这里.沃尔沃的标准可以满足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标准——甚至是完全超越的,一定是最高的标准.所以,我们是按照这样的方式定义我们来开发产品.

我们投放市场是从中国开始的,在中国有量的情况下,成本就有竞争优势了.现在我们的欧洲销售中心也成立了,目前在做前期的工作.

对于最近收购的宝腾,东南亚国家市场,比如马来西亚,从我对现在市场产品的了解,还是落后于中国.保守来讲,我认为起码有五年,甚至八年到十年的差距.

而吉利的产品,尤其是吉利3.0时代的产品,以及未来吉利的产品,符合那里的市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我们可以很快进入那个市场.

那么,为什么宝腾经营得不好呢?关键是成本太高,宝腾就相当于中国的一汽一样,总统马哈蒂尔亲自支持宝腾,可以说宝腾是在他的扶持下成长起来.

实际上,十几年前吉利在造自由舰的时候,我们就要出口马来西亚,并在那里进行生产.后来厂址选好了,生产设备在中国都搞好了,结果运过去后不能生产,原因是马来西亚的保护主义.

于是,我们的项目停了,赔了不少钱.那时候,我看了宝腾的产品,看到他们的市场,我是仰慕他们的.但是,在马来西亚过分保护之下,他们的竞争力不强,他们失去了核心技术.

现在吉利进入马来西亚,宝腾的品牌形象还是可以的,市场占有率很高,也卖得很高,但是没有核心技术,零部件成本高.

而吉利恰恰在这方面有弥补他们不足的产品,他们看了非常非常满意,这些产品进入他们市场一定是领先的.

至于成本方面,吉利在成本管控上是有一定优势的,我们现在正在规划选择中国优秀的供应商企业过去,以期降低我们的零部件成本.同时,你可以迅速打开东南亚以及右舵车的市场.

对于欧美的国家,依靠的是我们的领克品牌.也不说吉利品牌差,因为对于CMA的基础架构,沃尔沃SPA的基础架构,现在是由领克、沃尔沃在用.实际上,吉利品牌未来的产品,也在这两个平台上开发,也同样能够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

至于吉利、领克、沃尔沃的定位,是这样的.

吉利的文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一切围绕市场,一切围绕客户.估计会有人问我:世界上还多你领克一个品牌吗?对于吉利来说,对于中国来说,需要的.

吉利的沃尔沃定位是豪华品牌,以中国市场来分析,大概需要10%的豪华品牌,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等等.

吉利是自主品牌,而自主品牌在1月- 6月份的占比大概是44%,比前几年有所提升.而吉利品牌如何在这44%的自主品牌的细分市场能够做好,虽然现在取得了第一,但是我们认为绝对值还太小.

所以,吉利品牌的使命,就是在这些自主品牌的细分市场中和一些非主流的外资品牌竞争.

还有45%左右的细分市场是那些主流的外资品牌,比如大众、通用、丰田、本田,在这个细分市场里,如果我们用吉利品牌参与竞争,不是没有可能,只是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品牌方面相对比较弱势,这就需要我们用领克品牌来参与这个市场的竞争.

另外,吉利还有一个文化就是对标管理、品质经营,我们对产品完全按照豪华车的标准来开发,但我实际竞争的市场,是这些主流的汽车品牌市场,也就是40%多的细分市场.所以,吉利的战略规划是很清晰的,是围绕着市场的需求来的.

目前,我们在座的有些企业也在给领克做配套,而领克的技术我就不用多讲了,我希望领克上市以后,你们能够体验一下,我是对标奥迪和雷克萨斯,至于为什么对标雷克萨斯,其中的一条就是NVH的问题、噪音的问题.

对于欧洲人来说,NVH不是最重要的,但对中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而欧洲人讲究的是操控,那我们一定要操控很好,一定要安全,一定要NVH好,一定要油耗低,一定要成本低.

所以,没有理由领克品牌会没有发展,肯定会发展得很好.

“我就是产品经理”

李军(耐世特执行总监及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在您提到的20200 战略目标当中,领克占了多少?

安聪慧:首先20200的目标,我们肯定会提前实现的,这毫无疑问.从原来的五年规划里面,领克大概占30%到40%,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就不好做判断了,因为总量一定会有大幅度的增长.

因为吉利在不同的市场都是对标的,包括我的团队,领克和吉利也是两个团队.我们在产品设计造型、在研发——我讲的是产品研发,都是单独的.在平台架构,这些我们是统一的.但是,对整个产品的开发,我们是单独的;对工厂制造,也是单独的;对销售服务,还是单独的.

我们每年9月份开始制定下一年,以及未来两年、三年的经营计划.今年的1月到6月,我们在细分市场的市占率,大概占到5%点多,去年是3%点多.这就说明,经过我们的努力,吉利有了2%的提升.

而领克,就需要我们更加努力,提的比5%还要高.如果两个都达到5%,那就是10%.这样,到2020 年200万辆是可以做到的,而10%就是300万辆,这是算的大账.

当然,这个过程也很艰难,我们可以讲得比较轻松,但真正地执行落实,还有很大的挑战.

我认为现在对吉利的未来挑战最大的,还是我们的零部件体系.因而,我觉得在座的各位供应商朋友,你们有很大的机会、太大的机会,尤其是这些我们中国自主的零部件企业,一定要抓紧,空间还很大.

今年,我们花了四个月时间来做零部件的规划.接下来,我们总的合作企业数量会减少,真正找到志同道合的、文化理念能够达成共识的企业,开展真正的战略合作,不仅在国内来进行配套,在国外和我们一起走向全球.

从理论上,从规律上,从逻辑上,包括我本人认为的实际的结果,那就是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做出的产品,在全世界应该是最具有竞争力的,一定是这样的.如果做不到,就是我们管理者的问题.

李军:我们也跟很多主流外资OEM 交流过,因为合资的架构,因为50:50 的架构,造成他们很多的地方有着先天成本上的不足.比如大众的采购成本,在欧洲比中国便宜,PSA 也是一样的.

我想问一下,随着后面市场开放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我们把主机厂的百分之五十比五十的合资拿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吉利今后的竞争优势和竞争的方向在什么地方?

安聪慧:首先,吉利对供应商的零部件的整体规划,是开放的,这一点很重要.

大家知道,德系的车大多用的是德国的供应商;韩系用韩国的;日系用日本的.但吉利是开放的,谁都用,只要做到质量好、低、服务好,就这个条件.

因此,吉利现在有了一定的竞争力.未来在这个基础上——当然开放很重要,但在同等情况下,我们还是愿意用自主.这是吉利在配套方面的一个原则.

第二,你刚才讲到欧洲生产的、日本生产的,肯定比中国便宜,但这种情况不会长远.过去吉利也没办法,只能自己有实力,你有了基础,有了实力,供应商才愿意跟你去合作.

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很多品牌基本上已经差不多了,或者说增长不会大了,我相信,很多企业已经到顶了.但是,那么多的零部件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即使你们一分钱的硬件也不投资,通过你们的管理和效率的提升,我相信每年还是有5%、8%以上的增长的.

而吉利,对一些零部件企业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增长点,再加上我们是开放的.还有一些零部件企业,甚至说,吉利是很苛刻,但我还是要跟你做.

后来,有好几个欧洲企业的老总跟我讲,我就跟你玩,即使吉利不赚钱,但其他地方赚大钱,给吉利配套完,我的竞争力会更强.

可见,他们的思想也都在转变,如果还是沉浸在以前那种觉得日子很好过的企业,最终一定没有未来的.

这是吉利的整个一个配套原则,所以吉利不担心这个.

李军:我的意思是它的规模可能会更大.举例来讲,现在我们和大众等企业比起来,现在是因为合资造成了它们的很多成本往下探时,探不下来.

现在合资赚两块钱,他只分一块钱;如果不存在这个问题,它可以赚更多,可以把成本降下来.而最初吉利发展的一个优势就是成本优势,现在这个成本优势面临很大了挑战.

您认为吉利后面能够突破的空间在什么地方?品牌上,即便是领克出来,坦白地讲,跟大众等品牌相比,还是会有一些差距的.但我想,品牌的效益会慢慢的积累起来.那么,短期内如何积累?

安聪慧:按照这个逻辑的话,汽车在欧洲一开始诞生的几个品牌,就不可能再有其他的品牌,不可能有日系汽车、有韩系汽车了,这些就不会存在了.

李军:我想知道吉利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

安聪慧:你说的几个问题,都是系统性的.第一,关于吉利产品的开发,是中国人了解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了解中国?你把客户和市场正确需求能够导入到产品中去,这是第一条,是最重要的.

有人说我是产品经理.我就是产品经理,我现在研究的就是这些,客户的抱怨,我天天都听.所以我认为应该把客户和市场正确的需求导入到公司产品的研发中去,毕竟中国人是最了解中国人的.

第二,核心技术的掌握,对降低成本起到很大的作用.原来供应商说多少钱就多少钱,现在我不跟他这么玩了,我自己来进行匹配标的,我把它分隔开,全球来招标.

关键还是看你是否有技术,你的产品开发正确,掌握了核心技术,再加上整个吉利是开放的.既然德系体系是这样,我不跟你玩,我跟韩系玩,我跟自主中系玩不行吗?同样一个零部件,我可以多家选择的,这就是我的优势.

所以,我觉得这几个方面也是一个系统性的,不是靠某一个方面.我们必须系统性考虑,缺一不可.不要因为一个问题,就钻进牛角尖.

另外,吉利的量也上来了,明年加上吉利沃尔沃起码有200万辆,我钱也有了,你说我干什么不行.

比如你说现在成本高,你不愿意投资,行,我来投资,你来管理,行不行?前期讲好多少钱.我现在就在这么干,像我们年200万辆已经具备条件了.

第二,你如果说成本高,我来投,比如说座椅,我来投,你来管理,前提讲好,成本多少钱,质量什么水平——做得到你进来,做不到你出去.假如三年五年没有做到,对不起你也出去.如果你来投资也行,也要符合我的要求.

还有,未来在新能源方面我们也在投资,电池、电机、电控、减速箱、电桥,我们都在干,因为我有这个量的基础在这里.

当然,我不会因为是我投资的,我就只用我自己的.吉利原来也投了一些零部件,有些失败了,没办法的.按说我应该用自己的,但是不行,哪怕是自己投的,我们也要市场化.

我们吉利是开放的,要一起招标,我们一定要这样做事情,你不能什么钱都想赚,只维护自己这一块.也许我5 个亿(人民币)投资零部件,没有竞争力,我也亏了.但在其他地方,我可能赚了10 个亿(人民币),去掉5 个亿(人民币),我还赚5 个亿(人民币).

“当你想明白的时候时机没了”

贾可(《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刚才您说道,咱们也自制一些零部件.以前我们都知道某家自主品牌搞垂直一体化搞得很过分,什么都自己干,今年好像也已经放开了,不能再这么干,不然就完蛋了.

但是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包括吉利等一些实力比较强的主机厂,对一些核心零部件,也开始想办法,还是要自己干.

就像你刚才说的,有些零部件要自己干,那么如何界定哪些东西我们要自己干,哪些要放出去?关于这一块,你们有没有一个标准?

安聪慧:没有标准,很多人说有些战略需要考虑得很清楚,但当你想明白的时候时机没了.企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方式.

比如说现在,首先要有原则和底线,我们刚才讲了吉利的原则和底线,不论是我自己投,还是外购,我自己投的也是经营体,也是我的供应商,我不会因为你而妥协,这是不可能的.

经营体都是独立核算的,我不会因为你零部件企业利润高了,你把利润整体给我让一点儿;或者说你的利润低了,我再补一点给你,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你有竞争力,你就生存;如果没有竞争力,你就淘汰,就破产.

另外,就是我们自己投的零部件,我们也鼓励你对外进行销售,比如你做的产品有竞争力,你也可以给其他企业做配套,我们鼓励,因为我们是开放的,这也是开放的.

而对一些零部件的规划方面,比如说7DCT变速箱,我们从规划开始到现在,已经7年了,今年年底投产,第一期是30万辆.

我这是平台化的,全世界最先进的、传动效率是最高的,轻量化最轻的、体积最小的,而且它的可靠、耐久方面,完全按照非常苛刻的要求.这不仅是平台化的,传统动力也能用,油电也能用,插电也能用.

同时,有一些变速箱,我也有外购的,因为布局在变化,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求来制定.

对一些变化比较快的零部件,比如大灯、注塑件,我们中国自主品牌做的事情绝对没问题,绝对有竞争力的.现在都是按重量算钱的,一克多少钱,你不要笑,一定是这样的,谁做不到这一点,一定没有竞争力.

再比如,现在变化比较快的灯、仪表台,我说我来建厂,你来给我干,你来管理,但是咱们得谈好,什么品质,什么标准,什么成本.比如我的几百万辆在这里了,你若看好,你来给我投资、建设,也行,先谈好多少(成本).

总之,你必须有竞争力.如果车企下面的零部件企业,没有竞争的情况下,你一定要制造竞争.如果企业相互间没有竞争,这个企业就完了.

企业要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在我们吉利,两个人就可以成为一个组织,我们最小的经济体只有两个人,从班组到车间到工厂,以及到公司、各部门,都要进行核算.

我们也没有详细的规划,比如三电这一块,未来需要降成本,现在难度比较大,那我们可以自己上.哪些方面的“水来”了,那我们来调剂一下,就自己上.要制造这么一个环境和氛围,这样才能有竞争力.

贾可:吉利在内部推平台化,但是过去吉利的各个车型,在历史上也形成了一个“山头”,这种平台化的形成,是吉利决心这么做吗?安聪慧:这不是决心,而是必须要这么做.实际上,一开始吉利就在做这些事情,只是当时的技术水平达不到,平台化、通用化、标准化、模块化,这四化谁都懂,谁都清楚,但是你要把它做好,你要有这个技术来解决.

毕竟那是十年前、五年前,跟现在完全是两回事,完全不一样,这就是核心技术在支撑.

所以,为什么并购沃尔沃,为什么要成立欧洲研发中心,为什么跟沃尔沃联合开发平台?开发完了要用.现在领克跟沃尔沃完全形成一致.现在你要吃饭,一个是技术问题,另外一个就是历史遗留问题,你需要一个过渡.

现在吉利品牌的有些车型在过渡,有些车型已经在平台化了.关于平台化,这不是决心做不做的问题,而是必须要这么做.

目前,我们内部的组织架构也进行了变化,原来吉利汽车开发产品是强项目制之下的矩阵式管理,现在要逐步成为矩阵式管理.这就是,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一些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流程.

所以,平台化战略不是那么简单的,虽然说起来容易,但是你要具备有这个实力和条件,才能把它做好.

结论:本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底线和聪慧和原则方面的原则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原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教师的选题:问题、途径、标准与方法
【摘 要】选题的优劣直接关系教师研究的品质 现实中教师研究在选题方面存在研究范围太大、研究的主攻目标不明确、研究资料缺乏……问题 教师研究选题应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中寻找,从文献中寻找,从教育改.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原理、方法和误区
摘 要作为统计分析的基础,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原理与方法是教学难点所在,常常引起教与学的过程中诸多误解、误用和误读 在对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原理与方法加以阐释基础上,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可以找出教学中.

新媒体和共同体重构:范式、方法和意义
摘要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意义上共同体的消解使人们失去了确定性和安全感,陷入隔离与焦虑的困境 在这种背景下,新媒体成为共同体重构的途径 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同体重构的范式、方法和意义发.

痛风患者画像:男性、爱喝酒、肥胖
痛风可以在一夜之间突然让一个健壮的人痛得“发疯”,不能正常生活,只能靠拄双拐甚至坐轮椅行动 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获悉,该院常年追踪显示,近年来痛风发病率不断攀升,广州天河.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