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材料浏览

苏轼词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苏轼词中雨意象探析方面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苏轼词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5

苏轼词中雨意象探析,本文是关于苏轼词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和苏轼词和中雨和意象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苏轼词论文参考文献:

苏轼词论文参考文献 苏轼论文

内容摘 要:“雨”是苏轼词中常见的意象.苏轼用“雨”这个意象表达了对亲朋好友、黎民百姓及其自身的各种情感,也逐渐体现出苏轼由宦海沉浮到超然物外这一人生观变化过程.

关键词:苏轼词 雨意象 情感 人生观

苏轼在其词里常用到“雨”这个意象.笔者对《苏轼词编年校注》[1](下文为了方便,简称《校注》)进行了统计,发现包含“雨”字的词有77首(不包括他集互见、存疑、和误收入的词).而我只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8首来进行文本分析.将通过“雨”意象结合时代背景和经历来简单探讨苏轼的情感、态度、人生观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方便,我根据苏轼在词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将本文分成了三大部分.

一、悲苦之雨

在人们共同认知里,雨总是伴随着忧郁、哀伤、苦闷等负面情绪,古时候的诗人词人也是如此.在苏轼词中,悲苦之雨的例子是比较多的.这类雨的特点是:以秋季为多,时间主要是黄昏和夜晚.

1.离别之悲

古时候的交通很不发达,两地间的交流很困难,“生离”往往就意味着“死别”.因此,古人们很重视友情,在离别时最是不舍.苏轼当然不例外,试看看《诉衷情》这首词.

钱塘风景古来奇.太守例能诗.先驱负弩何在,心已浙江西.

花尽后,叶飞时.雨凄凄.若为情绪,更问新官,向旧官啼.(《诉衷情·送述古迓元素》,《校注》第69页)

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写于迎杨绘(字元素)送陈襄(字述古)之时.上阕对陈襄进行了高度评价,此时迎接杨绘的先驱官员们已到了钱塘江西,离别已无可奈何.下阕则描叙了萧索的离别场景,“雨”和“凄凄”的连用,则将哀苦之情刻画到了极致,这里的“雨”可能不止下的雨,可能暗示了苏轼流出的泪水.最后两句是说“我”哪敢面对新官,向着旧官的背影哭哭啼啼.将复杂难堪哀伤之情刻画得惟妙惟肖.

类似的词还有《菩萨蛮·西湖送述古》,此词也是抒写送别陈襄的感伤情绪.

2.为处于苦难中的自己而哀

众所周知,苏轼一生伴随党争起起伏伏,命运何其坎坷.在身处艰难困苦时,苏轼不得不为自己而哀伤.例子见下:

东武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校注》第168页)

此词于熙宁九年(1076)三月三日在密州所作.结合其注,可知这首词作于南禅小亭,基调是“觞”.苏轼和朋友沿着江边去寻找春天的痕迹,但是树枝上的花儿都落了,于是苏轼感叹:“春意只有三分之一了”.此时他开始感慨官场的苦恼和人生无常.官场生活让苏轼感到厌烦,他发问:“什么时候是个头呢?”风里来,雨里去,晴天太少了,自己开心的事儿也太少了.

苏轼在此用“雨”来表现自己处在一种危难和恶劣的处境,他当时由于和新党政见不合而自动请求调到地方,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于是感叹:“风雨外,无多日.”官场太危险,他自己也是如履薄冰,在密州之后,他开始用“风雨”来形容这种危难困苦的处境.

3.思念亲人而悲

我们再看看苏轼对其弟的思念之情.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校注》第741页)

此词于绍圣元年(1094)八月,在万安县造口写下.是要寄给苏辙和张庭坚的,怀人之情很是明显.上阕开篇就给我们描绘了凄凉之景.雨打梧桐、寒秋之气、蟋蟀的鸣叫声,怎能不让人愁肠百结,思绪万千?苏轼在梦里回忆起了过去的点滴,想起了在江亭饮宴歌舞的场面,对苏辙的思念一发不可收拾.而此时苏轼也已经57岁了,官场让他疲惫,和弟弟回乡归隐是他此时最大的心愿,但此时他孤身一人,兄弟何时能重聚呢?不得不让他黯然神伤.

这首词中,“梧桐”“雨”等意象使用;梦境和现实,过去和现在的交叉运用.渲染了词人强烈的苦闷情感,突出了其孤独,表现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

除了这三首词,苏轼表现悲苦之雨的词还有《江城子·黄昏犹是雨纤纤》,《南乡子·送述古》等等.

二、喜悦之雨

如上文“悲苦之雨”所说,下雨总是伴随着忧伤等负面情绪,但这毕竟不是绝对的,杜甫在《春夜喜雨》[2]就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诗句,表达对“雨”的喜爱之情.苏轼也一样,苏词的这类喜雨词的特点是:以春季为多,多是“雨过”,“雨晴”,“细雨”,“微雨”等词.

我们看看《望江南》、《浣溪沙》、《江城子》三首词.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望江南》,《校注》第166页)

此词是熙宁九年(1076)在密州时所作的.上阕“春服”就用了《论语·先进篇》的典故,表达一种等待难耐的心情.之后的“舞雩”“酣咏”给读者带来一片闲适、欢乐的景象.下阕开头就写到微雨刚过,人们开始躬耕的热闹场面.我们都知道,春雨对于农耕和万物生长来说十分重要.苏轼刚到密州时,农作物多年歉收,旱灾、蝗灾严重,苏轼也带领官员抗旱,灭蝗.苏轼写此词,体现了他对人民、农活的深切关心.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浣溪沙》,《校注》第237页)

此词于元丰元年(1078)初夏在徐州所写.有词序云: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根据傅藻《东坡记年录》可知,当时徐州春旱,苏轼在石潭祈求降雨,下雨后又到石潭谢神,道中作五首《浣溪沙》.这雨后清新美丽的景象,却让苏轼产生归隐、躬耕于陇亩的感情.表明了苏轼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对农民身份的认同.

纵观苏词,是从徐州开始表现出告别官场,退隐田园的倾向,可看出苏轼心境的变化.在密州、徐州,他为人民奔走,和人民打成一片,归隐意愿越来越强烈,源于他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也是他热爱劳动人民的体现.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寄余龄.(《江城子》,《校注》第352页)

而在此《江城子》词中,苏轼表达了对陶渊明的倾倒之情,陶渊明是苏轼的偶像,苏轼甚至认为陶渊明就是自己的前生.走遍人间,苏轼依然选择躬耕,春雨下得很足,使得词人开垦的荒地“东坡”得到灌溉,甚至让乌鹊都感到欢喜.我们可以从这首词感受到苏轼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对退隐归田的愿望,对春雨的深深感谢!

除了以上两首,表现喜雨的还有《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等词作,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三、超然之雨

本部分的超然之雨,与“乌台诗案”的影响很有关系.“诗案是苏轼一生的转折点:苏轼由当初的‘奋厉有当世’,‘致君尧舜’,转变为‘聊从造物游’的艺术人生.”[3]造物游,是说苏轼的寄托从名利事业转移到了大自然上,变得旷达、超然物外.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主要是黄州及之后的诗词.

本部分主要结合“雨”的意象来分析苏轼达到的这种旷达的人生境界.我们来欣赏《定风波》、《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校注》第356页)

其词有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这首词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在黄州作.苏轼要去沙湖相田,但在道中却下起雨来,此时却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弄得很狼狈,为何狼狈?因为心里已经被雨给打乱了,他们想:“我的衣服脏了,鞋子脏了”[4]唯独苏轼自己没有这么觉得.

上阕就提醒人们不要被穿林打叶的雨声影响到,“穿”“打”这两个强烈的字眼,对苏轼不起威慑作用,他已有超凡的定力.道中遇雨,实则是写他面临人生的艰难困苦和打击挫折体现出来的一种境界.有什么能妨碍自己且吟且歌且呼啸地慢悠悠地踱步呢?持着竹杖,穿着草鞋却感觉比骑马还轻松.“谁怕?”是说自己没有马,没有雨具,没有好的条件,却不受这些事物影响,坚持自己的步伐.“料峭”是形容春寒的,由于这阵寒冷,使得苏轼酒醒,但此刻阳光的“斜照却相迎”使得苏轼感到温暖.苏轼这时回首自己走过的地方,不是很萧瑟很凄凉吗?指自己受到的打击和挫折.最后一句写得极好,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下雨了不用惊慌,天晴了不用特别欢喜.如上面所说,风雨暗喻人世的苦难劣境,晴则象征着幸运顺境,意即不管幸或不幸,都已经不介意,都不能动摇、改变苏轼坚定的心.因为此时的苏轼已经超然物外.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校注》第358页)

这首词也是元丰五年(1082)三月去沙湖相田的时候作的.

此处我们着重分析“松间沙路净无泥”一句,虽然萧萧地下着暮雨,但松间的沙路干干净净,没有泥土.下雨使道路泥泞这是常理,但苏轼表现为“净无泥”.由此我们想到禅宗所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苏轼此时已经达到超尘脱俗的境界,所以“松间沙路”是没有世间污垢的,即使被雨淋湿也不会泥泞,不会弄脏.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一致.[5]

经过上面几首词的分析,我们可以见到一个越来越年长的苏轼,也越来越旷达、超然的苏轼.关于超然之雨,还可见《满江红·忧喜相寻》,三首《南歌子》,《西江月·重阳栖霞楼》等词作.

四、结语

通过这三种“雨”的意象,我们能够从词中真切感受到苏轼对亲朋好友、对劳动人民的深厚友谊和感情,体会到苏轼退隐躬耕的意趣,也能体会到苏轼超然物外的旷达人生观.这几种思想似乎冲突矛盾,但苏轼却很好的把它们统合在了自己身上,正是中国儒释道三家思想合流统一的表现.

参考文献

[1]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967.

[3]王洪.苏东坡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1998:54.

[4]叶嘉莹.北宋名家词选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08.

[5]保苅佳昭.新兴与传统——苏轼词论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05-106.

(作者介绍:杨秀科,西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综上而言,本文是关于苏轼词和中雨和意象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苏轼词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苏轼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词语教学策略再探从《蜗牛的奖杯》中一对近义词的教学说起
摘要词语教学不应沦为阅读教学的点缀,而要成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内容 从蜗牛的奖杯中的一对近义词教学来看,词语教学可采用部首析词、联系文本、创设情境……策略,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同词异构部首析词联系.

泰语四音格词语音特征探析
一、泰语四音格词语音结构类型笔者以汉泰词典为语料库,对泰语四音格词作了穷尽式统计,共搜集到泰语四音格词1449个 统计显示,泰语四音格词主要有5种语音形式ABAC型、ABCD型、AABB型、ABCB型.

宋代怀古词中的意象
摘 要宋词中,怀古词的感情是最为浓郁的,情感需要依附于具体事物,而词中情感的表达需要借助“意象”,不同的意象,传达的含义也是不一样的 本文主要从宋代怀古词入手,研究词中出现的几.

无处逃身的公共浴池米兰昆德拉作品公共浴池意象探析
殷孟霞 (海南大学 570228)摘要米兰 昆德拉在一系列作品里集中思考过“媚俗”这一主题,也时刻警惕着媚俗对人的生存所具有的不可抗拒的诱惑,他将抽象含义的“媚俗&.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