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材料浏览

述评本科论文范文 跟伊甸园中只有一颗禁果吗?《恶之花》意象述评类本科论文范文

主题:述评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18

伊甸园中只有一颗禁果吗?《恶之花》意象述评,该文是有关述评论文范文文献和《恶之花》和意象和伊甸园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述评论文参考文献:

述评论文参考文献 花火杂志免费阅读花火杂志在线阅读杂志花火花火杂志

毛亚旭

波德莱尔既是法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与象征派诗歌运动的先行者,更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和一位伟大的具备普世价值情怀的思想家.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从深刻的阶级视角诠释了介于阶级层级之间鸿沟,同时,更深刻地诠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种种恶的意象,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所代表的无产阶级对于真理的渴望与对于恶的意象的不屈的反抗.

一、引言

一部《恶之花》不仅让波德莱尔跻身于世界最伟大的诗人之列,而且更让波德莱尔一跃成为超越了时代的永恒的“诗灵”.《恶之花》不仅是一部无产阶级“我心光明”的宣言,更是一部无产阶级的“祛魔”心经.当诵经之声乍停,我们悠然看到,恶之花园果实芬芳,不仅其时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凸显了其精神病态,而且其时的整个社会亦体无完肤,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不仅为世界文学划出了一道由古典主义而现代主义的分水岭,而且也清晰地划出了一道判定人性善恶的分水岭.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波德莱尔既是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先驱者,更是西方诗坛的革命者.伊甸园中真的只有一颗禁果吗?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已经给出了答案.

二、波德莱尔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现象

(一)上帝或撒旦

波德莱尔的诗情自是其情怀所系,同时,更是其兴之所致,然而,波德莱尔的创作的情趣在冷酷的现实之中却无法保持其内心所一以贯之自持的高尚性.很多情况下,波德莱尔为了“庸俗者”赐予的一餐,不得不进行违心的创作,波德莱尔对这种创作深恶痛绝,不得已而为之的谋生之举,使得波德莱尔对于自己的这种本质上而言是出卖了缪斯女神的行为,自责甚深,并因此而自暴自弃,严重时波德莱尔近乎绝望,只能通过寻找刺激,方能获得游离于现实困境与精神痛苦的暂时性的解脱[1].事实上,波德莱尔是一个矛盾体,波德莱尔对此有着深刻的透析,波德莱尔认为,任何个体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在个体这一矛盾体中存在着两种诉求,一种是善念,祈求上帝庇佑,精勇追求正觉;一种是恶念,与撒旦同流合污,享受那种堕落的快活.善与恶、升华与堕落的斗争,既是波德莱尔眼中所观察到的其时世界的真实写照,更是其创作的灵魂与根源.

(二)革命失败与精神挫败

波德莱尔的矛盾终其一生地延续着,这种矛盾情结非但未能缓释,反而被一次次地加码,并在20世纪40年代的无产阶级大革命浪潮中达到了巅峰.无产阶级革命浪潮中的波德莱尔投身于铁血的洪流之中,既从一定程度上渲泄了其对于资产阶级的深度憎恶,又实践了其对恶的根源的勇敢的挑战.从当时的社会现实而言,波德莱尔等无产阶级革命者注定会失败,对于波德莱尔而言,这种革命的失败更是直接导致了其精神的挫败,同时,这种精神挫败也让波德莱尔深刻地醒悟到对抗丑恶现实必须拿起精神武器,以对于恶的揭示来反抗丑恶的社会现实.聪明的波德莱尔首先宣布脱离政治,不再介入社会乃至人类的任何论争,专以诗歌与艺评为务,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一时期的波德莱尔的诗作反而对恶的揭露更加,甚至波德莱尔的笔变得比刀子更锋利、比弹更具震撼力.

(三)善恶的分野与斗士的完形

无论是波德莱尔的所陷入的矛盾困境,还是波德莱尔所遭遇到的革命失败与精神挫败,其实都未能将其真正击败,与传统的研究波德莱尔的学者的意见相左的是,我们从其诗作中所看到的反而是一个昂然于世、傲骨铮铮的波德莱尔.此时的波德莱尔已经脱胎换骨,此时的波德莱尔已经由一个懵懂者蜕变而为一名真正的强大的精神斗士.因此,波德莱尔才在其《恶之花》的序言中对诗进行了极具创新意义的阐释,波德莱尔心目中所固持的诗是一种善与恶的分野,揭示恶的真正用意,不仅仅是为了嘲讽,而是为了让那些与曾经懵懂的波德莱尔一样的大众猛醒,同时,波德莱尔亦以一颗诗心赋予了恶另一种创新意象,那就是恶中其实也蕴育着美,只要你擅于从恶中挖掘美的存在,这种“审恶”的发掘更强化了波德莱尔诗作中的战斗力与生命力,同时,也浇灌出了独具波德莱尔风骨的恶之花园中的恶之花朵.

三、波德莱尔笔下的纷纭恶象

(一)纷纭恶象之丑恶意象

无论在任何一个时代,发现丑恶都需要一双远比发现善良更加敏锐的眼睛,同时也需要一个更加睿智的心灵,这样的心灵无疑需要匠心独运,无疑更需要首先经过痛苦的挣扎以至于无法自拔的内省过程,从波德莱尔的视野中,我们看到,他已经清醒地看到自己正处于引离自己的天与吸留自己的地之间,也清醒地看到自己自处于诅咒与祝福之间,爱、理想、希望、天堂都如同梦想一样,因此,他开始自省之后反观外部世象.波德莱尔善于以其独特的审恶眼光,发现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即便是作为大都会的巴黎表面是无限风光的,而诗人眼中的大都会仍然是晦暗的,甚至到处都充斥着丑恶的事物,卑劣、欺凌、罪恶、恐怖就萦绕在大众的身旁,这样的世象散发出丑恶的意象,这样的丑恶意象像极了“甘愿反叛并归皈撒旦的上帝所吐出的诅咒”一样,你所能期待的最好的愿望不是游离于都会的《远行》,而是《死亡》.

(二)纷纭恶象之厌恶意象

波德莱尔在其《恶之花》中所抨击的恶的意象既有宏观的社会之恶与自然之恶,亦有微观的人性之恶与精神之恶,波德莱尔以其诗人的普世情怀与手术刀般锋利的如椽巨笔建构起了一个堪称庞大的恶的意象体系,这种恶的意象体系植根于那个时代,是那个时代的泛滥之“恶”.在针对恶的意象进行诗意化解剖的同时,丑恶意象在纷纭世象中的四处张扬,使得诗人即便是每日如“入鲍鱼之肆”,却“久而”仍然能够“闻其臭”,由此可见,诗人笔下的丑恶已经到了何种地步[3].显然,波德莱尔对其所遭遇的纷纭世象中的丑恶是既无力消解,又是极度厌恶的,波德莱尔毫不掩饰其对资本主义金钱罪恶世界的极度厌恶,诗人将这种丑恶、罪恶集中起来,无奈地将其描述为,“这是一片罪恶的墓地”,有多罪恶,“连月亮的清光都会被其玷污”,这样的诗情、这样的诗心、这样的诗韵,却要屈居于如此不堪的环境,任何读者读至此处都不免要为诗人洒一掬同情之泪花.

(三)纷纭恶象之死亡意象

如果说波德莱尔难掩其对丑恶意象的厌恶,那么,更令其难以忍受的还有极恶的死亡意象,这种极恶意象是几乎令波德莱尔绝望的,同时,读者从其深沉的诗句之中又能解读出一种精神窒息与意识迷罔,这是诗人从死神手中传递给世人的死亡的超前体验,从这种超前体验中,我们看到的是诗中的这样的死亡意象,“太阳凝着血色下沉,不断辗压温柔之心”,在深度描蓦死亡的可怕意象的过程中,慈悲的诗人还不忘给穷人以复活的希望,赋予了穷人以“黑沉沉的死亡,却是通往未知那座新天国的连廓”,这是诗人以一己之企图寄寓无产阶级的一种正能量的积极的死亡意象,其实也是诗人在其之余对无产阶级的一种抚慰,也是在那个时代的一种梦想.原来死亡不是对生死存亡周而复始循环的简单模仿,而是,另一个“黑暗世界的宪章”,应该说,波德莱尔为世人展示的是一种逃无可逃的灼心的死亡意象.

四、波德莱尔笔下的对恶的反抗

(一)审恶与伪装

《恶之花》中的人性是复杂的,复杂到即便是被剥去了伪装仍然看似披着伪装,波德莱尔的作为伪装着的恶魔诗人,不仅对恶的意象一如既往,而且也对人性的善恶及其伪装斥而无伤,因此,他才能从容地坦言出“地狱与天堂于我又何妨”.波德莱尔所屈居的时代,不仅到处溢满了令人作呕的纷纭的恶的意象,而且即便是形而上的旧美学亦充斥着人性的恶的形之于善的绝妙伪装,波德莱尔同样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指斥,波德莱尔的指斥同样令资产阶级上层感到刺眼、感到惊惶.然而,与我们所看到的结果一样,在那个时代,特立独行的波德莱尔的这种对恶的反抗也只能存在于对恶的意象的阐扬.其实波德莱尔也自有其伪装,过度极端的对恶的阐扬显然对资产阶级上层是一种过度刺激,因此,波德莱尔极具反讽地将自己对恶的意象发掘,加以伪装并美其名曰“审恶求美”.人性的伪装反而是庸俗的饰物,幻灭情绪恰是其真正的审恶的意象的反噬与消解.

(二)希望与天堂

那些丑恶意象与死亡意象虽然令波德莱尔近乎绝望,但也同时激起了波德莱尔内心深处的对于人性的希望,同时,波德莱尔“审恶”的过程中也渐渐演化成一种理想化的天堂,“啊,太阳,我心中的圣光”,波德莱尔虽然已经对其所处的社会深感失望,但是他毕竟还心存一线希望,他仍然寄“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希望于一个理想化的,最终可能只存在于乌托邦的人造的天堂,其实即便是死亡意象亦完全不妨碍波德莱尔写出《美学珍玩》等审美杰作,这更印证了波德莱尔心中的希望之火从未真正熄灭过,同时,其心目中的天堂亦从未真正走远过.但是,从其时的世象、其时的统治阶级、其时的诗人所处的环境中来看,无论是诗人深深压抑着的火热的希望,还是他孜孜以求的梦想着的天堂,最终,都只能是一种虚幻的自我慰籍,一种无法解脱的自我释放.

(三)意志与力量

诚如波德莱尔所言,诗所表现的是远比小说等其他艺术所反映的都更加真实的世象,这种世象绝非任何谎言与欺骗可以伪装,这种世象绝非任何宣扬与诡饰所能夸张,更非任何鼓吹与篡改所能隐藏,而波德莱尔的绝大多数作品也正是秉持了这种真实的力量.在这种真实的力量背后的是,诗人意志的依旧昂扬.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对恶的意象体系的一次全面梳理,这一梳理既不是对恶的宣扬,也不是对恶的屈服与妥协,所谓威武不能屈,面对恶,波德莱尔充分显示出了作为一位诗人的傲骨与良知,因为,他选择的是对恶的反抗,这种诗人对恶的反抗也从另外一个侧面驱动了诗人的希冀恶的向善转化的力量[4].《恶之花》中浸透了波德莱尔对于资本主义世界的超越时代的深刻彻解,从哲学的世界观的视角解构了恶的根源,同时,亦从美学观的艺术视角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澎湃着的意力与力量.

五、结语

波德莱尔的诗是自足的,因为审恶之中亦存善念;波德莱尔的诗是永恒的,不仅因为其昂然于世的傲然风骨,而且更因为其诗作已经远远超越了其所处的那个时代.诚然,波德莱尔眼中的世象充满丑恶,这种无尽的丑恶,不仅令波德莱尔几乎绝望,而且亦会令读者对其时的令人发指的社会丑恶心生厌恶,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波德莱尔的心中拥有着比任何人都明亮的圣光,那道圣光指引着波德莱尔的理想化的天堂.波德莱尔显然又是极其不幸的,因为,那个时代无法承载波德莱尔的全部理想.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都应该感谢波德莱尔,因为,只有他,才能从世象中剥离出丑恶与死亡等纷纭的恶的意象,恶的意象终究难敌善的光芒.伊甸园中真的只有一颗禁果吗?我想,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已经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参考文献:

[1]胡博乔.分析《忧郁与理想》中女性的多重形象以及波德莱尔的无意识性冲动[D].四川外语学院,2011.

[2]张洪学.发掘恶中之美——论《恶之花》中恶的意象及其审美特征[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3).

(作者简介:毛亚旭(1980.11-),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研究生,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概括总结,这是一篇关于对写作《恶之花》和意象和伊甸园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述评本科毕业论文述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还敢吃百香果吗?赶紧看看,别怪我没提醒你!
百香果原产巴西, 俗称“ 巴西果” 、“ 鸡蛋果”,因其果汁营养丰富,气味特别芳香,可散发出香蕉、菠萝、柠檬、石榴……众多水果的香味而被称呼为&ldqu.

让内容有一颗互动的心以《柳州日报》新闻报道和新媒体相融相合为例
摘 要 一套播出的文化类综艺类节目朗读者得到许多好评,现在对这档节目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节目制作的经验总结、文化批判……方面,运用叙事学理论对节目进行研究的还不太多见 文章主要借助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对节.

以禁断为名:《断背山》中的含蓄之美
【摘 要】断背山是一个简洁的爱情故事,讲述了恩尼斯和杰克间纠缠数年而不得的同性之爱 在两人的离散性结局之外,两人间关系的扑所迷离和耐人寻味之处反而体现了爱情的本质 在两人爱情的许多关键之处,李安以有意.

两颗心依偎,两双手搀扶
人物简介杜万启,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党员 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德育教研室主任、教授 退休后被聘为老年大学古典文学教师,至今仍在校授课 (bēi)凤霞,北京经济学院毕业,党员 现为北京甘家.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