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棉花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与棉花病害的种类与防治措施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棉花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1

棉花病害的种类与防治措施,该文是棉花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跟浅谈棉花病害和防治措施和种类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棉花论文参考文献:

棉花论文参考文献 环境污染防治论文论文的种类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棉花不仅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更是棉农的主要经济来源.棉花能否丰产直接关系着棉农的收益.然而,随着棉花面积的不断增加,作物布局相对单一,棉花病害及其防治一直是困扰广大棉农的难题.因此,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棉花病害种类及防治措施,现介绍如下.

一、棉花苗期病害

(一)症状

1. 棉花炭疽病:幼苗受害后,在茎基部发生红褐色梭形病斑,有时开裂.严重时病部变黑,幼苗萎倒死亡.潮湿时病斑上产生桔红色黏性物质.子叶上,在叶缘生半圆形褐色病斑,边缘深红褐色,严重时枯死早落.成株期棉叶及茎部发病并不常见,受害后,叶上的病斑呈不规则圆形,病部易干枯开裂.

茎部发病往往在叶痕处发生,病斑红褐色至棕褐色,病株易被风吹断.2. 棉花角斑病:叶片初发病时在叶背面出现褪色小点,很快扩大成水渍状透明病斑,后变黑褐色.

病斑的发展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有时病斑沿叶脉呈长条弯曲状,通常基部叶片最易受害,受害叶片往往早落.幼茎受害,出现水渍状条斑,后变黑色,发病严重时易折断枯死.

3. 棉花褐斑病:子叶受害时,最初出现针尖大小的紫红色斑点,后扩大成不规则的病斑,黄褐色,边缘紫红色略起,上面散生小黑点.

受害严重时,子叶早落,棉花枯死.

成株期叶片受害,起初为针尖大小的紫红色斑点,后扩大为边缘紫红色、当中黄褐色的圆形病斑.

4. 棉花轮纹斑病:该病以苗期受害最重.叶片受害初为红色或淡褐色小圆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褐色病斑,有同心轮圆斑纹.天气潮湿时,病斑上有褐色霉层.叶片逐渐枯萎脱落,严重时棉苗变黑枯死.

茎受害出现不规则黑褐色病斑,铃上病斑不规则,紫褐色或淡褐色.5. 棉花立枯病:棉苗受害时在近地面的茎基部开始有黄褐色病斑,后变成黑褐色,并逐渐凹陷腐烂.严重时,茎的发病部变细,苗即萎倒或枯死.子叶受害,出现不规则的黄褐色病斑,多位于子叶的中部,后病部破裂脱落成穿孔状.成株期受害,叶上生不规则形褐色斑点,后脱落穿孔.茎受害时在离地面约10 cm 处发生瘤状肿起,后腐烂变为黑褐色,病部组织缢缩,容易被风吹断.

(二)苗期病害的发生特点

炭疽病、角斑病、轮纹病、褐斑病主要以种子传播为主,一般在种子内外部都能带菌.播种带菌的种子,病菌便能侵染幼苗.感染幼苗的病斑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风雨及昆虫传播进行再侵染.病菌除在棉籽内外越冬外,还能随同烂铃、病枝叶等留在棉田里过冬.立枯病属于土壤真菌,能在土壤内的植物病残体中及土壤中长期存活.条件适宜时,通过农事操作随人、畜、农具及水流等进行传播.而这些苗病病原、病菌的发病温度范围很广,一般在10 ℃左右开始活动.多雨阴湿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传播和侵染.

(三)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一是适期播种.一般以5 cm 土温稳定在16 ℃以上时开始播种.播种时避免过深过浅.二是加强田间管理.棉苗出土后,应及时中耕,以提高土温、降低土湿,促进根系发育.加强苗期肥水管理,有利于棉苗健壮生长.三是选种、晒种,提高发芽率,消灭种子表面病菌.四是轮作倒茬,清除病残体,减少侵染源.

2. 药剂防治:一是每100 kg 棉籽用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g拌种.二是每100 kg 种子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g 拌种,或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g,对水250 L,浸100 kg 种子,浸种时间为24 h.

二、棉花成株期病害

(一)症状

1. 棉花枯萎病:该病为害根部,通过维管束扩散,引起全株发病,在棉花生育期间随时呈现症状.苗期受害时在子叶上生网状斑纹,严重时幼苗枯死.现蕾期症状最明显,病株稍矮,多变畸形,节间缩短,叶片变小,病株叶缘及主脉、支脉变黄褐色,叶脉间为绿色,形成网状斑纹.后期病部变褐色,叶片萎焉脱落.一般先从顶部叶片开始枯死,逐渐向下部发展.严重时叶片全落,形成“光秆”,有时病株半边枯黄,半边正常.潮湿时病株秆上生淡红色霉层.病株结铃少而小,有时未经开裂即枯死.横切病株基部,可见其维管束变深褐色.

2. 棉花黄萎病:该病侵害根部,维管束扩散,引起全株发病.黄萎病一般于6 月下旬先于下部叶片呈现症状,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病部叶片边缘和侧脉间生褪绿斑,形成不规则形,扩大后变褐色,最后仅主脉附近呈绿色,整个叶片变成褐色掌状块斑.严重时叶片皱缩干枯,有时破裂.潮湿时病部生白色霉层.横切病株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色.该病铃期发病最重,吐絮期停止.

3. 棉花茎枯病:该病为害棉花叶片、叶柄或幼茎.苞叶、铃壳和棉绒上也可发生.茎部受害,全株枯死.在一般情况下病斑呈梭形,在湿润情况下发生溃疡.严重时茎端枯死变黑.后期外皮脱落,内皮纤维外露.

(二)成株期病害的发生特点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是一种典型的维管束寄生系统性病害,初侵染源主要是病田带菌土壤、病残体和混有病残体病菌的堆肥以及带菌的棉籽.此病菌的微菌核或分生孢子即萌发从棉苗的根尖、胚轴或伤口侵入,经过皮层进入导管.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5~28 ℃.茎枯病病菌的初次侵染原以土壤带菌为主,病菌以菌丝体及孢子期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在相对湿度90% 以上,日平均气温20~25 ℃的多阴雨天气下,病菌产生大量的孢子,借风雨和蚜虫传播.

(三)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一是加强植物检疫,严格使用无病棉种.二是消灭零星病区,合理轮作倒茬,清洁田园.

2. 药剂防治: 一是发现萎蔫症状的轻度病株,及时在根际刨开表土灌浇1% 淡肥水或70% 敌克松1000 倍液, 每株灌浇500~700 g,药水渗完后及时盖土.二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70%托布津800 倍液加腐殖酸类叶面肥混合喷施,控制病害的发生.

三、棉花铃期

(一)症状

1. 炭疽病:棉铃上呈暗红色或褐色小点,扩大后呈圆形凹陷病斑.病斑边缘暗红色,高湿时表面有橘红色黏物质.纤维为灰黑色僵瓣.

2. 角斑病:棉铃上初为深绿色小点,后变为透明油漆状斑点,有时数个病斑相连成不规则形.病斑褐色或红褐色,收缩下陷,纤维略显.

3. 红腐病:一般于棉铃铃尖、铃壳裂缝或铃基部先发病.病斑深绿色,水渍状,常扩及全龄.棉铃及纤维上生有均匀的红色霉层.

4. 红粉病:病铃上布满松散不均匀的粉红色绒状物.

5. 黑果病:病铃黑色,铃壳僵硬,不开裂,其上密生许多小黑点.

铃上布满黑色烟煤状物及少量白色粉状物.病铃內棉絮也变黑而僵硬.

6. 曲霉病:铃壳裂缝处或虫孔处产生黄褐色、黄绿色或褐色霉状物塞满裂缝或虫孔,铃壳不开裂.

7. 灰霉病:该病可引起棉铃软腐,病部表面生鼠灰色霉,后期产生不规则形的菌核.

8. 软腐病:多在铃壳缝隙处发生.病斑梭形,黑褐色或褐色,边缘紫红色.表面生有白色短毛,每根短毛顶端生一黑色小点.病铃内部呈现湿腐状.

9. 疫病:该病在棉铃基部或尖部发生,病斑暗绿色水渍状,扩大后呈黄褐色至青褐色,深入铃壳内部的呈青色.铃壳表面生白色或的霉.

(二)铃期病害的发生发展铃病菌多以孢子粘附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体潜伏于种子内部越冬,也能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侵染棉苗或其他寄主植物引起发病.病部产生的孢子借风雨、水流及昆虫进行再侵染,至棉花结铃期间即传播到棉铃上为害引起初次发病,以后棉铃病部产生的孢子又借风雨,昆虫等传播到棉铃上进行再侵染.病菌侵染的适宜温度为24~27 ℃ .

(三)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整枝摘叶,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三是抢摘病铃,减少损失.

2. 药剂防治:一是喷洒1:1:200 的波尔多液;二是每667 m2 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喷雾,每隔7~10 d 喷1 次,连喷2~3 次.

小结:这篇文章为关于棉花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浅谈棉花病害和防治措施和种类相关棉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荞麦主要病害的症状以与防治措施
周莉(宁夏同心县农牧和科学技术局农村能源工作站,宁夏吴忠751300)摘要荞麦具有适应性强、耐贫瘠、生育期短的特点,是宁夏广泛种植的作物 荞麦作为优良的饲料,其籽粒、秸秆及皮壳都可用作饲料,营养价值较.

山东半岛草坪真菌病害调查与防治措施
李晓龙1,刘少军1,李作辉2,姚甜甜1,兰成云1( 1 山东省轻工农副原料研究所,山东 潍坊 261500; 2 高密市第五中学,山东 潍坊 261500 )摘 要笔者对山东半岛地区青岛、.

核桃主要病害与综合防治措施
鲍剑松(黟县农业委植保站,安徽黟县245500)摘要 依据安徽黄山的地域、土壤特性,本文详细分析核桃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方法,达到良好的核桃种植效果,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核桃果实,并.

玉米常见病害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措施
(五大连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五大连池164199)摘要 影响玉米高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病害是重要因素之一 病害的防治一直以来都是玉米种植中的重点,基于此,本文针对玉米常见病害的发病症状进行分析.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