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公共图书馆类论文范本 和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新模式图书馆微阅读?行走实践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公共图书馆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27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新模式图书馆微阅读?行走实践,本文是公共图书馆专升本论文范文与公共图书馆和新模式图书馆和实践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公共图书馆论文参考文献:

公共图书馆论文参考文献 图书馆论文发表图书馆学刊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建设杂志

[摘 要] 通过对上海图书馆电子书阅读推广品牌“微阅读”的线下活动“微阅读·行走”的实践,与传统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及真人图书馆崇尚的“以人为本”等特点进行相关对比,探索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来丰富阅读体验的新模式,通过营造新颖的、开放的阅读交流环境,使空间、知识和人三者处于和谐的状态,促进知识良性的流动起来,共享阅读成果.

[关键词] 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阅读环境;知识交流

阅读是人类获取智慧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自2014年以来“倡导全民阅读”已连续3年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全民阅读”更作为“十三五”时期的文化重大工程之一,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公共图书馆是全民阅读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全民阅读推广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据《2016年全民阅读报告》显示综合阅读中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68. 2%,并呈持续增长的趋势.现代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使阅读时间碎片化,使更多人选择数字阅读.据相关数据显示上海在数字阅读用户中位居全国前三,占总用户的7%,其中有超过60010的上海市民不愿为数字阅读付费,这让公共图书馆提供相关公共服务成为可能.

上海图书馆2009年推出电子书钋借服务,201 1年推出市民数字阅读网站(e.library. sh. cn),整合多家数据资源,完成了统一检索、一键登陆的数字阅读服务.在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社交媒体的进一步发展下,2015年依靠屏幕完成在线阅读的“微阅读”电子书阅读品牌上线,旨在通过新媒体平台做宣传,引导 读者参与相关线下活动,再导引读者回到线上阅读.2015年末“微阅读”的线下活动“微阅读·行走”诞生,试图运用人、空间、技术等多重的整合为读者提供立体式的阅读推广服务,尝试图书馆服务的升级与多元化,通过实践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创新提供一种参考.

1“微阅读·行走”的由来及三种模式

1.1 “微阅读·行走”的由来

“微阅读·行走”开始于2015年12月,由上海图书馆的电子书在线阅读平台“微阅读”中的电子书为内容生产的源头,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与实际的建筑空间,艺术形式等结合,达到知识流动的目的,满足读者的更高层次的阅读需求,并将线上内容与线下体验式阅读(020)循环再创造,进而探索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在城市文化和公共教育中的作用.目前已举办过8个不同主题的14场相关活动,参与人数约为800多人次,逐渐形成三个主要模式:海派人文行走,非遗传承、另一种“阅读”,构成了从空间(阅读环境与实体建筑或场景)、人(图书馆、出版社、作者与研究者、社会机构等的多方参与)、技术(社交媒介的电子书平台)的阅读推广新模式的初探.

1.2“微阅读·行走”的三种模式

1.2.1“微阅读·行走”之海派人文行走

“微阅读”电子书平台上有不少关于上海题材的书籍,对于上海城市与相关文化有不同角度与层次的描绘.“微阅读·行走”整合相关书籍,组织相关线下分享活动,符合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功能.电子书便携的特性决定了可以将抽象的文字与相关历史和现实的城市空间进行对接,由书的内容为起点,将城市的空间与地域特性结合,联合相关的城市旅行研究者和相关实践者一起,制定相关线路.通过人这一传播角色将无关联的元素进行了有序的再整合,参与者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增加了针对性内容本身的价值提升,也激发了对于图书馆的好感度,也让建筑和城市变得可以“阅读”.

1.2.2“微阅读·行走”之非遗传承

中国有五千年的丰富历史和灿烂文化.推广活动中传播、推动文化传承是图书馆的重要功能之一.非遗的特点是工艺与相关口头传承,活动形式为书的内容与不同艺术形式和技艺进行推广,引发参与者共鸣,激发相关参与者的兴趣与好奇心,在参与者观赏相关演绎了解作品的同时也对非遗技艺和相关的历史有了一定的基本了解,也为年轻的表演者提供一个平台,熟练他们所学习的技艺,最后相关制作活动让读者加深体验与理解,起到共享体验、相互交流的作用.

1.2.3“微阅读·行走”之另一种“阅读”

阅读是一件可以给人带来愉快的事情,阅读除了可以让人获取相关知识与信息外,还能增进情感、促进人群间的融合.思考人类行为的手段有很多种,这些手段对于阅读也能起到引发与推进的作用,在已知内容上,通过不同形式加深认知的体验式阅读.

2传统图书馆阅读环境知识不流动

2.1传统图书馆的阅读环境

传统图书馆的主要业务为纸质图书的外借和归还,读者来图书馆主要是围绕“阅读”所产生的相关行为,如图书的借阅、文献资料的查阅等.阅览室是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基本设施,虽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适当分类以满足到馆的各类读者的使用,读者在公共场所内能做的也多为个人私密的相关行为,相对封闭式的环境制约了读者进一步获取相关内容,进行双向交流的渠道.阅读环境的营造与影响直接造成了阅读环境的好坏,传统图书馆在阅读环境的质量上只能依靠空间的优势以及纸质书的馆藏资源的丰富,在互动性上缺乏有效的应用和重视.

2.2“微阅读·行走”与传统图书馆的阅读环境比较

2. 2.1传统图书馆在阅读环境上开放程度有限,在阅读推广的活动中,因为阅读环境的影响,推广活动的体验感不强.“微阅读·行走”在相关模式上,借鉴了传统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形式,即作者或嘉宾分享,但“微阅读·行走”还结合了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电子书内容与相关扩展的场景让读者完成立体式的阅读体验,在能够保证网络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自己的相关设备阅览相关书籍,实现一书多人阅读的状态,打破阅读条件与空间的制约.相关活动现场场景的布盂与相关场景的扩展,也能够促进内容理解和感官体验,让阅读环境积极作用于身心情绪,从而影响阅读的效果和质量,让“阅读”这一行为最大限度地给读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2.2.2“微阅读·行走”的内容由分享者(作者或嘉宾)的书籍为源头,通过内容的再创造,让读者由一本书的固定内容在嘉宾到衍生的新内容,再结合由书的原始内容与再创造的分享内容形成新知识与信息更好的呈现,借助虚实阅读环境的联合,并通过精心制定的行走线路完成由抽象的文字到流动的知识再到场景重现和参与者自己体验性的直观感受的生产.这个过程弥补了传统图书馆阅读环境单一、空洞造成的吸引力不足与阅读氛围平淡难以引发读者兴趣的不足.使“阅读”这一行为不再受到空间的阅读环境所带来的局限,并得以实现多向的虚实结合的知识流动.达到了组织者、分享者、读者共同创造多向流动的知识服务的过程,也让阅读环境的局限影响变小,实现多方面虚实环境的转换和延伸.

3“真人图书馆”阅读环境知识元素单一

3.1 “真人图书馆”的模式与特点

“真人图书馆”缘起于北欧,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消除不平等和不理解.“真人图书馆”用一种轻松、自由的非正式学习环境,让读者面对面地深度交流体验,茌这种交流过程中更易受到彼此的启发,也能引发双方对于某个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与探索.“真人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的一种新模式,共享性、互动性和协作性是其核心优势,也是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补充和延伸,但与图书馆空间、馆藏资源进一步结合有限,也未形成循环式的阅读推广服务.

3.2“微阅读·行走”与“真人图书馆”的共同点

3. 2.1都以“人”为传播的载体.“真人图书馆”以“人的经历”为一本书,通过面对面式的交流来传递相关信息,引发相关兴趣进而产生作为“书”的分享者与聆听者的共鸣;“微阅读·行走”也是以“人”为主体,通过分享者(嘉宾)与组织者(图书馆、馆员)将书的内容与馆藏进行重新整合后再对读者进行阅读推广服务,再由组织者(图书馆、馆员)和分享者(嘉宾)通过相关场景的再现与相关技艺的运用,促进读者再次产生新的信息与知识.

3.2.2都为一种知识信息共享服务.“真人图书馆”通过分享者与聆听者的交流,引发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的交换与互补;“微阅读·行走”的参与嘉宾可以通过与读者的交流促进他(自身)的思考,读者则通过参与活动,在获取相关文字抽象内容的基础上,用具象的空间来推进自身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再认知,将新产生昀需求反馈给嘉宾,既促进嘉宾的研究与相关专业的提高,打破了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的单向的、静态的传递过程,弥补了纸质资源或数字资源无法互动的劣势,将知识进行了双向的传播.

3.3“微阅读·行走”与“真人图书馆”的差异性

3. 3.1 “真人图书馆”侧重于“人”以及“人的经历”,“人”成为了阅读推广的最主要载体,分享内容的空间显得次要,对于图书馆现有资源的利用与推广服务的渗透也存在一定的制约性;“微阅读·行走”的载体除了“人”之外,还有相关技术支持下的电子书内容与选择、布置空间场景,这些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进行不同的结合,使参与者产生不同的感触,更好地完成电子书的“虚拟”内容和相关建筑空间、技艺、场景等“现实”状态的优势互补,产生立体式的阅读推广的体验.

3.3.2当今社会合作与跨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合作不再仅局限于一种商业运营.“真人图书馆”侧重于与不同“经历”的人体与群体展开合作;“微阅读·行走”选择与相关美术馆、剧院、出版社等合作,打破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局限,因为“微阅读”电子书的特点——可携带性,让图书馆的相关服务得以与不同的合作机构进行不同形式与内容的合作各取所长,强强联合来推动文化的流动与知识的传播.

4总结

目前“微阅读·行走”只是数字阅读推广中的一种新的形式,各种方式都还处于探索中,每次参与的人数与相关线路行走的次数有限,但该活动为参与者提供一次又一次将“行走”串联起书本知识的实践,体验了不同主题生动有趣的活化知识的行走.实现了读者与书本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问的知识流动和共享,活化了历史文化遗存,再现了非遗文化的精彩.

“微阅读·行走”依托上海图书馆的电子书在线阅读平台,使得人、书与空间三者可以有机地进行结合,产生一种更为立体的阅读环境与双向交流的模式.人不仅作为单一的知识分享者与知识接受者,也成为知识和信息产生的传播者与推动者,行走于实体建筑空间、及线路场景中,或用某些技艺来演绎书中内容,将电子书的便于携带与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创新理念“BRING YOUR OWN DECEVIE”(将读者自己的设备带来)结合,完成从阅读设备的外借向阅读内容推送的服务模式转变的具体实践,图书馆的资源可以通过人和技术以及空间实现良性的循环.

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各类形式、不同载体联合运作来进行阅读推广符合图书馆的社会职责.“阅读”的本质是给人带来快乐与知识,图书是知识所呈现的一个载体,阅读推广服务应该更多元和丰富,让更多社会不同机构参与,走出去,走人人群,联合具有社会公共教育职责的机构、群体、个人一同进行阅读推广,构建学习型社会,也应该成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一项使命.“微阅读·行走”不失为一种阅读推广的新尝试,从以借阅为主、单一分享为圭的图书馆服务到注重体验、信息流动的多元化图书馆服务,只有创造出良好的交流环境,在空间、技术与人三者处于和谐的状态下才能将知识良性地流动起来,才能推进知识的再整合和生产.

总而言之,此文是关于公共图书馆和新模式图书馆和实践方面的公共图书馆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公共图书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杭州智慧公共服务平台开创服务新模式
杭州“智慧”为浙江省智慧城市首批13个示范试点项目之一,公共服务平台则是杭州“智慧”总体方案中“一中心四平台”之一 该平台以智慧.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基于微博的实践
【摘 要】本文结合微博概述,介绍了基于微博教学新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可行性调查研究和实践两个实验,总结了微博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作用,以此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新模式基于微博的实践进行了研究探.

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开展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
摘要当前,如何帮助社会公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亟需全社会思考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之中,作为社会文化资源载体之一的公共图书馆而言,应当通过各类阅读专项活动的开展与组织,以便实现对社会公众阅读习惯的培养,使.

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策划策略探析
【摘 要】在公共图书馆的飞速发展下,更应将重点放在少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中,积极开展少儿阅读活动,促进少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在少儿阅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作用 【关键词】.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