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音乐学概论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与以学术为本,落实实践调查--读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有感类论文范例

主题:音乐学概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8

以学术为本,落实实践调查--读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有感,本文是音乐学概论方面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与实践调查和学术为本和落实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音乐学概论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学概论论文参考文献 某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学术论文集绘本教学论文学术期刊论文著名学术期刊

■缪志娟/安徽大学

摘 要:伍国栋先生的《民族音乐学概论》一书是众多关于民族音乐学理论著作中最为经典的一部著作.也是当代民族音乐学专业的大学生必备的理论教科书.该书结构清晰,内容详实.而作者伍国栋先生对于学术的态度也极其客观、理性.这种学术精神也使得他立足于学术前沿.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伍国栋田野实践

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理论学科.在20世纪之前被广泛的称为“比较音乐学”,1950年荷兰音乐学家、现代民族音乐学奠基人吉卜·孔斯特在他出版的音乐学著作《民族音乐学》一书中,首次使用了“民族音乐学”这一学术称谓,并主张用它来代替以往人们习惯称呼的“比较音乐学”.至此之后,这一学术称谓被大多音乐学家所接受和采纳,并且沿用至今.

在中国,“民族音乐学”作为比较音乐学之后的一个新学科名称,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音乐学的外文翻译资料中.中国音乐史学家、音乐活动家王光祈,最先系统的采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从“史学”中的“乐制”(乐律学)角度,将中国民族音乐,同西方民族音乐进行比较研究,首开东方民族音乐学之先河.1980年6月,南京艺术学院召开首届“全国民族音乐学学术讨论会”.会后出版了《民族音乐学论文集》,这标志着中国“民族音乐学”被视为一个独立的音乐学理论学科开始兴起并受到音乐学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伍国栋先生的《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版)一书是许多关于民族音乐学研究成果中最为经典并且令人瞻目的一部论著.这部著作是伍国栋先生于2012年在总结了1997出版的《民族音乐学概论》的漏洞和不足后,经过对初版内容和结构的修订和增订,而重新完善再版的民族音乐学基础理论著.作为民族音乐学专业的学生,笔者带着虔诚的学习态度读完了伍国栋先生的《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版),全书内容详实,结构清晰,通过7章23小节的内容来阐述民族音乐学这一学科内容.第一章是民族音乐学历史发展及定义,内容包括了学科名称的来源、学科的定义、性质、对象和范围,以及民族音乐学简史和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作者在本章节中阐述了自己对民族音乐学定义“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研究世界诸民族传统音乐及其发展类型的理论学科,田野考察是其获得研究材料来源的基本方式.它的主要特征是,将所考察和研究的音乐对象,视为是一种音乐事象,倡导将某一民族现存的传统音乐及其发展类型,置入该民族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之中,通过对该民族成员(个体或群体)如何根据自身文化传统,去构建、使用、传播和发展这些音乐类型的考察和研究,阐述其有关音乐类型的基本形态特征、生存变异规律和民族文化特质”.第二章是民族音乐学与相关学科,指出了民族音乐学在音乐理论科学及音乐学中的位置、民族音乐学与相关的社会科学,讲述了民族音乐学作为音乐理论科学领域内音乐学下属的一门分支学科,需要正确估量它和处于相同层次的其他音乐学分支学科的关系,其中包括了民族音乐学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地理学、语言学的关系.由此可见,民族音乐学作为一个富于包容性的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与其他各音乐学分支学科有着交叉与融合,而且同许多社会科学也同时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学科联系.学好一门民族音乐学的同时,也是对不同的相关学科有了更多了解与认知.第三章是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观点.民族音乐学理论工作者在进行实地考察之前,首先遇到的具体问题就是用什么样的基本观点和思维准则去认知、把握将要接触的音乐事象和指导即将进行的课题研究.作者在本章中就具体介绍了在研究过程中,如何运用主体观、价值观、时空观、质量观、网络观这些方法论观念进行调研考察.使之更具有宏观的、思辨性的方法论意义.第四章是实地调查的理论及方法.阐述了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研究对象和范围指向,确定了这一学科是一门注重深入实际音乐生活,并要求从中吸收和积累丰富现场资料、现场经验的音乐理论科学,在研究方法上特别强调要进行实地调查.因此在本章节详细介绍了实地调查的横向与纵向的分类形态;调查前的理论及技术准备,包含了分析现状、明确目的、选择类型以及对现有资料的收集和熟悉;而关于实地调查的方法与若干原则、音乐资料储存理论及技巧也是需要我们去掌握的.这也说明民族音乐学的实地调查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科研工作,需要有准备、有步骤、有理论指导、有学术目的地去进行.第五章是描述与解释,内容包括音乐描述、音乐解释的具体解读.强调了民族音乐学各类研究课题的陈述,主要通过描述和解释来完成.第六章是民族音乐著述类型,包括乐志性质著述和乐论性质著述.乐志性质著述则包含了音乐调查报告、音乐文献综述、音乐概述、音乐志;乐论性质著述则可以划分出音乐专论、音乐文献综论、音乐概论这几种常见的著述样式.第七章是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论文写作,分别介绍了民族音乐学论文特征、学术论文选题、研究材料搜集与使用、写作程序与方法、学术论文的文风和检验.该类文章多属于专题性乐论著述,具有鲜明的理性思维色彩.而作为民族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也更需要通过学术论文写作来掌握坚实、系统的学科知识和科研技能,进行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综上所述,全书总共七章,而前三章内容(民族音乐学历史发展及定义、民族音乐学与相关学科、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观念)则是以理论为主,第四实地调查的理论及方法则是归于实践,到第五、六、七章内容(描述与解释、民族音乐学著述类型、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论文写作)则又回归到理论之中,即全书内容呈现理论——实践——理论的结构.与旧版相比,增订版有选择地充实学科学理现当展信息,将影响所致的国外学科学理材料及相关进展描述,扩展至21世纪初,将国内相关学术进度及其材料和成果举证,延续至当代,补充了本学科国内外发展过程中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背景描述、梳理和展示学科理念及方法所经历过的“从多元走向综合”的历程.使读者在在学习本门学科时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该学科的理念及内涵.

伍国栋先生作为中国民族音乐学学科理念建设的先行者和奠基者,他将西方先进的哲学理念引入中国,并且不断充实、丰富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内容.他的《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版),全书内容详实,结构清晰.具有实践性、思辨性、创见性.所谓实践性就是指作者依据自身丰富的田野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具有的真实性、可靠性;思辨性则是指作者在撰写本书时,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民族音乐学这一学科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创新性的理论研究成果.《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版)一书中的表达方式与叙述方法都及其适合刚接触民族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该书在目录之后增加的插文目录,即每一章节的“关键词连接”,是对于每一章节中出现的相关人物、名词、著述等进行的详细介绍.而在每一章节之后的原著选读更是为众多读者提供了具有学术价值的相关文章.这一优点在于,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更加深入了解每一章节的内涵与深意,把握好每章节的重点知识.正因如此,初读本书之时,可以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构建出基本的知识框架,整理出自身阅读思路,为之后学习民族音乐学这门学科打下理论基础.

笔者在读完伍国栋先生《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版)之后,对民族音乐学这门理论学科已经有了一个更深层的认识.同书中所强调的一样,民族音乐学这门学科最为重要的依旧是它的实践性.俗语说:“诌书拟戏真山歌”,即说我们所听的歌是真的,里面的情也是真的.然而这些歌与情,皆需要通过实地调查得来.这也使得笔者更加明白学习民族音乐学这门学科,是在学习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与田野调查的实际案例相结合去探索研究.对于某一个音乐事象的研究及其最后成果都需要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脱离田野调查的音乐事象研究是不存在的.而以上说到的这些,最终都需要通过论文具有的实践性、思辨性、创见性来展现.

参考文献:

[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2]刘正维.民族民间音乐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田耀农.一部知行并见的教科书——伍国栋著《民族音乐学》述评[J].音乐研究,2000(02).

[4]曹本冶.一统音乐学:中国视野中的“民族音乐学”[J].大音,2009(02).

作者简介:缪志娟(1995-),女,安徽六安人,研究生,安徽大学,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此文结束语:这是大学硕士与音乐学概论本科音乐学概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实践调查和学术为本和落实方面论文范文.

正文化之本塑新闻之魂读李彬教授《水木书谭:新闻和文化的交响》
2016年3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彬教授的新作水木书谭新闻与文化的交响(以下简称水木书谭)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历时两年多时间在新闻爱好者杂志开设“新闻与文化书谭”.

当孤独无需被解救时,它是一种美誉吉布日洛初读寒友组诗《还乡或入藏》
初见寒友的这一组诗,想着要为这组诗写评语就像是叫我给一个素未蒙面的陌生人写第一印象,不知从何提笔 带着半知半解的感觉写下这段诗评,多读几遍诗后,作者的愁和思都在我眼前变得清晰起来,发现作者和我其实是存.

一出玄奘行,处处皆是佛评邕剧《玄奘西行》
【摘要】邕剧玄奘西行以玄奘于公元628年前往天竺那烂陀寺学习佛经到公元643年荣归的历史为故事,通过具体的场幕塑造了一位得道高僧的形象 该剧充满地方特色的邕剧唱腔,简单、干净却富于内涵的舞美,结合佛教.

永恒的母爱,虔诚的信仰观《米花之味》有感
【摘要】米花之味是一部以亲情为主线,借米花的味道表达人生在酸甜苦辣的背后饱含的平淡温暖的意味 本文从母爱和信仰两方面对影片米花之味做了解读和分析,亲情在信仰与坚持的力量下显得无比神圣 而影片提到的&l.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