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人才培养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基于课程融合、网教结合、校企联合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人才培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8

基于课程融合、网教结合、校企联合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该文是人才培养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和人才培养和校企和融合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文献网邮政报刊订阅网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摘 要:分析当前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阐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际,重新定义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提出从3方面探索顺应新工科建设需要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软件工程;新工科

0引言

为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创新,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1],发表“复旦共识”,随后陆续形成“天大行动”“北京指南”[2].不久,教育部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中明确表示:工科优势高校、综合性高校和地方高校要以各自的特点开展新工科研究[3].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作为地方高校,地处经济活跃的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应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创新需求,顺应新工科建设需要,开展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研究.

1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理念有待更新.应着眼于信息与软件产业实践性强、创新速度快两个特点[4]:一方面是要面向产业需求,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另一方面是为适应不断发展的产业需求,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自主和终身学习能力.同时,在推进“互联网+”的过程中,一种多行业交叉的服务模式应运而生,这为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引入了新思想,即为相关产业培养专业型、服务型人才是新的发展之路.

(2)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聚焦不足.虽然软件开发类课程能够根据教学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项目功能模块的开发,但更加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专注技术本身[5].应明确和落实本科工科教育的基本定位,围绕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设计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6].专业课程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的传授,还应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并将能力培养分解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3)教学结构仍然以“教师为中心”.软件开发类课程实践性强,学生能否学习好与教师是否正确引导、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得当密切相关.教师应由关注“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重点设计教学资源与教学流程,关注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评价诸环节,改革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

(4)产学合作育人尚需进一步深入.虽然校企合作协议已经签署,但是可以从专业布局、课程改革、师资培训、资源共享、工程训练等多个着眼点入手,紧密围绕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导向,紧随产业发展方向,关注最新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专业核心能力定义

新工科建设必须努力解决影响专业内涵发展的问题,即构建有效的能力模型.新工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创新人才,他应该具备“专”与“通”两方面的能力[7].所谓“专”即行业技术能力与职业相关能力,包括特定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要求以及管理能力.所谓“通”既包括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个人效能,也包括个人与团队、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等社会能力,还包括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与规范、职业素养等职场能力.我们将软件人才的专业核心能力划分为3个层次.

第1层次指具备扎实的软件工程知识、技能与能力: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软件工程问题,可以从事售前或售后技术支持、应用培训、解决投诉或者实施运维等工作.

第2层次指具备坚实的软件行业技术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的软件需求,快速了解应用领域背景知识,合理完整地描述用户需求;能够运用软件工程方法,设计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完成项目实践;能够文档化项目实践过程中所需的各类资料.

第3层次指在前面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具备多学科背景与领导能力:能够融合专业知识结构,深入研究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理解软件项目团队的意义与内涵;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主动与其他成员沟通、合作、开展工作,或者在软件项目团队中承担负责人的角色.

3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课程融合即紧跟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不限于学科的分类、不限于理论与实践的分界、不限于基础与专业的区分,其精髓就是融合.网教结合即实现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的充分结合,兼顾学生课前学习、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课后自我评估与能力提升,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习环境更加互动.校企联合即凭借行业企业的技术力量和实验实训条件,在专业基础课程之上开设专业课程模块和创新创业训练活动,共同推进产学合作育人,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需求,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3.1依据技术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实施课程融合建设专业能力群

首先,软件工程专业需要完成自身创新.因为其培养的专业人才会为不同的行业提供服务与支撑,成为推进“互联网+”的中坚力量.依据技术发展,从软件工程专业布局入手,更新教学内容,整合内容耦合紧密且存在内在联系的相关课程,打破课程之间的壁垒[8],将定义的专业核心能力归纳、渗透、体现于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技能目标,贯穿于理论与实践教学,实施专业能力群建设.

除传统Web应用、Android移动应用以外,伴随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计算、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的涌现与发展,物联网应用、“互联网+”产品、电子商务、大数据开发等为教学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一方面,保留传统的Ja应用开发体系,包括JaSE、Web前端技术(HTML5/CSS3/JaScript/jQuery)、JSP/Servlet、JaEE框架、Android,形成Web应用开发专业能力群;另一方面,Hadoop几乎已成为大数据的代名词.因为Hadoop本身是Ja语言编写的,所以使用Ja语言开发顺理成章.Linux知识能够更好地辅助理解大数据软件的运行环境与网络环境配置.那么,基于Hadoop的大数据应用开发Ja语言和Linux操作系统是基础,HDFS和MapReduce两个模块的深入学习是关键,形成集分布式架构、数据分析、数据呈现于一体的大数据应用开发专业能力群.这两个能力群既延续了传统Web应用开发方向又兼顾了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其次,软件工程具有复杂性和交叉性的特点,需要注重与其他学科融合进行交叉性研究.一方面,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发展方向,重点关注船舶行业、蚕桑生产中的计算机类问题;另一方面,兼顾所处地方的经济建设与发展特色,着力培养地方建设和发展亟需的人才.

3.2依据课程特点,践行网教结合,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

无论是Web应用方向还是大数据应用方向,Ja语言的基础地位不言而喻.Ja的教学内容应着重放在应用层面上,重点讲解:容器、文件与流、多线程和网络通信等知识点,为后续工程应用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其编程实践强的特点,设计一个“课堂—训练—竞赛一体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用以指导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的无缝对接,也适用于其他程序设计类课程.模型涵盖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教学资源设计和教学流程设计;兼顾学生的课前学习、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讨论、学生的课后知识巩固、自我评估与能力训练,如图1所示.

教学流程首先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Web教学平台,下载微课视频、课件、案例等教学资料辅助自主完成知识学习;其次,知识内化由课外转移至课内,由教师主导,借助微信平台完成答疑、讨论与练习,实现知识的消化吸收;最后,通过Web教学平台与竞赛训练平台开展课后编程系列实践活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将工程实践能力构筑在模型统一的框架下,使其得到系统化、全方位的培养.教学资源建设以在校教师为主体开展“Ja程序设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这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包括教师、助教、视频制作人员、课程支持人员、平台维护人员等.教学资源呈现形式包括课件、微课视频、案例、课堂测验、作业、实验任务书、讨论专题、竞赛题目等.

针对应用开发类课程,借助行业企业、培训机构的技术优势和在线学习平台,开设专业课程在线学习模块.这些模块通常会将工作岗位的核心需求提取为技能标签,然后对应每个技能标签配备相应的学习计划.学生通过观看在线视频进行学习,完成定向练习强化学习效果,然后实施实战训练,系统地融会所学,最后通过真实项目演练将技能内化为自身能力.

3.3依据产业需求,加强校企联合,创新产业合作协同育人机制

协同育人是高校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化解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弊端的有效措施[9].通过工程实训、专业课程、课程在线、考核方式4个方面的协同育人实践,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工程实训协同.与无锡达内、苏州高博、苏州极客营、上海博为峰等培训机构共建工程训练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共同打造产学研融合的教学模式,提升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设施,丰富教学内容,完善实用技术体系.通过开展一系列工程实训教学活动、团队竞赛训练活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工程应用项目的全过程[10],全面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意识.

(2)专业课程协同.针对Web应用方向,与张家港国泰新点软件开展合作办学,由学校教师和新点工程师共同完成专业课程授课及实训.实训内容以新点对软件开发工程师的要求为主线,以新点最新的技术和实际项目案例为依托.针对大数据应用方向,与无锡达内合作共同制定教学执行计划,以当前主流的大数据处理技术Hadoop为基础,引入真实的项目案例,着重讲授大数据架构、分析、开发、呈现等内容.针对跨界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考虑与张家港沙洲湖科创园工业物联网与机器人行业企业开展合作.

(3)课程在线协同.在线协同模式的特点是“导入产业需求与经验,推动混合式教学”.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借助苏州高博、无锡达内成熟的在线开放学习平台.一方面,为学生提供项目开展所需的前导课程学习,包括学习资料和慕课;另一方面提供企业导师在线技术支持,远程对学生项目实训进行指导.

(4)考核方式协同.逐步改变卷面考试的单一化方式,采用卷面考试、实验动手操作、模拟演示等多样化形式,推进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方法.在评价标准上,注重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参与程度、知识的创新与运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过程性考查.由于考查课程企业介入考核相对容易,对于考试课程,可以让企业参与试卷出题,或者全程参与课内实验考核.

4结语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学院充分利用张家港及周边长三角地区信息服务产业蓬勃发展的良机,立足于“培养信息服务产业一线软件技术开发人员”这一定位,构建有效的能力模型.通过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商定培养计划,共同创造教育资源;教学内容紧跟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融合运用新技术;教学理念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关注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模式探索信息化技术手段与方法,减少讲授学时,增加深度学习机会,使学习环境更加互动.这些都是地方高校对新工科建设的有意义的探索与实践.

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已经初步形成了“面向全过程的递进式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专业特色.通过梳理第一课堂课内实验、独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与学科竞赛、企业夏令营、本科生创新计划、企业实训、企业实习等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全面整合,从而实现覆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四年全过程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将渐次获得计算思维与基本编程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设计开发能力→应用创新能力,实现了学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得到了学生、企业、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夏建国,赵军.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5-19.

[2]冯亚青,杨光.理工融合: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新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9):16-20.

[3]学术动态.“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0-11.

[4]陈彬.软件工程人才培养需“接地气”[N].中国科学报,2017-01-24(7).

[5]付雷扬,饶元.新工科背景下软件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116-117,128.

[6]蒋宗礼.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专业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7(8):34-39.

[7]徐晓飞,丁效华.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8):6-10.

[8]卢冶,刘永良,张小立.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Ja课程群研究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3):207-211.

[9]房三虎,张永亮,谢青梅.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4):219-222.

[10]蔡有杰,王世刚,王雪峰,等.依托创新基地加快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219-222.

(编辑:郭田珍)

评论,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写作人才培养和校企和融合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人才培养本科毕业论文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技能人才培养和实践
一、成果简介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自2008年以来,济南职业学院与青岛海信通信有限公司即开始了稳定深入的合作,形成了一系列教研成果,.

产教融合视阈下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在当前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以健康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探索一种充分发挥健康管理行业与企业、健康管理职业教育的各自优势,进而共同制定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健康管理专业、共同建设健康.

岗、赛、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网络营销课程中的应用一一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岗,赛,课99三位—体人才培养模式在网络营销课程中的应用——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龚芳 焦韵嘉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摘要为了让学生了解网络营销课程.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随着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加剧,越来越多的高校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办学模式,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着力于“校企.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