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职业价值观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与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述评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主题:职业价值观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5

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述评,该文是职业价值观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和职业价值观和影响因素和述评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职业价值观论文参考文献:

职业价值观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3000字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摘 要:“90 后”大学生个性突出,青春洋溢,与“80 后”大学生相比有很大不同,职业价值观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特征.探讨“90 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旨在为大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职业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使他们为增强就业竞争优势奠定基础.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D/2015/03/100)

作者简介:薛巧巧,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胡维芳,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08-0075-05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90 后”大学生成长和生活的社会经济环境较以前大不相同,他们正面临更大的职业竞争压力.因此,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90 后”大学生正逐渐成为各界学者们争议的研究对象.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以及未来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职行为、职业价值观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其中,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的认识和态度,决定着他今后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进取的方向.它影响个体职业价值倾向,影响着个体对自我的定位和职业的判断和选择,以及对未来职业的发展和规划.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1]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之下,笔者对影响“90 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相关因素进行探究,不仅有助于高校对其职业价值观教育制定科学的教育方针并提供相应的引导,同时,对大学生其自身的求职就业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通过梳理和分析国内学界在2008—2017 十年间对研究“90 后”大学生关于职业价值观问题的文献,研究并讨论其职业价值观的各方面影响因素.

一、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因素

现在许多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显得十分困惑,不知如何分析判断抉择.有些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不喜欢,又不知别的专业是否较好且适合自己;有些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没信心,也不知道本专业的职业前景是否良好;有些学生则依赖父母亲戚朋友给意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主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有些学生虽然有职业目标,但很难达到或需要特殊关系才能达到(如当公务员,当大明星等),甚至有些学生把职业目标定为30 岁前有车有房无贷款.由以上种种现象可知,影响“90 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因素包含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构成了一个较复杂的心理结构.其中,内部因素(即个体因素),包括个人的能力水平、个人特质、兴趣和性格等;而外部因素则主要源于家庭方面、学校方面和社会方面等.

(一)个体方面

大部分研究者认为,能力水平和个人特质是“90 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个体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他们的个性更为独立自信,思维活跃,表达欲强烈,创造力丰富,渴望展示个人能力和价值,拥有独立自主的思辨能力,敢于发问并挑战权威.与此同时,他们接收到的职业信息不够全面,社会实践经验有限,加上职业价值观本身的复杂性,那么在认识和分析与职业相关的问题时,“90后”大学生容易走向消极化,忽视职业选择的客观性,而青睐于比较新鲜的或是符合自己意愿的观点,就容易产生自以为是的倾向,思维呈现片面化.

个体如果对自身能力水平有清晰的了解,相信自己有能力,并付出努力去争取真正对自己重要的事物,就可以树立独立而又恰当地科学地职业价值观.能力水平能够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是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是指能完成某种任务的主观条件,它是一种心理特征,使个体能够顺利完成活动.研究表明,大学生个体的情绪智力较高时,在职业价值观上得分往往越高,则其职业成熟度也会表现出较高的水平.[2]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越高的大学生,对职业的保健因素、自我发展因素、声望地位因素的重视程度就越高.[3]当他们对职业价值观的各个维度都有比较清晰的认知时,这有利于他们在进行职业探索和职业选择时能更加明确,把握性更高.

“90 后”大学生的个人特质包括了兴趣和性格两个方面.其中,职业兴趣是他们影响职业价值观的前提性因素,他们会凭借自身的职业兴趣来选择专业,以及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研究表明,对所学专业满意度高的学生普遍对就业前景持乐观或较乐观的态度.[4]性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因而,“90 后”大学生的群体性格也是形成其职业价值观较稳定的因素.在不同的工作中,因个体的性格不同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适应性,比如销售这一职业,性格外向表达能力较好的员工上岗后很容易适应,而性格腼腆不爱与人交流的员工上岗后会感到一定的压力.同时,不同职业也会要求具有不同性格的个体来参与.约翰·霍兰德在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学说中提出,兴趣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个性和兴趣的关系较紧密,不同个性的员工适合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合适的岗位上,个体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兴趣和发现自我潜能.他将个体的性格和职业特征进行匹配,并分成六大类,详细列举每一类性格特征对应的典型职业.另有研究表明,大五人格对整体的职业价值观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有着26.0%的解释率.其中,宜人性、责任心、外倾性这三个因子的预测作用是显著的.

(二)家庭方面

家庭是个体生活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因素中的地理位置、经济水平以及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与子女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因此,家庭因素对“90 后”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影响不容小觑.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80 后”“90 后”大学生大都成长在良好的环境下,他们都更愿意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工作.他们求职应聘的地区往往优先选择发达的沿海城市.无论是“80 后”大学生还是“90 后”大学生,发达的沿海城市是首选.东南沿海城市的经济较为发达,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可以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绝大部分大学生都倾向于选择东南沿海的这类大城市工作.

父母亲的职业价值观在孩子选择未来职业时会产生各种积极的作用.父母凭借自身经验传授给孩子初步的职业技能,并使他对某一种职业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促进其对职业进一步探索.据有关调查显示,“90 后”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来源中,35%以上的就业信息由家庭成员提供.[6]因此,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等一系列家庭方面所具备的资源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影响也最直接和最深刻.然而,在现如今的中国,父母们往往因为过多的溺爱和保护孩子,使其丧失了很多历练的机会,在冲突化解、问题解决以及与人谈判沟通等方面没有形成相应的能力,而这些正是各行各业所需要具备的.

(三)学校环境方面

在学校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将直接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倾向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90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掌握基础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能从宏观层面把握所学专业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同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职业做一些必要的规划,并逐渐形成一种对职业选择的全面认知.从而,大学生能以实践形式有针对性的进行职业选择,对不同的职业有一定认知和较务实的评价.研究表明,来自不同专业的“90 后”大学生,其职业价值观在各个维度上也是有显著的差异,在总的职业价值观上,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7]理工类的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判断好于人文类的学生,与文科不太相同,理工科的专业性更强,能够很好的满足市场的实践需求.

大学校园是个体进入社会的过渡场所,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还要做好能力上和心理上的就业准备.研究表明,有经历的“90 后”大学生在自我发展这一维度上得分要高,反之,得分要低.[7]有经历的大学生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对自己的目前认知以及今后职业发展的目标也更加明确.可是,无经历的大学生因为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对自身求职就业各方面的认识不如有经历的学生那么实际、明确.这反映出在校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普遍都理想化,同时,又对自身在职场中的胜任能力不够自信.而已经参加过工作的毕业生考虑问题会更加实际,这部分大学生更加重视工作的地理位置和社会地位与威望,经过社会的磨练,他们的适应能力会显著提高,而理想与兴趣也逐渐退居次要地位.

(四)社会背景方面

社会环境日益变迁,各产业升级换代日新月异,改变着各行各业的职业种类、职业构成和职业层次,进而影响着人们对职业选择的态度和行为.“90 后”大学生已经开始步入职场,一直以来他们鲜明的个性深受社会各界的争议,他们活跃而敏感,其职业价值观受到了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有一部分“80 后”大学生认为,需要依靠强硬的社会关系才能找到一份工作,而大多数“90 后”大学生已经改变了这种观念,他们认为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与“80 后”做对比,“90后”大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自信心,以及对自我发展充满期望和勇气.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90 后”大学生价值观日益呈现出多元价值标准,冲击着传统权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90 后”大学生大部分都在优渥的物质环境中生活.他们更多的在于追求丰厚的经济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威望,他们不愿意到中小城市、基层单位和边远地区工作,更愿意去大企业和大单位.[8]相关调查表明,“90 后”大学生在求职应聘时,59.2%的人将经济收入列为首要考虑的因素,而很少的一部分人将社会贡献这一因素放在第一位.基于此可以得出,刚进入社会就业,大学生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以现实情况为导向,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最看重的是经济收入这一因素,将个人价值的实现排在其次.当今社会正处于市场经济时期,各行业更注重经济效益,大学生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已较少的关注工作单位和社会地位,而是更注重工作所带来的收入和待遇.与“80 后”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表现出的不适和迷茫相比,“90 后”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更注重实用性.在职业选择上,“80 后”大学生较关注享有很高声誉和社会地位的单位,而“90 后”大学生较注重有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的单位.[9]基于此可得出,相较于“80 后”大学生,“90后”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主观上更加追求务实和理性.“90 后”大学生有着比较强的职业发展意识,他们通常把第一份工作看作是短期的过渡,不断适应职场中的竞争,以及加强自身的就业能力.“90 后”大学生刚步入社会,往往会面临着比较大的现实压力,他们通常选择先做一份工作,在积累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社会经验的基础之上再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如今,电影、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文化在不断的推陈出新,这种现象也导致“90 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变得功利化和物质化.[10]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社会各行各业都在追求经济效益,“90后”大学生耳濡目染,其职业价值观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90 后”大学生希望能有更多社会实践和职业培训的机会,不断加强自身对于工作和社会的适应性,通过一定的自我认知和职业探求,同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及实践能力等各方面,找到自身与职业的匹配点,逐步走上职业化道路.因此,我们需要给大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实践或是职业能力培训机会,对于塑造“90 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将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人口学因素

在对“90 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实证研究中,学者们皆对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等这些人口学变量对“90 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在性别因素上,女生比男生更加看重职业的保健因素,以及工作中的自我发展,男女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的某些维度上是有显著性差异的.男生比女生更看重工作给自身带来的威望与社会地位;与男生相比,女生更看重工作独立性和自由度、兴趣和理想.[11]这些与男女在家庭中担当的角色方面和在社会分工方面是相吻合的.在年级因素上,低年级的大学生会更加注重创造性和美感这两个维度,而高年级的大学生职业价值倾向更客观,他们会更加看重经济报酬与社会声望.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会在职业价值观不同维度的得分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12]从而表明,低年级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偏于主观,对职业选择的认知和态度不够明确,而高年级大学生面临即将毕业的种种现实问题,因而对于职业选择偏于实际.在是否独生子女因素上,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他们在由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组成的家庭结构中,从小就受到长辈的宠爱与呵护,容易养成依赖性的性格,并且,他们从小拥有的私密空间很少,向同龄人倾诉也较多以网络形式.[13]独生子女较多都是在父母的协助下处理问题,没有过多独立思考的经验.他们深受父母的宠爱和袒护,养成了一种依赖的习惯,以至于考虑问题欠全面周到,常因为想展现自我而陷于偏狭的怪圈.

二、未来研究展望

(一)研究内容

虽然,诸多学者在各种影响因素上仍然没有达成共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90 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会受个体特征的不同影响.他们在学校里接受到的专业教育和技能锻炼、家庭因素(生源地位置、经济条件、父母受教育程度等)、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等都会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Ralston,Kai-Cheng Yu 等在做了跨文化研究后发现,民族文化与社会意识的相互作用,也会对职业价值观产生影响.[14]国内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理论范围,认为这些因素会对群体的职业价值观产生显著的不同影响.但未见有学者进行实证方面的比较研究或者跨文化研究.因此,今后需要进行更多跨文化的比较研究,以丰富“90 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在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对象

在以往对“90 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的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取大部分都是本科生,而选取其他类别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较少,例如自考生、高职生、研究生等,极少有学者的研究涉及这些对象.在“90 后”大学生的群体分布中,其他类别的大学生也分别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因此,笔者认为,为了研究的全面性需要扩大研究对象选取的范围.不同类别的“90 后”大学生有着不同群体特征、学习环境和即将来临的就业环境,他们所受的职业价值观影响的各种因素很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彼此差异显著.综上所述,后续关于“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影响因素的研究可将不同类别的大学生之间进行对比,来探讨其共同点和差异,进而根据不同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

(三)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方面,以往研究大多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而较少采用实验法和访谈法,这几种研究方法的结合也很少用到,从而难以对“90 后”大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做到全面深入的探究.因此,从研究方法的整合角度看,后续的研究需要以量化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例如,选在研究准备进行的初期,用访谈的形式来收集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此选用或者制定科学高效的测量工具,对职业价值观的各个影响因素做到科学全面的分析.

概括总结:本文论述了关于职业价值观和影响因素和述评方面的职业价值观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职业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影响因素综述
宋利亚 邱会利长沙医学院护理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219【摘 要】本文综述了学校归属感的概念、意义及现状,提出大学生归属感的影响因素,为培养大学生的归属感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影.

大学生体质测试影响因素与以湘南学院为例
欧阳志萍,杨 斌,朱登科(湘南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体质不仅体现一个国家人口综合实力,也是国家人力资源的必要保证 大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成人”部分,他们的体质.

酒店员工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分析与
王聪对于酒店来说,员工是最重要的资源 然而,长时间保持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加班、工作压力…………都有可能造成酒店员工产生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会使员工工作积极性缺失,影响酒店.

大学生就餐选择影响因素
1 研究背景近几年,各行各业都十分关注大学生消费市场,餐饮业当然也不例外 高校扩招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餐饮消费在大学生消费中占比最大,大学生消费市场成为餐饮业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随着大学生的文化水平.